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韓愈

相關(guān)人物:共 203 位
共 245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車既工,??馬既同。
??馬既好,??馬既??。
君子員邋,員邋員斿。
麀鹿速速,君子之求。
????角弓,弓玆以寺。
??驅(qū)其特,其來趩趩。
????????,即?即時。
麀鹿????,其來大次。
??驅(qū)其樸,其來??,射其??蜀。
按:〖《詩紀》云。按古文苑所載石鼓文。稱孫巨源得于佛書龕中。蓋唐人所錄僅四百九十七言耳。章樵為之考正集釋之。又薛尚功、鄭樵、潘迪諸家咸有音訓(xùn)。然于闕文靡所增益。楊子用修。自言受學(xué)于李文正公。得蘇文忠舊本。蓋六百五十七言。而訓(xùn)釋亦簡要。楊子易以今文傳之矣。陜西志亦載此文。悉與楊本同。而字畫訓(xùn)釋頗異。今以二本參較著之。其古文苑舊注有可采者。亦間取附入。注中姓氏薛、鄭、章、潘已見前。施謂施宿。王。王厚之。蘇疑即文忠也?!稹对娂o》以此為詩。本之楊慎。風(fēng)雅逸篇云。石鼓詩。周宣王獵碣也。于詩體屬小雅。又云慎按此詩。其體雅也??逃谑?。史籀書之。羊欣書錄云。史籀石鼓文。韓退之云。張生手持石鼓文。皆謂字而言。若論其辭。當(dāng)云石鼓詩。而不當(dāng)用石鼓文也。今特易文為《詩》云:○逯案。楊說甚是。故依《詩紀》列之先秦詩中。又《詩紀》多書古文。而以今文注釋。頗覺煩亂。今仍照古文苑、風(fēng)雅逸篇寫以今文?!?br />〖薛作辛文。鄭作丙文。文六十六。重文十。共七十六字。一十九句?!?br />
《漢書》曰:夫人早卒。帝思念不已。方士齊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張燈燭。設(shè)帷帳。陳酒肉。而令帝居帷帳。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還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視。帝愈益相思悲感。為作詩。令樂府諸家弦歌之。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偏何姍姍其來遲(《搜神記》作偏娜娜何冉冉其來遲?!额惥邸吠!稹稘h書》外戚傳。《搜神記》二?!额惥邸匪氖!段倪x》五十八哀永逝文注?!队[》百四十四。《樂府詩集》八十四?!对娂o》一。○集氏筆乘云。武帝李夫人歌。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姍姍其來遲。之與遲一韻。許顗詩話云。立而望之偏。是退之走馬看來立不正之所祖也。以偏字屬上。不惟與韻不葉。立而望之偏。是何語邪。○逯案。焦說是也。又《類聚》此歌引《漢書》。與今本《漢書》絕異。與《搜神記》則同。未悉所據(jù)為何本也。)。
將歸操者??鬃又饕?。趙簡子循執(zhí)玉帛以聘孔子??鬃訉⑼N粗?。渡狄水。聞趙殺其賢大夫竇鳴犢。喟然而嘆之曰:夫趙之所以治者。鳴犢之力也。殺鳴犢而聘余。何丘之往也。夫燔林而田。則麒麟不至。覆巢破卵。則鳳皇不翔。鳥獸尚惡傷類。而況君子哉。于是援琴而鼓之云?!疱职浮=癖灸藫?jù)大周正樂載入敘文。未知與琴操原文是否相合。又今本所載四言歌辭翱翔于衛(wèi)。復(fù)我舊居。從我所好。其樂只且。乃《孔叢子》鄹操之末章。與酈道元所見不同。今錄酈氏所見者。
狄之水兮風(fēng)揚波。
船楫顛倒更相加。
歸來歸來胡為斯(○琴操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注。又水經(jīng)河水注五引波、加二韻。《御覽》五百七十八引大周正光有序無辭。)
龜山操者??鬃铀饕?。齊人饋女樂。季桓子受之。魯君閉門不聽朝。當(dāng)此之時。季氏專政。上僣天子。下畔大夫。賢圣斥逐。讒邪滿朝??鬃佑G不得。退而望魯。魯有龜山蔽之。譬季氏于龜山。托勢位于斧柯。季氏專政猶龜山之蔽魯也。傷政道之陵遲。閔百姓不得其所。欲誅季氏而力不能。于是援琴而歌云。
予欲望魯兮龜山蔽之。
手無斧柯。
奈龜山何(○琴操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龜山操注?!队[》五百七十八引大周正樂有序無辭?!对娂o前集》四。)。
越裳操者。周公之所作也。周公輔相成王。成文王之王道。天下太平。萬國和會。江黃納貢。越裳重九譯而來獻白雉。執(zhí)贄曰:吾君在外國也。頃無迅風(fēng)暴雨。意者中國有圣人乎。故遣臣來。周公于是仰天而嘆之。乃援琴而鼓之。其章曰云云。遂受之獻于文王之廟。
于戲嗟嗟。
非旦之力。
乃文王之德(《詩紀》力德下皆有也字。注云。一無二也字?!鹎俨偕稀!稑犯娂肺迨?。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注?!队[》五百七十八引大周正樂有序無辭?!对娂o前集》四。)。
琴苑要錄曰:岐山操者。周太王之所作也。太王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珠玉太馬皮幣。狄侵不止。問其所欲。得土地也。太王曰:土地所以養(yǎng)萬民也。吾不爭所用養(yǎng)而豁吾所養(yǎng)。遂策杖而去之。逾梁山而邑乎岐山。喟然嘆息。援琴而鼓之。
狄戎侵兮土地遷移。邦邑適于岐山。
烝民不憂兮誰者知。嗟嗟柰何兮予命遭斯(○琴操上?!对娂o前集》四?!疱职浮!稑犯娂肺迨咻d韓愈岐山操而不著此歌。題注又引琴操曰:岐山操。周公為太王作也。是知唐宋之間此操尚有弦無辭。共序語與琴苑要錄亦不同。琴苑此歌必為后世依托無疑。又案。今本琴操曰:岐山操者。周太王之所作也。太王居豳。狄人攻之。仁恩惻隱。不忍流血。選練珍寶犬馬皮幣束帛與之。狄侵不上。問其所欲。得土地也。太王曰:土地者。所以養(yǎng)萬民也。吾將委國而去矣。二三子亦何患無君。遂杖策而出。逾乎梁而邑乎岐山。自傷德劣。不能化夷狄。為之侵。喟然嘆息。援琴而鼓之云云。其后即為歌辭。查此序文與樂府所引琴操不同。而全襲大周正樂之文。大周正樂乃唐時樂錄。不能以之代琴操。至于歌辭乃沿用琴苑要錄。據(jù)此今本琴操乃后世輯綴而成。已非書之原貌。不得據(jù)之謂岐山操為后漢前之作。)。
東屯大江北(一作枕大江),百頃平若案。
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亂。
插秧適云已,引溜加溉灌。
更仆往方塘,決渠當(dāng)斷岸。
公私各地著,浸潤無天旱。
主守問家臣,分明(一作朋)見溪伴(一作畔)。
芊芊翠羽,剡剡(一作向)銀漢。
鷗鳥鏡里來,關(guān)山云邊看。
秋菰成黑米,精鑿(一作谷)(一作傅)白粲(《漢書》注,擇采使白,粲粲然)
玉粒足晨炊,紅鮮任霞散。
終然添旅食,作苦期壯觀。
遺穗及眾多,我倉戒滋蔓。
⑴ 一作芋芋,一作竿竿
⑵ 江浙以紅米為紅鮮
李潮八分小篆歌(766年) 唐 · 杜甫
蒼頡鳥跡既茫昧,字體變化如浮云。
陳倉石鼓(其石粗有鼓形,字刻石旁,其數(shù)有十,初在陳蒼野中。韓愈為博士時,請于祭酒,欲以數(shù)橐駝輿致太學(xué),不從。鄭馀慶始遷之鳳翔,以為宣王鼓,韋應(yīng)物以為文王鼓,宣王刻,歐陽修集古錄始設(shè)三疑,鄭樵摘丞殹二字,見于秦斤、秦權(quán),而以為秦鼓,程大昌又云成王之鼓,《左傳》成有岐陽之蒐,其字乃番吾之跡)(一作文)已訛,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jié)h蔡邕,中間作者寂不聞。
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
苦縣光和骨立(一作力),書(一作畫)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復(fù)(一作可)得,吾甥李潮下筆親。
尚書韓擇木(昌黎人),騎曹蔡有鄰(濟陽人)。
開元已來數(shù)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
況潮小篆逼秦相,快劍長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一作千)金,蛟龍盤拿肉屈強。
吳郡張顛誇草書,草書非古空雄壯。
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東(一作江)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⑴ 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蒼頡古文或異。秦李斯、胡毋敬輩,改省為小篆。程邈獻隸書,主于徒隸簡易,王次仲作八分。蓋小篆古形猶存其半,八分已減小篆之半,隸又減八分之半,本謂之楷書,楷隸大范相同。張懷瓘謂程邈以后之隸與鐘、王之今楷為一意。歐陽修以八分為隸,洪適因之,迄無定說
⑵ 苦縣老子碑,蔡邕書,樊毅西岳碑,漢光和中立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韓退之 中唐 · 張署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鮫人 占鵩
九疑峰畔二江前,戀闕思鄉(xiāng)日抵年。
白簡趨朝曾并命,蒼梧左宦一聊翩。
鮫人遠泛漁舟水,鵩鳥閑飛露里天。
渙汗幾時流率土,扁舟西下共歸田。
招文士飲(804年) 中唐 · 孟郊
五言排律
引用典故:曹劉 楊柳暗棲鴉
曹劉不免死,誰敢負年華。
文士莫辭酒,詩人命屬花。
退之如放逐,李白自矜誇。
萬古忽將似,一朝同嘆嗟。
何言天道正,獨使地形斜。
南士愁多病,北人悲去家。
梅芳已流管,柳色未藏鴉。
相勸罷吟雪,相從愁飲霞。
醒時不可過,愁海浩無涯。
共 245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