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九流

共 6 首
論曰。王氏之先。蓋出于有周。自后稷公劉。迨乎太王王季。以至文武成康。累圣重光。以成王業(yè)。故能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下及靈王。厥德雖衰。而天命未改。有太子晉者。登仙于伊洛之閒。其后代子孫。遂稱為王氏??计渚d系。不亦遠乎。既而姬氏運窮。戰(zhàn)國蜂起。有錯為魏將。剪為秦將。咸以武功。翊扶霸業(yè)。宏謀遠略。二國賴焉。自秦至漢。有吉有駿。為漢代名賢。自漢至晉。有覽有祥。為晉室公輔。時徐州刺史呂虔。檄祥為別駕。虔有佩刀。工者相之。以為三公之器。虔謂祥曰。茍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祥固辭不獲。而后受之。祥在魏為司空太尉。封睢陵侯。晉武帝踐阼。拜太保。爵為公。年八十馀。賜幾杖不朝。為國元老。祥臨薨。以佩刀授其弟覽曰。汝后必興。足稱此刀。覽拜光祿大夫。封即邱子。門施行馬。覽生撫軍長史裁。裁生丞相始興文獻公導。匡輔中興。遷都建業(yè)。元帝倚以宰衡之任。而王氏盛于江左矣。其正緒也。則悅洽珣珉。以宏雅清亮重于時。其旁枝也。則渾戎衍經(jīng)。以曠達易坦高于物。若乃器宇崇邈。風鑒昭朗。則宋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豫寧文侯其人也。忠肅恭懿。宣慈惠和。則宋侍中金紫光祿大夫開府豫寧忠敏侯其人也。開物成務(wù)。緯地經(jīng)天。則齊中書監(jiān)尚書令太尉南昌文獻公其人也。廉正澄絜。恬虛潤。則梁侍中金紫光祿大夫中書令南昌安侯其人也。美干英姿。通機敏藝。則梁侍中金紫光祿大夫五兵尚書南昌章侯其人也。博學高才。鴻筆麗藻。則周內(nèi)史太子太保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空司徒石泉康公其人也。有典有則。如圭如璋。則隋安都郡太守石泉侯其人也。道韻清穆。德徽光劭。則太子舍人荊王府司馬皇朝贈魏州刺史其人也。其馀枝分葉散。岳峙川流。孝范忠規(guī)。仁聲義烈。女嬪帝子。男尚王姬。公侯保輔之尊。令仆卿尹之貴。紐龜鳴玉。紫蓋朱軒。赫奕蟬聯(lián)。繽紛庵藹。市朝亟改而無替。舟壑驟遷而不易。衣冠禮樂。百代傳之而比肩。人物風流。四海望之而延頸。豈不美哉。雖復(fù)魯三桓之子孫。鄭七穆之宗族。晉之欒范。齊之國高。張氏之七葉貂蟬。楊家之四世臺袞。石奮石慶。恭慎重規(guī)。胡質(zhì)胡威。清廉謺軌。父子儒學?;笜s與桓郁相承。兄弟文章。陸機與陸云齊舉。未足以延茲家范。麗我門輝。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馀慶。盛德必有百世之祀者也。善乎郭景純之言?;此^。王氏滅。此非其效與。石泉公承積德之基。挺舉和之氣。髫齔之歲。便能竭力以事親。其性純篤。率由而至。精神朗悟。特異常童。好學讀書。略無懈倦。常研味經(jīng)史。雖寢食有所不遑。才及成童。已為博達。朋侶推薦。刺發(fā)而就列焉。歷仕州郡。咸以材能底績。既以賢良文學舉。又以夙行公方進。遂乃升臺府。拜卿仆。三典名岳。一佐神州。始學之。今得而行之。以明察禦奸豪。以慈和撫孤弱。以謹靖成公務(wù)。以清白杜私求。珠玉非所寶。脂膏不能潤。故能所廣者紀。不令而行。千里應(yīng)其言。百姓歸其德。所謂愷悌君子。人之父母者也。及其翔鳳池。執(zhí)螭劍。出納王命。弼諧帝猷。理在將順。怡然而奉旨。事當進色。侃然而犯鱗。常欲興禮制樂。刑寬政。獎儒術(shù)。抑吏道。正風俗。厚人倫。乃蘧瑗之忠誠。史魚之端操。孟公綽之不欲。季文子之無私。羊興祖之衣惟葛袍。公孫宏之食惟粟飯。陳寵之奏稿咸削??坠庵疁貥洳谎浴N抑惺铝⒚?。殆出于數(shù)公之右矣。由是特為上所親倚。常以忠賢許之。其好古博雅。述作無倦。游心于千載之表。騁思于九流之域。雖堆案盈幾。積訟充庭。汗懷鉛。晷刻無舍。所蒞之職。由中及外。或考其事。或相厥土。博采前志。旁求故實。輒加撰錄。無或闕遺。至以祖德家聲。前言往行。追述編紀。動成部帙。有忠孝之道焉。有禮義之規(guī)焉。有經(jīng)邦之則焉。有正家之訓焉。固可以貽厥孫謀。播乎長世者也。易曰。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又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又曰。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詩曰。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道盛德至。善人所不能忘也。又曰。樂只君子。邦家之基。又曰。嘉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若石泉公者??芍^備君子之德矣。其為圣朝輔佐。受天之祿也。宜哉。贊曰。
仙緒山賓,靈液流津。
積德累仁,生賢清神。
孝以事親,忠以為臣。
履道正身,秉國之鈞。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釋迦者流有十二部經(jīng)。由儒之詩書易禮樂春秋。皆立言垂教之本。儒無文字。則天下久已大壞。三藏之說不行。西方圣人之教幾乎息矣。若聲聞乘之四諦門。緣覺乘之十二因緣門。菩薩乘之六波羅蜜門。以至佛乘之一切種智。生而知之則已。學而知之者。向微斯文。是必懵然不自知其術(shù)也。人主擅萬乘之權(quán)。富有四海。至于生死報應(yīng)之際。常必瞿然。有生之徒奔走之不暇。實由斯言之烜赫而致化。夫塔廟莊嚴之為像教。其用大矣。佛有天龍大會。未嘗不以契經(jīng)為事。佛滅后。大迦葉召千羅漢。結(jié)集法藏。阿難傳焉。西土以胡文紀之。謂之梵書??贫肺淖种愐?。著以貝葉。謂之梵夾。殺青為簡之類也。后漢天竺人摩騰。始至中國。出其文二十四章。翻為隸書。其后稍稍不絕。至晉沙門法護。遍游西國。達言語之不通者。究三十六書之體而還。梵書之詁訓音義。然后大備。雖為道滋廣。而難能亦甚。蓋以事生六合之外。教出五常之后。時人無能知者。小則誤于文句。大則失其宗旨。道安嘗嘆釋經(jīng)有五失本三不易。故信奉之代。亦以名臣佐而成之。自漢永平至唐開元。祖述之士凡一百七十六人。有桑門之重譯。有居士之覃思。有長老之辨論。有才人之撰集。校其經(jīng)律論傳記文集刪改之。惣五千四十八卷。號為實錄。其中貞觀法師元奘作居多。五分其數(shù)有其一。其為該博。首出前輩。而歷代精舍。能者藏之。方之蘭臺秘閣。而不系之官府也。五都之市。十室之邑。必設(shè)書寫之肆。惟王公達于眾庶。靡不求之。以至徼福祐。防患難。嚴之堂室。載之舟車。此其所以浩瀚于九流也。廬山山岳之神秀。而東西林為海內(nèi)名剎。有惠遠道安之遺風。四百馀年。鐘磬之音不絕。然而三藏經(jīng)論。闕而無補。元和四年。云門僧靈澈。流竄而歸。棲泊此山。將去。言于廉問武陽韋公。公應(yīng)之如響。往年公夫人蘭陵蕭氏終。有釵梳佩服之資。而于荊州買良田數(shù)頃。收其租入。以奉檀施。至是取之。增以清白之俸。而經(jīng)營焉。爰即洪州諸寺。雜理其事。雕函飾軸。漬檗磨墨。僧謀而吏職。暑兆而寒就。先命度地之宜。以圖建置。默設(shè)規(guī)制。懸成剞劂。乃結(jié)搆而浮于江。以至于東林。施為殿堂。用尊秘藏。得浮槎大德義彤為之主。受持灑掃者七人。以備名山之闕。而資學者之求。公之素志爾。初彤公受具于廬山浮槎寺。嘗討大藏。惡其部帙繁亂。將理之不可。遂發(fā)私誓。四十馀夏。果得志焉。于是搜遠近之逸函墜卷。目在辭亡者得之?;ノ暮喜空呒嬷?。斷品獨行者類之。本同名異者存之。以偽亂真者標之。又病前賢編次。不以注疏入藏。非尊師之意。并開元庚午之后。洎德宗神武孝文皇帝之季年。相繼新譯。大凡七目四千九百馀卷。立為別藏。著雜錄七卷以條貫之。命開元崇福舊錄。惣一萬卷。舉藏以志函。隨函以命軸。微塵句偈。如在常中。然后金口之說流于娑婆者。盡在于茲山也。五年。韋公薨。七年。博陵崔公以仁和政成。憫默舊績。由是東林以遺功得請篆刻之盛。其成公志。故家府從事李肇為之文曰。
多羅之教,神道不測。
迦葉承之,布西域兮。
毗尼之用,其法翼翼。
優(yōu)波受之,垂作則兮。
阿曇之文,演暢宗極。
苾芻龍象,甚奇特兮。
三者之藏,傾如轥墨。
王公大人,為之飾兮。
韋公之績,崔公之德。
及茲寶藏,何崱屴兮。
崇崇彤公,合發(fā)愿力。
傳之歷劫,千百億兮。
爐峰之北,靈壇之側(cè)。
系之迦陁,金石刻兮。
寄潮州于公九流 北宋 · 陳堯佐
七言絕句
① 《永樂大典》卷一四三八○引《潮州府志》作趙希晝詩
扁舟如葉路東西,一片灘聲下惡溪。
當日亭臺舊時客,相逢莫惜醉如泥(以上同上書卷五三四五)
猗至道之原于天兮,寓圣人而乃行。
厥初畫三而啟蒙兮,揭萬象于文明。
自五帝而三王兮,極道備而治亨。
明彝倫以照后兮,亦禮樂之大成。
嗟圣去而言留兮,曰墳典與誥訓。
所貴載道而不遺兮,孰精微之幽隱。
該詩禮而達百家兮,羌條貫而不紊。
顧后儒之誦法兮,志抽緒而發(fā)蘊。
雖未全于古之道兮,并遵教而儀刑。
宜后王之崇右兮,恢治化于六經(jīng)。
何世降而醇??兮,紛眾欲之役于形也。
善治浸淫而日下兮,道又岐于九流也。
功利于春秋兮,孔圣卒老于刪修。
縱橫于戰(zhàn)國兮,子輿終返乎魯鄒。
王之道霸而不返兮,又繼之以暴秦。
殘仁義于首功兮,祖刑名于韓申。
鞭四海以一之兮,合萬邦以為臣。
滅侯王而郡縣兮,銷鋒鏑為金人。
宮阿房以壯內(nèi)兮,城萬里以威邊。
自以為德兼三皇兮,視百王余誰先。
登泰山而告天兮,巡東海而問仙。
驅(qū)寰宇于一法兮,擯千古而獨理。
滅裂詩書之正道兮,陳跡圣賢之遺軌。
棄修齊而不本兮,惡經(jīng)制之害己。
既所行之乖刺兮,又焉用夫典記。
惟斯也之背師道兮,鼓群心而益肆。
窮旁搜而遠收兮,付炎火之烈熾。
灰萬書于一焰兮,鏖心法而同棄。
士學古而觸網(wǎng)兮,人習令而師吏。
嗟先王之善度兮,若蘇者之芻狗。
涂堙天下之心目兮,將以愚夫黔首。
然斯道之在人兮,固心傳而不口。
與天地而同運兮,豈隨燼于文字。
欲燒書而塞源兮,秪自見其不智。
諸生之不量力兮,復(fù)何為乎譏議。
既剛戾莫與仁兮,誰與之回其志也。
道之厄如火之益炎兮,非口舌之撲滅也。
徒鼓亂而起暴兮,觸忤君之酷烈。
一網(wǎng)張?zhí)於诘刭?,連四百以自列。
邈驪山之硎谷兮,瓜胡為乎冬實。
哀吾儒之不辜兮,慘同坑于一穴。
自生民以來兮,禍誰酷于此極。
君之心忌克而暴怒兮,發(fā)于政而殘刻。
視吾道如仇讎兮,擬根株之并絕。
知禍機之伏茲兮,見防川之大決。
緬懷古之哲王兮,咸扶翼夫斯道。
心典學而尊儒兮,德易成于日造。
遵善制于羲軒兮,式圣謨于典誥。
環(huán)率土以歸極兮,若禹水之順導。
極治功于熙皞兮,齊歷年于覆燾。
夫何背道而追曲兮,操刑戮以為教。
子產(chǎn)列國之卿相兮,猶不毀夫鄉(xiāng)校。
因取善而改惡兮,卒理國而收效。
聞下民之怨罵兮,宜敬德而自淑。
彼重威以止謗兮,適危亡之自速。
觀嬴氏之御世兮,足興嗟而起讟。
夫既逆行而倒施兮,又濟之以淫虐。
人心與天命俱去兮,曾不知國脈之自鑠。
豈民愚而可欺兮,豈人殺而我從。
澤鄉(xiāng)之戍夫一呼兮,揮棘矜以爭鋒。
鹿走原而橫逸兮,眾掎角而機陷。
囚獨夫于函關(guān)兮,擲乾坤于一劍。
中裂于記姓之項王兮,卒輸于馬上之乃翁。
豈料夫傳祚之才二兮,倏宮火之照紅。
禍自伏于不慮兮,術(shù)反資于英雄。
是誰為之厲階兮,亦可傷夫焚坑。
然天心未喪斯文兮,豈秦威而重輕。
超兵燹于孔壁兮,或寓傳于伏生。
抑炎漢之表章兮,煥文治之有聲。
惟石渠與白虎兮,亦三老與五更。
咸世重而不怠兮,足賁飾乎治平。
況董韓與周程兮,復(fù)張朱之迭鳴。
總培根而導源兮,續(xù)不傳之圣學。
是固知道心之不泯兮,不秦熸而漢復(fù)。
然后世之無善治兮,道不行于天下。
雖文化之間見兮,或名存而實寡。
皇天眷東而圣作兮,志每箴于滿假。
述堯舜于帝典兮,憲文武于周雅。
學緝熙而日就兮,心精一而執(zhí)中。
開道原于往圣兮,闡文教于吾東。
自秘書而八方兮,盛經(jīng)史之旁通。
心孔孟而口詩書兮,蔚庠序之儒風。
茲圣化之醞釀兮,軼漢唐而三五。
顧微臣之顓蒙兮,嗟學蕪而心魯。
乏贍才于楊馬兮,愧善講于祖禹。
久吹竽于金閨兮,恐負恩于圣主。
常存心于贊揚兮,庶摹寫乎天地。
駕文武之全德兮,頌禮樂之明備。
復(fù)何說夫狂秦之自愚兮,唯寄興于美刺。
每于聞見憶登樓(程子云,聞見如登九層之臺。),滿目清溟失眾丘。
學溯程朱元是派,運逢唐宋已成秋。
禪關(guān)了悟悲三昧,儒業(yè)詞章自九流(太史公例儒于九流,予甚非之,今觀世儒專事言語支離,真九流之一耳。)。
卻喜離明當午會,邇來文獻屬南州
按:以上《王青蘿先生詩集·白云稿》。
⑴ 今當午會,午為離明之位,正在吾廣。
余拙于用世。肉食家食。俱不能善謀。至今半生。顛毛已種種矣。唯喜讀書。掃一室架萬卷而嬉于其中。則累囚遷逐。皆是樂國。不然而俗子與處。應(yīng)膠擾不得展卷。則雖峻宇層楹。綺食華茵。猶械杻之在體。而身若入火宅焉。審若是則攤帙挾策。槃博裸于茅店之下。是我之故鄉(xiāng)。而雖在流貶之中。鬼門關(guān)之外。未嘗不歸云爾。詞曰。
歸去來兮,吾挾吾書唯所歸。
既居寵而非喜,孰罹辱之可悲。
惟韋編之三絕,庶宣圣之攀追。
咀道義而覿德,悟四十之蘧非。
考往軌而飾躬,佇懷寶以褐衣。
嗟用世之欠圜,屢觸駭而昧微。
譴罰亦恩,遂爾南奔。
厄豈蠶室,途非鬼門。
奚以隨身,萬卷尚存。
挹其旨味,如酌卮尊。
敞茅宇以向暄兮,列牙軸而開顏。
潛吾身以妍索兮,覺身心之便安。
稽圣狂之所分,想治忽之攸關(guān)。
百家紛其并騖,會眾致而一觀。
欣愉愉而忘寢,如久客之得還。
等亡羊之惑臧,同斲輪之感(一作怡)桓。
歸去來兮,請畢命于玆游。
是百年之安宅,奚舍此而他求。
唯關(guān)東與湖南,挈來去而何憂。
傍人問我以胡范,云我遵乎箕疇。
以思為馬,以識為舟。
泛學海之絕港,終稅駕乎九丘。
剔藝苑之秘珍,委朝宗于九流
羌不出于吾廬,適其適而浮休。
已矣乎,吾有玆居自少時。
本無其去矧更留,逍遙乎去此安所之。
廣廈豈我好,青瑣非素期。
治屋后之心田,日繼夜而覲耔。
服執(zhí)中之虞訓,詠無邪之周詩。
居天下之廣居,子輿之論君莫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