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楊徽之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建安人。初客江南。后周世宗顯德中,帝征淮安,貫以所撰詩獻之,遂釋褐授官。好學,喜游歷,禮義文章為時所稱。
全宋詩
孟貫,字一之,建陽(今屬福建)人,一說建安(今福建建甌)人(《萬姓統(tǒng)譜》卷一○八)。
后周顯德中,釋褐授官(《江南野史》卷八),為性疏野,不以名宦為意,喜篇章,諫議大夫楊徽之稱之(《詩話總龜》前集卷一三引《詩史》)。
今錄詩三十一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一之,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少好學,喜篇章。性疏野,不以榮宦為意。曾入廬山,客游江南。后周顯德時,周世宗征淮南至廣陵,貫渡江獻所作詩集。內(nèi)有“不伐有巢樹,多移無主花”之句,世宗閱之不悅,然亦賜其釋褐授官。后不知所終。事跡見《釣磯立談》、《江南野史》卷八、《唐才子傳》卷一〇。貫善詩,工五律,頗有詩名?!?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唐詩匯評
孟貫,生卒年不詳,字一之,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初客南唐,與伍喬、江為為詩友。周世宗南征,至廣陵,貫獻詩一卷,首篇有“不伐有巢樹,多移無主花”之句。世宗不悅,不復(fù)終卷,賜釋褐進士而已?!?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作品評論

釣磯立談
周世宗伐淮之歲,建陽孟貫于駕前獻所業(yè),其首篇《貽棲隱洞章先生》,有“不伐有巢樹,多移無主花”之句。世宗宣見,問貫已:“朕伐罪吊民,何‘有巢’、‘無主’之有?然獻聯(lián)則可,他人應(yīng)不汝容矣。’”
唐才子傳
孟子“子之不遇魯候,天也?!敝撂崎_元,孟浩然流落帝心,和璧墮地。孟郊之出處梗概苦艱,生平薄宦而死。今孟貫坐此詩窮,轉(zhuǎn)喉觸諱,非意相干,競爾埋沒,與前賢俱亦相似,命也。孟氏之不遇,一何多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衡陽人,字元素。隱居衡山,號衡山居士。當楚馬殷、馬希范之世,避亂不仕,與任鵠、王元等逸人同游。終于南岳。著《夢仙》、《題檜》諸詩,有時名。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字元素,五代十國時楚人,后入宋。
隱居衡山,與逸人任鵠、王正己、凌蟾、王元游,與楊徽之、翁宏、伍彬、張觀等亦有詩往來,所作《夢仙謠》、《題檜》、《退宮妓》等詩有名于時。
楚王馬殷、馬希范時,避亂不仕,終于衡山。
十國春秋》卷七五有傳。
全唐詩》存詩6首,斷句3聯(lián)。
《全唐詩續(xù)拾》補收詩2首。
全宋詩
廖融,字元素。隱居衡山,與逸人任鵠、王正己、凌蟾、王元等為詩友。太宗太平興國末卒(《詩話總龜》前集卷一○引《雅言雜載》)。有詩集四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今錄詩八首。
鞠常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8—974 【介紹】: 宋密州高密人,字可久。
后漢隱帝乾祐二年進士。
后周太祖廣順中,充集賢校理。
歷伊陽令。
顯德中,歷宰介休、魏縣。
宋太祖開寶中,擢著作佐郎,與楊徽之、李若拙、趙鄰幾皆有名于時。
仕終清河令。
嘗于應(yīng)舉時作《四時成歲賦》及《春蘭賦》,頗存興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桂林人,字慶宗,號桂華子。
宋初居七星山為道士,以能詩名,學詩者不遠千里而至。
楊徽之守湘源,大加稱賞。
真宗天禧中卒。
有《桂華集》。
全宋詩
石仲元,字慶宗,宋初七星山道士。
以能詩名,嘗與廖融游。
楊徽之守湘源,大加稱賞,目為玉方響。
有《桂華集》,已佚。
事見《桂林府志》。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字慶宗,五代末桂林七星山道士,以能詩名,有《桂華集》?!度圃娡饩帯费a詩1首。
全粵詩·卷一九
石仲元,字慶宗,號桂華子。
南漢后主時居桂州七星山。
楊徽之守湘源,甚賞其詩,目為玉方響。
將歿,出詩三百馀篇,屬徒代傳之。
有《桂華集》,今佚。
梁廷楠《南漢書》卷一七有傳。
詩一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1—1040 【介紹】: 宋趙州平棘人,字公垂。年十五,召試中書,為大理評事。真宗大中祥符初,賜同進士出身,為集賢校理。累遷戶部郎中,權(quán)直學士院。仁宗明道二年,拜參知政事。景祐四年,因宰執(zhí)議事不合,政事多不決,同罷,權(quán)判尚書都省,出知河南府。后復(fù)召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藏書甚豐,手自校理,博通經(jīng)史百家,筆札精妙。時朝廷大議論,多所裁定。卒謚宣獻。有《鹵簿圖》。
全宋詩
宋綬(九九一~一○四一),字公垂,趙州平棘(今河北趙縣)人。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歲召試中書,聽讀書秘閣。大中祥符元年(一○○八)稱試學士院,為集賢校理。后賜同進士出身,亳州判初。入為左正言、同判太常禮院。擢知制誥,累遷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中書舍人,尚書工部侍郎。仁宗初因忤太后,出知應(yīng)天府。明道二年(一○三三)拜參知政事。景祐四年(一○三七)罷,權(quán)判尚書都省。歲馀,以禮部尚書知河南府。康定元年(一○四○)三月,復(fù)召知樞密院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六),九月,為兵部尚書兼參知政事(同上書卷一二八),十二月癸卯卒(同上書卷一二九),年五十(《東都事略》卷五七)。謚宣獻?!?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一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三九九
宋綬(九九一——一○四○),字公垂,趙州平棘(今河北趙縣)人。
初以外祖楊徽之蔭,補太常寺太祝。
大中祥符元年,復(fù)試學士院,為集賢校理。
后賜同進士出身,遷大理寺丞。
累擢知制誥、史館修撰,同修《真宗實錄》,天圣三年為翰林學士,后兼侍讀,改龍圖閣學士、端明殿學士。
明道二年參知政事,景祐四年罷為尚書左丞、資政殿學士,加大學士,知河南府。
復(fù)知樞密院、參知政事。
康定元年卒,年五十,謚宣獻。
綬幼聰警,喜讀書,博通經(jīng)史,尤精筆札。
其文沉壯淳麗,為楊億所嘆賞。
著《常山秘殿集》三卷、《托居集》五卷、《常山遺札》三卷、《文館集》五十集、《天圣鹵簿記》十卷。
宋史》卷二九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