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祖無擇

相關(guān)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末袁州宜春人,字守愚。鄭史子。幼穎異,七歲能詩,見賞于馬戴。僖宗光啟中擢進(jìn)士第。昭宗乾寧中為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嘗賦鷓鴣警絕,又稱“鄭鷓鴣”。僧齊己攜《早梅》詩謁谷,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惫仍唬骸皵?shù)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奔阂詾椤耙蛔謳煛薄:笸穗[仰山書堂,卒于北巖別墅。有《云臺(tái)編》、《宜陽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51?—910? 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
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又以《鷓鴣》詩得名,時(shí)稱“鄭鷓鴣”。
幼聰穎,自騎竹之年,即有賦詠。
及冠,應(yīng)進(jìn)士舉,游舉場凡16年。
與薛能、李頻唱和。
又與張喬、許棠、周繇、溫憲等交游,稱“咸通十哲”。
僖宗廣明元年(880),黃巢入長安,谷出奔,在西蜀半紀(jì)余。
光啟三年(887)登進(jìn)士第,復(fù)有西蜀荊楚之游。
昭宗景福二年(893)釋褐授鄠縣尉,攝京兆參軍,遷右拾遺、右補(bǔ)闕。
乾寧三年(896),昭宗幸華州,谷奔行在,轉(zhuǎn)都官郎中,寓居云臺(tái)道舍,自編歌詩3卷,名《云臺(tái)編》。
天復(fù)三年(903)左右,歸宜春,與詩僧齊己游處唱和,齊己稱為“一字師”。
入梁,卒。
生平見宋祖無擇《鄭都官墓表》及《唐詩紀(jì)事》卷七〇、《唐才子傳》卷九。
今人趙昌平有《鄭谷年譜》。
其詩“清婉明白”(《唐才子傳》卷九),盛傳于世。
歐陽修稱“其詩極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高。
以其易曉,人家都以教小兒”(《六一詩話》)。
詩集《云臺(tái)編》(又稱《鄭守愚文集》)3卷,今存。
今人注本有嚴(yán)壽澄、黃明、趙昌平《鄭谷詩集箋注》,傅義《鄭谷詩集編年校注》。
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續(xù)拾》補(bǔ)3首又6句。
唐詩匯評
鄭谷(851?―910?),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幼聰穎,兒童時(shí)即有賦詠。及冠,應(yīng)進(jìn)士舉,游舉場十六年,與張喬、許裳等并稱“咸通十哲”。又以《鷓鴣》詩得名,時(shí)稱“鄭鷓鴣”。廣明初,避地西蜀。光啟三年(887),登進(jìn)士第。景福二年,釋褐鄠縣尉,攝京兆參軍,歷右拾遺、右補(bǔ)闊,遷都官郎中。天復(fù)中,歸宜春,與詩僧齊己交游唱和,己稱為“一字師”。入梁,卒,世稱“鄭都官”。乾寧末,谷寓居華州云臺(tái)精舍,自編歌詩為《云臺(tái)編》三卷,今存。又有《宜陽集》三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四卷。

作品評論

鄭谷《云臺(tái)編自序》
谷勤苦于《風(fēng)》《雅》者,自騎竹之年,則有賦詠,雖屬對音律未暢,而不無旨諷。同年文人故川守李公朋,同官文人馬博士戴嘗撫頂嘆勉,謂他日必垂名。及冠,則編軸盈笥,求試春闈,歷干于大匠。故少師相國太原公深推獎(jiǎng)之,故薛許昌能、李建州頻不以晚輩見待,預(yù)于唱和之流,而忝所得為多。游舉場凡十六年,著述近千馀首,自可者無幾。登第之沿,孜孜忘倦,甚于始學(xué)也。
六一詩話
鄭谷詩名盛于唐末,號(hào)《云臺(tái)編》,而世俗但稱其官,為“鄭都官詩”。其詩極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曉,人家多以教小兒,余為兒時(shí)猶誦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
祖無擇《都官鄭谷墓志銘》
當(dāng)時(shí)正人,咸稱其善,尤工五七言詩,為薛能、李頻所知,有《云臺(tái)編》與《外集》凡四百篇行焉。士大夫家暨委巷間教兒童,咸以公詩與《六甲》相先后。蓋取諸辭意清婉明白,不俚不野故然。
童宗說《云臺(tái)編后序》
唐自牛、李植黨之后,學(xué)士大夫不擇所附,貪得躁進(jìn)者罕能獨(dú)守義命之戒,而不牽于名利之域;至于吟詠性情,出處語默之際能不悖于理者,固希矣,況至于僖、昭之此哉!守愚獨(dú)能知足不辱,盡心于圣門六藝之一,豐入而嗇出之。論其格雖若不甚高,要其鍛煉句意,鮮有不合于道。
郡齋讀書志
谷詩屬思,凝切于理,時(shí)格韻繁猥,語句浮俚不競,不為議者所多。然一時(shí)傳諷,號(hào)“鄭都官”而弗名也。
唐詩紀(jì)事
(鄭谷)幼年,同空圖與刺史同院,見而奇之,曰:“曾吟得丈夫詩否?”“吟得?!薄澳胁》??”曰:“丈夫《曲江晚望》斷篇云:‘村南斜閩回首,一對鴛鴦落渡頭?!瓷钜庖??!眱煽諊@息撫背曰:“當(dāng)為一代風(fēng)騷主!”
唐詩紀(jì)事
谷不喜高仲武《間氣集》,而喜殷瑤《河岳英靈集》,嘗有詩云:“殷璠鑒哉《英靈集》,頗覺同才得旨深,何事后來高仲武,品題《間氣》未公心。”
陶岳五代史補(bǔ)
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惫刃χ^曰:“‘?dāng)?shù)枝’非早也,不如‘一枝’則佳?!饼R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一字之師。
《后村詩話新集》
谷詩自好,然集中所作,若步趨薛能者。《讀能集》云:“李白欺前輩,陶潛仰后塵?!碧滓暪褥橙恍∽?,淵明人物高勝,何至仰能輩后塵?
蓮坡詩話
詠物有二種:一種刻畫,似畫家小李將軍,則李義山、鄭谷、曹唐是也;一種寫意,工者頗多,要以少陵為正宗。
唐才子傳
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為薛能、李頻所稱賞,與許棠、任濤、張蠙、李棲遠(yuǎn)、張喬、喻坦之、周繇、溫鬼、李昌符唱答往還,號(hào)“芳林十哲”。
《唐詩品》
谷自敘其詩曰:“谷勤苦于風(fēng)雅者,自騎竹之年,則有賦詠,雖屬對聲律未暢、而不無旨諷。”谷殆已自盡,予尚何言!開成已后,已無格氣可論,而其為病,苦思者傷于巧,避巧者苦于直致,其于風(fēng)人之軌,蕩然無尋矣。都宮乃少此病,而纖秾華媚,無遠(yuǎn)大氣而已。其所尊事如馬博士戴、薛許昌能、李建州頻,諸公之詩,讀之殊齪齪,而谷事之,謂文人行,又能遠(yuǎn)紹先輩、拔起流俗耶?
嚴(yán)嵩《云臺(tái)編序》
予讀都官之作,精刻洗煉,時(shí)有月露煙云之思。水夜靜吟,至謂“得句勝于得好官”,則其平生殫力于斯,可謂勤矣。
唐音癸簽
鄭都官詩非不尖鮮,無奈骨體太孱,以其近人,宋初家戶習(xí)之。
唐音癸簽
谷有“詩尤僧字格還卑”之句,故其詩人“僧”字者甚多,昔人嘗以為譏。然大歷已后,諸公借阿師作吟料久矣。
載酒園詩話
詩家宗派,雖有淵源,然推遷既多,往往耳孫不符鼻祖。如鄭谷受知于李頻,李頻受知于姚合,姚合與賈島友善,兼效其詩體。今以姚、鄭并觀,何異皋橋廡下賃舂婦與臨邛當(dāng)爐者同列?始知凡事盡然,子夏之后有莊周,良不足怪。黃白山評:姚詩亦未必美如彼,鄭詩亦未必丑如此,何其軒輊過甚耶?
《載酒園詩話又編》
鄭谷詩以淺切而妙……皆入情切景,然終傷婉弱,漸近宋元格調(diào)?!?dú)絕句是一名家,不在浣花、丁卯之下。
《輟鍛錄》
晚唐自應(yīng)首推李(商隱)、杜(牧)……次則溫飛卿、許丁卯,次則馬虞臣、鄭都官,五律猶有可觀;外此,則邾、莒之下矣。
《近體秋陽》
鄭谷與張喬莫逆交,張、鄭齊名一時(shí)。鄭詩蒼挺奇逸,略同于張,然彼頗有舛句類字,而此更婉細(xì)醇潔,似又過之。三唐風(fēng)流,一代騷雅,至此觀且止矣。
一瓢詩話
鄭守愚聲調(diào)悲涼,吟來可念,豈特為《鷓鴣》一首,始享不朽之名?
《四庫全書總目》
谷以《鷓鴣》詩得名,至有“鄭鷓鴣”之稱,而其詩格調(diào)卑下……方回《瀛奎律髓》又稱谷詩多用“僧”字,凡四十馀處。谷自有句云:“詩無僧字格還卑?!贝伺c張端義《貴耳集》謂詩句中有“梅花”二字便覺有清意者,同一雅中之俗,未可遽舉為美談。至其他作,則往往于風(fēng)調(diào)之中獨(dú)饒思致。汰其膚淺,擷其菁華,固亦晚唐之巨擘矣。
《中晚唐詩主客圖》
守愚世但傳其長律、絕句,不知五言詩生刻深細(xì),抉賈氏之精而變其貌,至于如此之妙也。今直定為賈氏及門。
《石園詩話》
鄭守愚幼年見賞于司空圖,謂當(dāng)為一代風(fēng)騷主。李朋、馬戴撫頂嘆勉,謂他日必垂名。薛能、李頻不以晚輩見待。及仕于朝,人號(hào)為“鄭都官”而不名。與張喬、許棠輩同稱“十哲”。雖以《鷓鴣》得名,而知己之多,享名之盛,為晚唐所未有。五言如“春陰妨柳絮,月黑見梨花”、“潮來無別浦,木落見他山”、“碓喧春澗滿,梯倚綠桑斜”、“極浦明殘雨,長天急遠(yuǎn)鴻”之類,尚多佳句。七言神韻完足,格律整齊,卻無佳句可摘。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羅誘,鄉(xiāng)貢進(jìn)士,官袁州州學(xué)教諭,與祖無擇同時(shí)(《祖龍學(xué)文集》卷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宋攄,鄉(xiāng)貢進(jìn)士,官袁州州學(xué)直學(xué),與祖無擇同時(shí)(《祖龍學(xué)文集》卷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蕭元宗,揚(yáng)州(今屬江蘇)人。
祖無擇同時(shí)(《祖龍學(xué)文集》卷五)。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閻珣,與祖無擇同時(shí)。
曾為江西轉(zhuǎn)運(yùn)使(《祖龍學(xué)文集》卷六)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二八
自寶(九七八——一○五四),俗姓吳,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弱齡出家壽州普寧禪院,后云游四方,與蘄州五祖山戒禪師、駙馬都尉李遵勖友善。
至筠州洞山,長老曉聰愿以法席傳之,四方禪學(xué)聞風(fēng)而至。
祖無擇召臨廬山歸宗禪院,程師孟請徙云居,法席鼎盛,四眾云集。
初以李遵勖薦賜紫方袍,皇祐中賜號(hào)妙圓大師。
至和元年卒,年七十七。
見《武溪集》卷七《妙圓大師塔銘》,《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七。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自寶。
廬州合肥人。
姓吳氏生有奇相。
弱齡歸普寧院。
已抱出群之見。
聞五祖戒公匠石宗門造之。
置水投針。
理存默識(shí)。
遂入室傳法焉。
祖病。
令行者往庫司取生姜煎藥。
寶方主庫事叱之。
行者白祖。
祖令將錢回買。
乃與之。
后往洞山。
聰公知其為人。
特加器重。
臨歿遺言。
令繼其席。
郡守。
又以書托祖。
舉所知者主洞山。
祖云。
無如買生姜漢。
住未幾。
戶外屨滿矣。
叢林殷足委積。
常馀百萬。
黃檗山饘粥不繼。
寶移杖總之。
黃檗為之豐。
直院祖君無擇。
部憲程君師孟。
并著好賢樂善之名。
祖。
既挽寶主歸宗。
程。
復(fù)以云居致寶。
前后凡四住名剎。
在歸宗時(shí)。
一日扶杖出門見喝道來問甚。
官吏云。
縣尉令避路。
寶側(cè)立道左。
馬至前跪不行。
寶曰。
畜生卻識(shí)人。
尉知是寶。
再拜而去。
住云居時(shí)。
一夜山神肩輿。
輿寶繞寺行。
寶云。
抬你爺抬你娘抬上方丈去。
神直抬上方丈。
寶為人精嚴(yán)。
護(hù)持戒法。
初行腳時(shí)。
宿旅店。
為娼女所窘。
與同寢榻。
寶危坐終夜。
明發(fā)娼女索錢。
與之出門。
燒被而去。
娼女以實(shí)告其父母。
遂請歸置齋以謝。
謂真佛子也。
然好名事邊幅故。
所至必選名僧自隨。
為其羽翼。
寶實(shí)得法于五祖。
祖暮年。
棄眾造焉。
寶以其行藏落人疑似。
弗為禮。
且說偈譏之。
祖遂造大愚。
一日于僧堂前。
倚拄杖。
談笑而化。
寶雖有盛名。
叢林亦以是少之。
師在洞山。
嘗自甓壽藏。
后二十馀年。
遂終于歸宗。
壽七十七。
僧臘五十一。
示寂。
十八日全身入塔。
至和元年也。
余襄公靖。
為之銘曰。
彼上人者。
叢林獨(dú)步。
激揚(yáng)宗旨。
慈心廣度。
言發(fā)其機(jī)。
俾之自悟。
人得其要。
直趨覺路。
橫杖而來。
舍筏而去。
吁嗟妙圓。
人天仰慕。
妙圓。
師賜號(hào)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8—1026 【介紹】: 宋蔡州上蔡人,字平叔。少博學(xué),為楊億等所知。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進(jìn)士。授大理評事。累官史館修撰。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謂落職,知吉州。義為言者劾以在郡不修飾,降監(jiān)江州稅。
全宋詩
祖士衡(九八七~一○二五),字平叔,蔡州上蔡(今屬河南)人。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進(jìn)士。
通判蘄州。
召直集賢院,遷起居舍人,知制誥,為史館修撰。
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謂落職,知吉州,復(fù)降監(jiān)江州稅。
三年卒,年三十九。
有《敝帚》、《西掖》、《乾興》等集,不傳。
事見祖無擇《宋尚書禮部員外郎中祖公墓志銘》(《輔仁學(xué)志》民國十九年二卷一期),《宋史》卷二九九有傳。
全宋文·卷三六三
祖士衡(九八八——一○二六),字平叔,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大中祥符九年舉進(jìn)士甲科,授大理評事、通判蘄州,再遷殿中丞、直集賢院,改右正言、戶部判官。遷起居舍人,知制誥,為史館修撰。天圣初,以附丁謂,落職知吉州,復(fù)降監(jiān)江州稅。三年卒,年三十九。士衡博學(xué)有文,為李宗諤、楊億、劉筠等所知,著有《西齋話記》一卷(存)。見《龍學(xué)文集》卷一四《狀元紫微始末》,《宋史》卷二九九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吉州吉水人,號(hào)野民。視王安石為從祖。教授于吉,從學(xué)者傾一州。彭燮、楊純等皆嘗師之。著書數(shù)百卷,號(hào)《野民集》。
全宋詩
王景,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嘉祐三年(一○五八)曾應(yīng)進(jìn)士試。事見民國《廬陵縣志》卷一五。
全宋文·卷五八○
王景,天圣中為選人。
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
又《長編》卷二一三:熙寧三年,殿中丞致仕王景在杭州因曲法請求知州祖無擇,被追一任官,勒停。
未知是否同一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1—1091 【介紹】: 宋僧。于潛人,俗姓徐,字無象。博通諸典,精于止觀。曾主持杭州上下二天竺,學(xué)徒逾萬人。神宗元豐中,賜紫衣及辨才大師之號(hào)。趙抃、蘇軾、秦觀等皆與唱和。后退居龍井圣壽院。
全宋詩
釋元凈(一○一一~一○九一),字無象,于潛(今浙江臨安西)人,俗姓徐。年十歲出家,十八學(xué)于天竺慈云師,二十五歲賜紫衣及辯才號(hào),后退居龍井壽圣院。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一。事見《咸淳臨安志》卷七○、《欒城后集》卷二四《龍井辯才法師塔銘》。今錄詩十八首。
全宋文·卷九八八
元凈(一○一一——一○九一),字無象,俗姓徐,杭州于潛(今屬浙江臨安)人。
年十歲出家,十八就學(xué)于天竺慈云遵式。
年二十五賜紫衣,法號(hào)辯才。
與呂溱、趙抃、蘇軾等為方外友。
祖無擇起制獄,元凈預(yù)逮焉,居其間泰然,擬《金剛篦》撰《圓事理說》。
后歸龍井圣壽院,以天臺(tái)教傳生徒。
元祐六年九月卒,年八十一。
見蘇轍《龍井辯才法師塔碑》(《欒城后集》卷二四),《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二。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元凈。字無象。于潛徐氏。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條。八十一日乃滅。父嘆曰。是宿世沙門也。自幼出家。受業(yè)于慈云。日夜精勤。慈云沒后。復(fù)事明智。年二十五。賜紫衣及辨才號(hào)。太守沈公遘謂上天竺觀音道場以音聲懺悔為佛事。非禪那居。請師以教易之。師至。吳越競來。鑿山增室。幾至萬礎(chǔ)。學(xué)者數(shù)倍。十七年。有利而奪之者。逾年奪者敗。復(fù)以??師。趙清獻(xiàn)公贊之云。師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師歸。道場光輝。越二年謝去。老于南山龍井之上。平生精修凈業(yè)。行成力具。著應(yīng)非一。嘗與僧熙仲同食。仲視師眉間有光如螢。攬之得舍利。后常有于臥起處得舍利者。元祐八年示寂。壽八十一。果符初生肩痕之徵。塔成。東坡志其行事。潁濱為銘。 贊曰。 法苑將興  棟梁攸屬  揮麈白云  雨花飄馥 維趙及蘇  式是高躅  龍井風(fēng)清  過者必肅
補(bǔ)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元凈。
字無象。
杭州于潛徐氏子。
生而左肩肉起。
如袈裟絳。
八十一日乃沒。
十歲出家。
十八就學(xué)于慈云。
不數(shù)年而齒高第。
嗣謁明智。
嘗于講次。
聞法感悟。
泣下如雨。
代述。
十五年。
杭守呂溱。
請住大悲閣。
奏賜紫衣辨才之號(hào)。
嘉祐中。
中翰沈遘撫杭。
以上竺宜講宣奉師居之。
學(xué)徒大集。
鑿山增室。
幾至萬礎(chǔ)。
熙寧三年。
杭守祖無擇
坐獄于??李。
師以鑄鐘例被追辯。
既而得釋還山。
又有利山門。
施資之厚者。
倚權(quán)以奪之。
眾亦隨散。
逾年其人以敗。
聞朝廷復(fù)??師。
眾復(fù)集。
趙清獻(xiàn)公。
與師為方外友。
為之贊曰。
師去天竺。
山空鬼哭。
天竺師歸。
道場重輝。
未幾。
謝居南山之龍井。
其后間一出。
應(yīng)南屏與靈山祖場。
俯就眾誠耳。
皆坐席未暖而還。
元祐四年。
東坡治杭。
嘗問師曰。
北山如師道行者幾人。
師曰。
沙門多密行。
非可盡識(shí)。
坡子迨生四歲。
不能行。
請師落發(fā)。
摩頂數(shù)日即善步。
嘉興令陶彖有子。
得魅疾。
師適至秀。
彖袖香虔請。
因杖策隨至其家。
兒病方劇。
師趺坐。
引而問曰。
汝居何地。
而來至此。
答曰。
會(huì)稽之東。
卞山之陽。
是吾之宅。
古木蒼蒼。
曰。
汝姓誰氏。
答曰。
吳王山上無人處。
幾度臨風(fēng)學(xué)舞腰。
曰。
汝柳姓乎。
乃囅然而笑。
師良久呵曰。
汝無始以來。
迷己逐物。
為物所轉(zhuǎn)。
溺于淫邪。
流浪千劫。
不自解脫。
入魔趣中。
橫生災(zāi)害。
延及無辜。
汝今當(dāng)知魔即非魔。
魔即法界。
我今為汝。
宣說首楞嚴(yán)秘密神咒。
汝當(dāng)諦聽。
痛自悔恨。
訟既往過愆。
返本來清凈。
示訖。
遂號(hào)泣不復(fù)有云。
自是兒帖然。
凡人病患魔祟。
師咒水灑之。
無不立愈。
是皆道德淳厚所致也。
將示寂。
乃入方圓庵宴坐。
謝賓客止言語飲食。
至七日。
出偈告眾。
即右脅吉祥臥。
奄然而逝。
時(shí)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
壽八十一。
適符絳沒之?dāng)?shù)。
塔于本山。
東坡。
命子由為之銘。
師講說不間晝夜。
嘗曰。
鬼神。
威德不具者。
晝不得至。
夜中人靜。
庶幾能聽。
焚指供佛。
左三右二。
有欲效之者。
師止之曰。
如我乃可修西方凈業(yè)。
未嘗須臾廢。
或禱大士求放光。
光隨現(xiàn)。
沙門熙仲對食。
視師眉間有光。
遽起攬之。
得舍利數(shù)粒。
后人常于師臥處得之。
有李生辯而無行。
欲從師出家。
東坡為之請。
未言其名。
力拒不許。
若先知然。
秀州狂僧號(hào)回頭。
以左道惑眾。
宣言欲建大塔。
為吳人植福。
施者云委。
以師不可欺。
憚?dòng)谌牒肌?div id="2fdjsai" class='inline' id='people_33558_4_153_comment'>
先遣使愿以錢十萬供僧。
師答曰。
承以建塔凈財(cái)欲飯僧。
教有明文。
不許互用。
狂人大慚。
而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陳留人,字魯翁。
祖無擇外甥。
工篆書,得李陽冰筆意。
召至京師,使篆王安石《字說》,辭以與王氏之學(xué)異,遂布衣終身。
后為趙明誠篆所撰《古器物銘碑》。
年六十三卒。
全宋文·卷二八七四
王壽卿(一○六三——一一二五),字魯翁,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工篆書,深得李陽冰意法。紹圣間詔國子監(jiān)鏤《字說》頒學(xué)者,敕遣篆文,力辭不赴。宣和中被旨篆《周禮》石經(jīng)。嘗為趙明誠篆《古器物銘》碑。宣和七年卒于京師,年六十三。見《皇宋書錄》卷中,《芒洛冢墓遺文》所載《王魯翁墓志》。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