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狄青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廣源州土族首領(lǐng)。
唐末儻猶州首領(lǐng)儂全福為交趾所殺,其妻阿儂改適商人,生智高,冒姓儂。
智高年十三殺父,與其母據(jù)儻猶。
仁宗慶歷元年建大歷國。
后徙安德州,建南天國,年號景瑞。
皇祐四年,率眾反宋,破橫山寨、邕州。
自稱仁惠皇帝,改元啟歷。
又相繼破橫、貴、龔、潯、藤、梧、封、康、端九州,進圍廣州,殺傷官民甚眾。
尋為知英州蘇緘所敗,還軍。
五年,宣撫使狄青大敗之于邕州。
智高遁入大理,不知所終。
全宋文·卷九八九
儂智高,廣源州蠻首領(lǐng),與其母阿儂據(jù)廣源州。
慶歷元年,據(jù)儻猶州,建立大歷國。
后徙安德州,建南天國,年號景瑞。
皇祐四年起兵反宋,破邕州,自稱仁惠皇帝,改元啟歷。
沿江而下,先后攻陷橫、貴、龔、潯、藤、梧、封、康、端九州,進圍廣州,受挫后還軍。
五年,被狄青、余靖、孫沔等破于邕州,其母及弟被擒。
智高逃入大理國,不知所終。
見《宋史》卷四九五《廣源州蠻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人。
少隸軍籍。
以才勇補右侍禁。
狄青同在延州,數(shù)破敵寨有功,累遷西京左藏庫副使。
狄青討儂智高,辟為前鋒,鏖戰(zhàn),中槍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8—1063 【介紹】: 宋單州成武人,字醇之。
真宗大中祥符間進士。
仁宗明道間為殿中侍御史,諫請焚垂簾儀制,又請仁宗用人博采公論,勿出執(zhí)政意。
西夏攻宋,數(shù)任邊帥,歷知延州兼鄜延經(jīng)略安撫緣邊招討使,用部將狄青、周美等擊敗西夏兵,收復(fù)失地,并籌劃議和。
和議成,任樞密副使,旋擢參知政事、樞密使。
皇祐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力主專任狄青擊儂智高。
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潁國公。
卒謚莊敏。
全宋詩
龐籍(九八八~一○六三),字醇之,單州成武(今屬山東)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進士。仁宗時為廣南東路轉(zhuǎn)運使,徙福建轉(zhuǎn)運使。景祐三年(一○三六),入為三司戶部判官。西夏事起,為陜西體量安撫使,歷知汝、同二州,陜西都轉(zhuǎn)運使。慶歷元年(一○四一)知延州。二年,兼陜西四路緣邊都總管、經(jīng)略招討使。西夏事定,入為樞密副使。八年,改參知政事?;实v元年(一○四九)為樞密使。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xué)士,監(jiān)修國史。后歷知鄆、并、青、定等州。嘉祐八年卒,年七十六。謚莊敏。事見宋王圭《華陽集》卷四八《龐公神道碑銘》,《宋史》卷三一一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三六五
龐籍(九八八——一○六三),字醇之,單州成武(今山東成武)人。登大中祥符八年進士第,為黃州司理參軍。預(yù)修《天圣編敕》,為刑部詳覆官,擢群牧判官,殿中侍御史。歷知臨江軍、汝州、同州,為廣東、福建、陜西轉(zhuǎn)運使。慶歷元年,拜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延州,俄兼鄜延路都總管、經(jīng)略安撫緣邊招討使。累拜參知政事、樞密使?;实v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xué)士、監(jiān)修國史。罷知鄆州,加觀文殿大學(xué)士,知永興軍、并州、青州。嘉祐中,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潁國公。八年卒,年七十六,謚莊敏。所著文五十卷。見司馬光《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司馬文正集》卷七六),《宋史》卷三一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0—1064 【介紹】: 宋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
仁宗天圣二年進士。
累遷集賢校理,以諫罷范仲淹事被貶監(jiān)筠州酒稅。
慶歷中為右正言,支持新政。
使契丹,還任知制誥、史館修撰。
再使契丹,以習(xí)契丹語被責(zé),復(fù)遭茹孝標中傷,遂棄官返鄉(xiāng)。
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經(jīng)制廣南東西路賊盜。
尋又助狄青平定儂智高,留廣西處置善后事宜。
加集賢院學(xué)士,徙潭、州。
嘉祐間交阯進擾,任廣西體量安撫使。
后以尚書左丞知廣州。
有《武溪集》。
全宋詩
余靖(一○○○~一○六四),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初為贛縣尉,累擢集賢校理。景祐三年(一○三六)以上疏論范仲淹謫官事,貶監(jiān)筠州酒稅。遷知英州。慶歷間為右正言。三使契丹,以作蕃語詩出知吉州。皇祐四年(一○五二),知潭州,改桂州。后加集賢院學(xué)士。嘉祐六年(一○六一),知廣州。官至工部尚書。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五。謚襄。有《武溪集》二十卷。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二三《余襄公神道碑銘》,《宋史》卷三二○有傳?!∮嗑冈姸恚悦鞒苫拍晏K韡等刻《武溪集》為底本(藏北京圖書館),參校明嘉靖四十五年劉穩(wěn)刻本(簡稱劉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輯得的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粵詩·卷二二
余靖(一○○○ — 一○六四),原名希古,字安道,韶州曲江(今韶關(guān)市)人。
宋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
初為贛縣尉,累遷秘書丞,受命與王洙并?!?a target='_blank'>史記》、《漢書》、《后漢書》,擢集賢校理。
景祐三年(一○三六)以上疏論范仲淹謫官事,貶監(jiān)筠州酒稅。
后遷知英州。
慶歷間為右正言,屢奏安邊之策,嘗三使契丹,皆不辱使命。
以作蕃語詩出知吉州。
皇祐四年(一○五二),僮酋儂智高反,命靖知潭州,改桂州,經(jīng)制廣南東西,與狄青、孫沔協(xié)同作戰(zhàn)。
事平,遷尚書工部侍郎,復(fù)加集賢院學(xué)士,遷吏部侍郎。
嘉祐六年(一○六一),知廣州。
官至工部尚書。
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五。
謚襄。
有《武溪集》二十卷。
事見本集卷二一附錄歐陽修《余襄公神道碑銘》,《宋史》卷三二○有傳。
全宋文·卷五五五
余靖(一○○○——一○六四),本名希古,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
天圣二年進士,起家為贛縣尉,累遷秘書丞、集賢校理。
因上疏諫罷范仲淹事被貶,后稍復(fù)原官。
慶歷三年為右正言,以使契丹不辱使命,還任知制誥、史館修撰。
再使契丹還,以習(xí)契丹語被責(zé),遂棄官返鄉(xiāng)里。
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經(jīng)制廣南東路盜賊。
次年助狄青破儂智高亂,留廣西處置善后,后加集賢院學(xué)士,徙知潭州、州。
嘉祐五年交趾進擾,出任廣西體量安撫使,旋以尚書左丞知廣州。
英宗即位,拜工部尚書。
治平元年代還,道病卒,年六十五,謚曰襄。
著有《慶歷正旦國信語錄》一卷、《武溪集》二十卷、《諫草》三卷。
見歐陽修《余襄公神道碑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二三),《宋史》卷三二○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4—1083 【介紹】: 宋濮州鄄城人,字勝之。
初為德順軍指揮使,數(shù)御敵,身被創(chuàng)十余處。
狄青南征,以功擢權(quán)廣西鈐轄。
大敗撫水羅世念并收降之。
歷知宜、邕州,為高陽關(guān)、永興軍路副總管。
為將以恩信得邊民心,嶺南珍貨,一無所取,嚴禁邊吏希功啟釁。
官終步軍都虞候。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真定人,字伯中。王化基子。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累擢知制誥。仁宗以其恬于進取,超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后罷為資政殿學(xué)士、知許州?;实v初,除御史中丞,遷觀文殿學(xué)士、禮部尚書、兼翰林侍讀學(xué)士。每御前進讀,至前代治亂之事,必再三諷諭。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七十。謚安簡。有《平山集》。
全宋詩
王舉正,子伯仲,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第進士,知伊闕、任丘縣。
擢知制誥,為翰林學(xué)士。
超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中。
以資政殿學(xué)士出知許州。
仁宗皇祐初拜御史中丞,四年(一○五二),言狄青出身兵伍不可為樞密副使(《宋史》卷二一一),出知河南府。
入兼翰林侍讀學(xué)士。
嘉祐五年(一○六○)以太子少傅致仕(《宋會要輯稿》禮四一之四六)。
卒,謚安簡。
有《平山集》、《中書制集》、《內(nèi)制集》五十卷,均佚。
宋史》卷二六六有傳。
全宋文·卷四○○
王舉正(九九一——一○六○),字伯仲,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王化基子。以蔭補秘書省校書郎。后進士及第,知伊闕、任丘縣,累遷至尚書度支員外郎、直集賢院,與修《三朝寶訓(xùn)》、起居注。擢知制誥,為翰林學(xué)士,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出知許州、應(yīng)天府?;实v初,拜御史中丞,遷觀文殿學(xué)士、禮部尚書,知河南府,兼翰林侍讀學(xué)士。嘉祐四年以太子少傅致仕,五年卒,年七十。謚安簡。有《平山集》、《中書制集》、《內(nèi)制集》五十卷。見《隆平集》卷六,《宋史》卷二六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8—1088 【介紹】: 宋河南洛陽人,字伯壽。
劉燁子。
登進士第。
歷知邠州,時儂智高犯嶺南,幾上書自請,從狄青擊敗之。
神宗即位,知保州,治狀為河北第一。
還為秘書監(jiān)致仕。
元豐三年,以知曉音律,召至太常定雅樂。
自去官后,筑室嵩山玉華峰下,號玉華庵主,養(yǎng)生以終。
全宋詩
劉幾(一○○八~一○八八),字伯壽,號玉華庵主(《鳳月堂詩話》),洛陽(今屬河南)人。仁宗朝進士(清雍正《河南通志》卷四五)。通判邠州,知寧州。英宗時為秦鳳總管。神宗時以秘書監(jiān)致仕,隱居嵩山玉華峰下。哲宗元祐三年卒,年八十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八九○
劉幾(一○○八——一○八八),一作幾,字伯壽,洛陽(河南洛陽)人,燁子。進士及第,通判邠州。以孫沔薦,換如京使、知寧州。加本路兵馬鈐轄,知寧州。儂智高犯嶺南,幾為廣東、西捉殺,以功進皇城使,知涇州。遷西上閤門使。歷為太原、涇原、鄜州、秦鳳總管。神宗即位,轉(zhuǎn)四方館使、知保州,治狀為河北第一。還為秘書監(jiān)致仕。元豐三年祀明堂,詔詣太常定雅樂。元祐三年卒,年八十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二《劉溫叟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貫之。
仁宗天圣二年進士。
知邵武軍,立學(xué)置田以養(yǎng)士。
移守韶州,奏除悍卒,境內(nèi)肅然。
狄青經(jīng)制廣西時,任其為轉(zhuǎn)運使,以功轉(zhuǎn)職方員外郎。
官至都官郎中。
有《易補注》、《揚子法言注》、《朝制要覽》、《延年集》等。
全宋詩
宋咸,字貫之,建陽(今屬福建)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歷知尤溪縣、邵武軍。慶歷元年(一○四一),以太常博士知瓊州?;实v四年(一○五二),由韶州守為廣西轉(zhuǎn)運判官,遷轉(zhuǎn)運使。嘉祐六年(一○六一),被劾黨附知邕州蕭注追官勒停。后注起用,咸已卒。事見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八、《武溪集》卷一○《宋太博尤川雜撰序》、《宋職方憂馀集序》及《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三。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四一三
宋咸(九九五——?),字貫之,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登天圣二年進士乙科,知尤溪縣,累官知邵武軍。慶歷元年,除太常博士、知瓊州?;实v中,遷職方員外郎,知韶州,為廣西轉(zhuǎn)運使,官終都官郎中。咸幼好學(xué),博通群書,著有《小爾雅注》、《法言注》、《孔叢子注》(以上存)、《易訓(xùn)》、《易補注》、《毛詩正紀》、《外義》、《論語增注》、《朝制要覽》、《過文中子》、《延年集》、《劍池編》等。見《青箱雜記》卷四,《宋史翼》卷二三。
賈逵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0—1078 【介紹】: 宋真定藁城人。
行伍出身,為殿前班副都知,改西染院副使。
狄青征儂智高,多建軍功。
遷秦鳳路鈐轄,改并代路,歷涇原、高陽關(guān)、鄜延路副都總管,入為步軍副都指揮使。
治京城水災(zāi)有方,遷馬軍副都指揮使,復(fù)總鄜延兵,筑延州城外堡障,以御夏人。
元豐初,拜建武軍節(jié)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
卒謚武恪。
全宋文·卷九三二
賈逵(一○一○——一○七八),真定藁城(今河北藁城)人。
起卒伍,至殿前班副都知,換西染院副使。
狄青征儂智高,遷西染院使、嘉州刺史、秦鳳路鈐轄。
歷涇原、高陽關(guān)、鄜延路副都總管,以利州觀察使入為步軍副都指揮使,再遷馬軍副都指揮使,轉(zhuǎn)昭信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
元豐初,拜建武軍節(jié)度使、殿前都指揮使。
其年冬卒,年六十九。
宋史》卷三四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3—1073 【介紹】: 宋臨江軍新喻人,字巖夫。蕭諤從孫。仁宗慶歷間進士。攝廣州番禺令。儂智高圍廣州,注突圍出募海濱壯士與戰(zhàn),破其眾,擢知邕州。復(fù)擒智高母及二弟,募死士入大理取智高,函首歸獻。歷荊南鈴轄、泰州團練副使。熙寧初,知寧州、桂州,罷歸道卒。
全宋詩
蕭注(一○一三~一○七三),字巖夫,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攝廣州番禺令(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一二)?;实v四年(一○五二),破儂智高廣州之圍,擢禮賓副使(《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二之二三)、廣南駐泊都監(jiān),知邕州。被劾免官,起為邠州都監(jiān)。神宗熙寧初。知寧州。四年(一○七一),知桂州(《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五)。六年,罷歸,卒于道,年六十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四有傳。
全宋文·卷一○二九
蕭注(一○一三——一○七三),字巖夫,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磊落有大志,尤喜言兵。
慶歷六年進士,皇祐中攝廣州番禺令。
儂智高攻圍州城,注自圍中出,募得壯士二千人擊破儂部。
以功擢禮賓副使、廣南駐泊都監(jiān),狄青以知邕州。
又擒送智高母及弟,遷西上閤門使。
在邕八年,密繕兵甲。
嘉祐五年諫官論其所為不法,「為國生事」,貶為荊南鈐轄,再責(zé)泰州團練副使、改鎮(zhèn)南軍節(jié)度副使。
治平中,起為右監(jiān)門將軍、邠州鈐轄。
熙寧初知寧州,復(fù)閤門使。
四年,知桂州。
撫納蠻眾,得其歡心。
六年卒,年六十一。
宋史》卷三三四有傳,又見隆慶《臨江府志》卷一二。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