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趙儋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59—700,一作661—702 【介紹】: 唐梓州射洪人,字伯玉。陳元敬子。少任俠,后苦節(jié)讀書。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贊賞,拜麟臺正字,轉(zhuǎn)右拾遺。隨武攸宜擊契丹,表掌書記,軍中文翰皆委之。圣歷元年以父老解職歸鄉(xiāng),旋居父喪。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將其下獄,冤死獄中。論詩標舉“風骨”、“興寄”,反對柔靡之風,為唐詩革新先驅(qū)。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9—700,一說661—702 字伯玉,排行大,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
曾任右拾遺,后人因稱“陳拾遺”。
陳子昂出身豪族,少任俠,成年后始發(fā)憤攻讀。
睿宗文明元年(684)登進士第(此據(jù)趙儋《故右拾遺陳公旌德碑》。
按《唐才子傳》云子昂登第在高宗開耀二年,誤),任麟臺正字。
武周代唐,陳子昂上表稱頌,后升任右拾遺。
曾兩度從軍至北方邊塞。
武后圣歷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鄉(xiāng)。
后為縣令段簡陷害,死于獄中。
沈亞之以為段簡乃受武三思指使(見《上九江鄭使君書》)。
生平見盧藏用《陳氏別傳》,新、舊《唐書》本傳。
陳子昂于沿襲六朝余波之初唐詩壇深表不滿,慨嘆“漢魏風骨,晉宋莫傳”,故欲革除“采麗競繁”之齊梁詩風,以繼承建安、正始之詩重比興寄托之傳統(tǒng)(見《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陳子昂之詩與其詩論相合,代表作為《感遇》38首,反映武周時代之社會現(xiàn)實甚為廣泛,抨擊時弊亦較深刻,抒寫胸臆之作則慷慨深沉,風格近于阮籍《詠懷》。
另有《登幽州臺歌》雖僅4句,然為歷來傳誦之名篇。
陳子昂于唐詩有開啟之功,甚得李、杜等人之推崇,韓愈云:“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薦士》)金元好問云:“論功若準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
”(《論詩絕句》)其詩文集以四部叢刊本《陳伯玉文集》為通行,今人徐鵬校點之《陳子昂集》最完備。
詩注本有彭慶生《陳子昂詩注》。
全唐詩》存詩2卷。
《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
唐詩匯評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睿宗文明元年(684)登進士第,詣闕上書,拜麟臺正字。武后垂拱二年從軍北征,歸朝,補右衛(wèi)胄曹參軍,遷右拾遺。萬歲通天元年,以參謀從武攸宜北討契丹,立志許國,然不為所用,眨暑軍曹,軍回,辭官還鄉(xiāng)。為縣令段簡構(gòu)陷系獄,憂憤而卒。子昂為詩提倡“漢魏風骨”,所為書疏,亦全用散體,為唐代文學風氣轉(zhuǎn)變之先驅(qū)。有《陳伯玉文集》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今人彭慶生有《陳子昂詩注》。
全唐文·卷二百九
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舉進士。詣闕上書。武后奇其才。擢麟臺正字。再轉(zhuǎn)右拾遺。圣歷初。以父老解官歸侍??h令段簡覬其富。因事系獄。憂憤卒。年四十三。

作品評論

后村詩話
唐初王、楊、沈、宋擅名,然不脫齊、梁之體。獨陳拾遺首唱高雅沖淡之音,一掃六代之纖弱,趨于黃初、建安矣!太白、韋、柳繼出,皆自子昂發(fā)之。
瀛奎律髓
陳拾遺子昂,唐之詩祖也。不但《感遇詩》三十八首為古體之祖,其律詩亦近體之祖也。
周履靖《騷壇秘語》
陳子昂初變齊梁之弊,以理勝情,以氣勝辭。祖《十九首》、郭景純、陶淵明,故立意玄遠而造語精圓。
《唐詩品》
唐初律體聲華并隆,音節(jié)兼美,屬梁、陳之艷藻,鏟末路之靡薄,可謂盛矣,而古詩之流,尚阻蹊徑。拾遺洗濯浮華,斫新雕樸,《感遇》諸作,挺然自樹,雖頗峭徑,而興寄遠矣。自馀七言諸體乃非所長,《春臺》之作純有楚聲,此意寥寥,幾乎尺有所短,竟使沈、宋揚波,宗稱百代,慷慨瑰奇之氣,尚詭于風人之度耶?
李攀龍《唐詩選序》
唐無五言古詩,而有其古詩。陳子昂以其古詩為古詩,弗取也。
《藝苑卮言》
陳正字陶洗六朝鉛華都盡,托寄大阮,微加斷裁,而天韻不及;律體時時入古,亦是矯枉之過。
詩藪·內(nèi)編
唐初承襲梁、隋,陳子昂獨開古雅之源,張子壽首創(chuàng)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神者也;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氣骨者也。
詩藪·內(nèi)編
五言律體,極盛于唐,要其大端,亦有二格:陳、杜、沈、宋,典麗精工;王、孟、儲、韋,清空閑遠,此其概也。
唐詩歸
唐至陳子昂,治覺詩中有一世界。無論一洗偏安之陋,并開創(chuàng)草昧之意亦無之矣。以至沈、宋、燕公、曲江諸家,所至不同,皆有一片廣大清明氣象,真正風雅。
唐音癸簽
唐人推重子昂,自盧黃門后,不一而足。如杜子美則云:“有才繼騷雅”、“名與日月懸,韓退之則云:“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豹氼佌媲溆挟愓摚ㄈ徊啥?a target='_blank'>詩式》。近代李于麟,加貶尤劇,余謂諸賢軒輊,各有深意,子昂自以復古反正,于有唐一代詩,功為大耳。正如夥涉為王,殿屋非必沉沉,但大澤一呼,為群雄驅(qū)先,自不得不取冠漢史,王弇州云:“陳正字淘洗六朝鉛華都盡,托寄大阮,微加斷裁,第天韻不及?!焙鹪疲骸白影合鞲∶叶窆叛?,雖不能遠追魏晉,然在唐初,自是杰出?!彼箖裳粤紴檎壑砸?。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陳、杜詩體渾大,非若中晚下細小工夫,作小結(jié)果。
《詩源辨體》
子昂五言近體,律雖未成,而語甚雄偉,武德以還,綺靡之習,一洗頓盡。
《詩辯坻》
陳伯玉律詩,清雄為骨,綿秀為姿,設色妍麗,寓意蒼遠。由初入盛,此公變之。沈、宋堂皇,悉皆祖構(gòu)于此。
原詩·內(nèi)篇
盛唐諸詩人,惟能不為建安之古詩,吾乃謂唐有古詩。若必慕漢魏之聲調(diào)字句,此漢魏有詩而唐無古詩矣。旦彼所謂陳子昂“以其古詩為古詩”,正惟子昂能自為古詩,所以為子昂之詩耳。
《唐詩別裁》
唐初五言古、漸趨于律,風格未遒。陳正字起衰而詩品始正,張曲江繼續(xù)而詩品乃醇,
《繭齋詩談》
子昂胸中被古詩膏液熏蒸十分透徹,才下筆時,便有一段元氣,渾顥驅(qū)遣,奔赴而來。其轉(zhuǎn)換吞吐,有掩映無盡之致,使人尋味不置,愈入愈深,非上口便曉者比。但是他見得理淺,到感慨極深處,不過逃世遠去,學佛學仙耳,此便是沒奈何計較。
石洲詩話
子昂、太白皆疾梁、陳之艷薄,而思復古道者。然子昂以精深復古,太白以豪放復古,必如此乃能復古耳。若其揣摩于形跡以求合,奚足言復古乎?
援鶉堂筆記
射洪風骨矯拔,而才韻猶有未充,諷誦之次,風調(diào)似未極跌蕩洋溢之致。
三唐詩品
骨格清凝,蒼蒼入漢,源于《小雅》,故有怨誹之音。《感遇》諸篇,璆然冠代,稱物既芳,寄托遙遠,固當仰駕阮公,俯陵左相。《幽州》豪唱,述為名言,如《河梁贈答》,語似常談,而脫口天成,適如人意。海內(nèi)文宗,非虛譽也。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收《哭陳子昂》詩2句,不錄事跡。
按郭廷謂(919-972),字信臣,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初仕南唐。
周世宗攻淮南時,兵敗而降。
入宋,知亳州,改澤州防御使。
兩川平后,代馮瓚知梓州。
事跡詳《宋史》卷二七一本傳。
《哭陳子昂》詩,為其于宋太祖開寶元年(968)知梓州時作,詳《陳伯玉集》附錄其重刻趙儋《陳公紀德之碑》末附記。
全唐詩》誤收作唐人詩。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9—972 【介紹】: 宋徐州彭城人,字信臣。幼好學,工書,善騎射。仕南唐為莊宅使、濠州監(jiān)軍,敗周師于渦口,以功授武殿使。復大破周師于定遠。為滁州刺史。周師復至,援兵不至,廷謂南望大慟而降。拜亳州防御使。入宋,從征上黨,再知亳州,官至靜江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有惠政。
全宋詩
郭廷謂(九一九~九七二),字信臣,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初仕南唐,又仕后周。入宋,知亳州。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改絳州防禦使。兩川平,代馮瓚知梓州。開寶五年卒,年五十四。《宋史》卷二七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