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秦昭襄王

相關(guān)人物:共 28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東都主人喟然而嘆曰:「痛乎風(fēng)俗之移人也!
子實秦人,矜夸館室,保界河山,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烏睹大漢之云為乎?
夫大漢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由數(shù)期而創(chuàng)萬代,蓋六籍所不能談,前圣靡得言焉。
當(dāng)此之時,功有橫而當(dāng)天,討有逆而順民。
故婁敬度勢而獻其說,蕭公權(quán)宜而拓其制。
時豈泰而安之哉?
計不得以已也。
吾子曾不是睹,顧曜后嗣之末造,不亦暗乎?
今將語子以建武之治,永平之事。
監(jiān)于太清,以變子惑志。
往者王莽作逆,漢祚中缺。
天人致誅,六合相滅。
于時之亂,生人幾亡,鬼神泯絕。
壑無完柩,郛罔遺室。
原野厭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
秦項之災(zāi),猶不克半,書契以來,未之或紀(jì)。
故下人號而上訴,上帝懷而降監(jiān)
乃致命乎圣皇。
于是圣皇乃握乾符,闡坤珍。
皇圖,稽帝文。
赫然發(fā)憤,應(yīng)若興云。
霆擊昆陽,憑怒雷震。
遂超大河,跨北岳。
立號高邑,建都河洛。
紹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蕩滌。
體元立制,繼天而作。
系唐統(tǒng),接漢緒
茂育群生,恢復(fù)疆宇
勛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豈特方軌并跡,紛綸后辟,治近古之所務(wù),蹈一圣之險易云爾哉?
且夫建武之元,天地革命。
四海之內(nèi),更造夫婦,肇有父子。
君臣初建,人倫寔始。
斯乃伏犧氏之所以基皇德也。
州土,立市朝,作舟輿,造器械,斯乃軒轅氏之所以開帝功也。
龔行天罰,應(yīng)天順人,斯乃湯武之所以昭王業(yè)也。
遷都改邑,有殷宗中興之則焉;
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
不階尺土一人之柄,同符乎高祖。
克己復(fù)禮,以奉終始,允恭乎孝文。
憲章稽古,封岱勒成,儀炳乎世宗。
案六經(jīng)而校德,眇古昔而論功,仁圣之事既該,而帝王之道備矣。
至乎永平之際,重熙而累洽。
盛三雍之上儀,脩袞龍之法服。
鴻藻,信景鑠
揚世廟,正雅樂。
人神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肅。
乃動大輅,遵皇衢
省方巡狩,躬覽萬國之有無。
聲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燭幽。
然后增周舊,脩洛邑。
扇巍巍,顯翼翼。
漢京于諸夏,總八方而為之極。
于是皇城之內(nèi),宮室光明,闕庭神麗。
奢不可踰,儉不能侈。
外則因原野以作苑,填流泉而為沼。
發(fā)蘋藻以潛魚,豐圃草以毓獸。
制同乎梁鄒,誼合乎靈囿。
若乃順時節(jié)而蒐狩,簡車徒以講武。
則必臨之以王制,考之以風(fēng)雅。
歷騶虞,覽駟鐵。
嘉車攻,采吉日。
禮官整儀,乘輿乃出。
于是發(fā)鯨魚,鏗華鐘。
登玉輅,乘時龍。
鳳蓋棽麗,和鑾玲瓏。
天官景從,寢威盛容。
山靈護野,屬御方神。
雨師汎灑,風(fēng)伯清塵。
千乘雷起,萬騎紛紜。
元戎竟野,戈鋋彗云。
羽旄掃霓,旌旗拂天。
焱焱炎炎,揚光飛文。
吐爓生風(fēng),欱野噴山。
日月為之奪明,丘陵為之搖震。
遂集乎中囿,陳師按屯。
駢部曲,列校隊。
勒三軍,誓將帥。
然后舉烽伐鼓,申令三驅(qū)。
輶車霆激,驍騎電騖。
由基發(fā)射,范氏施御。
弦不睼禽,轡不詭遇。
飛者未及翔,走者未及去。
指顧倏忽,獲車已實。
樂不極盤,殺不盡物。
馬踠馀足,士怒未渫。
先驅(qū)復(fù)路,屬車案節(jié)。
于是薦三犧,效五牲。
禮神祇,懷百靈。
覲明堂,臨辟雍。
揚緝熙,宣皇風(fēng)。
登靈臺,考休徵。
俯仰乎乾坤,參象乎圣躬。
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西蕩河源,東澹海漘。
北動幽崖,南耀朱垠。
殊方別區(qū),界絕而不鄰。
自孝武之所不征,孝宣之所未臣。
莫不陸詟水慄,奔走而來賓
遂綏哀牢,開永昌。
春王三朝,會同漢京。
是日也,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
內(nèi)撫諸夏,外綏百蠻。
爾乃盛禮興樂,供帳置乎云龍之庭。
陳百寮而贊群后,究皇儀而展帝容。
于是庭實千品,旨酒萬鐘。
列金罍,班玉觴。
嘉珍御,太牢饗。
爾乃食舉雍徹,太師奏樂。
陳金石,布絲竹。
鐘鼓鏗鍧,管弦燁煜。
抗五聲,極六律。
歌九功,舞八佾。
韶武備,泰古畢。
四夷間奏,德廣所及。
僸佅兜離,罔不具集。
萬樂備,百禮暨。
皇歡浹,群臣醉。
降煙煴,調(diào)元氣。
然后撞鐘告罷,百寮遂退。
于是圣上睹萬方之歡娛,又沐浴于膏澤,懼其侈心之將萌,而怠于東作也,乃申舊章,下明詔。
命有司,班憲度。
昭節(jié)儉,示太素
去后宮之麗飾,損乘輿之服御。
抑工商之淫業(yè),興農(nóng)桑之盛務(wù)。
遂令海內(nèi)棄末而反本,背偽而歸真
女脩織纴,男務(wù)耕耘。
器用陶匏,服尚素玄。
恥纖靡而不服,賤奇麗而弗珍。
捐金于山,沈珠于淵。
于是百姓滌瑕蕩穢,而鏡至清。
形神寂漠,耳目弗營。
嗜欲之源滅,廉恥之心生。
莫不優(yōu)游而自得,玉潤而金聲。
是以四海之內(nèi),學(xué)校如林,庠序盈門。
獻酬交錯,俎豆莘莘
下舞上歌,蹈德詠仁
登降飫宴之禮既畢,因相與嗟嘆玄德,讜言弘說。
咸含和而吐氣,頌曰:盛哉乎斯世!
今論者但知誦虞夏之書,詠殷周之詩。
講羲文之易,論孔氏之春秋。
罕能精古今之清濁,究漢德之所由。
唯子頗識舊典,又徒馳騁乎末流。
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且夫僻界西戎,險阻四塞,脩其防御。
孰與處乎土中,平夷洞達,萬方輻湊?
秦嶺九嵏,涇渭之川。
曷若四瀆五岳,帶河溯洛,圖書之淵?
建章甘泉,館御列仙。
孰與靈臺明堂,統(tǒng)和天人?
太液昆明,鳥獸之囿。
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
游俠踰侈,犯義侵禮。
孰與同履法度,翼翼濟濟也?
子徒習(xí)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
識函谷之可關(guān),而不知王者之無外也。
主人之辭未終,西都賓矍然失容。
逡巡降階,惵然意下,捧手欲辭。
主人曰:復(fù)位,今將授子以五篇之詩」。
賓既卒業(yè),乃稱曰:「美哉乎斯詩!
義正乎楊雄,事實乎相如。
匪唯主人之好學(xué),蓋乃遭遇乎斯時也。
小子狂簡,不知所裁。
既聞?wù)?,請終身而誦之」。
其詩曰(云云)
覽古詩 西晉 · 盧諶
趙氏有和璧,天下無不傳。
秦人來求市,厥價徒空言
與之將見賣,不與恐致患。
簡才備行李,圖令國命全。
藺生下位,繆子稱其賢。
奉辭出境,伏軾徑入關(guān)。
秦王御殿坐,趙使擁節(jié)前。
揮袂金柱,身玉要俱捐。
連城既偽往,荊玉亦真還。
爰在澠池會,二主克交歡。
昭襄欲負力,相如折其端。
眥血下沾襟,怒發(fā)上沖冠。
西缶終雙擊,東瑟不只彈。
舍生豈不易,處死誠獨難。
棱威章臺顛,強御亦不干。
屈節(jié)邯鄲中,俯首忍回軒
廉公何為者,負荊謝厥愆。
智勇蓋當(dāng)世,弛張使我嘆。
⑴ ○《文選》二十一?!对娂o(jì)》三十一。
將軍將(一作實)秦師(一作帥),西南奠遐服
故壘清江上,蒼煙晦(一作昧)喬木。
登臨直蕭辰,周覽壯前躅。
塹平陳葉滿,墉高秋蔓綠。
廢井抽寒菜,毀臺生魯(一作稆)谷。
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遺鏃。
楚塞郁重疊,蠻溪紛詰曲。
留此數(shù)仞基,幾人傷遠目(一作傷送目)。
說劍(814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人情掛劍 一旦為龍 干將 荊卿歌 卷地圖 武王擊紂 相如缶
吾友有寶劍,密之如密友。
我實膠漆交,中堂共杯酒。
酒酣肝膽露,恨不眼前剖。
高唱荊卿歌,亂擊相如缶。
更擊復(fù)更唱,更酌(一作舞)亦更壽
白虹坐上飛,青蛇匣中吼
我聞音響異,疑是干將
為君再拜言,神物可見不。
君言我所重,我自為君取。
迎篋已焚香,近鞘先澤手。
徐抽寸寸刃,漸屈彎彎肘。
殺殺霜在鋒(殺殺:刀劍寒光四射貌。),團團月臨紐(紐:劍柄上用以懸系飾物之襻紐。)。
逡巡潛虬躍郁律驚左右(郁律:屈曲夭矯貌。)
霆電滿室光,蛟龍繞身(一作逐奮)
我為捧之泣,此劍別來久(一作何人為鑄之,干將別來久)。
鑄時菫(一作近)破,藏在松桂朽。
幽匣(一作質(zhì))獄底(一作中),神人水心(“神人”句: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曲水》:“秦昭王三月上巳置酒河曲,見金人自河而出奉水心劍,曰:‘令君制有西夏。’及秦霸諸侯,乃因此處立為曲水?!彼?,雙關(guān),既明謂水中央,又暗喻寶劍。)。
本是稽泥(一作泥稽),果非雷煥有
我欲評劍功,愿君良聽受。
劍可剸犀兕,劍可切瓊玖。
劍決天外云,劍沖日中斗。
劍隳妖蛇腹,劍拂佞臣首。
太古初斷鰲,武王親擊紂。
燕丹卷地圖,陳平綰花綬。
曾被桂樹枝,寒光射林藪。
曾經(jīng)鑄農(nóng)器,利用剪稂莠(21)。
神物終變化,復(fù)為龍牝牡(22)
晉末武庫燒,脫然排戶牖(23)
為欲埽群胡,散作彌天帚。
自茲失所往(往:盧本作“在”。),豪英共為詬(24)
今復(fù)誰人鑄,挺然千載后。
既非古風(fēng)胡(25),無乃近鴉九(26)
自我與君游,平生益自負。
況擎寶劍出,重以雄心扣。
此劍何太奇,此心何太厚。
勸君慎所用(27),所用無或茍。
潛將辟魑魅,勿但防(一作驚)妾婦(28)。
留斬泓下蛟(29),莫試街中狗。
(一作古)今困泥滓,我亦坌塵垢。
俗耳驚大言,逢人少開口。
⑴ 荊卿歌:《史記·刺客列傳》:“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復(fù)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
⑵ 相如缶:《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w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A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赝醪粦瑸橐粨趔?。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⑶ 酌:原作“舞”,據(jù)蜀本、盧本、楊本、全詩改。
⑷ 白虹:寶劍名。晉崔豹《古今注·輿服》:“吳大帝有……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div>
⑸ 青蛇:古寶劍名。白居易《漢高皇帝親斬白蛇賦》:“彼戮鯨鯢與截犀兕,未若我提青蛇而斬白蛇。”此泛指寶劍。
⑹ (一作斗)。(干將: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卷四):“干將者,吳人也,與歐冶子同師,俱能為劍。越前來獻三枚,闔閭得而寶之,以故使劍匠作為二枚,一曰干將,二曰莫耶。莫耶,干將之妻也。”)
⑺ 潛虬:潛伏深處之龍。虬,參卷2《陽城驛》注。
⑻ 繞身:原作“逐奮”,據(jù)蜀本、盧本、楊本、全詩改。
⑼ “我為“句:董本、馬本、類苑、胡本作“何人為鑄之”。
⑽ 堇山: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境內(nèi)。宋施蘇等《會稽志·山·府城·會稽縣》(卷九):“赤堇山,在縣東三十里。舊經(jīng)云:‘歐冶子為越王鑄劍之所?!对浇^》云:‘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
⑾ “幽匣”句:《晉書·張華傳》載:張華見斗牛之間有紫氣,問于雷煥,雷煥告之以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后張華果于豐城獄中掘得雙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匣,原作“質(zhì)”,據(jù)蜀本、盧本、楊本、全詩改;中,盧本、楊本、全詩作“底”,蜀本作“邊”。
⑿ “本是”句:張華得雷煥所取劍,以稽山之泥淬之。是,蜀本、盧本、文粹作“用”,似是。淬,見卷1《箭鏃》注。
⒀ “果非”句:《晉書·張華傳》載,豐城令雷煥得龍泉、太阿二劍,以其一與張華。后華被誅,劍遂失所在。雷煥死,其子持劍行之延平津,劍忽躍出墜水中。使人入水取之,但見兩龍蟠縈,波浪驚沸。煥,原作“渙”,據(jù)蜀本、盧本、全詩及《晉書》改。
⒁ 剸:割,截斷。唐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一四引《通俗文》:“截斷曰剸?!毕睿合Ec兕之并稱。犀牛,哺乳類動物,形略似牛,吻上多有一角,皮厚而韌,產(chǎn)于熱帶森林。兕,古代犀牛類動物,一說即雄犀牛,皮厚,可以制甲。
⒂ 瓊玖:瓊與玖,此泛指玉石?!对姟ばl(wèi)風(fēng)·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玖?!泵珎鳎骸碍偂⒕?,玉名。”
⒃ “太古”句:《淮南子·覽冥訓(xùn)》:“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于是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東漢高誘注:“鰲,大龜。天廢頓以鰲足柱之?!碧?,上古,遠古。
⒄ “武王”句:牧野之戰(zhàn),紂王戰(zhàn)敗自焚,武王至紂王死所,以劍擊之,斷其首,懸大白之旗。事詳《史記·周本紀(jì)》。
⒅ “燕丹”句:燕太子丹使荊軻藏短劍于督亢地圖之中以獻秦王,欲借機行刺。事詳《史記·刺客列傳》。
⒆ “陳平”句:《史記·陳丞相世家》載,陳平投項羽,以功受官賜金。項羽因部下戰(zhàn)敗,怒欲殺將,陳平懼及禍,“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而平身間行杖劍亡。”花綬,織有花彩用于系官印之絲帶,綰綬即辭官言歸。
⒇ (一作莽)。(“曾被”二句:《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藪:盧本、文粹、錢校作“莽”,盧?!啊А心骋?,自葉。”)
(21) “曾經(jīng)”二句:《孔子家語·致思》:“銷劍戟以為農(nóng)器,放牛馬于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zhàn)斗之患。”《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遷宮中?!焙笠蛴米麂N兵偃武之典。稂莠:泛指對禾苗有害之雜草。
(22) 牝牡:鳥獸之雌性與雄性?!盾髯印し窍唷罚骸胺蚯莴F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div>
(23) “晉末”二句:南朝宋劉定叔《異苑》載,晉惠帝元康五年,武庫火災(zāi),燒漢高祖斬白蛇劍、孔子履、王莽頭等三物。皆見此劍穿屋飛去,莫知所終。
(24) 詬:音茍。《玉篇·言部》:“詬,恥辱也。”
(25) (一作壺)。(風(fēng)胡:亦稱風(fēng)壺,春秋楚人,精于鑄劍、識劍。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劍》(卷十一):楚昭王召風(fēng)胡子求寶劍,“風(fēng)胡子奏之楚王。楚王見此三劍之精神,大悅風(fēng)胡子……風(fēng)胡子對曰:‘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26) 鴉九:亦作鴉九,姓張,唐人,善鑄劍。白居易《鴉九劍》:“歐冶子死千年后,精靈暗授張鴉九。鴉九鑄劍吳山中,天與日時神借功?!?/div>
(27) (一作寶)。(用:原作“寶”,據(jù)盧本、全詩、文粹、錢校改)
(28) 防:原作“驚”,據(jù)蜀本、盧本、楊本、全詩作改。
(29) “留斬”句:佽飛,亦作佽非,春秋楚國勇士?!痘茨献印さ缿?yīng)》:“荊有佽非,得寶劍于干隊,還反渡江,至于中流。陽侯之波,兩蛟夾繞其船。佽非謂枻船者曰:‘嘗有如此而得活者乎?’對曰:‘未嘗見也?!谑莵璺遣_目,勃然攘臂拔劍曰:‘武士可以仁義之禮說也,不可劫而奪也。此江中之腐肉朽骨,棄劍而已,予有奚愛焉!’赴江刺蛟,遂斷其頭。船中人盡活,風(fēng)波畢除。荊爵為執(zhí)圭?!?/div>
客有為予言太行之富,其山一名皇母,一名女媧,或于此煉石補天,今其上有女媧祠。
因感其說,為之賦。
其辭曰:
曲轅先生從先大夫之南征,省黑許于紫霄,訪武王于朱陵,授羅浮之隱書,擷三茅之神英,息肩淮泗之濱,閉辟弦歌,與世無營。
一日,梁國公子、銅鍉處士闖然踵門,恍然相親,曰:「先生倦游者矣,祈有異聞」。
先生不對,賓請愈勤。
于是為論山中之物,山中之民,敘山中之遺歡,詠山中之淳文。
二客相視而笑曰:「先生唐相之家,族蕃西京。
京于吾鄉(xiāng),駕材累程,連聯(lián)高山,見于群經(jīng),茲其不言,疑未之行。
試為先生陳之,何如」?
公子贊之。
處士曰:「夫坤厚之勢,猶一人之體,昆崙為之首。
自首而下,岟?屹??,無復(fù)平地,陵轢百國。
有陰山焉,橫二千馀里,北為戎狄,南為古圣之所治。
測中言之,殆吾國之乾位,昕天銅渾,《周髀》保章,參地之形,茲為最詳。
上正樞星,下開冀方,逢胃而畢,自柳以張。
亂則冀安,弱則冀強。
起為名丘,妥為平罔,巋乎甚尊,其名太行。
挾大河于楚東,瞰北岳其在旁。
其高也,邐迤而上。
始莫知其高也,登躡千里,昂目而前望,駭實與夫天當(dāng)。
其深也,繚繞盤辟,始莫知其深也,馳朔東而左轉(zhuǎn),垂三月而見脊盛,連延乎碣石。
《傳》曰:『東海之水不盡,而此山也,吾莫知其所極』。
此其知言哉!
如彼大邦,圻鉤壤連;
如彼大川,洲維浦聯(lián)。
殊鄉(xiāng)異觀,習(xí)乎所傳。
坳然若鞍者曰鞍山,突然若灶者曰灶山,色黑者黑山,形方者方山。
如此之類,名何可殫!
墨翟察而知驥之貴,尸佼過而辨牛之難。
穆王升由雀道而出,世宗行自大河而還。
孝明嘗登,幸上黨郡;
章帝以游,至天井關(guān)。
孟德北上,紀(jì)摧輪之恐;
謝公西顧,引憂生之端。
阮籍失路而詠懷,劉峻懷交而發(fā)嘆。
歸晉陽子惠之便道,對二坂祖浚之祥觀。
開元钖問于逢車,武德置縣而當(dāng)煩。
霍褰吾襟,共附吾肘,纏午壁之勢,探長城之口。
天門揭其部分,烏嶺支其躪蹂。
姑射、王屋,隆慮雷首;
靡迤嵚岑,參錯饤饾。
或拱其左,或捧其右。
或道其前,或贊其后。
讓以奇巘,貢以重岫。
曾夸娥之輸力,摛大帝之寶授。
上晻曖兮鵬擊,下砰磕兮鯨斗。
又若王畿之外,五等諸侯,奉命守土,率屬千萬,悉面內(nèi)而騰輳。
此山之形也。
汾、潞、丹、洹、滹、池、??、易,涑、沁、淇、潼,清、源、濟、溴,奄呴將迎,縱橫嗽激。
安陽巨馬出其夸,白絮北涿度其液。
觸遙阜以孤引,瀲榮光而歷羃。
凝染漸漬,裒青貯碧。
此山之容也。
奠荒有神,開社有伯。
以風(fēng)主威,以云主澤。
翻手熯陽,覆手霹靂。
近靡百城,遠霈萬域。
暴暑亟寒,暗天一白。
煙不得為瘴,氣不得為疫。
豈其幽深也,深其欲而難期;
其并合也,合其力則無敵。
此,山之氣候也。
軒后以來,至于成王,自時建都,遷徙不常。
遠近表里,其陰其陽。
春秋之前,封國既多,春秋之后,唯晉為彊。
大抵以兵為阻,以險為防。
守不敢弛,戰(zhàn)不敢忘。
越至卑耳,而齊桓以霸;
一入孟門,而平公幾亡。
燕、趙、中山,衛(wèi)、韓與魏,或主山東,或主河內(nèi),或主山西,或主河外。
或城其隈,或據(jù)其會,或保作咽頸,或恃為腹背。
屯留有常阻,山陽有常界,跬步之側(cè),萬人死之。
復(fù)驅(qū)萬人,而地不少退。
如羆斯林,如虬斯壑,左顧右睨,爪牙鋒鍔。
秉間薄人,肝腦涂地,以搴旗虜將而為樂,不然假息竊視,捍以城郭。
從姬歌兒,名琲重璞,不敢不獻,雖欲藏之,亦終歸乎攫搏。
駭乎哉!
固嘗一朝之中,一舍之間,烹四十馀萬之眾,筑頭顱之山,舉長平為鼎鑊。
舊壁荒城,豆分棋錯,今千馀年,幽陰寂寞。
此山之勢勝也。
當(dāng)時雄豪,迭指交質(zhì)。
行野者非樂其野,逐獸者非即其獸。
裴徊陵陸,踰跇阪阜。
裁約六國,眥睨九道。
孰為龍首,孰為天灶。
向背孰徙,草木孰遘。
器械孰便,憑倚孰厚。
東西孰廣,南北孰袤。
為蛇孰尾,為鸛孰噣。
孰方孰圓,孰牝孰牡。
沖輪孰敏,沮雁孰懋。
孰利襲掩,孰利藏覆。
孰此出擊,孰此入冠。
孰可徒搏,孰可騎驟。
孰可啖誘,孰可斥候。
孰可接戰(zhàn),孰可挑斗。
孰最恐夜,孰不欲晝。
勝此孰遂,敗此孰救。
佯遁孰止,秉亂孰走。
孰要于邇,孰閉其后。
記省在目,陳說在口。
憑軾結(jié)靷,忿豢去就。
所過之邑,鹯視狼吼。
詰無不講,向無不偶。
入軍則建旗鼓,入朝則佩印綬。
以國試膽,以民試手。
為縱橫家,隨以此售。
關(guān)警遲速,稱晝貧富。
矯尾厲角,恐愒翻構(gòu)。
鬼神不能窺其密,賢畯不能糾其繆。
中人主之利欲,移將相之恩舊。
其后或主或臣,建功立業(yè),尤顯聞于后世,則有決羊腸之險,塹此山之道,攻滎陽,伐韓以威天下,應(yīng)侯為秦昭王之謀也。
據(jù)敖倉之粟,杜中山之阨,距飛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使天下知所歸者,酈食其為漢高祖之謀也。
而此山,入射犬,破青犢之眾,殺謝躬于鄴,以收復(fù)天下為心者,漢光武之謀也。
濟河降射犬之眾,還軍敖倉,屬魏種以河北事,然后西向以爭天下者,魏武帝之謀也。
進據(jù)武牢,扼其襟要,俾竇建德不能踰山,入上黨,收河?xùn)|之地,而卒以并天下者,唐太宗之謀也。
徐思以觀,亦吾之近藩。
北壓燕薊,西臨順檀。
籠里控外,聯(lián)區(qū)接寰。
州開其隅,邑疏其間。
衡而為壘,缺而為關(guān)。
有朝歌、內(nèi)黃、黎陽之支離,有五原、高平、廣武之依攀。
前規(guī)成皋,逆嬰邯鄆,收褰帷趣駕之威,宰簪笏假轡之官。
大城望之如云,小城夾而金完。
各負城勢,態(tài)驤虺蟠。
宿貔貅之倘佯,峙芻粟之巑岏。
此又其山古今因人以明效者也。
偏隅之祲,蒸郁成象,或為樓闕,或類亭障。
下利墾辟,其土白壤。
谷備五種,穎粟豐穰。
以陶則不窳,以牧則易長。
骍、駂、駩、駽,騧、驪、驖、駔,繁鬣赤喙,黃脊白顙。
奇毛異骨,駉、駾、駚、驡,或出凹掩,或會廣敞,或隨龁而乍散,或就飲以群往。
秦青睹之而目眩,造父逢之而伎癢。
若乃邊風(fēng)夜號,寒氣朝蕩,木葉晝脫,川原蕭爽,挺逸彩之疏瞬,厲雄心之倜儻。
分騰而郊野暗,聚鳴而阮谷響。
最下者籯糧載士,日中而馳百里,鳳臆蘭筋,探前扶后,何止乎蹄間三丈。
馬之所施,險之所依,有德者然后能之。
其或守之不以道,用之失其宜,則是二者在所為盜賊之資。
司馬侯告晉侯以先王之不務(wù)者,非棄之也;
而吳起言商紂之國志,有激于當(dāng)時。
何則?
宣帝處先零金城,而終貽漢患;
武帝倚元海并州,而俄傾晉基。
自后聰、曜、石勒、姚萇、季龍、元魏、高齊、諸苻、慕容,呼侶嘯類,提羌占戎,或屯于定襄,或保于居庸,或建都鄴下,或渡軍河中。
或改元離石之比,或僭號沙河之東。
胡塵一踰,三關(guān)遂空。
長安之城,洛陽之宮,搖轡長驅(qū),傳國都而扼蹤,暴衣北冠于涂炭,客宗廟于妖兇。
更帝迭王,抑為盛衰。
其四方簡冊,不可得而書者,凡幾戰(zhàn)而幾攻。
由是觀之,為彼君者,始失之一朝,遂使天下之人親戚離散,一百二十六載掛性命于兵鋒。
此又當(dāng)世賢人君子登高慮遠,所宜追述,為萬世深誡者也。
當(dāng)彼之時,國中窄而山中寬,天下危而山中安。
外憸人茍容以盜官兮,內(nèi)浩歌乎《考槃》。
外吁嗟愁涕之辛酸兮,內(nèi)游鹿豕其方歡。
外窮奢極侈以相殘兮,內(nèi)交讓乎瓢簞。
外仍椹縮劍以銜冤兮,內(nèi)樂夫其盤桓。
仁智所依,仙圣所跡,其動如龍,非迅雷烈風(fēng)不起;
其出如鳳,非醴泉甘露不食。
服皇媧之妙道,藏補天之神石。
或餌木而采芝,或吞陽而嗽液。
或自耦于樵釣,或偶懷于老《易》。
引公和之馀韻,振文舉之歸策。
壄王二老,猶自輕之士;
壸關(guān)令狐,殆多言之客。
至精元以友造化,緒馀尚足以治萬國。
此其山之隱逸也。
即以仰之,首名歸山。
嶺巆紆馀,巉巖孱顏。
曳泉紳之飄飖,束云衣之回還。
樻眾精于寶姥,糝靈氣于天丹。
矗雰霞之朝覆,豁光怪之宵環(huán)。
其金則鈑、蕩、镠、銑、鐐、鑗、鏋鑀,其玉則瓊、玖、??、潞、丹、琪、玙、璠。
石黃綠而青碧,珠玟瑰而木難。
馀糧石脂之磽?,赭堊理長之?dāng)贪撸幱惩鹨?,穹注蟠?lián)。
絲絺氈??,鈶鹽銅礬,備先賦之不名,距三方而祖繁。
復(fù)有紫沙黃霧,神鋼是取,逗落液于庳澗,萃堅英于弱土。
播蚩尤之遺勇,回歐冶之靈顧。
下分擅乎百源,上夾輸于六務(wù)。
此其山之琛賂也。
其鳥五色豪鷹,窟生崚崚,貌如秋胡,目如明星。
呴撥利戟,足卷枯荊。
雕趨鶚隨,往還青冥。
木棲則鵗、鷣、鸒、鸛,水止則鴇、翠、鳧、鶄。
殊種詭類,莫可殫名。
其狀如麋有距,四角馬尾。
聲若鐘磬,以出為瑞。
赤虎文豹,黃熊封豕,麇鹿瑞?,行搏坐噬。
草則紫團之蔘勤漏盧,糜銜牡蒙,蓯容首烏,牛膝豹足,龍沙虎須,赤節(jié)紫倩,如雷茈胡,云英玉支,解蠡庵?,鹿腸鶴虱,彭根屈據(jù)。
澤態(tài)夭糅,芳臭粉敷。
或同葩異實,或冬榮暑枯。
或珍傳太一,或用講吏區(qū)。
木則有榛有栗,其桐其椅。
篁筱懷風(fēng),桃李成蹊。
梗、楠、楓、檜,思仲、蕪荑,梓、漆、樞、栲,青檀、紫葳,樅、檍、槐、棗,棠、榴、楟、黎,陽櫨、檿桑,枌、榆、棪、槻,交抵并節(jié),韜唐陰堤。
身緣中材,實資療肌。
松柏千歲,蹇金石姿,彌根萬仞之峰,落影千丈之溪。
孤干直出,百尋而后有枝。
遠而望焉,或如翔鸞,或如蟠螭。
其大蔽牛,其圓中規(guī)。
參差櫹椮,下隔百步,猶樛憂而相羈」。
公子矍然曰:「陸產(chǎn)之盛仆知焉,不若是之詳也。
且聞之漢甘泉肇于武帝,唐含元建于高宗。
或決事于上,或受計其中。
始用材之有馀,終興利于無窮。
陛下臨御以來,四十馀年,未聞圖苑囿之觀,事土木之工。
戶牖朱綠之飾,詔五歲而一易;
服玩帷帳之具,雖屢補而尚供。
四方黎元,自視忲然,咸愿獻力京師,進娛皇躬。
聽鐘鼓管籥之音,瞻車馬羽旄之容。
儻有司因億兆之心,率懷、衛(wèi)、磁、相、澤、潞之人,披蒼莽、伐崆巃,賤新甫之得,簡徂徠之封,激春淫之悍豪,扶丹濟其來東,經(jīng)營庶民,作為新宮,以壯閬乎中區(qū),以周嚴(yán)乎九重,高闡秘盧,侍從兮蜿蟬;
翠華黃屋,往來其沖融。
追三雍養(yǎng)老之法,申其孝慈,復(fù)延英訪問之跡,考其邪正。
更取士之弊法,著久官之新令,明刺舉勸沮之典,絕茍簡異同之政,廣廡長廊,翼其兩旁。
左選天下經(jīng)術(shù)辯通之士,以為議郎,居講朝廷疑難之義,補百司之闕,出委觀民決獄之事,以信其所詳。
右選天下材勇溫恭之人,以為衛(wèi)士,居講司馬軍機之要,掌諸門之禁,出委偏裨別屯之任,以觀其近蒞。
興利如此,顧不為偉歟!
山日以開,貨日以通,眾庶習(xí)知,勿為牢籠。
欲發(fā)者發(fā),欲攻者攻。
登者搰者,剝者斲者,烹者掇者,縶者戈者,四時憧憧,皆民所同。
庶寶之輪幽,萬模之紛紜,雕雘彩制,羽須毛群,弓矢鎧楯之材,輿馬骨革之倫,被服纖華,鼓鑄精珍,三十取一,歸于縣官,寧有聞子富而父貧?
興利如此,顧不為偉歟」!
公子再言,處士再思之曰:「公子之惠,亦云善矣。
且民可與樂成,不可與慮始。
況乃三晉,人號沉鷙,孕鶉火之流烈,感斗極之勁氣。
瞻顧端巧,手足便利。
蔑蠱淫狂厲之感,無喘夜皸瘃之累。
專思慮而喜任俠,貴然諾而多懻忮。
重淪奸侈之化,孤守而莫變;
由滲唐虞之澤,彌久而未墜。
平居之際,以氣義相視,馳馬射獸以為樂,投石拔距以為戲,悲歌慷慨,以攄其郁;
矜誇功名,以見其志。
自古受命之主,不先得其土,則先得其士。
不得其地,不足以控諸夏;
不得其兵,不足以威萬縣。
粵天寶失御之后,事雖近而不復(fù)言。
而五代不綱之時,其跡甚明而可以數(shù)。
朱梁失守,則晉人南下而急攻河陽;
師厚不死,則魏博六州,據(jù)山口之路。
莊宗之禍,由鄴郡而起;
清泰之?dāng)?,緣上黨之助。
蕃戎陷相而石滅,鄴兵過河而劉去。
或群盜乘隙而并出,或前軍自此而先渡。
河?xùn)|之舉,時李驤疾度,控孟津之策;
世宗之征,賴車駕倍程,有南平之遇。
可畏也,如人懷心腹之疾;
難去也,如木受根柢之蠹。
故吾太祖皇帝之興也,踐祚五月,親平澤、潞。
念賊失仲卿之計,不西下而直趨懷孟,而我用向拱之言,速濟河而擊其未聚。
離穴成擒,吳祚之前料;
登無難色,李氏之深諭。
如洪波薄江,借海以為力;
大霆擊空,與電而俱赴。
交廣、閩、蜀之區(qū),淮、海、江、漢之壖,彊侯暴王,襲頓蹁躚,納土稱臣,冠佩鄰聯(lián)。
雖天命之所在,亦主威之使然。
其勢如此,猶藏太原,謝將休戎,十有九年。
太宗之吊伐也,指師為林,轉(zhuǎn)糧如川。
斷石嶺之應(yīng),刬隆成之堅。
躬擐甲胄,劘鋒易弦。
晝夜圍督,六師爭先。
壓之以天下之重,然后始能破焉。
迨我真宗,撫養(yǎng)其人,留蹕授關(guān)南之師,促使益安陽之屯。
許北虜之通和,敕猛將之疏軍。
以至陛下仁風(fēng)德澤,扶導(dǎo)長養(yǎng),踰八十春,賦不聞竭其才,力未嘗疲其身。
憙辯者不知約從連衡之謀,尚勇者不知收城奪邑之勛。
室家熙熙,老于耕耘。
如養(yǎng)虎者不與之全物,賞先至者不導(dǎo)于一津。
茲奈何合之?
深山觸鷙,猛而為勍。
敵之怒心,鐖鑿棘矜。
若南國之茶,海濱之鹽,千百良民,化為頑兵。
或蒙欲而拒捕,或負恃而貪凌。
始逭罪而群亡,終盛氣而橫行。
鎮(zhèn)之常員,則威有所不足;
列之大誅,則民轉(zhuǎn)相震驚。
陸機謂興利不足以補害,君焉孰懲」?
公子曰:「不然。
古初生民,禽獸雜居。
無機械以薦食,無衣裳以被軀。
累圣哀之,脩其所無,鉆燧取火,鑠金于爐。
銳以鋒刃,俾持以趨。
逐其蟲蛇,創(chuàng)其室廬。
刳木成舟,結(jié)繩為罛。
剡木為矢,弦木為弧。
以飲以食,以畋以漁。
服牛軺馬,紡績?鋤。
后王因之,訖今以娛。
安有至治之世導(dǎo)民以利,復(fù)爭亂之是虞!
太公封齊,熊繹封楚,魚鹽之義,山林之阻。
公一發(fā)之,民往如鶩。
不數(shù)十年,齊楚以富。
彼諸侯之國,民且守法,豈天下之廣,人或敢侮?
調(diào)發(fā)存邑里之籍,出入視保伍之名。
倚之守令之良,護以使者之能。
蓋建隆初興通饋之役,奚今日之政姑息而艱行?
是有司不復(fù)舉因民之利,四方無時有可勞之氓。
弗恤所治之法何如,而已亟此禁山搉海之圖,疑所思之未明」。
處士曰:「君不聞天子之建宮乎,厭江陵之瑰干,空鄧林之巨樹。
山鬼見榮而倏爍,坤后斥缊而容與。
青帝執(zhí)規(guī),白帝司矩。
攝離朱之魄,?其徽纆;
舍倕繭之神,相其斤斧。
裁魯鎮(zhèn)以為址,判湘巒以為礎(chǔ)。
趨步而龜鳥正,叱咤而虹蜺舉。
星覆重撩,云縮萬堵。
涂以齊赭,甓以虢土。
華薦金石之美,梁修牙角之賦。
揚瑤琨與織貝,荊砮丹而箘簬。
蒙羽之纖縞,澗瀍之枲纻。
優(yōu)尊而百禮六樂,華國則東房西序。
邦賄豐息,寧主是耶」!
公子曰:「嘻!
上方東被于流求,西薄乎羊同,南暢于訶陵,北憺乎空峒。
積摯鴻臚,填貨大農(nóng)。
天人之交,何求而不充?
徒念覃懷之域,三河之沖,漘斷乎滄溟,背棲乎犬戎。
齊楚甌越,魯鄭巴邛,轅有所不適,楫有所不通。
重兵之常處,列城之所宗,將帥之治守,詔使之過從,壤地所生,衣食所庸,不疲其貲,即疲其力;
不出于官,則出于農(nóng)。
帑焉而乏,府焉而空。
或驕陽淫雨之災(zāi),或戍發(fā)備河之逢,流離其民,易資梟雄。
或陰會于朋仇,或椎埋以成風(fēng)。
故先諸權(quán),俾怡其衷。
禹散歷山之金,而贖賣子之虐。
湯鑄莊山之幣,而救無??之兇。
非先君不足以說士,非首眾不足以就功。
如彼泉源,我發(fā)其蒙。
如彼委藏,我啟其封。
設(shè)坐視天財而不知發(fā),猶有此民而不以為兵,徒示二虜之涵容」。
處士曰:「君知其一,未睹其二。
琉璃之河,華林之莊,昔居臣民,今游犬羊。
然黠虜奚民,視此而莫敢乘焉,吾非有以守之,殆由天設(shè)于王公,帝限乎豺狼。
若之何侵而夷之,以紓其行,餌之可欲,以發(fā)其狂?
義未聞于灌爪,兵或興于爭桑。
投芻生心,文子之至喻;
牛甘必斗,管堅之所量。
國家近邊,雖上腴之地,久禁而不耕,所棄甚輕,為利甚明。
發(fā)丁以通驛,隋政之已失;
治氣而未盡,魏室之旋傾。
彼烏足陳于治朝哉!
山東之兵,三十五將之師,君所聞也,請置其說」。
公子曰:「大農(nóng)之家,不患穿墉而廢囷倉;
善賈之行,不念胠篋而捐金珠。
備得其術(shù),則害何能擾;
利果大入,則小或可疏。
今防秋之兵,不寄之土豪,而歲起屯戍;
繕治之物,不蓄于逐州,而授于京都。
不募人訪銅,而私或自鑄;
重給民曠土,而爭糴于胡。
遺計若此,庸為利歟?
由眾人焉,南牧之慮;
將智者兮,北伐之涂。
推石傳土,決其成功,束馬懸車,胙乎能事。
突收燕樂,捐范陽、涿郡三道之師;
直壓懷柔,拒虎北、石門四兵之勢。
引輕軍,發(fā)羌夏之東穴;
出奇道,斬匈奴之右臂」。
二客紛辯既久,色相不平,抗袂俱起,質(zhì)于先生。
先生囅然而笑,適然而興曰:「坐,吾告汝。
夫有財而弗取,無道者之言也。
取而不以先王之制,無法者之言也。
二者,吾圣人之深惡。
不順乎冬夏,不相乎陰陽,禽獸之殄暴,貨幣之誅戕。
不時而源枯,不禁而山傷。
逆于天元,降為災(zāi)祥。
則雖傳道之人,豈容無責(zé)哉?
古者大德大功之人,天子尊之公侯之爵,殊其奉養(yǎng)之方。
功厚者享亦厚,德長者報亦長,推之四海之內(nèi),入為公卿,出為牧伯,盛不過數(shù)十,土地所育,人民所藏,其貨易供,其財易當(dāng)。
然報非天子之獨私焉,蓋天下皆樂其有以報也。
故其民賢者勉焉以脩其業(yè),愚者雖甚欲焉而無敢望。
其志易平,其勞易償。
今高貲大姓之家,列肆侔于府庫,邸第羅于康莊。
金紺采綴,鎪劘焜煌。
被以黼繡,裹以雕墻。
狗馬棄齊民之食飲,輿妾賤士夫之衣裳。
賓昏祠葬,隳敗紀(jì)綱。
通吏買法,陰淫陸梁。
其憑荒負險之民,擅彌山絡(luò)野之疆,畜奴如兵,占田論鄉(xiāng)。
主逋豢冠者攸眾,寶龜藏甲者為常。
州縣徒史,私為之視察;
鄉(xiāng)亭部夫,公隨之奮攘。
是天下山林之出,除公上之賦,守令吏寺,略有常制,每郡每邑,宛轉(zhuǎn)麋潰,輸幾侯而幾王。
彊桀相師,極欲為威。
怒網(wǎng)而川貧,笑斧而林飛。
孰察諸刊剝水火之遺制,孰恤乎堅稚曲直之所宜。
積之徒多而器用殊寡,舉之或遠而民資自疲。
富者售之益輕,貧者勞而愈微。
誓窮原藪之饒,而況膏腴之歸。
乃方乃州,或蝗或饑,民以為災(zāi),而彼反為宜。
從是其氓,匿稅并田之不暇;
益令群猾,藏租隱地之無疑。
南方諸山,非復(fù)昔時,材不愛而木不蕃,木不蕃而獸不滋。
迨有千里不毛,裹糇莫支。
是天地陰陽,晝夜長養(yǎng),猶不能以充其欲,則吾民何負,獨為貍而畜雞。
蓋馭民無予奪之政,厚生無發(fā)歛之期,萬物失『由儀』之道,四海廢『崇丘』之詩。
或者縣官列膠干皮羽之須,營棟宇舟車之材,上苛之以敲笞,下?lián)现宰反摺?div id="qug2ysm"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395_1181987_comment'>
索之于邇則此既莫有,求之于遠則險孰能來。
方此之時,跱蓄之家,驩相比朋,固所以制百姓之命,期年而篡其業(yè),更歲而竭其財。
如是不已,饑寒怨愁,不委于溝壑,則聚為盜賊。
非此二者,吾不知其安所為哉。
始于傷財,則終于害民,察其蠹國,必固乎亂俗。
故國家以皇祐之版書,較景德之圖錄,雖增田三十四萬馀頃,返減賦七十一萬馀斛。
由是言之,土地財利,名制約束,不用先王之法,其為弊也,民失其平,若之何而可復(fù)!
高者愈貪而肆蛇豕,下者抵禁而趨口腹。
刑罰日增,災(zāi)害日續(xù)。
蓋蒹并不去,不足以語政;
制度不立,不足與言治。
禁钖存省米之說,賤肉有愛牛之意。
此言雖小,可以推類。
事為之法,物為之制,數(shù)罟之得,非不多也,先王禁之,以其傷生。
原蠶之利,非不博也,先王禁之,以其害氣。
果實未熟,木不中伐,用器不中度,禽獸不中殺,鬻于市者,執(zhí)而有罰。
不以其時,不順其教,捕一禽、折一草,謂之不仁;
斷一樹、伐一木,謂之不孝。
公卿大夫,群士黎庶,居室有品,器械有度。
車馬有等,衣服有據(jù)。
飲食有常味,人徒有常數(shù)。
戮民不敢服絻,君子不履絲屨。
為農(nóng)者不得為工,為士者不得為賈。
天王之尊也,合圍猶惡其盡物;
諸侯之貴也,殺牛尚戒于無故。
小既無越,大豈容負。
草木鳥獸而舜以命益,水火土谷而堯以任禹。
名山大川,縱封國而不朌;
至其漆林,獨二十而征五。
著于后王,脩之愈明。
典之于天官,圖之于地卿,任之九職之事,辨其五物之征。
主山而有虞,主林而有衡。
中士下士,贊其政令;
府史胥徒,頒其所行。
豺祭而弓矢陳,隼擊而罻羅興。
司險達其道路,山師辨其物名。
鷙獸在前,穴氏火物而誘之出;
阱檴既設(shè),冥氏伐鼓而使之驚。
然后萬民隨之,詔焉以程,斬材者有期日,竊木者有常刑。
至于金玉钖石,丱人之專?。?div id="sakeqac"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435_1181987_comment'>
犀象麋鹿,魚人之所登,率避其孳育,以待其豐成。
必以其時,素王稱其大順;
不可勝用,孟軻陳其養(yǎng)生。
貴賤有差,六器五輅之資,民得而無所用;
興造不妄,五金六材之屬,民用而無所傷。
禁發(fā)之有期,重輕之有常,天生時而寒暑平,地生財而品類昌。
碩以盆鼓,蕃以谷量。
暴暴如山岳,渾渾如河江。
山出銀甕丹甑,棷聚麒麟鳳凰。
追前世之盛,被于此時;
以吾君之圣,方諸先王,隋唐之二宮,姚虞之總章,商人之重屋,周人之明堂,雖尨眉耆耇,愛惜朝夕,期有以必睹也。
子之言曾何比今于漢唐?
陛下慈仁如天,廣厚如地。
任臣則勿疑,聞諫而必喜。
賞罰不濫,切愛乎民命;
祭祀罄虔,動交乎天祉。
遠民之弊,雖守臣不知而知之甚詳;
克己之誠,在匹夫難行而行之甚易。
至若五帝憲老之禮,三王觀風(fēng)之制,六典建官之法,三適進賢之例,患有司不得其術(shù),不患朝廷之不行;
患臣下不舉其職,不患信任之不至。
今也輔相大臣,左右良士,重君子為臣去就之節(jié),思古人得君功烈之致。
施以善俗為本,學(xué)以力行為貴。
居朝廷不以先后持其嫌,守藩鎮(zhèn)不以內(nèi)外疑其勢。
同德一心,齊力協(xié)議。
皋陶謨而矢契稷之業(yè),伯夷讓而中夔龍之志,以共察天下之善,不使有蓋虛驕?zhǔn)恐h;
以共收天下之杰,不使有妒功蔽賢之吏。
以眾人之耳為耳,聽眾耳之所不聽;
以眾人之目為目,視眾目之所不視。
授百司因革于吏,而總其成績;
委二邊軍賦于將,而責(zé)其必治。
法制素具,東南既饒,天府宏壯,講練有時。
吳越皆霸王之兵,朝令乎西,西納十四州之地;
夕使乎北,北歸十三州之城。
渾然臨之,以至健隤,然載之以不傾。
伊洛之水晝乎其前,戎夷畏之,踰黃河之湍;
丘垤之山簣乎其旁,戒夷阻之,甚太行之橫。
與其邀近功于一山,增眾糅之弊,牽危疑于往代,汩因循之名,使王者之興,百有馀年,神圣在位,而仁愛之澤獨未及于禽獸草木,曷可同世而語哉」!
二客離席跼跽,愧謝不敏,請為弟子。
既而少進曰:「問阜財?shù)酶访裰?,問治山得治國之風(fēng)。
且昔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不得已而后起。
有學(xué)焉而后臣者,有不可得而臣者。
今山之隱逸,亦如是而后至乎」?
曰:「莫可得而知也。
神農(nóng)之于悉諸,黃帝之于崆峒,顓頊之于綠圖,高辛之于柏招,帝堯之于務(wù)成,帝舜之于尹壽,禹之于國先生,湯之于伊尹,文王之于鬻熊,武王之于尚父,周公之于虢叔,齊桓之于管仲,然尊德樂道,說者如此也。
吾觀之彼數(shù)子者之心,將如是而已乎,莫可得而知也」。
二客恍若自失,再拜而罷。
按:《皇朝文鑒》卷六,四部叢刊本。
賤人敢圖柄,時哉天步艱。
相爾簀中意,三亭寧靦顏。
佩印能幾時,網(wǎng)成已入關(guān)。
宣言往代汝,天道真可還。
⑴ 宜秋本校:一作好
趙惠文王得楚和璧,秦昭王聞之,發(fā)使奉牘,用十五城兩易。
藺相如曰:「秦強趙弱,其可不許!
臣請報聘,西面而去。
尺土不償,全以返殽陵之路」。
約車治行,畫日出祖。
望諸君樂毅謂王曰:「相如習(xí)機,權(quán)鑒情偽,銜命疆外,宜無廢事。
雖然,玉有妖孽,主者所忌。
和再以斮其足,始作楚子之瑞。
方謹藏于郢府,又焉得此遐棄,越黃流之廣深,徙禍本于吾地。
幸暴秦之肆貪,鼓饞吻以奔餌。
當(dāng)垢滌而糞除,啟嬴氏之顛躓。
夫一璧微器也,連城重寄也,賈直懸隔,得失不類。
謀國者若此醉寐乎?
趙使納關(guān),秦壘不割。
其計誕,果于授地,規(guī)后必?。?div id="yic2ooq"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14_1241187_comment'>
其計悍,浪起兵端,誘吾孰應(yīng);
其計誕,酖毒不可嘗,虎兕不可玩。
捐璧辭城,是謂長算。
遇彼欺奪,猶得十半。
昔在唐虞,三代以來,尊則禮天,卑則問士,羨以起度,瘞以嬰祭。
是朝是享,子??男蒲。
贄見勞貺,儀法甚都。
叔末道衰,物與兇隨,懷之越鄉(xiāng),匹夫自危。
杼有拱者,以戮其尸;
戍有大者,以幽其妻。
周穆飾臺,徐戎畔之;
鄭伯假田,魯史諱之;
晉遺取虞,荀息請之;
申挾奔鄭,濤涂殺之;
許男降楚,面縛銜之;
楚繼滅賴,賴子效之;
舅犯要君,晉文投之;
齊侯敗北,韓厥進之;
襄沒楚宮,仲帶竊之;
師襲衛(wèi)境,智伯先之。
遠窺近察,有則不祥。
君王其審思哉」!
惠文曰:「秦趙方睦,藺生甚健。
相國止矣,徐覘其變」。
毅謀不合,相如竟成命而歸。
自后西甲歲出,雷駭漳濱,邯鄲不守,璧遂入秦。
更為璽章,篆刻無倫。
廟中所受,軹旁所陳。
璽材之馀,存為漢珍。
岌岌路寢,華帶輝春。
蓋甚美必甚惡,亦尤物之移人。
蠱一時以爭奪,閱百世之故新,況寶之者殃及其身。
⑴ 惠文即位,未嘗與秦交兵。十四年,樂毅將趙、秦、韓、魏、燕兵攻齊,與秦會中陽。十五年,與韓、魏、秦共擊齊。十六年,與秦王會禳,秦復(fù)與趙數(shù)擊齊。蘇厲遺趙王書,于是趙輟謝秦,不擊齊,秦始怨趙。易璧事在十六年前也。
⑵ 十七年,秦拔我兩城。明年,拔我石城。又明年來攻,斬首二萬。趙奔命不暇,以至亡。
⑶ 張懷瓘《書斷》曰:「始皇以和氏之璧琢為璽,使李斯書其文,可謂傳國之偉寶、百世之法式。」史載趙高令子嬰齋,當(dāng)廟見受玉璽。子嬰知高因廟中殺己,稱病不行,高來,遂殺之齋宮。沛公至灞上,子嬰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度o黃圖》曰:「未央宮因龍首山制前殿,至孝武以黃金為璧帶,間以和氏珍。風(fēng)至,其聲玲瓏?!埂稇?zhàn)國策》曰:李兌送蘇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兌,惠文初相也,雖專政,必不以趙所寶資游說之士。藺相如在兌死后,兌既以送蘇秦,豈復(fù)有璧可易城,今不取。
夜燈讀書史,摽然撫予胸。
奇哉天下士,英雄見略同。
子長嘆息羋家事,謂勢于人將有窮。
謫仙作詩戒鯨鯢,亦云勿恃風(fēng)濤之勢如白龍。
乃知世上夸毗子,控摶外物終成空。
君不見寡大夫圍初得楚,章華臺前汗成雨。
鄭田周鼎哆然求,齊桓晉文何足數(shù)。
一朝乾溪萬眾潰,饑臥獨枕涓人股。
君不見夫差稱霸會黃池,諸侯不敢捩眼窺。
臨盟爭長莫敢拒,吳竟為先晉次之。
中原甫歸敗笠澤,甬東百家悕可悲。
君不見趙家主父尤雄強,吞滅代北如驅(qū)羊。
詐稱使者入秦地,威風(fēng)驚倒秦昭王。
暮年立子一失計,探鷇沙丘終餓亡。
誦詩讀史馀,更披金匱書。
章蔡與秦韓,往事尤可吁。
惇欲族誅元祐人,薦福镵碑立諸京。
紹興五十三家檜掌股,慶元五十九人侂牙齦。
章蔡投荒韓授首,秦亦奄奄泉下人。
當(dāng)時氣勢動山岳,如今一窖寒灰塵。
后來視今猶視昔,哀哉踵路雙辀傾。
三書讀罷燈亦暗,齁齁一枕東方明。
噫噫。主憂臣辱。
主辱臣死。天地中間。
只有一理??奁呷沼谇赝ァ?div id="cqkmegq"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_1413808_comment'>
偉申胥之忠義。當(dāng)其王綱解紐。
列國交兵。彼吳強大。
席卷芊荊。漢水既不足恃。
又何有乎方城。熊繹之宗社幾絕。
鄢郢之荊棘將生。食君之食。
豈無人兮。咸首鼠而顧望。
誰敢委其軀命。振國勢于垂亡。
偉若人之慷慨。指九死而為期。
茍邦家之顛越。余安忍夫生為。
望秦關(guān)之迢遞。足屢繭而何辭。
詣崤函以告急。庶與我乎同恤。
嗟彼聽之邈然。增余誠之奮烈。
羌痛哭于秦庭。七晝夜而不絕。
泣盡而繼之以血。但骸骨之孑立。
勺飲之猶不下咽。冀余衷之必達。
雖嬴氏之猜忍。寧不為之感激。
迨無衣之一賦。解國難于既迫。
返出奔而復(fù)舊。非斯人其誰力。
信乎鄒衍之哭。嚴(yán)霜降于六月。
杞妻之哭。梁山為之崩坼。
匹夫匹婦。冤止一身。
雖冥冥之有間。尚感應(yīng)之如神。
況于為國乎。況于在人乎。
悠悠古今。反覆不一。
能盡其誠。不可多得。
倒行逆施者。徒知復(fù)父之讎。
而終不如鄖公之仁也。此吾所以重為申胥而興嘆。
示秉彝之攸均也。嗚呼。
武關(guān)之會。千古所悲。
始何心以救之。終何心以欺之。
是由昭襄之暴。未及乎哀王之為慈也。
楚懷入秦之辱。實有甚于入郢之師矣。
當(dāng)時臣子之能與同戚者。蔑蔑乎無聞也。
其視申胥之用心。不啻霄壤之與蕕薰也。
惟彼蠻吳。曰楚曰秦。
此春秋之所不取。何足責(zé)夫彝倫。
吾又若是之備論。乃貴夫夷狄之有臣也。
平定苗疆聯(lián)句(嘉慶丁巳) 清 · 弘歷
七言排律
十一征而無敵事在勿疑三七旬之有苗書難盡信不得已而用曲直之鑒昭然有非常之功宵旰之籌惕若挽天河而洗甲凈滌溪山聽樂府之歌鐃鬯宣金石先春凱奏獻歲吟聯(lián)爾乃世邈高辛跡奇盤瓠陋矣叩槽之祀(干寶晉紀(jì)苗俗叩槽而祭盤瓠)薄乎輸布之賨習(xí)仆鑒獨力之風(fēng)(后漢書南蠻傳為仆鑒之結(jié)著獨力之衣)嘯精夫姎徒之族(南蠻傳名渠帥曰精夫相呼為姎徒說文姎湖朗反我也)山窮二酉水毒五溪憑蟻聚以封泥間鴟張而出穴負固當(dāng)唐虞之際阻兵屢秦漢而還列朝或示以羈縻自古不通乎聲教我國家括囊無外維祖宗調(diào)幕有孚因五寨之司節(jié)移一鎮(zhèn)收六里之籍疆畫三廳(苗人野性穴居恃其頑險自古不服王化至我朝康熙雍正年間尚多不靖屢煩??撫先后于康熙四十三年改沅州總兵為鎮(zhèn)簟鎮(zhèn)移辰沅靖道設(shè)乾州廳同知鳳凰廳通判雍正八年設(shè)永綏廳同知而三廳之制始備)憫其向化之誠視以同仁之德百年既久經(jīng)涵養(yǎng)蟣虱生衣一旦忽自外生成螳螂拒轍狂鳩眾蠢癲贗神言舞招合寨之旗歃飲隔年之酒蜂房戶牖皆曰吳曰石之家蚓竅鉤連是在楚在黔之介種人雜紅黑苗之類(黔省大塘黑苗石柳鄧楚省永綏紅苗石三保副百戶吳隴登及吳半生吳八月等勾結(jié)滋事予御極以來迄今六十二年久隸版圖每遇蠲賑與民人一體加恩忽爾跳梁殊堪痛恨)畺吏馳赤白囊之章予慎四知命彰九伐金馬碧雞之外早赴勛臣邛都笮道之交量移制府頒綸驛達先開郡縣之載書投袂踵來具見腹心之體國(??蛋苍诘嵊诙露战鱼~仁府稟即于二十七日起程赴黔和琳自藏回京陛見行至四川邛州聞信即改道馳往二臣藎誠體國俱于未接諭旨前即星夜兼程進??深可嘉尚)滇封本舊立解銅郡之三圍(正大嗅腦松桃)蜀壘如新迅掃秀山之一路(川河蓋炮木山晏農(nóng))廓清后莽會合前茅始箕張而翼舒土難留空(去聲)俄旗靡而轍亂城為頓開(永綏)蘭當(dāng)戶以鋤根(蘭草坪)瓜摘臺而絕蔓(黃瓜寨)榔木陀之五路勢若走盤蘇麻寨之四甄賊真投臼聞捷音而輒喜不孤廿韻興師鼓吟興以俱成特匯四番紀(jì)績(上下西梁大烏草河沙兜寨盤基坳)旋茶它柳夯之并下佇鴉保鴨酉之胥隳一坪符實于誅苗雙疊兆徵于即鹿綍封十日纓系半生(吳)大星小星食椹之飛鸮可赦(吳隴登)八月五月斷聲之孤雁就烹(吳八月)巖臘蠟雞硐羈騍馬金嶺之賊魁??{(隴莽牛)吉寨之降戶羊牽云斷難連(連云山)石燒馀劫(結(jié)石岡)獨提勝算山劍倚以得鋒能用降人渠釜游而用纆(石三保)水牛(坡)解其郤窾強虎(哨)脫厥爪牙遂收復(fù)于鎮(zhèn)溪(乾州舊鎮(zhèn)溪所地)即壓臨于平隴揚馀威于壩角獲續(xù)勝于茨巖早灰破獍之骸(吳八月之子吳廷禮)倏涸養(yǎng)牛(塘)之水紅旗一道報十蕩十決之無前白組千群奚三??三慢之足恃如鹯之逐鳥雀石竟成塵(陣斬石柳鄧獻馘)雖狼之生貙羆吳真為沼(生擒吳廷義)苗熟生而齊詟民漢土以胥安因俗設(shè)鈐束之司官分百總畀權(quán)重道廳之寄銜晉一階區(qū)畫土田經(jīng)營城汛計務(wù)全于善后事陡憶于從前首尾兩年艱難百戰(zhàn)馬援征南之績事蕆宗均杜預(yù)平吳之謀功歸羊祜臚皆從實釁或相因有靦莠徒妄傳蓮教乘我出師而雕??逞其糾黨以蜂屯根株連蔓于鄖襄枝節(jié)別生于黔蜀吾民敢爾在王法所必誅馀力及之咸罪人之斯得雖不薌其事可例于石堡臨清而得附以書庶合于征崇及密方申肆伐或議專攻予仰荷昊蒼俯寧黎赤紀(jì)算綿登于八七授璽輪閱于丙丁耄惟訓(xùn)政之勤夙矢佳兵之戒溯拓準(zhǔn)回之二部薦犁大小之兩金剪赤嵌之長鯨旅朱波之花象親祝徠南交之長再降擴西藏之邊功克厎乎十全武恒廑乎七德愿無斯事頻有明言詎因蕞爾之頑欲整赫斯之旅又況土久我土人即吾人初未議薄賦之加亦無意歸流之改自作弗靖利用行師六十二年從無苛求之事千三百里原在撫御之中愿斯民共引于養(yǎng)恬且與苗并游乎平蕩發(fā)帑而氓不知役綏邦而歲大有年若既宣威便思振旅功尚虧于一簣策期出于萬全彼苗性之羊狠狼貪何知心革若民俗之狗偷鼠竊亦弛刑懲實于政體有乖抑豈兵機之?dāng)嗍怯眉顚浶コ监彸纱藙子乖仦榉铰愿嫒汗ぎ?dāng)善體此毋徒曰臣何力焉顧嗣子尚聰聽之愿長思慎言兵者
初正吉例舉吟賡,八七耆應(yīng)罷墨卿。
卻以征苗溯終始,仰惟(御制)訓(xùn)政稟權(quán)衡。
五溪雜種盤辰沅,三省頑民別熟生。
賨布貢輸始秦世秦昭王伐楚略取蠻夷始置黔中郡歲令大人輸布一疋小口二丈是謂賨布見后漢書南蠻傳章懷注云黔中故城在今辰州沅陵縣西),精夫嵎負受宗成
魏開蠻僭冉田氏,隋肇唐增錦敘城。
柱鑄五千文瑣瑣,州連二十誓硁硁。
荊湖置邑封俄棄,桂海投詞語太??。
司襲長官空擘畫,撫偏開府費支撐。
詒謀兩世綏之定,建立三廳鑒厥誠。
六十年長知帖帖,五三番免惠嬛嬛。
加徵改土從無意,楚徼黔疆暗有盟。
兩處督臣聞信發(fā),同心勁旅尅期行。
客民取利撩蜂蠆(21),郡吏養(yǎng)奸等瞽盲(22)。
提鎮(zhèn)飛章初入(御制)(23),鳳乾接檄亟趨程(24)。
鴟張湖邇先來驛(25),豨突黔遙繼報京(26)
鎮(zhèn)靜托查通省伍(27),酌斟急調(diào)遠方營(28)
預(yù)邀電擊重闉辟(29),如約風(fēng)高一火轟(30)。
嗅腦舊圍沙陣散(31),批肩新寨石墉傾(32)
望中草樹知熸壘(33),步底松桃已啟棖(34)。
都固橋支柴屹齾(35),長沖塘拔筍崚嶒(36)。
邛州改道制軍進(37),秀縣先行閣部英(38)。
斫陣奪旗群賊退(39),鄰雄楚助萬夫勍(40)。
梨場芟刈凈遺蘗(41),龍壩周防瞭列枰(42)。
獲諜燭心誅鬼蜮(43),連圻熏穴縶鼯鼪(44)。
□山裂扇僛而舞(45),黃坂聞弦走且??(46)。
井鉞參旗兩合幟(47),水頭地眼五分輣(48)
會攻土空驅(qū)叢蚋(49),徑赴永綏焫聚虻(50)
迎刃竹知罔弗解(51),當(dāng)鋤蘭亦不留萌(52)。
奪糧猝遇欃星掣(53),設(shè)伏尤宜蚩霧盈(54)
瓜蔓壟頭應(yīng)絕種(55),麻生蓬里敢稱名(56)。
西梁上下救援?dāng)?sup class='reference inlineComment2'>(57),烏草卡營守禦驚(58)。
直入沙兜肯回顧(59),跨凌上坎遂先鳴(60)。
薄河欲竄梁無渡(61),刬砦兼收粟不耕(62)。
潛岸忽來髀倏解(63),搜林盡戮發(fā)空鬡(64)。
茶它雨滑蹄穿蹶(65),柳夯泥深首涅黥(66)。
即鹿祥徵牝疊牡(67),剪魁捷速舅隨甥(68)。
石馳木走地非阻(69),雺闇冰凝天總晴(70)
坡躪十三焚似赭(71),丑殲數(shù)百醢為鯖(72)
摧龍角峒安能堵(73),排鴉保山誰敢攖(74)。
梟認首渠前附賊(75),黨祛遺種外姻兄(76)
頭坡遂得破其險(77),馬峒(作去聲讀)弗能據(jù)厥嶸(78)。
線路溪巖寨那保(79),雞棲塒□處禁聲(80)。
莽牛善觸彩旗仆(81),游駾思奔白組縈(82)。
繳械還拿銷夜凍(83),炮騰士躍踏晨霙(84)。
坳稱平逆先幾兆(85),隴到臨巢后路偵(86)。
岡鏟幾重徒結(jié)石(87),勢環(huán)三面勝浮罌(88)。
大宮小霍灰經(jīng)宿(89),岫斷峰連決四更(90)
劍快得鋒知必割(91),嶺頹全壁詎堪擎(92)。
箭傳蠻子崇山縛(93),刃剚孚人武水呈(94)。
境視隔河田沒罫(95),圖披撮土芥飄瀛(96)
和琳獨任尖云克(97),登保先超絕岸橫(98)
遂佔黃蓮坡迤邐(99),遙通赤竹嶺寮棚(100)。
風(fēng)寧許捧虛憑怒(101),虎縱誇強卒倒繃(102)。
麻里并犁三窟偪(103),踏車久碎一家烹(104)。
乍揕壩角羅毚兔(105),乃拉巢骸拆腐麖(106)
妄欲養(yǎng)牛批郤窾(107),尚思遮雀返咿嚶(108)
歌歌臘靄俱漂蟻(109),戢戢魚游也剪鯨(110)。
馘獻級標(biāo)申國法(111),身縲屬纆快人情(112)。
改前規(guī)制俾知順(113),善后機宜為細評(114)。
久著十全贏樹績(115),肯臻九仞議停征(116)。
一之為甚豈可再(117),重以加酬尚覺輕(118)。
邪教乘機犯湖北(119),銳師下漢賴防兵(120)。
(起元)(德本)遞釁軍門鼓(121),張(正謨)(杰人)雙俘廷訊搒(122)。
市燬小坳提噩夢(123),河乾湖砦息狂酲(124)
松間莒縋人謀密(125),雨后昆炎穹佑貞(126)
雪磧放雷去螟蟘(127),鬼坉拜佛磔嫈嫇(128)。
南夷安嶺煙崖赭(129),北蕩軍山汲道爭(130)。
(之富)孽待剸膊劉(之協(xié))(131),鞍坪昨燼洗茅坪(132)。
乃茭乃糗峙由帑(133),頻賑頻蠲愛逮氓(134)。
謨典足徵際斯盛(135),羽干未信擇焉精(136)。
示災(zāi)乙卯誠躬罪(137),遇稔丙辰叩昊宏(138)。
業(yè)業(yè)兢兢戒黷武,與民同樂保升平(御制)
⑴ (朕御宇六十馀年仰荷回部上蒼鴻佑臺灣宗祏貽福大武遠揚如平準(zhǔn)部大小金川安南緬甸廓爾喀皆以事會所值不得已而用兵初非敢有黷武之心而理直師貞所向悉能蕆績幸得中外一家安全熙洽惟愿與天下蒼生共享太平不復(fù)有軍旅之事詎意前歲乙卯春間黔楚苗民以食毛踐土久安耕鑿之眾忽爾滋事不得不興師致討曲直之理始宵天鑒昭然是以深入成功苗疆安定溯自發(fā)兵之旰籌機以及兩載以來師武臣力宣勞抒藎不可不志實以述勛示后舊例每歲茶宴必取政治之大者授箋聯(lián)句茲慶際武成宣韶寫豫爰依例唱吟臚舉其事如左云)。(御制)
⑵ 仰惟十全皇父保大定功詰戎耆武四知運策紀(jì)勛久已括要荒而播金石昨者蕞爾頑苗自作不靖今廣運大功告成盡膏鈇鉆肅清溪峒皆由圣謨揆事審幾信賞必罰用致行間將士知所稟承奮勉克厎蕩平子臣上承訓(xùn)政鉅細兼賅而于軍事方略指示尤詳惟懼未能領(lǐng)會敢不敬深聰聽茲當(dāng)賡詠敷陳彌形慶忭
⑶ 苗人古謂之盤瓠種后漢書南蠻傳載帝嚳有畜狗名曰盤瓠得吳將軍頭妻以少女負入南山生六男六女其后滋蔓五溪蠻皆是也杜佑駁之以為周末始有將軍之官吳姓自周命氏皆以為高辛之代何不考之甚然三苗再見虞書其種類已古后世謂之五溪蠻水經(jīng)注云武陵有五溪謂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悉是蠻夷所居
⑷ 明史載苗地介于岳辰常德北接巴夔南通黔溪我朝黔楚諸苗歸化三省郡縣之中星羅棋布俱謂之熟苗惟有蠟爾山為生苗所居?xùn)|北屬瀘溪保靖二縣西屬貴州銅仁西北連界四川酉陽州蓋一山僻處彈丸黑子之區(qū)而已
⑸ 漢光武建武二十三年精夫相單程等據(jù)險寇郡縣明年春遣伏波將軍馬援等擊破之謁者宗均聽悉受降為置吏司群蠻遂平
⑹ 北魏永寧初汝水以南蠻暴掠連年攻討有冉氏田氏向氏陬落尤盛馀大者萬家小者千戶更相崇僭至周文帝時始定
⑺ 隋始置辰州以處蠻唐置錦州溪州巫州敘州皆其地也見文獻通考
⑻ 晉天福五年馬希范襲父業(yè)有湖南溪州刺史彭士愁以溪錦蔣三州歸馬氏立銅柱為界上鐫李皋銘詞及蠻誓柱高丈二尺重五千觔在舊茅灘之東今尚存焉臣和珅
⑼ 宋時蠻有上中下溪州又有龍賜天賜忠順保靜感化永順州六懿安遠新給富來寧南順高州十一總二十州皆置刺史而以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十九州皆隸焉謂之誓下州其州將承襲時都誓主率諸蠻酋合議子孫若弟侄親黨當(dāng)立者具名移辰州為保證申鈐轄司以聞乃賜敕告印符受命者隔江北望拜謝校吏猶自補置
⑽ 宋史元祐初詔諭湖南北曰荊蠻無所統(tǒng)臺量置城邑以撫治之邊吏失于撫遏遂爾扇搖其叛酋楊晟臺者并免追討自后五溪郡縣棄而不顧蓋宋時兵勢最弱故置封疆于不問耳
⑾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載苗人誓狀云某等既充山職今當(dāng)鈐束男侄男行持棒女行把麻出入不得生事者上有太陽下有地宿其翻背者生男成驢生女成豬云云南宋時國勢孱弱苗人誓狀不過以戲語慢詞相誑而已
⑿ 元大德后置宣慰宣撫長官司以處諸苗其后屢叛不能討除臣王杰
⒀ 明宣德后諸苗叛服不常屢??未能大創(chuàng)至嘉靖中湖貴苗勾結(jié)搆亂三十一年稍平之以張岳巡撫偏沅更設(shè)十二哨曰乾州曰強虎曰筸子曰洞口曰清溪曰五寨曰永安曰石羊曰銅信曰小坡曰水塘凹曰水田營連鎮(zhèn)溪所共十有三以土兵犵蠻并招募打手戍守其地有退守而無進取可以見明兵政之弛也
⒁ 康熙四十二年鎮(zhèn)筸紅苗滋事命吏部尚書錫勒達副都統(tǒng)圖斯海徐九如率前鋒四十名調(diào)荊州廣西貴州湖南兵撫??先遣將士赴苗寨宣諭苗人薙髻摘鬟繳械歸誠者三百一寨惟天星寨龍椒洞排六梁等十五寨負嵎觀望錫勒達由報木營分兵五路攀藤入箐熏洞撲??前后斬賊千馀級馀悉納降四十三年定設(shè)總兵官游擊同知通判等員分轄乾州鳳凰兩廳其鎮(zhèn)溪所屬十里苗寨下四里服役輸租頗循法度上六里素性頑梗為邊境患雍正八年命巡撫趙宏恩撫之宏恩先馳使傳諭親抵崇山勒兵以待苗人男婦千馀羅拜馬首宏恩宣示德教戒勿以強凌弱自蹈法網(wǎng)群酋俯首聽命呼祝同知副將圣壽薙發(fā)領(lǐng)賞于是疏請即其地設(shè)等官建城為永綏廳以資鈐轄
⒂ 自朝經(jīng)理以兩來苗民畏法感年勾補恩帖服安靖閱有年所惟乾隆五十二寨苗石滿宜搶劫抗拒旋經(jīng)總兵尹德禧搜捕正法其時吳隴登以良苗出力賞給金頂今復(fù)與石柳鄧等滋事怵我兵滅求降自贖苗性反覆固其常也臣董誥
⒃ 苗人向無地丁錢糧止供兵米雜糧三百八十馀石乾隆十年初次普免天下錢糧凡湖南州縣所隸苗民早經(jīng)歸化舊例輸納者已在蠲免之內(nèi)惟乾州鳳凰永綏三廳苗人所供兵米亦特諭一體蠲免嗣是三十五年四十二年五十五年六十一年每逢普蠲之歲三廳苗米均與蠲除以示民苗一視同仁加恩至意
⒄ 從前設(shè)三廳時所定租賦本從輕減不特?zé)o地丁銀兩一項即較之內(nèi)地糧米亦遠不相及朕御宇六十馀年生齒日繁污萊日辟內(nèi)外屯墾任土日增而苗疆從無升科之事且從前改土歸流原以苗情順化因時制宜如滇黔湖蜀俱有改歸郡縣乾隆年間三廳舊制之外一無添置予惟圖息事寧人即外而畺吏內(nèi)而部臣亦未議及此天下臣民所共曉耳
⒅ 乙卯正月黔苗石柳鄧首先糾眾起事楚苗石三保應(yīng)之又有吳隴登吳半生邀人助逆而吳八月父子濟惡作奸互相煽脅殊出意外經(jīng)福寧姜晟馮光熊劉君輔先后奏聞子先幾籌畫指示機宜以地阻瘴深辦理二年始克蕆事振旅逆首五人石三保吳半生廷訊市誅吳八月石柳鄧陣斬梟示吳八月兩子戮尸俘獻惟吳隴登以畏威悔罪早已投出并率其子婿實心出力爰貰其死五人無一漏網(wǎng)者此事可謂奏功完善矣
⒆ (乙卯二月初四日初聞苗匪滋擾之奏即命??蛋埠土斩笋Y往督辦??蛋灿谪チ战訐?jù)銅仁府稟報即日兼程馳赴貴州銅仁其時和琳自藏回京行至邛州聞信亦即改涂馳往秀山皆據(jù)州縣稟報并未接奉朕旨忠藎任事深堪倚毗且福康安系云貴總督銅仁是其所屬和琳身任川督秀山近與苗鄰二人奮迅徇公并非喜功生事實能不分畛域視懦諉托言持重者奚啻霄壤)。(御制)
⒇ ??蛋簿脷v戎行累著勛績前因滇省鼓鑄錢法積弊相沿私錢充斥因調(diào)任云貴總督營辦命其妥籌整頓和琳前于平定廓爾喀時在軍理糧餉后經(jīng)駐藏辦事授為四川總督進京陛見途中開逆苗闌入川境秀山勾結(jié)肆行擾掠二人同心以國事為重俱于接報后即馳赴辦理誠能臨事不避難仰見率服皇父知人善任先幾驅(qū)策所謂而難任人蠻夷此其效也
(21) 向來苗民恭順畏法各安耕鑿與齊民無異此次聚眾滋事意皇父洞燭其弊必系客民侵佔地畝盤剝?nèi)±哿杷乱驀?yán)飭畺吏查察起釁之由從重懲辦曉諭苗民具有人心屈抑己申自當(dāng)同深感激悅服
(22) 客民欺虐苗眾肇釁事端生事皇父以歷任地方官漫無覺察以致苗民忿激因諭??蛋埠土赵敳榭兔駭_累苗眾始自何時即將歷任大小各官分別參奏嚴(yán)辦示懲苗疆可期永久綏靖
(23) 乙卯二月初六日湖廣提督劉君輔奏到正月二十二日接準(zhǔn)鎮(zhèn)筸鎮(zhèn)臣明安圖來咨黔省松桃所屬大塘苗人石柳鄧等聚眾不法恐竄入楚境已帶兵前往松桃交界處堵截二十五日又據(jù)游擊田起龍等稟報永綏廳屬之黃瓜寨苗人石三保等聚眾搶劫黃土坡及鳳凰廳之栗林居民蹂躪等語劉君輔慮石三保與石柳鄧勾結(jié)蔓延即帶領(lǐng)兵弁星夜馳往辦理
(24) 湖督福寧聞貴州逆苗石柳鄧敗竄入楚經(jīng)鎮(zhèn)筸鎮(zhèn)官兵堵拿而永綏苗匪石三保旋亦逞兇焚掠附近各寨苗人俱有勾結(jié)情形福寧即調(diào)宜昌鎮(zhèn)張廷彥帶兵一千即日起程而親自兼程馳赴??捕
(25) 二月初五日湖南巡撫姜晟奏辰州府知府朱紉蘭報正月二十二日逆苗石柳鄧焚劫鳳凰廳其永綏廳屬逆苗石三保亦聚眾搶掠殺斃客民現(xiàn)即星馳前赴辦理嗣又奏鎮(zhèn)筸鎮(zhèn)臣明安圖帶兵往??被阻鴉酉乾州游擊陳綸被阻兩岔溪并聞黔州廳被賊苗殘毀等情
(26) 二月初六日貴州巡撫馮光熊提督彭廷棟奏銅仁府文武等稟有松桃廳屬大塘苗民石柳鄧于正月十三日在寨裝瘋舞旗鳴鑼滋事該員等率帶兵役往拿石柳鄧等百馀人持執(zhí)標(biāo)鎗刀棍抵拒當(dāng)即擒獲兇苗隴二章等九名格死苗匪男婦麻老四等數(shù)名石柳鄧與同夥等俱四散竄逸即帶兵派領(lǐng)兼程親往督捕等語黔楚接壤而黔遠于楚故奏到有先后
(27) ??蛋步鱼~仁府沈丙等稟報即行趨赴而又不張大其事藉查閱貴州營伍為詞蓋更事既多故能遇事鎮(zhèn)定臣劉墉
(28) ??蛋残械制揭吐劤缡5熔u境擾害而松桃正大二處各有苗匪數(shù)千攻圍焚掠因急調(diào)官兵進??而黔省到處多苗俱資彈壓乃于苗民較少苗地較遠之營酌量調(diào)撥
(29) ??蛋布鹊帚~仁即籌先將正大營賊圍解散方得道路疏通因先遣偵卒約期令提鎮(zhèn)率兵出城迎合又飭花連布由郡城之北繞至正大??蛋捕奖爸帘P塘坳乘五更微雨煙霧稠密連拋火彈將苗寨延燒天明賊眾坌集我兵鎗炮并發(fā)從山溝攀援而上殲斃無算正大營內(nèi)聞鎗炮聲提鎮(zhèn)兵即出城會合花連布兵亦至前后截殺賊不能支潰圍四散
(30) 自正大營前進為嗅腦路徑叢雜苗寨甚多其最大者為地所坪巖門寨山形險峻賊匪藏匿官兵既至賊糾眾抵禦??蛋猜时致酚瓝糍\竄入各寨即用火攻將地所坪巖門寨悉行焚燒其時風(fēng)勢甚大賊寨所儲火藥甚多一經(jīng)炮轟飛燄蔽嶺群賊奔竄追至桐木寨
(31) ??蛋沧酝┠菊斑M焚賊百十馀寨直抵嗅腦賊方四面圍城我兵奮前殺散城中守備黃上達等見大兵既到即帶兵丁鄉(xiāng)勇出城接應(yīng)賊人前后受敵奔潰四竄闔城百姓歡呼震地臣福長安
(32) 嗅腦圍解旁路峰巒綿亙在在俱有苗寨福康安探知西南大新寨有石城督兵由傍河仄徑攀援而上見石城高七八尺周二里馀外布鹿角木卡官兵爭冒矢石奮勇殺賊賊稍退避即坼城墻石塊擲斃賊眾其逃出者落河淹斃河水盡赤
(33) ??蛋蚕攘钪槁“⒌确致窂男⌒抡M兵攻野牛山福康安既克大新寨望見四面火起復(fù)飭將士鼓勇由羅家沖一帶抄上野牛山合兵將賊寨盡行??洗
(34) ??蛋策M至馬乾溪前有大河水急橋斷一面用炮轟對面賊兵一面潛自上流淺處涉水抄至賊后夾攻賊奔竄四逸前距松桃不遠官兵冒雨而進城內(nèi)都司孫元清等領(lǐng)兵民出城接應(yīng)圍城遂解
(35) 麥地汛地處扼要可以安營設(shè)卡堵截賊匪但欲往麥地汛須由上下老虎巖經(jīng)過兩巖山坡陡仄雨后泥滑攀援尤難??蛋卜直鴥陕窌巾旊[伏賊眾既至官兵突出圍??即由小龍?zhí)林炼脊虪I跨河橋已坼斷有賊聚守官兵用炮將對岸守賊轟退隨將木植拖入河內(nèi)頃刻成橋一齊并進痛加追??前至麥地汛苗人俱望大纛叩頭乞命大兵遂據(jù)麥地汛安營臣金士松御制
(36) 先是??蛋沧嘌悦绶瞬北氐醚杆??平庶良民不致為其蹂躪所調(diào)綠營官兵不如八旗勁旅尤為得力請派額勒登保德楞泰等帶領(lǐng)巴圖魯數(shù)十員前來庶得用此摺未到予先已命德楞泰帶巴圖魯侍衛(wèi)章京十馀員由驛徑赴鎮(zhèn)筸一帶幫同帶兵續(xù)又命額勒登保帶巴圖魯侍衛(wèi)章京十馀員由驛星馳赴??蛋曹姞I聽其調(diào)度至是??蛋??通松桃后路苗匪于長沖塘設(shè)卡抗拒??蛋才深~勒登保等分翼前進適遇賊匪藏樹間窺伺官兵攀援直上該處山勢陡峻大小頑石累累遍布賊匪一路吶喊繞石而遁官兵潛伏石罅突出殺賊無算額勒登保于遇辰州時單騎先赴軍營初到日即于此戰(zhàn)立功可謂不負任使
(37) 和琳自邛州起程已扺仁壽縣境因與孫士??會商調(diào)兵協(xié)??改道至重慶先令將弁迅速前往復(fù)帶金川降番六百名并素稱出力之木塔爾朗爾結(jié)二人馳至秀山辦理
(38) 孫士??先聞秀山苗匪之事即令總兵袁國璜帶兵八百名往??又調(diào)川北鎮(zhèn)順慶達州兩營兵共八百名令提督穆克登阿帶領(lǐng)兼程前往協(xié)??孫士??亦即馳赴川黔交界嚴(yán)兵堵截
(39) 四川都司何元卿帶領(lǐng)弁兵鄉(xiāng)勇在秀山一帶巡防正值苗匪數(shù)百在彼焚掠何元卿即與千總馬建紀(jì)奮力??捕立時殺斃苗匪多名奪獲紅旗一桿上書甲戌神名執(zhí)明六字馀匪畏懼退回按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云甲戌神名執(zhí)明呼之入火不燒蓋苗俗尚鬼或漢奸有稍知文義者藉志怪之書導(dǎo)其倡亂陰為煽惑又豈知堂堂正正聲罪致討彼思挾邪術(shù)為厭勝亦徒自取誅戮耳御制
(40) 恭讀生事皇父圣制興師二十韻抉之由著審幾之始溯古州之舊跡敘鎮(zhèn)筸之成模于逆苗滋釁雖起倉猝實伏逆謀之故洞若觀火于湖南辰沅四川酉秀犬牙相錯之處瞭如聚米既已審知詳示而總歸于耕牧之害廑念民生曲直之端仰邀天鑒篇末有渴待黔與蜀雄軍助鄰域之句直挈今日成功全局早在神謨燭照之中雅頌成音即彰韜略真易所謂知幾其神義先具于四知書屋記
(41) 四川秀山與貴州銅仁接壤萬山重疊苗眾聚處亦同時勾結(jié)往來焚掠和琳一抵秀山即分路進??穆克登阿等由巴家汛抄截賊匪后路和琳督同參將張志林等由石耶場至梨木場山凹遇修筑木城之賊二百馀名放鎗抵拒和琳督兵迎撲立斃數(shù)名馀向山溝逃竄穆克登阿由后路截住前后夾攻殲斃六十馀人孫士毅督同總兵袁國璜前赴貴道溪望見火光帶兵馳往賊匪數(shù)百名正肆焚搶恃眾抗拒官兵奮勇直前參將何元卿等手刃殺賊馀匪敗走追至黃瓜坉殺賊四十馀人生擒三人
(42) 和琳等既由貴道溪等處分投??捕擒殺多賊近城數(shù)十里苗匪不敢公然焚搶而山坳巖洞間仍有匪眾屯聚和琳等會勘得后路得勝坪邑梅晏農(nóng)一路大山層疊各撥兵截堵而龍團壩距秀山一百數(shù)十里有苗匪數(shù)百名在彼屯聚圖截官兵后路和琳即派總兵達音泰等帶兵迅赴堵截??辦
(43) 有奸細隴保者至晏農(nóng)詭稱四五里外有苗匪三四百人藏匿山坳官兵到彼即可擒拿和琳察知其詐即派參將張志林帶兵繞出賊后和琳等由東面山梁據(jù)其上游總兵達音泰等由晏農(nóng)正路前進達音泰行至山溝遇賊追殺七八十名賊猶未退搖旗吶喊遠近巖洞之賊陸續(xù)猬集和琳親督鎮(zhèn)將從山梁下壓兵丁吳金玉李勝先斫倒執(zhí)旗賊各將備并力沖擊斃賊無數(shù)沿途燒燬賊匪窩棚甚多奸細隴保審明正法
(44) 秀山東南兩面通黔楚路徑極多由川河蓋至牛角山洪巖洞而下可至秀山縣城為我兵后路和琳駐兵晏農(nóng)料川河蓋一帶必不設(shè)備出其不意派總兵袁國璜從石堤至小塘坡總兵達音泰從龍團壩至大蠻莊提督穆克登阿從洪巖洞牛角山至川河蓋隨??隨進和琳親領(lǐng)屯練漢兵接應(yīng)直抵小溪小溪為湖南地方下接四川棚門為楚苗闌入總路賊匪因官兵追急轉(zhuǎn)由川河蓋一帶陸續(xù)紛竄適提臣穆克登阿等追至牛角山頭門等處痛加截殺追至湖南所屬之打狗充地方殺斃苗匪及奪獲刀矛器械甚多
(45) 自晏農(nóng)至松桃六七十里間小徑甚多中間□木山尤為總匯有賊首七八人執(zhí)紅白旗鳴鑼奔下又一人戴鬼面執(zhí)扇跳躍情形甚屬可笑官兵奮勇斫殺自辰至午賊斃大半遂將山梁占據(jù)
(46) 黃坂坡以南之小瓏寨上臈沖下臈沖龍洞溝路亦叢雜和琳與提鎮(zhèn)等帶兵于迤東之溜河坡繞上趁天陰月黑鎗箭齊發(fā)賊眾大潰由濫泥溝竄逸道路全行廓清即可前進與黔兵相合矣
(47) 福康安將長沖卡落攻克后即進??桃坪和琳既奪據(jù)□木山梁相距桃坪甚近而中間硐口牛圈灣等處尚有苗匪阻拒??蛋蚕惹舶蛨D魯侍衛(wèi)四人間道前赴和琳軍營知會訂期各帶兵直趨大塘汛大寨營兩路夾攻至滿華寨地方而兩軍遂相會合桂臣慶
(48) ??蛋埠土諆绍娂群霞闯藙俜直迓酚纱蟮匮鬯搭^牛角井楊家寨麻家寨連夜裹糧進發(fā)攻奪卡隘直至白果壩山梁是日焚燬四十馀寨殺賊八九百名拿獲五十一名正法軍威大振將附近之賊??洗凈盡后路肅清即統(tǒng)率川黔勁旅罙入湖南境內(nèi)??辦
(49) 福康安和琳兩軍既合派鎮(zhèn)將于后路防守聲援時春雨河漲渡船已為賊拘派員繞赴上游伐竹扎筏??蛋埠土章暑~勒登保等密令竹筏順流而下將弁兵屯奮躍而上攀援登陟立拔其木城賊棄卡遁巴圖魯?shù)人穆奋b追土空賊苗復(fù)出救應(yīng)官兵乘勝痛加殲戮直攻土空先燬其得拉大山之木柵將各寨應(yīng)援賊分投截殺土空之賊四散奔逸觸鋒落水而斃者不計其數(shù)
(50) 土空既燬乘勢追??卜冉寨適額勒登保等已將馬烈水田溪捍子寨野牛塘各處??洗帶兵來會復(fù)將卜冉寨賊眾圍殺前至牛心山時總兵花連布至永綏所屬梁冒寨將迎拒苗匪殺退佔其山梁永綏城距六七里水洋寨苗匪又復(fù)蜂擁阻禦官兵不得入城福康安等從牛心山督率諸將由葫蘆坪巴茅城一帶沿途痛??分路繼至永綏城內(nèi)文武官兵紳士居民絡(luò)繹出城迎接感激歡忭聲淚俱下
(51) 永綏四面皆高山長嶺苗寨環(huán)連??蛋擦顒⒕o等分屯山梁要害之處相機攻??連破巨多等大寨五獲其米糧牲畜甚夥官兵由巴茅汛左右山梁分路進發(fā)賊于險處蛇伏放鎗百十成群我兵穿林越箐奮力迎擊連克坡腳寨黃土溝鴨子寨直抵竹子山山頂有賊數(shù)千用排鎗抵拒我兵攀巖競上鎗擊箭射殲斃不可勝計馀賊始散臣沈初
(52) 竹子山對面有大山名蘭草坪峰巒陡起遍山巨石賊人防守甚嚴(yán)??蛋埠土仗街\皆聚匿于蘭草坪西北之上崖板寨一帶而于東南各山坳故插各色旗幟止令數(shù)十人看守以誘官兵??蛋埠土詹炜囱掳逭瘜γ嬗行∩绞S排列可以伏兵即令穆克登阿帶兵埋伏預(yù)備炮轟派侍衛(wèi)綸布春等由竹子山進攻福康安和琳率額勒登保等由志諾埡口繼進賊六七千人蜂擁而來穆克登阿等即于小山石筍內(nèi)發(fā)炮賊不及防沙石骸骨灰燼并飛窩棚草房拉雜摧燬官兵歡呼聲振巖谷四面圍??殆盡
(53) 滾牛坡為永綏糧運要路滅苗時時出沒官兵攻克蘭草坪后聞永綏鎗聲甚??令額勒登保綸布春等探至滾牛坡適都司施縉等護送糧石前赴永綏賊匪數(shù)千邀截與施縉等相持不下額勒登保星即馳赴時花連布達音泰等領(lǐng)兵亦至綸布春見賊勢兇悍即率兵上山占據(jù)地勢身先士卒并力壓下劉君輔所領(lǐng)楚兵亦出城合??自己至未殺賊遍野一面護糧進城一面追捕馀賊川黔轉(zhuǎn)運接濟無滯
(54) 榔木陀懸崖壁立官兵步步進逼賊匪抵死守禦??蛋埠土债?dāng)令額勒登保等進撲榔木陀山梁扳巖越坎而上時值霧氣?漫對面不見將抵崖板寨令官兵潛伏樹林內(nèi)放鎗誘賊賊匪驚覺奔下山坡伏兵出其不意鎗擊斃賊甚夥遂克榔木陀山梁木城
(55) 黃瓜寨地處萬山之中時值夏雨連綿泥深盈尺福康安和琳督同額勒登保等踩路直進定計先奪黃瓜山卡隘詎意賊匪因黃瓜山系其巢穴恐官兵繞道進攻筑卡刨壕備禦嚴(yán)密??蛋埠土辙D(zhuǎn)戰(zhàn)直前風(fēng)雨交作山坡陡滑異常官兵人人思奮冒雨前進無不踴躍爭先鎗箭所到賊匪尸橫遍地不能扺禦始向山后逃竄隨將黃瓜山大梁占據(jù)臣胡季堂御制
(56) ??蛋埠土漳毛@吳半生手下賊人訊出吳半生自稱吳王住蘇麻寨石三保石柳鄧等皆服其管束必須先將吳半生擒獲方易于??辦因派穆克登阿等帶兵在黃瓜寨牽制賊勢派達音泰等由構(gòu)皮寨進富蘭等由清水塘進定札勒等由喇耳柳瓦進福康安和琳督同額勒登保等由小紅巖策應(yīng)各路分攻相持三時之久官兵爭先跳入柵內(nèi)大兵趁勢擁上山梁賊眾大敗連克清水黑土高坡涼水井等寨昏夜之中所焚寨落火光照天兵威極其壯盛賊匪四散逃遁越箐穿林迅如猿捷官兵勇氣百倍直追過蘇麻寨山梁扎營是日燒燬苗寨四十馀戮賊六七百人奪獲大小旗十三桿鎗炮刀矛無數(shù)
(57) 吳半生敗逃至上下西梁??蛋埠土障扰深~勒登保等往雷公山斷其救援達音泰等帶兵由小烏草河直上山梁連克賊卡下至濫泥塘復(fù)有賊數(shù)千趕到我兵乘勢壓下賊竟抵死抗拒??蛋埠土找幻媪钸_音泰與賊對敵一面派兵分路抄入上中下西梁三處同時放火焚燒賊寨賊人驚顧即時大潰又為伏兵所截殲戮不可勝計奪獲山梁賊卡七座生擒三十馀名訊得吳半生所結(jié)黑苗屢被官兵打敗不能支持全已逃散吳半生受傷又竄至猿猴寨潛匿矣
(58) 按卡字不見經(jīng)傳惟字匯補載讀若雜楚屬關(guān)隘地方設(shè)兵立塘謂之守卡今征楚苗用此字義尤合入清語謂分界處為卡倫讀作喀平聲蓋南北方音之異耳抄攻克西梁寨后中間大山險峻苗寨極多賊匪或繞后路或分撲營卡??蛋埠土张墒绦l(wèi)色靈額等帶屯練降番為一起總兵達音泰等帶貴州兵為一起侍衛(wèi)巴蘭等帶云南兵為一起額勒登保德楞泰帶巴圖魯將弁官兵往來督催??蛋埠土諑П鄼C策應(yīng)將沿途苗寨之賊痛加??殺數(shù)十里內(nèi)鎗炮之聲不絕賊眾望風(fēng)逃遁追至懸崖陡坎之處將弁兵丁奮勇攀陟而上連克苗寨六十馀處木城四座石卡三十五處其中豹子陀雷公寨赤河營一帶為賊人藏貯火藥之地我兵放火焚燒烈炤沖天聲振山谷維時大烏草河對岸山梁屯賊尚多官兵直搶上大樹坡山梁殲賊無算并于田坪地方排立大炮轟擊賊勢不支是日至酉戌之間大雨盆傾遍山霧氣不辨人馬即于大樹坡拿卡駐劄
(59) 大烏草河與沙兜寨相近福康安和琳留兵駐大烏草河令額勒登保等分兵兩路繞進而親帶勁旅由正路進攻額勒登保等至四路口圍繞夾攻隨將盤喇獨蓋等寨攻克直抵沙兜寨賊匪五六千人見官兵勢大不敢抵敵潛逃拿獲石三保所封軍師石老稞即行梟磔御制
(60) 沙兜寨對面有盤基坳賊匪據(jù)險抗拒黑夜攻撲營盤??蛋埠土諊?yán)飭守卡弁兵不許輕動密踩賊匪出沒路徑派巴圖魯侍衛(wèi)綸布春等各帶降番屯練分投設(shè)伏??蛋埠土斩酵~勒登保德楞泰前進??賊伏兵四集賊出不意紛紛奔竄將由山溝赴上坎額勒登保德楞泰分兵兩翼抄上山梁賊眾被殲墮落巖坎者不計其數(shù)隨將附近之科榮寨科受寨仍渥寨俄戴寨撒罕寨等處槩行焚??
(61) 福康安等自抵盤基坳復(fù)攻克竹山坳大山梁至扳登寨擒獲吳半生之兄吳老正甥石老三石老喬并大小男女二十馀人隨向濫泥塘一路追捕探有賊眾自雷公灘糾眾而來我兵迎擊賊敗渡河??蛋差A(yù)令河次設(shè)伏伏兵突起賊匪腹背受敵殲斃殆盡直抵黑陀寨
(62) ??蛋埠土者M兵雷公灘苗匪萬馀望見蜂擁前來官兵分三路攻擊沖為數(shù)截滾崖落澗者無算均由東山梁一路紛竄遺棄軍裝器物甚多鄉(xiāng)勇降苗將其地畝內(nèi)已屆成熟之包谷分投刈割
(63) 大兵攻克雷公灘后遂于河面稍窄之誅苗坪地方伐木搭橋陸續(xù)濟渡連燒賊寨數(shù)處苗匪遁至爆木林思欲偷拆誅苗坪河岸所搭之橋以斷后路福康安和琳派阿哈保率漢土官兵潛伏岸側(cè)復(fù)派綸布春為策應(yīng)賊眾沿岸蟻聚而至我兵出其不意奮勇截殺額勒登?;ㄟB布亦沿途進??罙入數(shù)十里扎營
(64) 福康安和琳進兵馬鞍山抵烏隴巖苗寨二三十處俱筑卡石坎之上抵拒官兵??蛋驳榷奖??復(fù)有策應(yīng)苗匪五六千人舍命迎敵我兵分投迎擊穿林跳澗殺賊無數(shù)連斃披發(fā)涂面賊三名賊踉蹌漬亂當(dāng)將烏隴巖大小各寨全行攻克乘勝上蝦蟆硐苗匪望風(fēng)奔潰遂直抵楊柳坪
(65) 楊柳坪左右皆苗寨茶它地方攢聚尤多石卡木城砌筑無數(shù)??蛋埠土辗直妨畹吕闾┠堑ぶ榛砺∥涞雀髀时仙礁?蛋埠土章蚀蟊S后策應(yīng)其時積雨初霽山坡濘滑我兵攀援石角奮勇競上連奪賊卡六處搶上山梁賊不能支俱各奔潰
(66) 當(dāng)圍??茶它時??蛋埠土找蛎固烈粠з\卡相接慮其橫出梗阻先飭額勒登?;ㄟB布等率兵往??從黃毛坡進發(fā)賊數(shù)千人沿坡而下我兵奮勇下壓花連布繞出賊后夾攻毛豆塘一帶苗寨悉行攻克與??蛋埠土諘惶帍牟杷M攻直抵柳夯地方各處苗寨聞風(fēng)畏懼泥首軍前叩頭乞命兩三日間降苗共有七十馀寨
(67) 見有二太上皇帝于八月上旬在及山莊鹿因御火鎗穿牡牝牝者先倒牡者帶傷暫逸后亦隨獲內(nèi)外蒙古王公及哈薩克緬甸南掌使臣等無不忻喜歡呼不特見獲嘉吉圣躬康健應(yīng)手得心且一發(fā)中兩實為兆上將獲鹿鎗子貯入匪吳半賜福康安大荷包內(nèi)軍中得此咸謂逆生吳隴登等本如檻獸釜魚此即逸而復(fù)擒之預(yù)兆更為一舉兩得之先徵勇氣更增百倍臣彭元瑞
(68) 大兵連克苗寨賊望風(fēng)膽落逆首吳半生見其兄吳老正甥石老三等俱被擒獲逃至高多寨糾眾抗拒冀圖延喘??蛋埠土赵谀κ稚搅喊矤I督率額勒登保德楞泰等分統(tǒng)漢土官兵直抵賊寨四面攻圍逆首投竄無路即同夥苗二名匍匐乞命喚至降苗審認屬實捷報抵都令解京正法
(69) 小天星寨地勢險峻懸崖絕壁石角崚嶒??蛋埠土斩铰暑~勒登保德楞泰花連布等挑選勁兵攀援而上滾木擂石一時齊下相持竟日復(fù)督率各將備兵丁等由寨后密尋間道撲入賊卡賊用短兵相接刀矛并舉斃賊極多即將小天星寨攻克
(70) 大天星寨在鴉保之右最為險要山路陡窄一線羊腸時值同云密布四山雪片紛飛兼以重霧不辨路徑??蛋埠土諏⒐俦Y(jié)營暫駐賊因我兵連克各寨遠近木城石卡悉被焚燒震懾異常冒雪詣營乞命當(dāng)即妥為安撫無不叩頭感激
(71) 附近天星寨一帶賊匪屯聚山坳仍形猖獗??蛋埠土照D兵力復(fù)從天星寨左右分兵繞道悉力進攻連克黃沖口巖窠山騎馬山上寨坡大地坡小峰山各處賊卡一十三處臣舒常
(72) ??蛋埠土斩奖藙萘A入賊匪數(shù)百為群陸續(xù)策應(yīng)我兵晝夜接戰(zhàn)直扺得盤山梁殺賊無算
(73) 龍角峒一帶為鴉保寨門戶山巖層疊路徑陡窄苗寨環(huán)列四圍沿坡筑石城依山回曲勢甚堅固??蛋埠土辗直愤M攻一日之內(nèi)攻克鵝洛等二十馀寨合兵于龍角峒山頂排列鎗炮轟擊石城城內(nèi)賊匪列跪乞降福康安和琳以賊抗拒既久直至窮蹙始行乞命難保無事后反側(cè)仍督兵奮擊殲斃賊眾馀者潰逃隨有附近龍角峒未經(jīng)被??之黃茅坪等十五寨相率投降
(74) ??蛋埠土沼升埥轻贾疫M攻鴉保寨西南兩面俱有木城石卡令軍士多帶火彈鼓勇競上是夜朔風(fēng)大作山木震動我兵從黑暗中覓徑凡遇刨挖壕溝處均各攀援跳越而上先抵西面山梁即將火彈拋擲窩棚燒燬頃刻間各山坳賊卡火光齊發(fā)鎗聲絡(luò)繹風(fēng)勢甚猛苗匪惶駭無措不能抵禦立時撲開木城七座石卡五處斃賊極多盡將鴉保險隘要口占據(jù)
(75) 吳八月本系乾州起事之人糾眾猖獗兇橫異常??蛋埠土找蚵∨锢腋髡懤m(xù)乞降即加慰撫挑選精壯者隨同搜??探聞吳八月在臥盤寨意欲竄逸??蛋埠土占炊铰蚀蟊得绲拳h(huán)合圜裹將吳八月生擒治以極刑寸磔梟示紀(jì)臣昀御制
(76) 福康安和琳設(shè)法將地良坡對面高斗山梁一帶全行攻克有斗思寨降苗隴老五等探報平隴各寨逆苗四五千人齊集普定寨立旗祭神計圖抗拒為首賊目廖老慕隴老西二人??蛋埠土盏眯藕蠹从谑峭砻把┡杀吡??將二犯一并生擒訊明廖老慕乃吳八月外甥向隨吳八月父子各路焚掠自吳八月被擒其子吳廷禮吳廷義令其到處勾結(jié)與永綏小排吾苗人隴老西為首脅眾報仇訊明后俱即正法示眾
(77) 高斗山迤北名擒頭坡懸崖一線為平隴險要門戶??蛋埠土樟钆d肇觀成帶領(lǐng)鎮(zhèn)將于高斗山梁拿卡虛張聲勢牽制苗匪復(fù)派額勒登保德楞泰花連布各帶巴圖魯侍衛(wèi)將弁分為三隊??蛋埠土斩铰矢麝爩⑹坎⒘M攻距擒頭坡十馀里山路愈窄城卡愈多山坳石角間苗匪鎗炮肆出如雨??蛋埠土斩铰视瓝羧烁鳡幭冉討?zhàn)數(shù)時額勒登保同綸布春等沖入賊隊鎗箭刀矛之下斃賊極多當(dāng)將擒頭坡一帶所有賊匪木城石卡拆卸焚燬全行掃蕩
(78) 騍馬峒山勢陡險早為賊踞福康安派額勒登保等帶巴圖魯侍衛(wèi)將備由坡腳山梁分兵前往遏賊歸路??蛋埠土章蚀蟊S??隨進復(fù)將該處聚集苗匪悉力環(huán)攻直抵騍馬峒山斃賊六七百名馀思奔竄適額勒登保等由坡腳山一路進??迎合并力加攻逼至懸崖陡坎賊匪逃竄無門自落崖澗者無數(shù)梟獲二百馀級遂分兵搜??將騍馬峒坡腳山及附近兩岔河川峒百果窯五里牌等處大山梁全行奪據(jù)總共燒燬苗寨計三百馀戶
(79) 自擒頭坡前進彌望俱系高山峻嶺鳥道盤空止馀一線左右及后路百十里均為逆苗巢穴時時窺伺乘機竊發(fā)??蛋埠土斩铰时陀H冒矢石履險直進將士延緣接踵左右兩旁俱層層嚴(yán)密布置防堵凡有苗匪出沒隨時擊退而擒頭山后有溪巖寨勢峻路迂久為逆苗盤踞若不先行搜??大兵不能徑進因出其不意引兵突上巴圖魯侍衛(wèi)及將弁等無不人人鼓勇鎗箭齊發(fā)一以當(dāng)百逆苗不能抵禦紛紛潰散即將各處寨落悉行焚燒痛加??洗御制
(80) 蠟雞寨與溪巖寨險要相連同為賊匪所踞??蛋埠土諒?fù)分兵迭擊將該處苗寨焚燒盡殲匪眾即于各隘口分拿營卡悉力堤防以聯(lián)聲勢
(81) 逆苗糾集匪眾于兩岔河百果窯川硐等處對面山梁筑卡抵禦插各色彩旗排立放鎗??蛋埠土找姶蠈γ娼饚X沖地方山頂木城一道更為高峻且有騎馬紅布裹頭賊目往來指揮甚形猖獗訊之降苗稱系同石三保一時裝癲起事之隴莽牛福康安等隨督大兵由川硐進??直撲金嶺沖木城先毀山腰石卡逆苗潛伏者??殺無算我兵逼近木城攀援競進復(fù)斃賊甚多馀眾潰遁隨將金嶺沖山梁奪據(jù)我兵分投追??割獲首級耳記不計其數(shù)
(82) 大兵已克金嶺沖木城隴莽牛乘槥兔脫??蛋驳却稳瘴甯炊焦俦挠律钊氩⑦x帶降苗百戶懸賞擒拿適隴莽牛因手下各苗全已??散竄入游馬坨地方旋為降苗等生擒解營訊供后即將該犯押歷各寨寸磔
(83) 附近平隴苗寨叢錯賊匪屯聚隨時邀約動輒數(shù)千石三保石柳鄧吳廷禮等聚則藉為羽翼退則依為逋逃一時亦難盡行搜滅因?qū)⑶胺钪I旨賞降苗吳隴登之子吳老觀頂戴及準(zhǔn)令吳八月寄信吳廷禮等出投贖罪之處令各降苗到處傳宣俾知圣德好生望風(fēng)解散福康安等兵扺吉吉寨即督率額勒登保等分兵兩翼抄上左右山梁乘勢下壓苗匪亦搶上山坡迎拒官軍奮勇夾攻賊為鎗箭所殲兼以冰雪滑濘投落污溝者不可勝計遂將吉吉寨兩面山梁佔據(jù)旋有乾州屬大隴峒寨長隴老才等所管苗寨三百馀戶箄子坪寨長隴老二等所管苗寨二百馀戶河洛坪寨長吳老波等各呈開所管苗寨戶口詣營乞降復(fù)有斗角巖尾坡九十九洞等處苗匪亦接踵歸命共一千馀戶俱令呈繳兵械送出所掠漢民子女一百馀名??蛋驳扔嵜骺诠┖缶憬o口糧飭回本處并有降苗吳正明等于糯塘山苗寨搜獲漢奸麻陽人張老方及先曾在軍前納降后復(fù)畔去之麻老貴等前在永綏滋擾之麻老成俱于訊明后正法
(84) 大兵從吉吉寨山梁進趨平隴中隔連云山為平隴西南兩面險要之地該處夾溝懸崖積雪跋涉甚苦兩旁山坎均多苗寨??蛋驳榷絼顚⑹肯扔么笈谵Z開溝口官兵扳扶跳躍而下苗匪猝不及防焚燒殲戮凈盡我兵奮勇疾馳直撲上山賊匪抵禦徹夜勢不能支紛紛潰退當(dāng)將巖硐大寨三十馀戶苗匪全行攻克復(fù)督率額勒登保等進攻騎馬山火里坪一帶苗寨大軍可無慮傍路牽掣之患矣
(85) 官兵克高吉坨后深入賊巢苗匪恃險死拒??蛋埠土詹炜磧摄庀粠缮綂A澗險阻逾常設(shè)法繞道先據(jù)勝勢酌派新調(diào)滇兵于通平隴各處虛張旗鼓為疑兵而親督大軍徑由高吉坨直撲賊匪所據(jù)山梁官兵扳陟陡崖先拔一卡兩汊溪伏匪蜂擁上山官兵排鎗迎擊賊退復(fù)屯集于西北山梁用炮抵禦我軍預(yù)安大炮彼此轟擊賊不能支復(fù)分繞山溝小路而出巴圖魯侍衛(wèi)等乘勢下壓酣戰(zhàn)斃賊馀匪潰遁我軍追??直抵平逆坳克之
(86) 乾州與平隴相距不遠惟因平隴后西南兩面坡坎險絕無路可通逆苗屯聚抵死守禦維時官軍已??逼乾州因即計議設(shè)法先抵乾州再進攻平隴俾不致懸軍久駐
(87) 結(jié)石岡賊卡二十馀座旁有牧牛坪竹石坪大小寨落共七十馀戶聲勢聯(lián)結(jié)抗拒官兵??蛋埠土盏葟?fù)督率兵弁連日進攻全行奪佔焚燬凈盡矣臣胡高望
(88) 結(jié)石岡官道溪連破賊卡抵火麻營山勢重疊更為賊人險要之地有大石卡四處山腰橫筑石城高七八尺遍樹旗幟賊眾蟻伏以待福康安和琳分兵三路至火麻營會齊進??賊眾鎗炮抵拒我兵一路對面攻擊兩路繞出賊后山巔之上并力下壓賊三面受敵遂不能支我兵將山腰石城攻破賊眾逃竄滾斃巖澗不可勝計附近大小苗寨皆望風(fēng)奔潰深入二十馀里
(89) 自火麻營進兵大山深溝苗寨櫛比??蛋埠土章时B克灣溪嶺紫泥山油麻灣茶坳諸賊卡抵廖家沖峰巒陡削周圍包以大小諸山徑路錯雜中有石卡橫出我兵奮勇上山奪據(jù)石卡分兵進攻賊眾抵死抗拒相持一晝夜我兵鼓勇迎擊殲賊甚眾
(90) ??蛋埠土詹熨\往來竄伏要路有名連峰坳者勢最險阻必得此地上攻山梁因令額勒登保德楞泰等于四更后發(fā)兵其半放鎗拒賊其半負土囊而上填得路徑抵連峰坳賊并力前拒我兵鎗箭齊發(fā)奮勇向前天明后大雨傾注即于此時奪據(jù)山梁賊惶駭四散我兵追殺殆盡由廖家沖而進又連佔山梁七處
(91) 平隴為賊苗巢穴負嵎固結(jié)勢雖窮蹙而守禦益堅必須先扺乾州然后可進搗平隴和琳自廖家沖分兵三隊令額勒登保等為頭起德楞泰等為二起和琳自率興肇托爾歡等為三起魚貫前進聯(lián)絡(luò)策應(yīng)苗匪舍命左右躍出希圖沖截額勒登保帶兵搶上山梁排鎗轟壓和琳督同德楞泰等先后趕??接應(yīng)痛加??殺賊見官兵勢大不敢直前拒敵惟于巖坎之下放鎗抵禦保臣玉
(92) 得鋒山對面全壁嶺一帶石卡無數(shù)賊苗糾眾前來與我兵三面抗拒時已傍晚和琳復(fù)督同額勒登保德楞泰等連夜于得鋒山一面接聯(lián)拿卡十馀處分拒兩傍賊苗一面帶兵直撲全壁嶺賊卡苗匪蜂拒我兵奮勇?lián)溟_賊卡一處即佔住一處后隊官兵見賊勢慌亂乘勢壓下兩傍山溝苗寨放火煙焰漲天賊匪紛紛潰竄斃賊及奪獲軍械無算陣斬三十馀級距乾州已不過數(shù)里
(93) 永綏保靖交界地名六都土蠻雜居先經(jīng)和琳密札劉君輔等督率弁兵懸立賞格購求逆首石三保嗣據(jù)外委譚步云訪得石三保將往土蠻劉君輔等得信即傳哄哄寨土蠻龍子貴等切實曉諭并專差水坪降苗隴八月等與土蠻會合實力擒捕適石三保奔竄至哄哄寨降苗及土蠻等跟查具報鎮(zhèn)臣張廷彥揚言巡查卡隘赴保靖迎捕劉君輔亦馳赴花園接應(yīng)時石三保已為土蠻降苗等設(shè)計誘至坳溪地方張廷彥帶領(lǐng)文武員弁立將石三保拿獲親自押解至大營嚴(yán)訊為首起事假借瘋癲妄稱苗王各情節(jié)一一不諱查石三保首先滋事倚藉瘋癲語言閃爍極為詭譎茲當(dāng)惡貫滿盈計窮就縛未便再稽顯戮即派委鎮(zhèn)道大員押解進京以備廷訊
(94) 石三保逃至哄哄寨被獲解至大營取供后和琳一面專摺奏聞隨派員解至熱河廷訊數(shù)次石三保罪惡貫盈俯首無詞即于熱河寸磔梟示用彰亦國憲并先此解到之吳半生聶杰人向瑤明均在京正法又吳八月已于軍營正法伊子吳廷禮已伏冥誅仍行暴骨揚灰其賊目令遍徇各寨然后梟示所有賊首石三保并附和各賊犯俱經(jīng)伏法洵乎天誅之所必及人心之所同快也
(95) 廖貢坡連峰起伏路徑叢雜遙望隔河乾州一帶山勢漸低水田彌望搭蓋窩棚保護田莊寨落夥黨愈聚愈多時來攻撲我兵甫至山坳即有穿紅衣賊目涂面執(zhí)旗十馀人帶領(lǐng)匪徒千馀跳躍而下我兵排鎗迎擊斃賊無算和琳復(fù)分兵兩翼潛從左右山坡扳援陡壁盤旋而上賊匪見我兵三路合攻抵禦不及即棄卡奔竄當(dāng)將廖貢坡山梁奪據(jù)臣周興岱御制
(96) 據(jù)和琳奏額勒登保等奪獲廖貢坡小牛坡要隘賊紛紛潰散竄至馬鞍山尚思守護田苗寨落抵死抗拒后路官兵復(fù)前圍??殲賊甚多直追至河邊相距乾州益近彼時檢閱所進地圖知賊匪佔據(jù)卡隘不過彈丸窮蹙已極定當(dāng)不日撲滅耳
(97) 和琳等既攻克馬鞍山望見尖云山賊寨尚隔大河一道賊于隔河刨挖深壕潛伏排列鎗炮以拒我兵和琳派兵三路先令左右兩路于四更時直撲河岸賊分兵抵禦和琳率額勒登保德楞泰等為中一路乘賊分兵力敵之際亂流竟渡直抵尖云山
(98) 和琳等中一路兵渡河之時賊競前攔截額勒登保不避鎗箭奮勇直前首先登岸大兵踵至悉力進攻賊遂退上山梁左右兩路兵亦乘勢過河撲開賊卡殲斃無數(shù)遂佔山梁和琳復(fù)率同額勒登保等連夜進發(fā)
(99) 和琳等進攻苗寨凡兩晝夜賊依山傍箐脩筑木城石卡以為抵禦蜂屯蟻聚輾轉(zhuǎn)連接我兵乘勝奮攻遂克黃蓮坡進抵曬谷坡窯灰坡田頭沖三炮臺等處所毀木城石卡不下六七十處賊眾望風(fēng)喪膽奔竄無路御制
(100) 赤竹山在黔陽乾州既復(fù)道路皆通按乾州本宋鎮(zhèn)溪所在崇山之前即舜放驩兜故地我朝建置州城官署民房日益增設(shè)關(guān)市集場彷佛內(nèi)地自逆苗蹂躪殘缺不完和琳奏收復(fù)州城復(fù)令駐守河溪總兵袁敏等帶兵前來以通辰溪糧運安設(shè)乾州本任文武官屬派駐弁兵布置已定乃圖進??
(101) 和琳奏額勒登保等帶兵于夜半直撲捧風(fēng)坳賊卡賊苗抵死守禦官兵攀援仰攻黎明將賊卡撲開賊眾大潰于是捧風(fēng)坳隘口全行奪據(jù)
(102) 強虎哨為十三哨之一與捧風(fēng)坳俱為平隴門戶和琳派西津泰等由炮樓坡誘賊迎敵而自率額勒登保等由龍團營分起進攻賊苗見官兵兩面夾擊各棄卡四散官兵乘勝隨進隨??悉行攻克即于強虎哨山梁扎營
(103) 后坡新寨大小賊卡數(shù)十距平隴十四五里周回山梁脩砌木城石卡防守甚力和琳督同額勒登保德楞泰及巴圖魯侍衛(wèi)等分兵進攻連克后坡新寨及麻里灣等處自此??逼平隴矣
(104) 貴州踏車苗石岱噶為石柳鄧族侄于起事時糾眾助逆嗣經(jīng)官兵攻破踏車誅其父及一子兩女代噶隨柳鄧逃至黃瓜寨投石三保后焚掠四川乜腳峨容一帶又在永綏木樹花園隆團等處打仗為賊目內(nèi)兇悍要犯和琳密飭將弁嚴(yán)密搜捕于老旺寨弋獲錄供押于各苗寨臠割梟示人心大快
(105) 額勒登保等攻克巖人坡后提兵直逼平隴賊復(fù)聚于大壩角悉力抗拒正扼進兵要路額勒登保等出其不意立即進攻當(dāng)將苗寨三十馀處全行燒燬
(106) 平隴一隅負固日久官兵節(jié)次拿卡進攻止能遏其西南西北兩面其后山峭壁懸崖攻撲非易明亮等籌酌于東南一帶設(shè)法進??逆匪等竟敢糾夥直前攻撲額勒登保由茨巖先進痛加截殺賊始退回而兩旁莽車孟水沖等處苗匪刨壕筑卡防守愈嚴(yán)平隴大寨之前及后山屯聚者不可勝計官兵分為四路額勒登保等由獅子坡而進明亮等由觀音坡而進德楞泰等由巖人坡下溝而進鄂輝等由甲式溝而進興肇等排列大炮由老石巖一帶轟擊姜晟隨后接應(yīng)所有平隴寨前正路處處刨斷周筑石墻木柵舍死抵拒官兵預(yù)用土袋填溝跳越而進奮勇百倍立將墻柵全行攻克燒燬平隴正寨已得其來救應(yīng)之莽車孟水沖貴魚坡之賊均為大兵殺散并查出吳八月已故之子吳廷禮之尸剉燒揚灰以快人心而申國法
(107) 平隴既克石柳鄧等仍糾合馀匪在山后潛匿迫脅各寨又于平隴東面勞神寨之上養(yǎng)牛塘山梁修砌石卡抗守明亮等督率巴圖魯侍衛(wèi)鎮(zhèn)將等乘雨雪稍晴即分兵兩翼進攻連拿七卡遂將養(yǎng)牛塘山頂賊卡攻克馀賊不能抵拒紛紛奔竄省臣吳欽
(108) 苗匪等因養(yǎng)牛塘已克俱竄匿于湖耳坳土貫坡菜沖剛息沖等處壘卡死守其附近平隴之雀兒寨麻里灣栗口嘴十八灣等處投出降苗每于要路為逆苗阻截明亮等督兵乘霧氣未散攀援鼓勇而上排鎗迎擊立將菜沖土貫坡湖耳坳剛息沖次第攻克
(109) 石柳鄧等自經(jīng)官兵節(jié)次攻??萬分窮蹙惟緣無業(yè)窮苗及兇悍裝癲賊目自知罪在不赦固結(jié)負嵎茍延不出大兵聲東擊西設(shè)法進取將分投執(zhí)旗為石柳鄧邀約之馬尾坡鼎罐寨洞溪寨等處賊目全行拿獲其平隴后山西南西北東南三面已為逼遏惟東北面之馬頭山一線延緣路如魚脊又有馀錦坡山梁一道與馬頭山高峻相等向來人跡罕到明亮等派兵一路由莽車一路由楓形地左右夾進士氣百倍斃賊不可勝計將馬頭山馀錦坡險要賊卡奪據(jù)正在分兵下壓復(fù)有賊苗搖旗吶喊從巖坳坉歌歌場臘靄寨散巖沖分投肆出仰攻俱為大兵殲盡
(110) 馬頭山既破賊踞守貴魚坡一帶山坡上下層層脩砌木城石卡其外刨挖深溝明亮額勒登保德楞泰鄂輝分兵四路扳援而上四面合攻橫尸遍山苗寨悉平
(111) 貴魚坡既克苗匪已殲戮過半惟石柳鄧尚藏匿平隴后山相近之石隆寨內(nèi)明亮等四路大兵痛加??殺愈逼愈近無路可逃其時帶兵之巴圖魯侍衛(wèi)等將石柳鄧斫斃梟割首級生擒石柳鄧之子石老喬指認明確因?qū)⑹囀珥菔颈娛准墏魇厩旅缃讨吩€再行函送京師并將石老喬弟兄一并解京正法苗疆軍務(wù)告成中外同深歡慶明亮等報到績封明圣心欣慰即以額勒思加懋賞以酬勛亮為襄勇伯登保尤為出力封為威勇侯德楞泰為一等子鄂輝為男爵并加賞額勒登保銀一萬兩德楞泰五千兩打仗滿漢屯土官兵俱賞給兩月錢糧凡在事出力員弁均交部一體從優(yōu)議敘以示獎勵臣吳省蘭
(112) 吳廷義自貴魚坡帶傷脫逃明亮等派巴圖魯鎮(zhèn)將等帶兵分投搜捕并通傳平隴左近新降苗寨如有能將吳廷義縛獻者必加重賞旋據(jù)三坌坪勞神寨龍牙寨兩岔溪鬼猴溪莽車孟水沖麻里灣等寨降苗環(huán)跪營門帶領(lǐng)吳八月之侄吳廷梁匍匐乞貸一死愿將吳廷義及石柳鄧家屬全數(shù)擒獻當(dāng)即令眾降苗公保果于次日即將吳廷義等縛送來營因派員械送進京其吳廷梁免罪以安反側(cè)于是苗匪遺孽無一漏網(wǎng)者
(113) 苗疆既定一切規(guī)制機宜均須酌定俾苗眾咸知遵守從前原定止有百戶三十六人由巡撫衙門給札充補人微權(quán)輕不足以資約束且有漢人承充奸蠹滋弊明亮等奏照依和琳奏定章程改設(shè)土守備三人以下遞設(shè)土千總把總外委等職即于隨行出力賞給翎頂之降苗內(nèi)擇其明白誠實者給札點充并歸文武衙門鈐轄自此以苗治苗不致與漢奸等糾纏生事可期永遠安順矣
(114) 此次苗疆平定節(jié)次仰蒙資鎮(zhèn)守圣諭必須酌度形勢地方多駐兵丁以既于鎮(zhèn)筸永綏乾州三廳城外隘口添建碉卡駐兵并于巖門高村石羊哨花園隆團河溪巴茅汛小鳳凰營等處俱增筑營堡安設(shè)兵防從前鎮(zhèn)筸鎮(zhèn)永綏協(xié)銅仁協(xié)額設(shè)兵共六千馀名因地方遼遠分散見單今徹歸鎮(zhèn)標(biāo)一處以壯聲威而靖苗境其三廳向設(shè)文員均改為直隸同知凡民苗事件歸辰沅靖道核轉(zhuǎn)三年俸滿均加升銜鼓勵其馀丞倅亦酌量情形改設(shè)至清查地畝民歸民種苗歸苗產(chǎn)不許客民侵佔滋事所有逆苗叛產(chǎn)俱分賞降苗無不歡欣共知遵守
(115) 綜計兩平準(zhǔn)疆一定回部再掃大小金川及靖臺灣降緬甸安南各一又二次受廓爾喀歸降全記志圣武遠揚大功十蕆有匪克圣制十其事茲明亮等??平苗奏鴻勛胥本于于十全睿謨廣運指示先機故能完善蕆事則之外又贏一績矣臣那彥成御制
(116) 朕非不欲息事寧人好為黷武但審度事勢首逆石柳鄧未獲苗眾方無所忌憚斷無將就收局之理前此畢沅書生之見奏請徹兵實為不知事體當(dāng)即降旨申諭彼亦自知其非而明亮鄂輝二人初到軍營時亦未嘗不為浮言所惑思欲遷就了事經(jīng)朕剴切宣諭令其堅持定志必須擒獲石柳鄧使各苗咸知震懾兵威相率投誠不敢再生事端始為一勞永逸之計其后明亮等亦各知奮勉果能刬破賊巢馘渠俘生全奏大功倘如畢沅之議豈能完善若此耶
(117) 前歲二月苗匪滋事之始時??蛋舱诘崾∞k理錢法和琳則自西藏回京陛見行抵邛州二人一聞所屬稟報均不待旨諭即各兼程馳赴??辦自合兵后由黔入楚躬冒矢石督率弁兵陟險深入不辭勞瘁攻克苗寨無數(shù)殲戮逆苗不可勝計擒獲首逆吳半生石三保等正法大功指日告成不意??蛋埠土站苑e勞染瘴先后不治二人抒忠宣力允為股肱心膂之臣實堪軫惜此次辦理苗疆本出于不得已朕無佳兵黷武之心可以質(zhì)之天下而二人無生事邀功之念亦朕所深知乃何以功屆垂成而二人竟不克躬親蕆績凱旋生膺懋賞豈真事有數(shù)定殊不可解耳
(118) ??蛋埠土斩舜舜螀f(xié)心??賊忠藎堪嘉隨時賞賚內(nèi)府珍物不可勝計前年曾賞??蛋踩刍崴靡郧塬@吳半生大功將成降旨晉封??蛋矠樨愖雍土諡椴舨⒓佣鞲?蛋仓拥瞒胭n二品頂戴授御前侍衛(wèi)和琳賞三眼翎黃鞓及紫韁上年憫其功屆垂成均不得生邀酬庸之典特晉封福康安為郡王并推恩伊父大學(xué)士公傅恒亦追贈王爵其子德麟承襲貝勒和琳晉封一等公即令伊子豐紳伊綿承襲各賞銀一萬兩既入祀賢良昭忠二祠復(fù)命各建專祠祀之又軫念二人功績非常命同與大烝惜猶廟祭以示眷恤藎臣至意雖酬以厚恩而朕心追以為輕今幸已平定蕆功兩臣有知當(dāng)亦共為慶慰也
(119) 白蓮教創(chuàng)自明季民間私習(xí)日久頗有連結(jié)之勢近年予深鑒其弊董戒地方官實力查辨俾邪教不得傳染愚民杜其煽惑乃湖北奸民因該處官兵調(diào)征湖南乘以起釁肆擾襄鄖荊施等府而貴州之清溪四川之達州亦有滋事之處予分命??除并發(fā)京營勁旅前往撲滅次第廓清邪教愚誘已深得此剪刈俾知警悟亦事機之大幸雖內(nèi)地亂民如臨清石峰堡蘭州等向所謂不薌其事者亦不值專什但事有相因附之篇末以見予仰荷昊眷諸事順成予亦克隨機勉應(yīng)實有合于牽連得書之義云御制
(120) 時湖北鄖陽府屬竹山竹溪??捣靠h一帶亦有邪教勾結(jié)響應(yīng)欲自漢水順流而下至襄樊一帶滋擾經(jīng)福寧等奏到即命西安將軍恒瑞帶駐防兵二千名及署鎮(zhèn)文圖帶本標(biāo)兵一千馳往鄖陽??辦而永保適自新疆回京至西安聞信亦即馳會恒瑞將竹山一帶之賊痛加??殺追捕逸匪東至襄陽其漏誅馀孽復(fù)經(jīng)宜綿于泥河口等處殲除盡凈
(121) 湖北荊門州屬之當(dāng)陽縣有賊首楊起元倉卒起事戕官據(jù)城總督畢沅在辰州聞信馳往??捕至當(dāng)陽要道之蘇家河三路進攻將城外賊卡全隳賊避入城固守官兵四面用炮轟擊又募人混進城內(nèi)將楊起元戮斃賊又推陳德本為首困守愈堅皇父指示機宜多方布置旋經(jīng)舒亮等攻克其城焚燬蕩盡殺賊二千馀生擒三千馀首從均誅全城克復(fù)
(122) 湖北邪教聶杰人張正謨等于上年二月在枝江宜都一帶煽眾焚掠惠齡帶兵往??當(dāng)即擒獲百數(shù)十人馀竄據(jù)灌灣腦為負嵎計經(jīng)官兵攻急聶杰人向瑤明投出解京訊出伊子聶池拜從張宗文學(xué)習(xí)白蓮教而張宗文之師張正謨首先倡謀滋事隨將聶杰人等正法而張正謨始終拒守惠齡與成德文圖富志那設(shè)法分兵四路攻擊填壕而進殲戮不計其數(shù)直至八月十七日賊巢始破生擒張正謨及助逆之劉洪鐸解京正法悉行蕩平無一倖逃顯戮
(123) 先是川黔會兵進??楚苗孫士??留駐后路平塊地方而湖北與川省連界之來鳳縣小坳及苗容老寨河馬鬃嶺茶園溪紅巖堡一帶亦有匪徒往來滋擾孫士??督率副將樊繼祖等將各處屯聚之賊先后攻??洗蕩無馀
(124) 孝感縣屬之胡家砦賊匪大頭目孫在公劉世俊糾眾抗拒其地三面阻水明亮等分布官兵逼砦安營賊情急勢蹙抵死來撲我兵奮勇殲戮賊渡河奔回官兵即乘勢涉水搶上山岡下壓賊砦賊匪轟炮扺禦火藥烘起自斃我兵乘勢直進自己至亥賊人燒死及投塘者無算擒獲賊目劉世珍等七人訊知孫在公已被焚死劉世俊亦投塘殞命取獲身尸認確剉骨戮尸將劉世珍等即行正法孝感縣屬賊匪??滅凈盡竟無一名漏網(wǎng)
(125) 教匪覃士潮張日先等佔據(jù)涼山馬王廟為巢設(shè)卡堵禦惠齡奪卡進攻徑滑山峻兼值霧雨正在設(shè)法間適有孫士清等拿獲從逆畏罪投出之張?zhí)砀坏任迦藫?jù)供二天門系前山兩路總口業(yè)經(jīng)刨斷難上惟二天門陡崖下有松林一道直接山樹可伏數(shù)人惠齡即恩撫張?zhí)砀坏仁怪爻矁?nèi)應(yīng)并與大繩數(shù)十條令其拴掛樹上接引官兵上山即在卡內(nèi)放火夜半果見繩頭拖下先派兵勇各帶短兵火彈援繩上伏隨整兵撲二天門并分兵山后截賊去路賊叫喊抵禦相持之際我兵援繩而上者反從后壓下其內(nèi)應(yīng)之張?zhí)砀坏葟?fù)從中放火賊眾駭潰退入二天門內(nèi)抗守我軍蟻附薄賊拋擲火彈廟內(nèi)烈焰沖空賊人經(jīng)官兵殺斃滾巖落澗無一人得脫者生擒逆首覃士潮張日先寸磔示眾
(126) 旗鼓寨逆首唐貴丁寅山等筑木城岡頂福寧等督兵??之時七月初旬天氣暑熱士卒喘渴適遇大雨解煩兵力愈勇拋擲火彈執(zhí)牌先登乘勢砍開木城將三重賊巢全行燒燬生擒首逆唐貴等八名及馀賊二千馀人積尸遍地至不可駐足賊匪全數(shù)蕩平
(127) 賊首林之華覃加耀自滋邱敗逃竄入黃柏山福寧馳往??捕值連日大雪不辨路徑總兵關(guān)騰派將弁于雪淺處刨開濕土暗埋地雷我兵與賊交戰(zhàn)佯為退走誘賊追至地雷立時震發(fā)轟斃賊眾尸首皆飛賊首尾不能相顧福寧率各路官兵連奪賊卡追捕賊首勢極窮蹙已如釜底游魂即當(dāng)灰滅矣臣童鳳三
(128) 貴州青溪縣之大鬼坉有賊高承義者從習(xí)楚匪邪教回黔自稱老祖與妻易氏并有十二花緣女子住上坉廟中拜佛嘯聚匪徒有飛天王飛地王四大金剛通天教主諸名號劫掠小竹山裹河山一路總督勒保等分兵數(shù)路奪卡而進下坉男婦千馀叩頭俱稱被脅遂飭官兵急攻上坉痛加殲戮將廟宇燒燬擒獲高承義并其黨與數(shù)百人分別凌遲處斬
(129) 陜西興安府屬各廳縣與四川連界自達州邪匪搆逆興安習(xí)教之人亦乘機蠢動其在府城南者以安嶺為巢穴城北則有將軍山皆逼近郡城屯聚窺伺總督宜綿巡撫秦承恩派兵數(shù)路先攻安嶺宜綿秦承恩與提督柯藩亦各帶兵前進自下仰攻排鎗飛箭連環(huán)迭出柯藩傳令敢有回顧者斬各兵無不奮勇爭先拋擲火彈煙焰漲天賊匪驚亂即乘勢奪取高廟山大卡四面圍??全行殲斃無一漏網(wǎng)生獲王可秀成自智二名訊系賊首凌遲梟示
(130) 將軍山在漢江北岸三峰蟬聯(lián)而下有賊佔據(jù)前峰唐家垱為賊頭卡中峰為二卡最后一峰為將軍山賊據(jù)為巢東西北三面皆巉巖峭壁無路可上惟山南石磴可通其上石坎三層因砌石墻拒守宜綿差探明確分兵四路乘大霧中擁上立將頭卡二卡攻得并斷其水道賊人困渴屢次下山偷汲被官兵殺退勺水未令偷漏復(fù)用大炮轟擊賊營布帳掀掣擊中賊目馮得祿趙可徵二人拋擲數(shù)丈而墜尸橫滿山無處奔竄賊首馮得仕呼號求生準(zhǔn)其投降魚貫而下一一就縛共一千馀人分別磔梟斬示又據(jù)奏攻克汝洞二河賊寨并無一犯得脫陜西境內(nèi)賊匪全平
(131) 劉之協(xié)為邪教首傳姚之富等自襄陽一帶焚掠迫脅由呂堰驛闌入豫省雙溝倉臺水臺諸處永保恒瑞慶成舒亮等帶兵??捕賊匪南北奔竄分而復(fù)合勢極窮蹙乃永保等惟知尾追以致續(xù)添新兵六千馀亦形疲乏仰蒙臣睿照將永保解京治罪并嚴(yán)飭帶兵諸一切軍務(wù)壁壘一命惠齡總統(tǒng)辦理惠齡到后斟酌籌畫新即將賊人所聚王家城紅土岡攻破馀賊由梓山一路逃逸官兵繞道迎頭??殺而姚之富又逃往鐘宜交界地方大兵奮勇前追姚之富即可就獲從前劉之協(xié)在姚之富家地窖內(nèi)潛匿姚之富若擒劉之協(xié)自無所逃命二犯全擒則湖北邪教之事全蕆矣臣王坦修
(132) 又四川達州東鄉(xiāng)太平三州縣邪教首逆徐添富徐添德冷俸等乘機煽動英善等帶兵往??屢有斬獲賊匪等屯踞茅坪張家觀一帶憑險抗拒因派將弁并帶屯土官兵義勇等馳赴普子嶺蔣家山埋伏并誘敵前至伏發(fā)痛??將鞍子坪攻克馀賊滾箐落澗者不可勝計復(fù)又用大炮轟摧茅坪一帶盡行??洗先后將首逆徐添富等拿獲正法
(133) 十全凡太上皇帝自金川用師以來武功徵發(fā)糧運軍火以及大軍所過供億儲備無不動支正項錢糧從優(yōu)給發(fā)戶兵二部照款核銷時每特荷恩綸格外準(zhǔn)銷從不絲毫累及官民此次楚黔苗匪及湖北教匪滋事調(diào)發(fā)八旗勁旅及各省官兵召募鄉(xiāng)勇軍需所費計撥發(fā)過銀總計三千三百萬馀兩無不取資內(nèi)庫部貯及各省藩庫等正項錢糧不特師行所過民不知兵失業(yè)貧民充夫應(yīng)募轉(zhuǎn)得藉以資生出力無不踴躍從事
(134) 楚黔苗匪及湖北教匪相繼滋擾所經(jīng)地方民人不免失業(yè)即未被賊氛之處亦有運送軍火團練鄉(xiāng)勇等事恩將太上皇帝復(fù)為軫念因節(jié)次加松桃正大春秋應(yīng)徵銀米全行豁免并分別蠲免永綏乾州鳳凰三廳及瀘溪各廳縣辰州府屬之沅陵辰溪永順府屬之永順保靖龍山沅州府屬之芷江麻陽七縣春季錢糧一體分別蠲免復(fù)加?xùn)|鄉(xiāng)太恩普免明歲正供錢糧并四川之達州平陜西興漢之安康平利西鄉(xiāng)紫陽四縣亦于明年一體普免其適遇輪免錢糧年分之處竟有連免至三年者恩膏所被尤為曠古罕有
(135) 虞書五篇三苗凡四見舜典竄于三危注家謂在攝試之時實奉堯命分北之制則在命二十二官之后禹謨征苗系于正月上日以下若益稷所謂頑弗即功者乃堯在位事也堯舜禹三朝圣人相授受時皆適有苗事至禹貢作而惟頌三危既宅三苗丕敘之功矣臣錢棨
(136) 說尚書者動以干羽格苗為圣人盛事然曰竄曰分北則非僅格之而無以治之也況呂刑所紀(jì)苗作五虐之刑至發(fā)聞惟腥上干帝監(jiān)故遏絕苗民無世在下是舜之治苗非以一征一格遂畢乃事且干羽何能格苗舜彈琴歌風(fēng)久矣苗寧不知必待干羽七旬而后格向曾作識以明不可盡信蓋辦理邊隅蠢動之事自以聲罪致討殲渠遏虐為正若高談德化乃懦世偷安之謀腐儒過信之習(xí)耳
(137) 自來占驗家率以正月朔旦值薄蝕為兵象考之史冊元旦日食而是年用兵者如宋仁宗之寶元康定皇祐元世祖之至元年間率皆有驗若昨乾隆丙午元旦日食適有臺灣林爽文之事亦可謂驗矣前歲乙卯正月朔望致上天垂象予以為日月之食雖千歲以前可坐而然為君者不可不心存警惕非若管子所云日食修德月食修刑之說惟在應(yīng)天以實不以文庶可以格年各昊蒼而弭災(zāi)異是以預(yù)于甲寅八月降旨將六十省應(yīng)徵漕米又加恩普免一次并諭停止乙卯丙辰二年秋讞勾到以示錫慶施仁而是年二月果有苗匪滋事可見事非偶然數(shù)有前定然連歲各省普豐國慶駢填吉祥大順惟苗眾以自作不靖致干誅殛此又為惠迪從逆之理昭然不爽者耳
(138) 周頌大武之六章桓之詩首言綏萬邦即繼之曰屢豐年蓋以武王除暴安民故屢獲豐年之慶今之平定苗疆雖不足以語武之七德而理直師貞實有合于安民和眾之義上年丙辰仰蒙昊貺寰宇咸獲豐收如直隸山東山西河南江西陜西福建四川貴州等省均在十分及九分以上其馀各省亦俱獲七八分有馀中稔是以楚省兩年以來度師運饟民間一無科派全不知如書所云峙乃糗糧峙乃芻茭之事況疊經(jīng)降旨蠲免該省三年地丁漕米俾閭閻豐裕益樂盈寧即此可驗予不敢有一毫佳兵黷武之心是以仰蒙勤期昊恩如此嗣今以后惟有益勵敬與天下黔黎常享升平之福耳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