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杜衍

相關(guān)人物:共 19 位。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越州山陰人,字季揚(yáng),號云林居士。
杜衍孫。
有《云林石譜》。
全宋文·卷三七七○
杜綰,字季揚(yáng),號云林居士,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杜衍孫。
著有《云林石譜》三卷(存)。
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一五《云林石譜》提要。
李绹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绹,生平不詳。
杜衍同時(sh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宋州楚丘人,字仲文。
李纮弟。
初補(bǔ)三班借職。
杜衍薦任閤門祗候、鎮(zhèn)戎軍瓦亭砦都監(jiān)。
累遷河北緣邊安撫副使。
用韓琦薦,知保州。
后以左騏驥使、榮州刺史知雄州。
治軍頗嚴(yán),不事廚傳,數(shù)與宦官爭利害,又積公使錢貯米三千斛為常平倉,詔下其法施行他州。
官終西上閤門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9—1046 【介紹】: 宋建州建安人。
曹修古弟。
性廉介自立,有聲鄉(xiāng)里。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進(jìn)士。
累官尚書都官員外郎,知邵武軍。
杜衍薦為侍御史。
出知壽州,徙泉州,□瀕海渠道。
恬于仕進(jìn),旋即致仕。
有文集。
全宋詩
曹修睦(九七九~一○四六),建安(今福建建甌)人。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進(jìn)士,調(diào)撫州軍事推官。
杜衍薦為侍御史。
出知壽州。
后分司南京,旋即致仕。
仁宗慶歷六年卒,年六十八(清康熙《建寧府志》卷一八作五十一)。
有文集三卷,不傳。
事見《宋史》卷二九七《曹修古傳》,《端明集》卷三八有《尚書司封員外郎曹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6—1059 【介紹】: 宋韶州曲江人,名正,以字行。
仁宗天圣二年進(jìn)士。
授大名府司理參事。
王洙主河北漕,辟為衛(wèi)州推官。
以王旦、杜衍薦改著作佐郎。
歷知惠州。
儂智高攻廣州,仲通在惠加強(qiáng)戰(zhàn)備,民賴以無恐。
秩滿乞歸。
全宋詩
黃仲通(九八六~一○五九),名正,字仲通,因犯從祖諱,以字行,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jìn)士(清光緒《曲江縣志》卷二),授信州司理參軍,累改著作佐郎、監(jiān)廣州軍。遷屯田郎中。嘉祐四年卒,年七十四。事見《武溪集》卷一九《屯田郎中黃府君碑銘》。
全粵詩·卷二一
黃正(九八六 — 一○五九),字仲通,以犯從祖諱,遂稱字焉。韶州曲江(今韶關(guān))人。宋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jìn)士。歷官信州大名府司理參軍、衛(wèi)州推官、著作佐郎、監(jiān)廣州軍資庫。遷秘書丞,知南儀州,以病乞換江南監(jiān)當(dāng)。徙監(jiān)宣州商稅按察使,就除太常博士,簽書歙州判官公事,尋賜緋通判建州,知惠州,累遷至屯田郎中。年六十八,辭歸,不復(fù)朝,卒于家。余靖《武溪集》卷一九有墓碑志,阮元修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八有傳。詩一首。
全宋文·卷三五九
黃仲通(九八六——一○五九),本名正,犯從祖諱,遂稱字。
韶州曲江(今廣東曲江)人。
家本寒素,天圣初登進(jìn)士第,累授信州、大名府司理參軍,衛(wèi)州推官。
王旦、杜衍薦之,詔改著作佐郎、監(jiān)廣州軍資庫。
遷秘書丞、知南儀州,徙監(jiān)宣州商稅。
遷太常博士、簽書歙州判官公事,通判建州,知惠州。
累遷至屯田郎中。
及罷惠州,已六十八,致仕。
嘉祐四年終于曲江,年七十四。
見余靖《武溪集》卷一九《宋故屯田郎中黃府君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0—1066 【介紹】: 宋許州郾城人,字唐卿。真宗天禧三年進(jìn)士。累授屯田員外郎、通判并州。以丁度薦為侍御史,上疏請嚴(yán)備西羌,建議增步卒、省騎兵。歷集賢校理、三司度支判官、同管勾國子監(jiān)、判司農(nóng)及太常寺。數(shù)考試開封國學(xué)進(jìn)士,命題皆奇奧,人目為“難題掌公”。英宗朝,以工部侍郎致仕。曾預(yù)修《皇祐方域圖志》、《地理新書》,校正《類篇》、《神農(nóng)本草》,著有《晉陽刀筆》、《郡國手鑒》、《周易雜解》及文集。
全宋詩
掌禹錫(九九○~一○六六),字唐卿,許州郾城(今屬河南)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進(jìn)士(《青箱雜記》卷四、《隆平集》卷八)。為道州司理參軍。入為集賢校理,遷直集賢院兼崇文檢討,以尚書工部侍郎致仕。英宗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七(《青箱雜記》卷四)。有文集二十卷,已佚。《蘇魏公集》卷五六有《掌公墓志銘》,《宋史》卷二九四有傳。
全宋文·卷三九四
掌禹錫(九九○——一○六六),字唐卿,許州郾城(今河南郾城)人。
天禧三年進(jìn)士,為道州司理參軍。
試身言書判第一,改大理寺丞,累遷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并州。
丁度薦為侍御史,杜衍薦為集賢校理,改直集賢院兼崇文院檢討。
英宗即位,自秘書監(jiān)遷太子賓客,以工部侍郎致仕。
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七。
嘗預(yù)修《皇祐方域圖志》、《地理新書》,校正《類篇》、《神農(nóng)本草》,著《郡國手鑒》、《周易集解》。
宋史》卷二九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8—1057 【介紹】: 宋許州陽翟人,字之翰。
仁宗天圣八年進(jìn)士。
杜衍薦,授秘閣校理。
獻(xiàn)《三圣政范》,以為諷諫。
改右正言。
屢上言指摘仁宗宮廷生活侈靡,對杜衍及知交尹洙之過失亦直言不諱,并反對宋夏議和,以鯁亮不私著稱。
后出知鄧、安、陜、晉州,歷任江東、兩浙轉(zhuǎn)運(yùn)使、三司度支副使、河北都轉(zhuǎn)運(yùn)使。
留為侍讀,卒。
有《唐史記》。
全宋詩
孫甫(九九八~一○五七),字之翰,許州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jìn)士(《隆平集》卷一四),為華州推官。知翼城、永昌縣,入為秘閣校理。出知鄧、安、陜、晉諸州,歷江東、兩浙、河?xùn)|轉(zhuǎn)運(yùn)使。遷河北都轉(zhuǎn)運(yùn)使,不行,留為侍讀。嘉祐二年卒,年六十(《東都事略》卷六四)。有《唐史記》七十五卷、文集七卷,均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五、《東都事略》卷六四有傳。今錄詩十首。
全宋文·卷五三二
孫甫(九九八——一○五七),字之翰,許州陽翟(今河南禹縣)人。
天圣八年第進(jìn)士,為華州推官。
遷大理寺丞、知絳州翼城縣。
杜衍辟為永興軍司錄,徙知永昌縣,監(jiān)益州交子務(wù)。
慶歷二年,杜衍薦于朝,授秘閣校理,進(jìn)《三圣政范》,改右正言。
遷右司諫,出知鄧州,徙安州,歷江東、兩浙轉(zhuǎn)運(yùn)使。
改直史館、知陜州,徙晉州,為河?xùn)|轉(zhuǎn)運(yùn)使、三司度支副使、河北都轉(zhuǎn)運(yùn)使,留為侍讀。
嘉祐二年正月卒,年六十。
著《唐史記》七十五卷。
事跡詳曾鞏《孫公行狀》(《元豐類稿》卷四七),《宋史》卷二九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應(yīng)天府宋城人。王堯臣從父。仁宗親政,為翊善。以太子賓客致仕。嘉祐二年以堯臣請遷禮部侍郎,時(shí)退歸已十五年。為慶歷末睢陽五老會之一。
全宋詩
王渙,應(yīng)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仁宗時(shí)官至禮部侍郎(《樂全集》卷三○《請應(yīng)天府致仕官王渙朱貫給俸劄子》),以太子賓客致仕。
慶歷末曾參與杜衍等人之睢陽五老會(事詳杜衍詩錢明逸序),時(shí)年九十。
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馮平,郡望始平(今陜西興平)。
仁宗時(shí)曾以比部員外郎知眉州(《歐陽文忠公集》卷八○《比部員外郎知眉州馮平轉(zhuǎn)虞部員外郎制》),以駕部郎中致仕。
慶歷末,與杜衍等人為睢陽五老會,時(shí)年八十七。
事見《睢陽五老圖詩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4—1083 【介紹】: 宋洛陽人,字彥國。仁宗天圣八年舉茂才異等。慶歷二年為知制誥,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挾索,然許增歲幣。三年,遷樞密使,與范仲淹等推行“慶歷新政”。至和二年,拜中書門下平章事,務(wù)守成,號賢相。神宗問邊事,曰“愿二十年口不言兵”。次年拜相。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判亳州,復(fù)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以韓國公致仕。卒謚文忠。有《富鄭公詩集》。
全宋詩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彥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舉茂才異等,授簽書河陽判官。
通判絳州,遷直集賢院,開封府推官、知諫院。
慶歷二年(一○四二),為知制誥。
三年,拜樞密副使,與杜衍、范仲淹等主持慶歷新政。
四年,出知鄆州。
歷知青、鄭、蔡、河陽、并等州府。
至和二年(一○五五),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英宗即位,為樞密使。
居二年,出判揚(yáng)州,封祁國公,進(jìn)封鄭。
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徙判汝州。
二年,以左仆射、門下侍郎拜同平章事。
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判河南,改亳州。
后因阻青苗法受責(zé),求歸洛陽養(yǎng)疾,不久即致仕。
元豐六年卒,年八十。
有奏議、安邊策、文集等,今存《富鄭公集》一卷。
宋史》卷三一三有傳。
 富弼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兩宋名賢小集》卷四九《富鄭公集》為底本,酌校他書引詩。
另從《伊川擊壤集》等書中輯得集外詩若干,編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九九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彥國,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天圣八年,舉茂材異等,授將作監(jiān)丞,遷直集賢院、知諫院、史館修撰。慶歷二年,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曾兩使契丹。次年,拜樞密副使。至和二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嘉祐六年,以母憂去位。英宗立,召拜樞密使,封祁國公,進(jìn)封鄭。熙寧二年,以左仆射、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時(shí)王安石用事,弼與之不合,求退,以同平章事出判河南,改亳州。復(fù)以詆青苗法被劾,以仆射判汝州。遂請老,拜司空,進(jìn)韓國公致仕。元豐六年卒,年八十,贈(zèng)太尉,謚文忠。弼諳熟邊事,與范仲淹分主西、北邊務(wù),又嘗與仲淹推行「慶歷新政」。有奏議十二卷、劄子十六卷等,今存《富鄭公詩集》一卷。見《范忠宣集》卷一七《富鄭公行狀》,《東坡集》卷三七《富鄭公神道碑》,《韓南陽集》卷二九《富文忠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三本傳。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