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755—? 【介紹】: 唐河中人,字景山。德宗貞元五年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歷秘書郎、太常博士、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穆宗時復(fù)召為國子司業(yè)。工詩,旦暮吟詠不輟,年老頭搖,人言吟詩所致。年七十致仕。文宗太和中為河中少尹,不領(lǐng)職務(wù),歲給祿以終其身。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詩匯評【生卒】:755—? 字景山,行第十二,河中(今山西永濟西)人。德宗貞元五年(789)登進士第。憲宗元和六年(811)以監(jiān)察御史為河中節(jié)度使從事。歷太常博士、鳳翔少尹等職。穆宗長慶元年(821)為國子司業(yè)。四年以河中少尹退歸鄉(xiāng)里,韓愈有《送楊少尹序》記其事。生平見《唐才子傳》卷五、《唐詩紀事》卷三五。一生吟詠不輟,年老頭搖,人言吟詠所致。早年以“三刀夢益州,一箭取遼城”(《贈盧洺州》)知名。與白居易、元稹、劉禹錫、張籍等詩人相交往。趙璘稱:“巨源在元和中,詩韻不為新語,體律務(wù)實,工夫頗深。”(《因話錄》卷三)王夫之稱其“七言平遠深細,是中唐第一高手”(《唐詩評選》卷四)。《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續(xù)拾》補3首,斷句5,題1則。
楊巨源(755-832?),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登進士第,授校書郎。元和中,以監(jiān)察御史為張弘靖河中幕從事。入朝,自秘書郎遷太常博士,再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fù)召為國子司業(yè)。長慶四年,年七十致仕返鄉(xiāng),執(zhí)政奏以為河中少尹,不絕其祿。后以國子祭酒致仕。巨源以詩聞于元和、長慶間,為韓愈、張籍、元稹、白居易等知重。與令狐楚、李逢吉尤善。有《楊巨源詩》一卷。《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清奇雅正主:李益?!胧沂耍簞㈩?、僧清塞、盧休、于鵠、楊洵美、張籍、楊巨源、楊敬之、僧無可、姚合。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收》
劉公夢得、楊公臣源,亦備有勝會。郡齋讀書志
巨源在元和中,詩韻不造新語,體律務(wù)實,用功頗深,旦暮搖首,微詠不輟,年老成疾。吳禮部詩話
楊巨源始與元、白學(xué)詩,而詩絕不類元、白?!拊辞逍旅鲊?,有元、白所不能至者。唐才子傳
巨源才雄學(xué)富,用意聲律,細挹得無窮之源、緩雋有愈永之味。長篇刻琢,絕句清泠,蓋得于此而失于彼者矣。詩藪
此君中唐格調(diào)最高,神情少減耳。唐音癸簽
唐大歷后,五七言律尚可接翅開元,惟排律不人競。錢、劉已降,氣味總薄。元、白中興,鋪敘轉(zhuǎn)凡。所見中唐揚臣源、晚唐李商隱、李洞、陸龜蒙三家。楊則短韻不失前矱,三家則長什尤饒新藻。《唐詩評選》
此公七言,平遠深細,楚中唐第一高手,《紀事》稱其不為新語,律體務(wù)實。所云新語者,十才子以降,枯枝敗梗耳。虛實在神韻,不以興比有無為別。如此空中構(gòu)景,佳句獨得,詎不賢于硬架而無情者乎?以此求之,知此公之奏雅子鄭、衛(wèi)之濱,曲高和寡矣。養(yǎng)一齋詩話
余謂七律法至于子美而備,筆力至子美而極。后此如楊巨源、劉夢得甚有工夫。《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楊少尹情致纏綿。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804—862 【介紹】: 唐南陽穰縣人,郡望天水,字祥牙。趙璘弟。文宗開成三年進士。宣宗大中初,官鄂縣尉,屢遷吏部員外郎。懿宗咸通初,出為處州刺史,卒于任。
【生卒】:804—862 字祥牙。其先世居宛縣(今河南南陽),后徙居平原(今山東平原西南)。文宗開成三年(838)登進士第,曾任吏部員外郎。懿宗咸通二年(861)前后,為處州刺史。三年,卒于任。生平散見趙璘《唐故處州刺史趙府君墓志》、《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三下》、《唐詩紀事》卷五二、《郎官石柱題名考》卷四。《全唐詩》存詩5首。其中《七夕詩》一首,又作李郢詩。
人物簡介
【介紹】: 唐番禺人。懿宗咸通初,官監(jiān)察御史、商州刺史、桂管觀察使。入為禮部侍郎。僖宗中和初出鎮(zhèn)南海,掌嶺南西道節(jié)度使,終尚書左仆射。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粵詩·卷一二
鄭愚(? — 約八八四),番禺人。幼穎力學(xué),嘗作《泛石岐?!吩?,隱然有濟川之志。唐文宗開成二年(八三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累遷尚書郎。唐懿宗咸通初,為桂管觀察使。三年(八六二),詔授嶺南西道節(jié)度使。以禦守功,召為禮部侍郎。咸通八年,知貢舉。黃巢平后,廣州殘破,唐僖宗中和初,命愚出鎮(zhèn)南海,以撫綏功召拜尚書左仆射。其后三載而卒。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五、明郭棐纂萬歷三十年刊《廣東通志》卷二三有傳。詩六首。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愚。番禺人。咸通初官監(jiān)察御史商州刺史桂管觀察使。召為禮部侍郎。掌嶺南西道節(jié)度使。終尚書左仆射。
人物簡介
辛?xí)H(初名遍照。本玉川寺婢之子以母賤。不齒于其徒) 恭憫王。嘗夢人拔劍刺己。有僧救得免。王志之。會金元命以遍照。見其貌。惟肖。王大異之。與語頗辯給。自謂得道。王大悅。屢召入內(nèi)。李承慶見之曰。亂國家者。必此髡也。鄭之云亦以為妖人。欲殺之。王密令避之。二人既死。乃長發(fā)為頭陀。名辛?xí)H。復(fù)來謁。始入內(nèi)用事。稱為師傅。咨訪國政。言無不從。人多附之。士大夫之妻妾。以為神僧。聽法求法而至。旽輒私焉(麗史提綱)。右正言李存吾曰。妖物誤國。不可不去。遂上疏曰。辛?xí)H常騎馬出入紅門。與殿下并據(jù)胡床。其在家寄相拜庭下。旽皆坐待之。雖崔元金仁俊。亦未有如此云云。主大怒。命焚其疏。召存吾面責(zé)之。時辛?xí)H與王對床。存吾目旽叱之曰。老僧何得無禮。旽惶駭不覺下床。王愈怒。下巡軍獄鞠之。貶為長沙監(jiān)務(wù)。王納王氏安氏為妃。一日內(nèi)宴。二妃侍立。辛?xí)H謂王曰。二妃年少。圣體不已勞乎。其褒慢無禮類此。玄風(fēng)人郭儀。每過俗節(jié)。備酒饌往靈山。奠旽父墳。旽不相識。聞之驚喜。召拜正言(并麗史)。以遍照。為守正履順論道燮理保世功臣壁上三韓三重大匡領(lǐng)都僉議使司事判監(jiān)察司事鷲城府院君提調(diào)僧錄司事兼判書云觀事。始稱姓辛。改名旽。初王在位日久。宰相多不稱意。嘗以為世臣大族。親黨根連。互為掩蔽。草野新進。矯情飾行。以取名望。及其貴顯。自恥門地卑寒。連姻大族。盡棄其初儒生。儒而少剛。又有門生座主。同年之號。黨比徇情。三者不足用也。思情離世獨立之人。以革因循之弊者久矣。及見噸。以為得道寡欲。且出于賤微。更無親比。任之大事。則必徑行。而無所顧籍。故拔于髡緇。授以國政而不疑也。王請旽屈行以救世事。旽陽不肯。以堅王意。王強之。旽曰。嘗聞國王大臣。多信讒間。慎無如此。乃可福利世間也。王乃手寫盟辭曰。師救我。我救師。死生以之。無感人言。佛天證明。于是旽與議國政。用事三旬。罷逐親勛名望家宰臺諫。皆出其口。領(lǐng)都僉議久虛其位。至是自領(lǐng)之。始出禁中。寓奇顯家百官詣門議事。旽以辰巳圣人出之讖。昌言曰。所謂圣人豈非我歟。初顯后妻寡居。旽為僧得通。后乃歸顯。及旽貴。主顯家又通。以顯妻主中饋。旽貪淫日甚。貨賂輻湊。居家飲酒啖肉。恣意聲色。謁王則清談。龁菜果茗飲。幸演福守。大設(shè)文殊會中。佛殿結(jié)?帛。為須彌山。環(huán)山燃燭。大如程。高丈馀。夜明如晝。絲花彩鳳。炫耀人目。幣用?帛十六束。選僧三百。繞須彌山作法。梵唄震天。執(zhí)事者無慮八千人。王與辛?xí)H坐須彌山東。率兩府禮佛。旽白王曰。善男女愿從上結(jié)文殊勝因。請許諸婦女上殿聽法。于是士女雜還。寡婦至有為旽冶容者。及至飯僧。王手擎金爐。遂僧行香。略無倦容。旽以餅果散于婦女。咸喜曰。僉議乃文殊后身也。士女飫?wù)湫呋驐壍亍?div id="0j1qdai"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491_0_166_comment'>一會所費至鉅萬。王命忽赤忠勇衛(wèi)二百五十人。晝夜衛(wèi)旽。是日。暴風(fēng)終日。黃塵漲天。會凡七日。而暴風(fēng)三日。大霜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