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呂公

相關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僧超慧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僧。字誨機。住寧州黃龍寺。初游岳麓,遇一僧曰,東北行,遇洪即止,逢龍可住。及至黃龍山,有雙峰庵,馬和尚以法付之而去。后禪侶云集,黃龍一派被天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黃龍山。
誨機禪師。
清河張氏子。
初參巖頭。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頭曰。
你還解救糍么。
曰解。
頭曰。
且救糍去。
后到玄泉。
又問。
泉拈起一莖皂角曰。
會么。
師不會。
泉放下作洗衣勢。
師便禮拜曰。
信知佛法無別。
泉曰。
見甚道理。
師曰。
某甲問巖頭。
頭曰你解救糍么。
救糍也祗是解粘。
和尚提起皂角。
亦是解粘。
所以道無別。
泉呵呵大笑。
師遂有省。
唐天祐中。
游化至此山。
節(jié)帥施俸建宇。
奏賜紫衣師號。
大張法席。
師將順世。
有僧問。
百年后缽囊子何人將去。
師曰。
一任將去。
曰。
里面事如何。
師曰。
線綻方知。
曰。
何人得。
師曰。
海燕雷聲即向汝道。
言訖告寂。
先是呂巖真人洞賓。
京川人。
唐末三舉不第。
偶于長安酒肆。
遇鐘離權。
授以延命術。
自爾人莫之究。
嘗游廬山歸宗。
書鐘樓壁曰。
一日清閑自在身。
六神和合報平安。
丹田有寶休尋道。
對境無心莫問禪。
未幾。
道經(jīng)黃龍山。
睹紫云成蓋。
疑有異人。
乃入謁。
值師擊鼓升堂。
師見意必呂公也。
欲誘而進。
厲聲曰。
座旁有竊法者。
呂毅然出問。
一粒粟中藏世界。
半升鐺內煮山川。
此意如何。
師指曰。
這守尸鬼。
呂曰。
爭奈囊有長生不死藥。
師曰。
饒君八萬劫。
終是落空亡。
呂薄訝飛劍脅之。
不能入。
遂再拜求指歸。
師詰曰。
半升鐺內煮山川即不問。
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
呂言下頓契。
作偈曰。
棄卻瓢囊摵碎琴。
如今不戀汞中金。
自從一見黃龍后。
始覺從前錯用心。
師囑令加護。
釋德普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九
禪師名德普。
綿州蒲氏子。
少尚氣節(jié)。
博觀有卓識。
見富樂山靜禪。
師合爪作禮曰。
此吾師也。
靜與語奇之。
攜歸山中。
陰察之。
其作止類老頭陀。
靜曰。
此子賦性豪縱。
不受控御。
而能折節(jié)。
杵臼炊爨間。
以事眾為務。
是為希有。
年十八得度受具。
秀出講席。
解唯識起信論。
兩川無敢難詰者。
號義虎。
罪圭峰疏義多臆識。
擿其失處。
誡學者不可信。
老師皆數(shù)之。
曰。
圭峰清涼國師所印可。
汝敢雌黃。
蚍蜉撼樹之論。
汝今是矣。
普嘆曰。
學者以名位惑久矣。
清涼圭峰非有四目八臂也。
奈何甘自退屈乎。
佛法其微矣。
此其兆也。
時惟勝禪師還自江西。
呂大防微仲。
由龍圖閣直學士。
出鎮(zhèn)成都。
執(zhí)弟子禮。
日夕造謁(或室)。
普衣禪者衣。
竊聽其議終日。
一不能曉。
歸臥看屋梁。
曰。
勝昔嘗業(yè)講有聲。
呂公世所謂賢者。
相與詶酢。
敬信如此。
而吾乃不信。
可乎。
然所疑未解。
坐寡聞也。
乃出蜀。
至荊州金鑾。
夜與一衲。
偶忘其名。
衲見了山情庵主。
普聞其飽參。
問之曰。
經(jīng)論何負禪宗。
而長老多譏呵之耶。
衲曰。
以其是識情義理。
思想邊量。
非能發(fā)圣得道。
脫有得道發(fā)圣者。
皆藉之以為緣耳。
儻不因自悟。
唯經(jīng)論是仗。
則能讀能知。
能見解者。
皆證圣成道去矣。
寧尚與仆輩。
俯仰耶。
唯以死語是所知障。
故祖師西來也(一本云。
故明祖師西來之意也)。
如經(jīng)言。
一切眾生本來成佛。
汝信之乎。
對曰。
世尊之語。
豈敢不信。
衲曰。
既信矣。
則尚何區(qū)區(qū)遠來乎。
對曰。
吾聞禪宗有別傳法。
故來耳。
衲笑曰。
是則未信。
非能信也。
普曰。
其病安在。
衲曰。
積翠南禪師出世久。
子見之。
不宜后。
見則當使汝疾有廖矣。
普即日遂行。
以熙寧元年至黃龍。
問。
阿難問迦葉。
世尊付金襕外。
傳何法。
迦葉呼阿難。
阿難應諾。
迦葉曰。
倒卻門前剎竿著。
意旨如何。
南公曰。
上人出蜀。
曾到玉泉否。
曰曾到。
又問曾掛搭否。
曰。
一夕便發(fā)。
南公曰。
智者道場。
關將軍打供。
與結緣幾時。
何妨。
普默然良久。
理前問。
南公俛首。
普趨出大驚曰。
兩川義虎。
不消此老一唾。
八年秋。
游螺川。
待制劉公沆。
請住慧云禪院七年。
遷住禾山十有二年。
元祐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謂左右曰。
諸方尊宿死。
叢林必祭。
吾以為徒虛設。
吾若死。
汝曹當先祭。
乃令從今辦祭。
眾以其老。
又好戲語。
復曰。
和尚幾時遷化。
曰。
汝輩祭絕即行。
于是幃寢堂。
坐普其中。
置祭讀。
跪揖上食。
普飲餐自如。
自門弟子。
下及莊力。
日次為之。
至明年元日祭絕。
曰。
明日雪晴乃行。
至時晴忽雪。
雪止普安坐。
焚香而化。
閱世六十有七。
坐四十九夏。
全身塔于寺之左。
贊曰。
初云庵自九峰至廬山。
諸方禪者畢集門下。
雜還多英俊。
而云庵嘗斂眉曰。
法道乃今而后。
未可知也。
有問其意。
曰。
先師在黃檗。
眾不滿百。
而明眼輩幾半。
今雖三倍當時。
然才一兩人耳。
余時年少。
心非其論。
觀元普兩禪師。
皆南公晚子也。
而其行已卓絕。
且如此。
則云庵之言。
如百衲帔。
天寒歲晚。
乃見效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0或1032—1103 【介紹】: 宋僧。歸安人,俗姓丘,字明表,號安閑和尚。通經(jīng)史,善詩書。肄業(yè)吳山解空講院,參龍華齊岳禪師,得悟,因翻身作狻猊狀,世稱端獅子。后住湖州西余山,佯狂不羈,而辯才猛銳,名動四遠,章惇等皆與之游。有《吳山集》。
全宋詩
釋凈端(一○三二~一一○三),俗姓邱,字表明,歸安(今浙江吳興)人。肄業(yè)吳山解空講院,頓契心法,乃從仁岳法師受公《楞嚴》要旨。參寶覺齊岳禪師得悟。見弄獅子者,叢林號為端師子,自號安閑和尚?;兆诔鐚幎牾米昶呤?。有《吳山集》,已佚。事見《禪林僧寶傳》卷一九、《羅湖野錄》卷一、清光緒《歸安縣志》卷四三、《吳興詩存》卷一四。今錄詩四十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凈端(一○三二——一一○三),字明表,俗姓丘,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肄業(yè)吳山解空講院,參龍華齊岳禪師得悟。叢林號稱端師子,自號安閒和尚。崇寧二年卒,年七十二。著有《吳山集》。見《禪林僧寶傳》卷一九。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九
端師子者。
吳興人也。
始見弄師子者。
發(fā)明心要。
則以?帛像其皮。
時時著之。
因以為號。
住西余山。
嗣姑蘇翠峰月禪師。
西余去湖州密邇。
每雪朝著?衣入城。
小兒爭嘩逐之。
從人乞錢。
得即以散饑寒者。
錢穆父赴官浙東。
見之約明日飯。
端黎明獨往。
避雨入道旁人家。
幼婦出迎。
俄其夫至詬逐。
竟為邏卒所收。
穆父吏速客。
見之問故。
曰。
煩寄聲錢公。
本來赴齋中。
涂奸情事發(fā)。
請自飯。
穆父聞之驚。
且笑顧客曰。
此僧胸中無一點疑事。
又嘗見持死雞疾行者。
挽衣問何之。
曰雞為貍害。
法不可食。
將棄水中。
端苦求之。
道路聚觀諷。
曰。
當?shù)觅誓丝膳c。
端跪作祭文曰。
維靈生有鷹鴉之厄。
死有湯鑊之災。
生時要汝報曉。
死后無人收埋。
奉為轉化檀施。
施肚為汝作棺材(一本云。
阇梨無可布施。
施肚為汝作棺材)。
言卒攜雞去。
以施饑者。
能誦法華經(jīng)。
湖人爭延之。
必得錢五百乃開秩。
目誦數(shù)句。
即持錢地坐去。
缺薄者易之而去。
好歌漁父詞。
月夕必歌之達旦。
有狂僧號回頭和尚。
以左道鼓動流俗。
士大夫亦安其妄。
方對丹陽守呂公肉食。
端竟至指曰。
正當與么時。
如何是佛。
回頭不能遽對。
端捶其頭。
推倒乃行。
又有妖人號不托。
掘秀州城外地。
有佛像。
建塔其上。
傾城信敬。
端見揕住曰。
如何是佛。
不托擬議。
端趯之而去。
章丞相子厚請升座。
使俞秀老撰疏。
敘其事。
曰。
推倒回頭。
趯翻不托。
七軸之蓮經(jīng)未誦。
一聲之漁父先聞。
端聽僧官宣至。
此以手耶揄曰止。
乃坐引聲吟曰。
本是瀟湘一釣客。
自東自西自南北。
大眾雜然稱善。
端顧笑曰。
我觀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
下座。
子厚留飯。
端瞋說偈曰。
章惇章惇。
請我看墳。
我卻吃素。
汝卻吃葷。
子厚為大笑。
時呂太尉吉甫。
亦留丹陽。
三人者日過從。
吉甫誦禪定功德。
諸般若中第一。
曰惠卿修之十年。
子厚獨稱。
鍛可忘憂。
稽康得仙。
竟作劍解。
端說偈曰。
章公好學仙。
呂公好坐禪徐六喻擔板。
各自見一邊聞者傳以為笑樂元祐初。
圓照禪師自京師慧林。
退歸姑蘇見端于甘露曰汝非端師子乎曰是圓照戲之曰。
村里師子耳端應聲曰。
村里師子村里弄眉毛與眼一齊動開卻口。
肚里直徿?不愛人取奉直饒弄到帝王宮也是一場乾打鬨圓照粹美。
不悟其譏也端客無錫。
欲歸湖且行江上問。
有湖秀便舡乎篙師曰。
我行常潤舡也端欣然曰。
亦可。
乃附船尾。
高郵秦觀少游聞其高道。
請升座于廣慧端以手自指曰天上無雙月。
人間只一僧一堂風冷淡。
千古意分明少游首肯之端高自稱譽。
吐語奇怪。
逸人也病牙久不愈謂眾曰。
明日遷化去。
眾以為戲語。
請說偈。
端索筆大書曰。
端師子。
太慵懶。
未死牙齒先壞爛。
二時伴眾赴堂。
粥飯都趕不辦。
如今得死是便宜。
長眠百事皆不管。
第一不著看官。
第二不著吃粥飯。
五更遂化。
閱世七十二。
東吳祠之。
以為散圣。
贊曰。
予竄海外三年而還。
叢林頓衰。
耆年物故無馀。
所至雛道人成阡陌。
皆飽食游談。
無根而已。
喟然長想。
如政黃牛端師子輩。
皆三十年前。
少叢林者。
然高風逸韻。
且爾。
況其傳法度生者乎。
因載兩士平生大槩。
使后之俊流。
得以覽觀焉。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八
琬字公琬,號雪崖,馀姚人。
宣正間學究,流寓秀水。
凡郡中慶吊詩文,皆出其手。
呂公懿所知,館谷于雁湖陶氏、穆溪朱氏,終老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公琬,馀姚人。有雪崖集。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四
琬字公琬,馀姚人。有《雪崖集》。

人物簡介

簡介
費敬德,字少江,號鶴軒,江陰人。
幼負奇姿,慷慨自勵,愛結納,梁溪呂文棟王世倫交最善,有詩題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67—1544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國聲,號鳳山。弘治六年進士。正德初,遷河南提學副使,改右參政。擊敗劉六部趙燧。九年,巡撫湖廣,鎮(zhèn)壓桂陽瑤寨。嘉靖初,以爭“大禮”忤帝旨。六年,自陳歸。后再起為南京兵部尚書。卒贈少保,謚端敏。
黃鶴樓志·人物篇
秦金(1467—1544) 明代官員。字國聲,號鳳山。常州府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官河南提學副使、山東布政使,正德九年(1514)以右副都御使湖廣巡撫,官至戶部尚書、工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卒贈少保,謚端敏。為人平易,居官廉正。曾在黃鶴樓會友,作七古《黃鶴樓次李西涯閣老韻見寄》,后有多人唱和。又有七律《登黃鶴樓》。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國聲,無钖人。弘治癸丑進士,累官太子太保南吏部尚書贈少保謚端敏有鳳山詩槁
明詩紀事·丁簽·卷六
金字國聲,無錫人。
弘治癸丑進士,授戶部主事。
歷郎中,出為河南副使,遷參政,歷山東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
入為戶部侍郎,改吏部,擢南禮部尚書,就改兵部,入為戶部尚書,乞歸。
起南戶部尚書,召拜工部尚書,進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再改南兵部。
卒贈少保,謚端敏。
有《鳳山詩集》十卷。
(《碧山吟社志》:弘、正間,社會既輟之后,司徒鳳山秦公歸自留都,邀二泉邵公、心泉呂公、惠巖顧公、松閣顧公、藕塘秦公、石村陳山人結詩會山中,亦以碧山名社,然止就諸公之別墅,如二泉精舍、鳳谷行窩、惠巖小筑,次第舉會,蓋亦慕修敬之風,而一寄意焉。)
維基
秦金(1467年—1544年),字國聲,號鳳山,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人,弘治癸丑進士,官至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成化二十二年丙午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十二名舉人,弘治六年(1493年)登癸丑科會試第一百四十四名,二甲三十二名進士,授戶部福建司主事,歷任戶部員外郎、郎中,丁父憂歸,起復原職。正德初年(1506年)升河南提學副使,改河南右參政,鎮(zhèn)守開封,并在陳橋攻破趙燧。歷任山東布政使,正德九年(1515年)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平定賀璋、羅大洪、龔福全叛亂,因功增俸一級,入為戶部右侍郎。明世宗即位,改為吏部侍郎,因言官論爭,復為戶部右侍郎,改左侍郎,署戶部事。嘉靖二年(1523年)升為南京禮部尚書,上疏體恤百姓等建議,得到批準。不久改為南京兵部尚書。孫交去職后,召為戶部尚書。大禮議事件中,反對世宗立生父為皇考。嘉靖六年(1527年)致仕,五年后,因舉薦起用為南京戶部尚書。召為工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改任南京兵部尚書,致仕歸。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卒,贈少保,謚端敏。
李晢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晢,字仲白,一字叔明,河南歸德府永城縣人。
進士出身。
李皙多髯,自稱髯生。
萬歷十三年中乙酉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旋舉十七年己丑科進士,因作勤學勵政箴,除廬州府推官,明司李陪巡,權與御吏等。
公下車謂僚屬曰:古言明察之官,忠信之長,是忠信為本也。
且讞獄曰審,具獄曰詳,以明不可造次也。
故雖有成,輸必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時,然后定之。
至其廉訪官職之賢否,公出其衡鑒,杜一切夤緣之弊,一時守令悉稟約束。
故例都御史、御史或共值一郡,則先謁都御史。
偶御史先出蒞,公謁之,白事久,失謁都御史,夕甫入謁,同事曰:宜謝過。
公曰:以政務羈耳,何謝?
為署六安守,公曰:署雖暫,亦一州利弊之所依也。
鋤強扶弱不小寬假。
司李例先巡方查盤,公所臨處,案牘細為研度,疑者駁之。
冬夏常燃燭,達曙不寐。
擢南戶部主政,當是時吏等分為九一,北銓九,南五部,公之戇直竟居九。
公欲請養(yǎng)家居,封公止之曰:季子諸孫皆在左右,且爾兄楠在京師,勉赴白下,官有要散,皆靖共之地也。
公遵命往,以仲冬病卒滁州。
無子,封公命以季子子之。
公長于詩,有開元、大歷之風沙。
隨呂公坤來永城,初館于封公家,公甫八歲,英偉不凡,呂公異之。
及后登賢書,常謂呂公曰:窮通命也,利鈍時也,須自立根基,不隨人俯仰,然后可以天下為己任。
呂公推重之。

人物簡介

列朝詩集
明曠,字公郎,語溪人。入西林寺薙染。風神秀雅,為沈嘉則所重。惜其早世。
槜李詩系·卷三十二
明曠,字公朗,隆萬間崇德崇福寺僧。
蚤見知于沈嘉則、黃貞父諸公。
四方作者,過禦兒必與游。
善病,筑寶函樓居其上,西南可望皋亭諸山。
同邑郭舜舉輩,結社殳山,招之賦詩。
著有《紺園集》。
沈嘗有詩寄之云:“憶汝從游日,追予尚盛年。
傳心招秀句,授法準佳篇。
薝卜齋香篆,禦兒溪水船。
追隨宋居士(初旸),吟詠謝丸仙(道化)。
風日朋儔合,騷壇爾我偏。
名園友芳勝,畫筆許舟傳(士載)。
大運蒼茫里,飛埃桑海前。
一從鳧令去(呂文心),遂斷虎溪緣。
夢接真關想,書來詎偶然。
新詩三過讀,白雪五成弦。
頓悟知禪理,明心見道筌。
從茲超上乘,笑殺辟支禪?!?div id="s7zvaoc" class='inline' id='people_46706_1_17_comment'>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公朗,崇德人。住西林寺。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六
精一,名思參,長沙張氏子。
天資聰穎,幼從塾課,便解文義,淡于科第,而好佛書。
見庭中桃花,因風飄落,悟世無常,乃從剃度、具足,復還長沙,置慈云精舍于城南,迎母養(yǎng)之,與人論說,詞簡易明,引導后學,當機立判,故于安(釋敬安)前激后勸,卒玉其成。
然安自以為讀書少,用力尤苦,一字未愜,如負重累,至忘寢食,有一詩至數(shù)年始成者。
念生死事切,時以禪定為正業(yè)。
一日靜坐,參父母未生前語,冥然入定,內忘身心,外遺世界,坐一日如彈指頃,猝聞溪聲有悟。
嗣后遍游吳越,凡海市秋潮,見未曾有。
遇岳谷幽邃,輒嘯詠,其中饑渴,時飲泉和柏葉下之。
喜以《楞嚴》、《圓覺》雜《莊》、《騷》以歌,人目為狂。
嘗冒雪登天臺華頂峰,云海蕩胸,振衣長嘯,睡虎驚立,咆哮攫前,以慈心視之,虎威亦解。
又曾于深山,遇一巨?,御風行,頭大如斗,舌電尺馀,因念佛,亦無怖。
旋養(yǎng)疴皋亭山中,中夜聞剝啄聲甚急,啟關,月明如晝,四顧無人,如是者數(shù)數(shù)。
次夕,伺叩門聲急,開戶見一黑眚若圓球,滾滾而去,安嗾群犬逐之,窮追至山腰,厲聲曰:“擾我何為?
我豈汝怖,茍有所求,當為汝度之。
”遂號佛達旦,怪尋滅,病亦尋瘉。
其住四明最久,窺天童、雪竇,窮攬霞嶼、月湖之勝。
郡中文學呂文舟、徐酡仙、胡魯封、馬文齋、沈問梅,皆相與酬唱。
生平好善疾惡,觸境而生。
嘗渡曹峨江,謁孝女廟,叩頭流血。
同行者曰:“奈何以比丘禮女鬼?
”安曰:“汝不聞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諸佛、圣人,皆從孝始,吾觀此女與佛身等,禮拜亦何過焉。
”甲申八月,返棹長沙。
年三十有四,行腳已閱十霜。
明年還石潭,省先瑩宿莽,縱橫不可復識,望窮山慟哭,村老聞之,為指其葬處,始復憶識。
蓋去鄉(xiāng)里,己二十馀年。
積思幽潛,故悲不自勝也。
自是往來衡湘,時有著述,同縣王湘綺先生為當代詩人,見安所作,未嘗不稱善。
有陳伯嚴、羅順循,皆擅詞翰,曾綜其詩十卷刻之,乞湘綺先生為之序。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張爾田(1874-1945) 字孟劬,號遁庵,又號遁堪,一名采田。錢塘人。初官刑部,后以知府候補江蘇。丁外艱歸。民國初,應聘入清史館,預修《清史稿》。又歷任政治大學、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晚年任燕京大學國學總導師。精于史學。工詩文,文古潔雋永,詩步趨李商隱。詞尤有名,淵源家學,復與鄭文焯相切磋。有《遁庵文集》、《遁庵樂府》、《玉玉溪年譜會箋》。
遁盦樂府·序
昔予與君同官吳中,歸安朱古微侍郎僑寓聽楓園,一時所往來者皆當世詞人,張次珊通參、鄭叔問舍人、陳伯韜大令及君尊人沚莼先生常在座。
吾曹獲以燕間承緒論,參校樂文,研討聲律。
或旦夕得一詞,則傳簡互欣賞。
是時君方肆力經(jīng)史,著書曰史微。
其為詞特寄興所及耳。
辛亥后君始寫定詞一卷,侍郎為編入滄海遺音者是也。
君慊然自以為為足,而儕輩已絕嘆君造詣之深。
矧君自遘世蹇屯,益勵士節(jié),勤撰述。
其寓思于詞也,時一傾吐肝肺芳馨,微吟斗室間,叩于窈冥,訴于真宰。
心癯而文茂,旨隱而義正,豈余子所能幾及哉。
予嘗謂詞人易致,學人難致,學人而兼為詞人尤難致。
有學人之詞,有詞人之詞,君鄉(xiāng)先輩沈寐叟,學人也,曼陀羅寱詞,學人之詞一。
叟遺書他人不能董理,而君優(yōu)為之。
其箋注蒙古源流,散布丹墨于眉行間,及身為寫定,君為校補發(fā)正者又數(shù)十百事,勒成完書。
叟固不能為君之詞也,詞于文體為末,而思致則可極于無上,學者雖淹貫群籍,或不能為,蓋記丑無所施于用,強之則傷其格。
若于學無所窺者,但求諸古昔人之詞,又淺薄無足道,彌卑其體,其上焉者止于詞人之詞而已。
君,學人也,亦詞人也,二者相因相濟而不相捍格,詞境之至極者也。
君又嘗為清史撰樂志,于一朝言律呂之書剖析明朗,條列精簡,謂隋唐登歌雜蘇祗婆、龜茲樂,以律呂文之神瞽弗世等于詩,亡其分別古今,使不淆溷,諸泥古樂以求唐宋詞律者可資以發(fā)矇正惑矣。
平日論詞及字音陰陽清濁之辨,謂詞興于唐,唐人讀音有異于今,引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之反切為證,則尤前人所為言者。
君今將刊其續(xù)所為詞,因書弁簡端,以告承學之士。
己卯季秋,新建夏敬觀序。
遁盦樂府·弁言
孟劬先生平所為詞往往不自存稿,多散在朋好間。此樂府前一卷吾師彊村翁曾刻之滄海遺音,后一卷則勛從篋衍中選錄者也。孟劬嘗奉教于吾師,又嘗從鄭君叔問研討聲律,故所作清商變徵,一唱三嘆,有小雅匪風之思焉。流離北渡,投老依人,其阨窮之所遭,亦復似之。今海內承吾師衣缽者尚有其人,而親接大鶴墜緒者蓋寥寥矣。眷伐木之相勞,感知音于為沫,忝附玄賞,以代引喤,此后續(xù)有所得,尚當孴之為集外詞云。辛巳。(龍榆生)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