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辨章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慧靈。莊嚴(yán)寺沙門。大中七年賜紫。敕補(bǔ)新寺上座。后預(yù)代宗永泰中參譚證義。年百馀歲。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史未詳其姓氏鄉(xiāng)里。
太中七年。
上幸莊嚴(yán)寺。
禮佛牙。
因登大塔四望。
見西北有廢址。
曰此昔總持寺也。
悵然久之。
詔耆年問往事。
眾推靈對。
上嘉其詳盡。
即賜紫。
且詔脩復(fù)總持寺。
三月十一日。
三教首座辨章勾當(dāng)脩寺。
六月畢工。
詔靈為綱任。
既居厥職。
清眾成序。
上每加優(yōu)獎焉。
寺歲貢梨華蜜。
色白而味佳。
世所珍貴。
靈竟終于寺。
宋高僧傳·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慧靈。未詳何許人也。幼脫塵機(jī)勤從誦習(xí)。及當(dāng)應(yīng)法戒品方圓。銳意毗尼探頤持犯。以行副解心口相符。由是講訓(xùn)名望翕如也。人皆奉畏神明如也。大中七年宣宗幸莊嚴(yán)寺禮佛牙。登大塔宣問耆年。乃賜紫衣。其年六月敕補(bǔ)靈為新寺上座矣。帝望寺西北廢總持寺。乃下敕曰。朕以政閑賞景幸于莊嚴(yán)。其寺復(fù)殿重廊連甍比棟幽房秘宇窈窕疏通。密竹翠松垂陰擢秀。行而迷道。天下梵宮。高明寡匹。當(dāng)建之時。以京城西昆明池勢微下。乃建木浮圖高三百尺。藩邸之時游此伽藍(lán)睹斯勝事。其總持寺大業(yè)中立規(guī)制。與莊嚴(yán)寺正同。今容像則毀忍草隨荒。香徑蕪侵尚存基址。其寺宜許重建以副予心。三月十一日。令三教首座辯章勾當(dāng)修寺。及畢工推靈為綱任。崇圣寺賜紫睿川充寺主。福壽寺臨壇大德賜紫玄暢充都維那。靈居寺職。清眾咸序帝所欽重寺中常貢梨華蜜。其色白其味愈常蠟房所取者。靈居新寺終矣。究其靈公如曾預(yù)代宗永泰中參譯證義。則可年百奇歲矣。如不見不空良賁。乃春秋夏臘無理知焉。
釋慧演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姓毛氏。
襄陽人。
父為東平紏曹。
辨章法師。
講涅槃經(jīng)于開元寺。
演幼即依以剃落。
日聽稟。
無所疑滯。
因復(fù)開闡。
以導(dǎo)來學(xué)。
未幾拉同志。
北游華岳。
覽毛女仙掌諸峰之勝。
道洛中。
見荷澤禪師。
而知前日之所得。
猶未至也。
入南岳止澧陽。
四方玄侶蚃集。
貞元十三年終。
享齡七十九。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
釋慧演。
姓苗氏。
襄陽人也。
父為東平紏曹。
演幼入開元寺聞經(jīng)歡喜。
求于辯章法師所度脫。
日講涅槃經(jīng)。
演常隨聽入神。
既通深義復(fù)能講談。
一日結(jié)侶同游華下。
思登毛女峰觀仙掌。
路出洛中乃參荷澤祖師通達(dá)大觀。
因入南岳。
遂住澧陽。
江南得道者多矣。
貞元十二年終。
享齡七十九云。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智順。
字逆川。
永嘉陳氏子。
其母奉佛甚謹(jǐn)。
夢一僧佩圓光。
如滿月形。
溯江流而上。
謂吾當(dāng)為爾子。
寤而有娠。
既生。
美質(zhì)夙成。
自少不喜畜發(fā)。
隨長隨剪。
父母了其宿因。
聽出家。
受具戒于天寧院。
誦法華經(jīng)。
與按句以講。
深得經(jīng)旨。
既而曰。
學(xué)尚多聞。
焉了生死。
遂更衣入禪。
走閩之天寶山。
參鐵關(guān)樞公。
欲依公而住。
公叱曰。
丈夫于世。
不于大叢林。
與人相頡頏。
局此蠡殼中耶。
拂袖而入。
師下旦過寮。
潸然而泣。
公聞之歡曰。
吾知其為法器。
姑相試耳。
乃延入僧堂中。
師壁立萬仞。
無所回?fù)稀?div id="kn6zfx1"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818_0_39_comment'>
雖晝夜明暗。
亦不能辯。
踰月。
因如廁旋睹中園瓠瓜。
觸發(fā)妙機(jī)。
四體輕清。
知新浴出室。
一一毛孔。
皆出光明。
目前大地。
倏爾平沉。
喜幸之極。
亟上方丈求證。
適公入府城。
師不往見。
水濱林下。
放曠自如。
已而歷抵諸師。
皆不合。
又謁千巖長禪師。
見其所應(yīng)酬者。
皆涉理路。
飄然東歸。
然指作發(fā)愿文。
必欲見道。
乃已復(fù)自念。
非公不足依。
薦走閩中見焉。
值公出游。
遙見師喜曰。
吾子今來也。
勉師棄前解務(wù)寔參。
厲精五月而大悟。
公始與印可。
令掌藏室。
尋命分座說法。
及公去世。
師嗣主院事。
師握祖佛心印。
既已升座說法度人。
而往往出馀力。
莊嚴(yán)塔廟。
使人為遠(yuǎn)罪遷善之歸。
浙福二地。
師所興建大道場。
凡十馀處。
其馀葺宗補(bǔ)舊。
蓋不可枚舉。
師有才。
為一事則揮金如土。
竟不知其所從來。
其為溫城凈光塔也。
方參政初嘗戍其地。
欲賦民錢葺之。
命師蒞其事。
師曰。
民力凋弊。
火??炎炎。
而復(fù)加薪。
吾安忍為之。
必欲見用。
官中勿擾吾事。
若無所聞之可也。
方諾之。
師乃定計城中之戶。
馀二萬戶。
捐米月一升。
月獲米二百石。
陶甓掄材。
若神運(yùn)鬼輸。
紛然四集。
鎮(zhèn)心之木。
以尺計者。
其長一百五十。
最難致之。
師談笑趣辦。
七成既粗完。
其下仍筑塔殿。
宏敞壯麗。
九斗之勢益雄。
一旦颶風(fēng)作其上。
一成挾之。
以入海濤。
眾咸傷之。
師曰。
塔終不可以就乎。
持心益固。
遣其徒如閩。
鑄露盤輪相。
及??珠之類。
未幾。
一一就緒。
金碧鮮明。
猶天降而地涌。
辨章燕只不花鎮(zhèn)閩。
欲閱大藏尊經(jīng)于家。
或以幾席什器難具為辭。
師令浮屠一百七十人為什。
分辦于各剎。
表以題號。
一時畢集。
仍畫為圖。
使按圖序次列之。
給役于飲饌間者。
亦更番而進(jìn)。
每以鐘鼓為節(jié)。
后先不紊。
辨章悅曰。
使吾師總?cè)帧?div id="tq1tphz"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818_0_148_comment'>
則無敗北之患矣。
時東海有警。
元帥達(dá)忠介公。
帥師鎮(zhèn)臺。
遣使聘師入行府。
師以達(dá)公方有事干戈。
絕之弗見。
達(dá)公慕詠弗置。
篆逆川二字遺之。
師因飯囚。
戒其勿萌遁逃心。
即重見日月。
不久而赦書至。
周吳二囚。
以師為神。
其后山寇竊發(fā)。
所經(jīng)之處焚毀。
欲盡歸原報恩二剎。
以師故獨(dú)存。
朝廷為降院額。
賜師號佛性圓辯。
及金襕法衣。
師曾不以為悅。
悉散其衣盂所畜。
退居一室。
掘地為爐。
折竹為箸。
意淡如也。
后與鐘山之選。
大駕臨幸。
慰問備至。
竣事還錢塘。
清遠(yuǎn)渭公。
方主凈慈。
舉師以為代。
凈慈當(dāng)兵后。
凋落殊甚。
師召匠計傭。
竭其筐篋。
欲大有設(shè)施。
而諸僧負(fù)官逋者。
系累滿庭。
師為之出涕。
悉代償之。
會中朝徵有道浮屠。
以備顧問。
眾咸推師。
師至南京。
僅四閱月。
沐浴書偈而逝。
阇維于聚寶山。
獲舍利無算。
師有五會語。
及善財五十三參偈。
皆傳于世。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二
逆川禪師。名智順。又字澄垢。東甌瑞安陳氏子也順母有懿德。謹(jǐn)于事佛。夢僧項有圓光。逆汪洋之流。而招曰。煩為母我。莫辭勞也。寤即有娠。順生七歲。神悟特異。永嘉實際院即空禪師。牧為沙彌。誨以大法。順信受頂戴??虩o惰容。耆老多器之。順為大僧。辭空行腳。見諸大有道者。入閩抵天寶。參鐵關(guān)法樞禪師。樞。署此庵元七世之傳。尋常好問禪者。老僧舌頭在么。而禪者多被抑。不敢犯其鋒。順得參堂踰月。因如廁睹園中匏瓜有省。入室呈所得。樞公曰。乍入門耳。何足重哉。曰。堂奧更有何法。乞師揭示。公大笑而罷之。于是。順括磨究竟。盥漱悉忘。夜深常入樞公之室。參請古德因緣?;蛑脸跨婙Q。乃趨出。樞心嘉之。一夕徐問曰。曾聞和尚遍見湖江諸大老。未知于何機(jī)下。得徹本源也。樞公曰。我當(dāng)時往華藏。受業(yè)于竺西和尚。便知有此事。但胸中似有一物放不下。受具后。參中峰及庵諸老。諸老未常不以本色示我。我只不能領(lǐng)會。乃走石門。見我元翁先師。先師亦無長語。惟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作么生會。其時前后際斷。一日齋后下床。忽踏著實地。急走方丈。先師遙見而笑曰。作么。我進(jìn)曰。南泉被我捉敗了也。先師曰。南泉即今在甚么處。我便喝。先師曰。離卻者一喝。南泉聻。我拂袖而出。自后執(zhí)侍巾瓶。一十五載。我事且置。你向何處見南泉。順詞色俱喪。愧無所容。又一夕聞參鐘擬離榻?;砣淮笪?。趨告樞公曰。南泉敗缺今已見矣。樞曰。心佛物俱不是。是個甚么。對曰。地上磚鋪。屋上瓦覆。曰。即今南泉在何處。對曰。鷂子過新羅。曰。錯。順亦曰。錯。明日。樞命撾鼓勘驗。順扼腕上下。顧視曰。和尚眼在甚么處。樞助喜曰。也要大家知。至正六年庚辰秋。樞公遷化。順繼天寶之席。于是。此庵之宗大振。自順?biāo)荽蒜衷?。其世有八。元得焦山體。體三傳天竺有。有傳天池元翁信。信之嗣二人。曰。大慈成。曰。鐵關(guān)樞。順既受樞公正印。號令人天。海內(nèi)改觀焉。從天寶遷報恩。又移居歸原。而機(jī)用縱奪。益慎于居天寶時也。當(dāng)是時。南北衲子駢集。朝廷知順。乃賜衣。加號佛性圓辨禪師。順即退居?xùn)|甌之羅山。穴地為爐。折竹為箸。不設(shè)臥榻。不貯宿舂?;蛞猿C世譏之。順弗顧也。平章燕只不花。鎮(zhèn)閩。堅起順住閩之東禪寺。又移雪峰。順之法政。善巧圓融。座下不規(guī)而肅。聽順說法。各有領(lǐng)解。雪峰數(shù)百年來。稱順為中興矣。明洪武初。詔順升座于鐘山。上臨聽法。悅?cè)缗f識。順每對上。稱僧而不臣?;蛲Q我。上以真率美之。已而還南。南國以凈慈留順。居無何。有司復(fù)以朝旨。強(qiáng)順抵京。經(jīng)四月。書偈而逝。時洪武十三年夏也。阇維。所獲舍利。迸若明珠。其六坐名藍(lán)之語錄。盛著于世。但頗有異跡。人以為神。且又尊之為肉佛。愚不敢贅。懼褻也。 贊曰。順公望隆兩朝。其胸吞須彌。而舌傾滄海。在他人則天葩幾滿繩床耳。公卻素履蕭然。不忝嗣祖乞士。誠有坦然與世共。信者區(qū)區(qū)。以生平異跡。而頌銖兩。其然。豈其然乎。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智順,字逆川,姓陳氏,瑞安人也。
父道羨,母婁氏。
生子輒殤,屢哭失明。
其情不勝哀,乃塑智者大師像事之。
一夕夢僧,頂有圓光,逆江流而上,謂之曰:“吾當(dāng)為汝子。
”寤而有娠。
順既生,美質(zhì)夙成。
年五歲從季父學(xué),季父引生徒渡溪,抵萃野,順欲相隨,季父麾之還。
俄而溪暴漲,季父生徒皆溺。
然自少不喜蓄發(fā),翛然有麈外趣。
七歲依仲父慧光于崇興精舍,稍長,受具戒于天寧禪院。
習(xí)《法華經(jīng)》,三月通其文。
出游永嘉無相院,覺源璿喜其俊朗,引為己徒。
會橫云岳大宏三觀十乘之旨于水心法明寺,往而受其說,眾推為上首。
居亡何,走雁山雙峰,未契所言。
更走千佛,毒海清舉為綱維,軌范肅然。
毒海入寂,感世無常,嘆曰: “義學(xué)雖益多聞,難禦生死,即禦生死,舍自性將奚明哉。
”遂更衣入禪,走閩之天寶山參鐵關(guān)樞,授以心要,遵而行之,似有階漸。
一日因觸瓠瓜之機(jī),地倏平沈,毛孔發(fā)光,舉以求證。
樞曰:“此第入門耳,最上一乘則邈在萬里之外也,汝可悉棄前解,專于參提上致力,庶乎自入閫奧矣。
”由是精求,將踰半載,忽焉有省,如虛空玲瓏,不可湊泊。
厲聲告樞,曰:“南泉敗闕,今已見矣。
”樞復(fù)舉“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語相詰難,順迎機(jī)契合,遂鳴鐘集眾,再行勘驗宗門元旨,應(yīng)答如響。
尋請分座說法,嗣主院事。
寺制未備,多所規(guī)畫,擇地構(gòu)亭,以增勝槩。
眾方賴之,忽爾棄去。
過杉關(guān),抵百丈,上迦葉峰,渡江入淮,禮諸祖塔,經(jīng)建業(yè)回浙中,超然如野鶴孤云,無所留礙。
及反永嘉,會王槐卿造報恩院于瑞安大龍山,首延順主之。
參徒寖盛,至八百指,為建僧堂居之。
石室?guī)r主江心,仰其高風(fēng),以首座招之,翩然而往。
未幾,又以何山精舍,棟宇湫隘,不足以容,眾拓之為大伽藍(lán),殿堂院廡之制,燦然畢具,像塑壁繪,次第告完。
而平陽吳德大創(chuàng)歸源寺,亦請開山。
至則為造鐘鼓法器,授職分班,動合規(guī)則。
時東海有警,元帥達(dá)忠介公,帥師鎮(zhèn)臺,遣使邀順入行府,順辭不見,達(dá)慕詠弗置,篆“逆川”二字遺之。
嘗因飯囚,戒其“勿萌遁逃心,當(dāng)重見日月”。
不久而赦書至,周吳二囚以為神。
其后山寇竊發(fā),二囚實為渠魁,所經(jīng)之地,焚毀略盡,而報恩歸源以順故獨(dú)存。
朝廷聞之,為降寺額,賜以“佛性圓辯禪師”之號,及金襕法衣。
順曾不為意,悉散其衣盂所蓄。
退居一室,掘地為爐,折竹為箸,怡然自適。
溫城凈光塔雄鎮(zhèn)一方,年久將壞,修葺粗完,忽颶風(fēng)大作,其上一乘挾之入海。
順精誠宏愿,誓成此塔,遣其徒如閩,鑄露盤輪相及燄珠之類,終遂所志。
九斗七成,鬼輸神運(yùn),涌峙海隅。
辨章燕只不花出鎮(zhèn)閩彊,道過東甌,夜觀塔鐙熒煌,知順?biāo)?,命駕造訪,與談《般若經(jīng)》,心相悅懌,呼舟同載入閩。
宣政分院請居?xùn)|禪廢剎。
不一載,殿宇廡庫,森如煜如,梵容穆沖,隨相變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補(bǔ)刊“開元藏經(jīng)”,仍印施之。
先是,凈業(yè)、慶城、東報國、舶塔、寶月、松峰諸寺,兵燹之馀,鞠為荒榛。
福建行中書省將籍其產(chǎn)于官,順言于辨章,得仍其舊,已而思還溫方,參政具船迎之。
千佛院災(zāi),無有起其廢者,順為剔除荒莽,一彈指頃,高閣立成。
俄而東甌內(nèi)附,潛居林泉,若將終焉。
有明初造,尊尚佛乘,召江南高行僧十人,于鐘山建無遮法會。
順與其列,升座演講,聽者數(shù)千人。
事已還錢塘,復(fù)振钖往凈慈,以兵燹凋殘,欲大有設(shè)施,會中朝徵有道浮屠,以備顧問,聚咸推順。
順至南京僅四閱月,超然善逝,洪武六年八月二十日也。
阇維得舍利無算,其徒文顯興富持靈骨歸,建塔藏焉。
著有《五會語》若干卷,《善財五十三參偈》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