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趙恒
相關人物:
共 228 位
。
共 35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三種病人頌
五代 ·
道溥
七言絕句
奇哉大師惡盲聾,善能方便唱
真宗
。
為報知音須帶會,莫將意句競來通。
大漢韶州云門山大覺禪寺大慈云匡圣宏明大師碑銘
南漢 ·
陳守中
四言詩
原夫真空無相。劫火銷而性相何來。妙法有緣。元氣剖而因緣何起。造化莫能為關鍵。元黃不可為種根。乩乎十號之尊。出彼三祇之劫。增莫知而減寧睹。詎究始終。望不見而名無言。孰明去住。不有中有。不空中空。匪動匪搖。常寂常樂。拘留孫之過去。釋種圓明。毗婆尸之下生。元符合契。繇是修行道著。相好業(yè)成。爰授記于定光。乃度人于摩竭。自是一音演說。二諦宏宣。開八萬法門?;澜?。大乘六而小乘九?;蹣I(yè)難基。欲界四而色界三?;璨ㄒ兹?。所以興行六度。接引四生。求真者競洗六塵。修果者咸超十地。盡使昏衢之內(nèi)。俱萌舍筏之心。大蔭人天。俾居凈土。其后衣纏白氎。屣脫金沙。示無住之身?,F(xiàn)有終之理。于是迦葉結集。阿難證真。遞付心珠。住持法藏。象教遠流于千輦。覺花遍滿于十方。馬鳴興護法之功。龍樹顯降魔之力。師師相受。法法相承。大化無窮。不可思議。而自我祖承運。明帝御乾。符圣夢以西來。圖粹容而東化。金言玉偈。摩騰行首譯之文。鹿苑雞林。佛朔遂身游之化。迨于魏晉。迄至隋唐。達理者甚多。得道者非少。其如歷帝歷代。有廢有興。未若當今圣明欽崇教相者也。伏惟睿圣文武隆德高明宏道大光孝皇帝陛下德參覆載。道合照臨。葉九五之龍飛。應一千之鳳歷。承帝嚳有堯之慶。鴻業(yè)勃興。體下武繼文之基。圣功崛起。每念八纮紛擾。九土艱虞。耀干戈弧矢以宣威。救生靈涂炭。用聲明文物而闡教。致寰宇雍熙。櫛沐忘勞。鑿大禹之所未鑿。造化不測。開巨靈之所未開。慶云呈而甘露垂。嘉谷生而芝草出。其于儒也。則石渠金馬??ü沤瘛0怂骶徘?。洞窮淵奧。其于道也。則探元抱樸。得太上之妙門。寶箓靈符。授虛皇之秘訣。于幾暇既崇于儒道。注宸衷復重于佛僧。是妙奉三寶于虛□福萬民于寰宇。紺宮金剎。在處增修。白足黃頭。聯(lián)辰受供。而乃頻彰瑞感。顯應昌期。矧以韶石奧區(qū)。曹溪勝地。昔西來智藥三藏。駐錫于曹溪。曰一百七十年后。當有無上法寶。肉身菩薩。于此興化。學道者如林。故號曹溪曰寶林也。二十八祖之心印達摩東傳。三十三代之法衣祖師南授。洎六祖大師登正果之后。所謂學者如林。天下高僧。無不臻湊者矣。大慈云匡圣宏明大師者。則別?一枝也。大師澄真不渾。定性自然。馳記莂之高名。躡迦維之密行。慧燈呈耀。智劍發(fā)硎。六根凈而五服清。不染不著。四果證而三明朗。自悟自修。啟禪門而定水浤澄。搜律藏而戒珠瑩澈。水上之蓮花千葉。清凈芬芳。空中之桂魄一輪。孤高皎潔。機無細而不應。道有請而必行。故得百福莊嚴。萬行圓滿。盡諸有漏。達彼無為。大師諱文偃。姓張氏。吳越蘇州嘉興人也。生而聰敏。幼足神風。不雜時流。自高釋性。才逾丱歲。便慕出家。乃受業(yè)于嘉興空王寺律師志澄下為上足。披經(jīng)譯偈。一覽無遺。勤苦而成。依年具尸羅于常州戒壇。初習小乘。次通中道。因聞睦州道蹤禪師關鑰高險。往而謁之。來去數(shù)月。忽一日。禪師發(fā)問曰。頻頻來作什么。對曰。學人已事不明。禪師以手推出云。秦時??轢鉆。師因是發(fā)明。微而有理。經(jīng)數(shù)載。策杖入閩。造于雪峰會下。三禮之后。雪峰和尚頗形器重之色。是時千人學業(yè)。四眾咸歸。肅穆之中。凡圣莫測。師朝昏參問。寒燠屢遷。昂鶴態(tài)于偫流。閉禪扉于方寸。因有僧問雪峰曰。如何是觸目不見道。運足焉知路。雪峰曰吽。其僧不明。舉問師。此意如何。師曰。兩斤麻。一疋布。僧又不明。復問何義。師曰。更奉三尺竹。僧后問于雪峰。峰曰噫。我常疑個布衲。其后頗有言句。繁而不書。乃于眾中密有傳授。因是出會。游訪諸山。后雪峰遷化。學徒問曰。和尚佛法付誰。峰曰。遇松偃處住。學徒莫測。偃者則師之法號也。遺誡至今。雪峰不立導。未屆于曹溪。旋謁靈樹故知圣大師。(如敏長老)以識心相見。靜本略同。儔侶接延。僅逾八載。丁丑。知圣忽一日召師及學徒語曰。吾若滅后。必遇無上人為吾茶毗。及戊寅歲。知圣大師順寂。恰遇高祖天皇大帝駕幸韶陽。至于靈樹。敕為焚爇。果契前言也。師是時奉詔對揚。便令說法。授以章服。次年。又賜于本州為軍民開堂。師據(jù)知圣筵。說雪峰法。牧守何希范禮足曰。弟子請益。師曰。目前無異草。是日問禪者接踵。其對答備傳于世。師爾后倦于延接。志在幽清。奏乞移庵。帝命俞允。癸未。領眾開云門山。搆創(chuàng)梵宮。數(shù)輦而畢。莫不因高就遠。審地為基。層軒邃宇而涌成?;ń缃鹄K而化出。曉霞低覆。絳帷微襯于雕楹。夕露散垂。珠網(wǎng)輕籠于碧月。匼匝盡奇峰秀嶺。逶迤皆潑黛堆藍。泉幽而聲激珠璣。松□而勢拿空碧。由是裝嚴寶相。合雜香廚。摳衣者歲溢千人。擁錫者云來四表。庵羅衛(wèi)之林畔。景象無殊。耆阇崛之山中。規(guī)模匪異。院主師傳表奏造院畢功。敕賜額曰光泰禪院。至戊戌歲。高祖天皇大帝詔師入闕。朝對有容。因宣問曰。作么生是本來心。師曰。舉起分明。帝知師洞韞元機。益加欽敬。其日欲授師左右街大僧錄。遜讓再三而免。翌日。賜師號曰匡真大師。延駐浹旬。賜內(nèi)帑銀絹香藥。遣回本院。厥后常注宸衷。頻加賜賚。尋伏遇中宗文武光圣明孝皇帝纘承鴻業(yè)。廣布皇風。廓靜九圍。常敬三寶。復降詔旨。命師入于內(nèi)殿。供養(yǎng)月馀。仍賜六銖衣錢絹香藥等。卻旋武水。并顯賜塔院額曰瑞云之院寶光之塔。師禪河浩淼。聞必驚人。有問禪者。則云正好辨。有問道者。則云透出一字。有問祖師意者。則云日里看山。凡所接對言機。大約如此。了義元遠。法藏幽微?;慌d。歲華三紀。師于生滅處。在色空中。來若鳳儀。作僧中之異瑞。去同蟬蛻。為天外之浮云。于屠維作噩之歲。四月十日。寢膳微爽。動止無妨。忽謂諸學徒曰。來去是常。吾當行□□命侍者奉湯。師付湯碗于侍者曰。第一是吾著便。第二是汝著便。亟令修表。告別君王。乃自札遺誡曰。吾滅后。不得敩俗著孝衣哭泣。備喪車之禮。則違我□□□也。付法于白云山實性大師志庠。其日子時。瞑目怡顏。謺足而化。嗚乎。化緣有盡。示相無生。端然不壞之身。寂爾歸真之性?;莺km乾于此界。法山復化于何方。風云慘澹以低垂。眾鳥悲鳴而不散。學徒感極。瞻雁塔以銜哀。門客戀深。拜禪龕而雪涕。以當月二十有五日。諸山尊宿。四界道俗。送師入塔。壽齡八十六。僧臘六十六。香飄數(shù)里?!酢跻挥纭Wo法龍神。出虛空而閃爍。受戒陰騭?,F(xiàn)髣髴之形容。其后諸國侯王。普天僧眾。聞師圓寂。競致齋羞。而后一十七年。我皇帝陛下應天順人。垂衣御極。順三靈而啟圣。紹四葉之耿光。大振堯風。中興佛法。至大寶六年歲次癸亥八月。有雄武軍節(jié)度推官阮紹莊。忽于夢中見大師在佛殿之上。天色明朗。以拂子招紹莊報云。吾在塔多時。汝可言于李特達。(秀華宮使特進李托也)托他奏聞。為吾開塔。紹莊應對之次。驚覺歷然。是時李托奉敕在韶州。于諸山門寺院修建道場。因是得述斯夢。修齋事畢?;鼐┳嗦?。圣上謂近臣曰。此師道果圓滿。坐化多年。今若托夢奏來。必有顯現(xiàn)。宜降敕命。指撝韶州都監(jiān)軍府事梁延鄂。同本府官吏。往云門山開塔。如無所壞。則奏聞迎取入京。梁延鄂于是準敕致齋。然后用功開鑿。菩薩相依稀旋睹。蓮花香馥郁先聞。須臾。寶塔豁開。法身如故。眼半合而珠光欲轉??谖⒍嫜┟芘拧w诎l(fā)復生。手足猶軟。放光于方丈?;我茣r。興瑞霧于周回。氤氳永日。即道即俗。觀者數(shù)千。靈異既彰。尋乃具表聞奏。敕旨宜令李托部署人船。往云門修齋迎請。天吳息浪。風伯清塵。直濟中流。俄達上國。敕旨于崌崍步駐泊。翌日。左右兩街。諸寺僧眾。東西教坊。四部伶?zhèn)?。迎引靈龕。入于大內(nèi)。螺鈸鏗鏘。于玉闕。幡花羅列于天衢。圣上別注敬誠。賜升秘殿。大陳供養(yǎng)。謺啟齋筵。排內(nèi)帑之瑰珍。饌天廚之蘊藻。列砌之驪珠斛滿。盈盤之虹玉花明。浮紫氣于皇城?!蹯`光于清禁。圣上親臨寶輦。重換法衣。謂侍臣曰。朕聞金剛不壞之身。此之謂也。于是許偫僚士庶。四海蕃商。俱入內(nèi)庭。各得瞻禮?,幜峙锨艚訒?。寶山前百戲聯(lián)宵。施□□□不可殫紀。以十月十六日乃下制曰。定水澄源?;鹕彴l(fā)艷。夙悟無生之理。永留不朽之名。萬象都捐。但秘西乾之印。一真不動。惟馀南祖之燈。韶州云門山證真禪寺匡真大師。早契宗乘。洞超真覺。雖雙林示滅。十七年靡易金軀。只履遺蹤。數(shù)萬年應回蔥嶺。朕顯膺歷數(shù)。纘嗣丕圖。洎三朝而并切皈依。乃一心而不忘回向。仰我?guī)煻毜枪踉跊_人而良□嘆嘉。宜行封賞之文。用示褒崇之典??少洿蟠仍瓶锸ズ昝鞔髱煛WC真禪寺宜升為大覺禪寺。重臣將命。乳奠坤儀。太常行禮于天墀。綸誥宣恩于云陛。固可冥垂慈貺。密運神通。資圣壽于延長。?;驶趶V大。師在內(nèi)一月馀日。圣澤優(yōu)渥。七寶裝龕。六銖裁服。頒賜所厚。古今難倫。當月二十九日。宣下李托部署。卻回山門。有參學小師雙峰山長老廣悟大師賜紫竟欽溫門山感悟大師契本云門山上足小師應悟大師常寶等。同部署真身到闕。亦在內(nèi)庭受供。恩渥異常。其諸上足門人常厚等四十馀人。各是章衣師號。散在諸方?;蛐赃_禪機?;蛎唛L者。在京小師悟明大師都監(jiān)內(nèi)諸寺賜紫常一等六十馀人?;虻渲\法教?;蝾I袖沙門。臣才異披沙。學同鑄水。虔膺鳳旨。紀實性以難周。愧匪雄詞。勒貞珉于不朽。乃為銘曰。
于穆大雄。
教敷百億。
亭育二儀。
提攜八極。
不滅不生。
無聲無色。
卓爾神功。
昭然慧力
(其一)
。
(一章)
化無不周。
道無不備。
法既流兮。
教既布矣。
爰未滅樂。
歸乎妙理。
寶性
真宗
。
枝分風靡
(其二)
。
(二章)
祖祖?zhèn)餍摹?div class="4vjzsiv" id='poem_sentence_16_1377571_comment'>
燈燈散燭。
詮諦騰鑣。
圣賢交躅。
種種津梁。
門門杼軸。
正覺廣焉。
尋之不足
(其三)
。
(三章)
厥有寶林。
重芳一葉。
布無上乘。
登無上楫。
法炬曈昽。
尼珠煒煜。
拯溺迷津。
救焚塵劫
(其四)
。
(四章)
南北學徒。
摳衣朝夕。
無醉不醒。
無昏不釋。
示其生焉。
來彰慧績。
示有滅焉。
歸圓真寂
(其五)
。
(五章)
湛然不動。
塔韞寶光。
玉□彌赫。
金相彌莊。
時乎未來。
我則晦藏。
時乎至矣。
我則昭彰
(其六)
。
(六章)
爰于明朝。
現(xiàn)茲法質。
如撥障云。
重舒朗日。
瑞應皇□福隆帝室。
圣覽禎祥。
恩頒洋溢
(其七)
。
(七章)
三翼沿溯。
千里請迎。
迎來丹闕。
設在三清。
金銀羅列。
瓊璧堆盈。
俄生紫氣。
潛覆皇城
(其八)
。
(八章)
日陳供席。
夜奏笙歌。
施億寶貝。
舍萬綺羅。
神傾薝卜。
天降曼陁。
前佛后佛。
顯應斯多
(其九)
。
(九章)
明明圣君。
仁仁慈主。
圣比和風。
慈同甘雨。
祚與天長。
教將地固。
勒之貞珉。
永芳千古
(其十)
。
(十章)
偈
其一
吳越 ·
德謙
明招一拍和人希,此是
真宗
上妙機。
石火瞥然何處去,朝生鳳子合應知。
逍遙詠
其十六
北宋 ·
趙炅
五言律詩
求得
真宗
一
(原注:抱守淳一,沖和乃全。為道之基,養(yǎng)育由性。故得一之理,契乎
真宗
也。)
,深知萬象清
(原注:覆載既廣,萬象居中。既曉
真宗
,遂能齊物。紛紜異類,長短相形,各復歸根,咸資于道。)
。
自然通感應
⑴
,意外別長生
⑵
。
學古身何措
⑶
,輝華日瑩明
⑷
。
誰窮天地理
⑸
,去住兩無成
⑹
。
⑴ 原注:陽唱陰和,感召自然。成物之務,以通乎幽奧者也。
⑵ 原注:羽化脫屣之道,在乎意出象外,跡離區(qū)中,不為物拘,自陶時數(shù)。何長生之理不明哉。
⑶ 原注:效上古之風,守知白之道。舉措合度,雍雅以居。不怠行之,愈加光大。
⑷ 原注:法道崇德,立身揚名。若杲日麗天,輝華燭物,洞然明瑩也。
⑸ 原注:清濁異立,剛柔不等。法而象之。體而制之,窮其根源者,其唯圣人乎。
⑹ 原注:陰陽既敘,乾坤并列?;蛉ケ巳〈耍瑒t物無成功;若俯察仰觀,則道可全濟。蓋造化交感,去留無象也。
逍遙詠
其十八
北宋 ·
趙炅
五言律詩
逍遙名不易
⑴
,一法貫
真宗
(原注:但以逍遙之一法,而貫之于
真宗
也。)
。
入位誰分別
⑵
,深玄隱大功
⑶
。
杳冥難測度
⑷
,象外理皆同
⑸
。
洞府群仙侶
⑹
,三天順九重
⑺
。
⑴ 原注:夫物之生也,稟靈受氣,雖或萬殊,至于品物大小,名當其分,逍遙之理一也。故逍遙之名,曾無易矣。
⑵ 原注:始于長生之術也,或分知其一二,洎成至道,入真人之位,則猶百川之赴海,滔滔然又孰能分別其異同哉。
⑶ 原注:既盡深玄之理,唯達者能知,光而不曜,所以隱彼大功也。
⑷ 原注:杳杳冥冥,中含至精,誠非下士而能測之,故云難矣。
⑸ 原注:必能妙達玄中,深窮象外,則彼此之理無異也。
⑹ 原注:洞府群仙,皆稟靈符,授金簡,羽駕霓裳,有道之士也,所以嘯儔命侶矣。
⑺ 原注:三清之境,謂之三天也。且天有九重,三天順而次之,寔無上清凈之靈居。蓋真仙之所御也。
逍遙詠
其二
北宋 ·
趙炅
七言律詩
于身日毅但多為
⑴
,賢圣何曾免是非
⑵
。
大道幾時明鄙隔
⑶
,
真宗
隱顯在玄機
(原注:
真宗
之妙,或隱或顯,雖千變?nèi)f化,而動契玄機也。)
。
周知物理通還感
⑷
,俯仰從來有順違
⑸
。
宜且守恒存禮讓
⑹
,難中輕重兩相依
⑺
。
⑴ 原注:執(zhí)身起見,日益妄情,徒甚多為。轉賒真理也。
⑵ 原注:惟賢與圣,指是明非,所以啟迪于人,所以昭宣于世。然是非之跡,則無以免也。
⑶ 原注:大道凝然,未嘗鄙隔故莊生云,人能清目凈耳,不勞心神自至于道也。
⑷ 原注:智周乎萬物之上者,則理無不備矣。所謂神而化之,感而遂通也。
⑸ 原注:俯即觀法于地,仰即觀象謚天,雖事有順違,且理無動靜。至人之道,在其間矣。
⑹ 原注:法天地之常,存禮讓之則。故人不化而自歸也。
⑺ 原注:禮者,忠信之薄也。若望其湛然常寂之道,固為輕矣。今開乎禮讓之門,俾歸于大道,乃輕重之相依,是為難也。
逍遙詠
其四
北宋 ·
趙炅
七言律詩
人心多是少相投
⑴
,非識塵中上品流
⑵
。
不見
真宗
歸物理
⑶
,難知妙道后先休
⑷
。
生前內(nèi)鼎宜烹鍊
⑸
,殊勝華池好漸修
⑹
。
但見完全憑土德
⑺
,能調(diào)火候藥皆秋
⑻
。
⑴ 原注:人心不同,猶若其面,所以水火不可相濟,善惡不可同涂,相投之心。實為鮮矣。
⑵ 原注:大隱居廛,真人由是混跡塵世,或顯或晦,中下之流,故不識辨也。
⑶ 原注:不曉清簡無為之旨,混合自然之玄,以此沖虛,同臻物理也。
⑷ 原注:非常道之玄,豈名言而可及,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故難知也。
⑸ 原注:人生瞬息,宜以修身養(yǎng)道,精思鍊志,吐濁納清矣。
⑹ 原注:神水華池,功玄理奧,深知殊妙,好漸修之矣。
⑺ 原注:知之修鍊,仗五行以完全,故土有五德,終始用之,不可暫舍也。
⑻ 原注:志士得日時升降,火候進退,秋后寸草秀實,所以金丹此時功畢矣。
逍遙詠
其九
北宋 ·
趙炅
七言律詩
含元得一本
真宗
⑴
,誤者平論總是空
⑵
。
萬象都來皆備數(shù)
⑶
,千言譬諭了然通
⑷
。
才高俊彥優(yōu)堪賞
⑸
,竊祿偷安有異同
⑹
。
唯愿他心如似我
⑺
,不教陷惡罪身中
⑻
。
⑴ 原注:含和元氣,得一沖虛,本妙道之祖宗,皆冥漠之真要。
⑵ 原注:昧乎大理,誤致論量,詮萬類以全空,述沖元之非有,背矣哉,廢乎表里也。
⑶ 原注:廣而不可量,微而不可察,混漠無際,皆萬象之端,備在其間矣。
⑷ 原注:御物指真,備乎上士,而中下者形乎諭況,舉設言端,方能通解也。
⑸ 原注:才高至理,氣俊怡神,棄塵境以優(yōu)游,踐仙鄉(xiāng)而賞玩矣。
⑹ 原注:尸祿素餐,承顏順皆,噂沓背憎,反道敗德,與夫夔龍輔政,房杜佐君,一何異哉。
⑺ 原注:圣人無心,蓋從民所欲,務彼清凈,思復淳和,使天下一同皆為善也。
⑻ 原注:不陷物于不義,但教人以知方,罪漸滌于身中。跡或升于象外矣。
緣識
其四十六
北宋 ·
趙炅
七言律詩
秋鎖煙嵐日未蟻,道情欲話老僧期。
旋烹茶灶心先喜,搖撼松風睡思遲。
鶴唳九霄堪入畫,云平三界化無私。
真宗
象教非虛說,對境成空是我?guī)煛?div class="1y74uh6" id='poem_sentence_3_103741_comment'>
逍遙歌
其一
北宋 ·
趙炅
七言絕句
逍遙自在何拘束
⑴
,天地希夷無返覆
⑵
。
勿把他心向外求
(原注:道不在外,而內(nèi)自明。)
,
真宗
理道相和睦
(原注:夫明白入素內(nèi)外玄同者,謂之
真宗
也,既混然成性,則與道相和,故人天之樂在其中矣。)
。
⑴ 原注:邈彼大方曠然自得。指六合而無外,臨萬機而有馀。其居也何思,其行也何慮。含精抱一,適性融真。非夫天下之至人,其孰能與于此哉。
⑵ 原注: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若窮乎視聽之門,極乎希夷之表,則道無以塞,德無以為,所謂得天地之平也,又何反覆哉。
共 35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