人物:蒲思訓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6 首
八政首食貨,錢幣通有無。
國朝幣用楮,流行比金珠。
至今垂百年,轉布彌寰區(qū)。
此物豈足貴,實由威令敷。
廟堂喜新政,躁議違老夫。
悠悠祖宗訓,變之在朝晡。
瞿然駭群目,疑怪仍揶揄。
至寶惟艱得,韞櫝斯藏諸。
假令多若土,賤棄復誰沽。
錢幣相比較,好丑天然殊。
譬彼絺與绤,長短價相如。
互市從所取,孰肯要其觕。
此理實易解,無用論智愚。
矧茲四海內,五載橫戈殳。
赤子投枳棘,不知所歸途。
一口當萬喙,唇縮舌亦瘏。
導水必尋源,源達流乃疏。
藝木必培根,根固葉不枯。
慎勿庸邇言,揚火自焚軀。
尚克詰戎兵,丕顯厥祖謨。
郭威從后漢高祖,宣力成其霸王之資。既而受顧托孤,為西面招慰安撫使,諸軍皆受節(jié)制。遂克河中,誅守貞。推功分人,眾情胥附。及留守鄴都,養(yǎng)子榮為天雄衙內都指揮使,機權在握,非一日矣。沖主惑于群小,刈楊邠、弘肇、王章諸大臣若草菅,又赍密詔詣澶鄴,欲盡殲威等。當時將佐,豈忍以素戴之人坐屠于單使?擁兵而南,以滌鼠輩,清朝廷,亦事勢之必然者。封丘既至,彥超敗還。隱帝勞軍,遂為亂兵所斃。劉氏已仇天子,須侍中自為。改漢為周,則以虢叔之裔也。然歟,否歟?得國雖淺,為治已固。尊百世帝王師,而拜祠墓于曲阜;罷四方珍物貢,而毀玉于漢宮。與夫釋唐俘,聽淮糴,詔封事,立訟規(guī),可不謂重道恤民、五代之令主乎?晉王為嗣,付托得人。神器之授,何灼如也。世宗善政,史不勝書。其大者,撰《通禮》,正樂書,設科興學,文教彬彬矣;摧北漢,服南唐,收燕逼遼,武功烈烈矣。天假以年,建武、貞觀之盛拭目可見。惜夫關南悉平,幽州未取,有疾乃還,赍志以沒。恭帝禪宋,畢宋之世終不能恢契丹寸土。豈天未厭胡,不為中國存斯人歟?若夫雒陽六廟宗正,時享天之報施。其以周裔而加??;抑以二君之澤,興哀慕于當年,難遽滅于易世耶?
禁聲沖主積難平,東廡血刃馳專使。
漢主勞軍遂不還,侍中此行何容易。
將士終為劉氏仇,黃旗始立周人幟。
三年美政不勝書,百官封事皆留意。
所求百世帝王師,豈愛四方亡國器。
在民猶己何用錢,養(yǎng)子如榮真得嗣。
高平破漢驕將除,六合摧唐疲卒跂。
大朝能令小朝羞,雄州改置幽州悸。
武功烈烈文教成,遠望近趨歸一轡。
加彼數(shù)年軼漢唐,豈惟五代君十二。
殿前點簡爾為誰,欺人孤寡移天位。
恭帝猶存開寶年,雒陽六廟應無墜。
漢代賢良重力田,吾家邁跡自東阡。
長聆無逸三宗訓,幼頌豳風七月篇。
波轉桔槔鳴下澤,云屯粳稻熟平川。
繪圖擬入春秋社,桑柘雞豚樂有年。
霜髭清欲映,眉宇有從來。
世服儒宗訓,天窮國士才。
鳳麟留種別,梅桂待時開。
袖里滄江雨,知君舊釣臺。
游獅子園(乾隆甲寅)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龍邸獅園歲必游,祖恩宗訓憶從頭。
六齡識字實初至,十一背書蒙厚庥
幸駕隨來飴錫沐,慈闈宣覲顧嘉投。
卌年孝養(yǎng)慈寧福,圣諭兩言萬世留。
⑴ 予年六歲始隨此園皇考來熱河住居讀書
⑵ 康熙六十年予年十一隨背誦皇考至山莊內觀蓮所廊下皇考命予所讀經(jīng)書不遺一字時考始皇祖近侍皆在傍環(huán)聽咸驚穎異皇有心奏皇祖令予隨侍學習
⑶ 予十二歲蒙即命皇祖于圓明園之牡丹臺召見養(yǎng)育宮中是年隨請侍來熱河居山莊內之萬壑松風皇祖幸本園進膳子時亦隨駕皇考來此
⑷ 是日其生皇祖指予謂皇祖皇妣孝敬憲皇后曰帶母來見連謂之有福之人即今仰窺因欲皇祖恩意似已知予異日可以付托豫觀圣母福相也
⑸ 予即位后侍奉養(yǎng)稽圣母皇太后四十馀年以天下之史牒實所罕覯蓋慈寧皇祖當年眷顧深恩即早于有福兩言預卜之慶予今八十有四實亦老矣是不可以不記也
觀史知治亂,匪詡文藻彬。
常稱金世宗,不愧賢君真。
熙宗廢舊制,海陵荒樂頻。
大定奮法祖,勤求治理臻。
衣服及語言,一惟舊制遵。
雖垂訓如此,后世忘其諄。
乃知耽酒色,無不致亡淪。
又如達海輩,屢勸易衣冠(葉)。
不從謂拒諫,比喻曉諸臣。
寬衣大袖坐,勞薩忽挺身。
其孰能禦之,何異尚左人。
在朕豈變更,所以示子孫(葉)。
煌煌祖訓昭,世守應無悛(葉)。
臥碑勒箭亭,乾隆壬申春。
⑴ 崇德元年十一月內弘太宗御翔鳳樓集諸王貝勒八旗大臣等命文院大臣讀大金世宗本紀諭眾曰爾等審聽之世宗者蒙古漢人諸國聲明顯著之賢君也故當時后世咸稱為小堯舜朕披覽此書悉其梗概殊覺心往神馳耳目倍加明快不勝嘆賞朕思金太祖太宗法度詳明可垂久遠至熙宗合喇及完顏亮之世盡廢之耽于酒色盤樂無度效漢人之陋習世宗即位奮國法祖勤求治理惟恐子孫仍效漢俗預為禁約屢以無忘祖宗為訓衣服語言悉遵舊制時時練習騎射以備武功雖垂訓如此后世之君漸至懈廢忘其騎射至于哀宗社稷傾危國遂滅亡乃知凡為君者耽于酒色未有不亡者也先時儒臣巴克什達海庫爾禪屢勸朕改滿洲衣冠效漢人服飾制度朕不從輒以為朕不納諫朕試設為比喻如我等于此聚集寬衣大袖左佩矢右挾弓忽遇碩翁科羅巴圖魯勞薩挺身突入我等能禦之乎若廢騎射寬衣大袖待人割肉而后食與尚左手之人何以異耶朕發(fā)此言實為子孫萬世之計也在朕身豈有變更之理恐日后子孫忘舊制廢騎射以效漢俗故常切此慮耳我國士卒初有幾何因嫻于騎射所以野戰(zhàn)則克攻城則取天下人稱我兵曰立則不動搖進則不回顧威名震懾莫與爭鋒此番往征燕京出邊我之軍威竟為爾八大臣所累矣故諭爾等其謹識朕言乾隆十七年春因恭讀孫臣太宗實錄敬述此諭立臥碑于箭亭鐫示子庶使皆遵聽毋忘以綿我國家億載丕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