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致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0—1085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應求,號桃源。
受學從父王致。
教授鄉(xiāng)里三十余年。
神宗熙寧九年以特恩補將仕郎,為州長史。
無田以食,無桑麻以衣,怡然自得。
卒,敕建桃源書院。
子孫世其學。
有《五經(jīng)發(fā)源》。
全宋詩
王說(一○一○~一○八五),字應求,鄞(今浙江寧波)人,致從子(《宋元學案》卷六)。師事楊適(《延祐四明志》卷四)。建桃源書院,教授鄉(xiāng)里三十馀年,人稱桃源先生(《甬上宋元詩略》卷一)。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特奏名補將仕郎,為明州長史(《寶慶四明志》卷八)。元豐八年卒,年七十六。有遺稿十卷(《甬上宋元詩略》),已佚。清光緒《鄞縣志》卷二六有傳。
全宋文·卷九三三
王說(一○一○——一○八五),字應求,號桃源先生,明州鄞縣(今浙江鄞縣)人,鄞江先生王致從子。
慶歷進士。
隱居鄉(xiāng)里教授生徒三十馀年。
熙寧中以特恩補州長史。
家貧,恬然處之,子孫世其學。
元豐八年卒,年七十六,著有《五經(jīng)發(fā)源》五十卷。
見《深寧文鈔摭馀編》卷一,《寶慶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二,《宋元學宋》卷六,《宋詩紀事補遺》卷二一、卷二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57 【介紹】: 元恩州人,字堯佐。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由棣州判官累遷知磁州。值軍興,饋餉需索日繁,士元力為區(qū)劃,每為將士訶責。改知浚州。順帝至正十七年,紅巾軍破城時被殺。
維基
王士元(?
—1357年),字堯佐,元朝恩州(治今山東省武城縣東北舊城)人。
泰定帝泰定四年(1327年)中進士,由棣州判官改任知磁州。
當時天下大亂,軍餉需索日繁,民不堪命。
王士元為百姓減輕負擔,被將士陵辱訶責。
改知浚州。
州臨黃河,市井空荒。
元順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紅巾軍破城時,州兵潰散,王士元坐堂上,對其子王致微說:“我是守臣,居此是職分。
你可以逃生。
王致微侍立,不忍離去。
紅巾軍問他:“你是誰?
”王士元說:“我是王知州。
強賊認識我嗎?
”紅巾軍想要綁住王士元,王士元奮拳相毆,被殺,其子一同遇難。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德始。字無初。日東信州神氏子。幼聰穎。不好弄。遇群兒嬉戲。輒避匿引去。見僧則喜動顏色。從州之天寧大比丘一公。祝發(fā)為沙彌。逮長。詣山城諸剎。既進具。坐探群書通大意。已而嘆曰。昔吾鄉(xiāng)覺阿上人?;劢饩^。善大小乘。一旦舍所學。附商舶抵中土。謁靈隱遠禪師得法。東歸國人景仰。尊之為禪祖。予晚生末學。尚何敢高攀逸駕。而望其后塵。然詎可堅守一隅。而卒無聞耶。因請于其王。得隨國使宣聞溪。詣闕朝貢。館于天界寺。久之。聞溪得旨還國。師偕數(shù)輩。愿留華夏。參訪求法。許之。首謁全室泐公。機語契合。為掌內(nèi)記。未幾泐公有西域之行。師失所依怙。聞古幽都山川之勝。意其必有異人居之。拉友游觀。及足跡殆遍。尋憩慶壽。若有所待焉。越明年洪武壬戌。獨庵衍公。來蒞寺事。以師為法門猶子。延致丈室。相與激揚臨濟宗旨。意甚相得。二十三年庚午。師告去。緇素遮留之不可。遂西踰棧道。巡禮峨眉。時蜀獻王之國成都。嘉師遠來。邀至咨問禪要。禮遇勤厚。歲丙子。被命出世無為之大隋。瓣香為全室嗣。繼遷飛赴。道望彌隆。衲子坌集。室無所容。一住七年。法席幾于全盛。永樂初。獨庵繇左善世正衣冠。進階太子少師。念師遠在西蜀。寓書招之。既至。迎歸其第。昕夕論道。六年春。應聘董平坡之席。居再歲。即謝事。十年壬辰。將辟靜室為佚老計。遇太宗皇帝。特旨??領(lǐng)龍泉寺。師欽承明命。蚤夜孜孜。以繕修興復為先務。凡棟宇蠹弊者。伐美材以易之。階戺頹圮者。購堅甓以完之。丹堊之麗。涂塈之新。比舊有加焉。先是獻王。與師備買山之貲。師不自有。乃命工以漆布附土偶。肖西方三圣之像。金珠彩色。為之莊嚴。曲盡其妙。又嘗以達官富室所施。服玩之具。貿(mào)錢數(shù)萬緡。造千臂大悲像三軀。授凈信者敬事之。其平昔。尤喜賑恤貧困。薄于奉己。厚于待人。以故四坐道場。囊無馀蓄。楮衾瓦缽。聊以自隨。斯皆師之徇緣誘物。權(quán)巧方便耳。若夫高提祖印??鞭q方來。全體大用。迥出乎言象之表者。微上根利器。或未易窺測焉。后端坐書偈。示寂于退處之金剛室。茶毗。獲舍利百馀顆。晶熒圓潔。塔焉。時宣德四年九月也。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九
釋德始,字無初,日木國信州神氏子。
幼性端靜,見群兒嬉戲輒引去,遇僧過門則色喜,父母知其志,遣從近寺一公祝發(fā)。
稍長詣天寧探索群籍,荏苒三冬,悉通大意。
已而嘆曰:“文字之學,不能洞了人之性源。
”遂舍所學,附海舶抵中土,謁靈隱慧禪師,深悟單傳之旨。
及東歸,國人景仰,尊為禪祖。
聞古幽州山川之勝,結(jié)侶來游。
因憩慶壽,時獨庵衍治寺事,與德有舊,延致丈室,與激揚臨濟宗旨,識者稱之。
衍欲以寺事付德,德殊謙讓未遑。
乃禮峨嵋,時獻王咨問法要,禮遇勤厚,始出世無為,道望彌崇。
明永樂初,獨庵進階大子少師,邀之論道。
六年春,應董平坡之請,居再歲,即謝事。
十年壬辰,將辟靜室為佚老計,而帝眷方隆,詔畀龍泉寺事。
德既欽承明旨,早夜孜孜,以繕修為務,凡棟宇蠹敝者易之,階圮(阝+巳) 頹壞治之,丹堊剝落者新之,比舊有加焉。
先是獻王致鐮金百鎰,為造西方三圣像,金彩莊嚴,曲盡其妙。
德平昔尤喜恤貧賑乏,薄于奉己,厚于待人。
以故四坐道場,囊無馀蓄,褚衾瓦缽蕭然自怡。
臨終端坐而逝,荼毗時獲舍利百馀顆,晶熒圓潔,觀者嘆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