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92—1057 【介紹】: 宋晉州平陽人,字明復。舉進士不第,遂退居泰山,研學《春秋》,世稱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師事之,李迪以弟女妻之。范仲淹、富弼薦其經(jīng)術,除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jiān)直講,召為邇英閣祗候說書。以講說多異先儒,出為州縣佐官。復召入,累遷殿中丞。有《春秋尊王發(fā)微》、《孫明復小集》等。全宋詩
孫復(九九二~一○五七),字明復,晉州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舉進士不第,退居泰山。治《春秋》,為時人推重,世稱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師事之。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以范仲淹、富弼薦,除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jiān)直講。屢遷殿中丞。嘉祐二年卒,年六十六(《歐陽文忠公集》卷二七《孫明復先生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二有傳?!O復無詩集傳世。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孫明復小集》載詩三首,今即以此影印本為底本,并從《古今歲時雜詠》錄詩五首。全宋文·卷四○一
孫復(九九二——一○五七),字明復,晉州平陽(今山西臨汾)人。四舉進士不第,退居泰山,學者稱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師事之。因范仲淹、富弼言,除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jiān)直講,為邇英閣祗候說書。后知長水縣,簽書應天府判官等,遷殿中丞。嘉祐二年卒。復治《春秋》,所論棄傳(左傳)從經(jīng),上祖陸淳,下開胡安國。宋以來出新意解《春秋》者,自復與劉敞始。著有《春秋尊王發(fā)微》十二卷(存)、《睢陽子集》十卷。見歐陽修《孫明復墓志銘》及《宋史》卷四三二《儒林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53—1135 【介紹】: 宋南劍州將樂人,字中立,號龜山。神宗熙寧九年進士。調(diào)官不赴。先后師事程顥、程頤,杜門不仕十年。歷知瀏陽、余杭、蕭山,改荊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堅論嚴為守備,除右諫議大夫;又反對割三鎮(zhèn)以乞和,兼國子監(jiān)祭酒。指斥蔡京蠹國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學。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龍圖閣直學士致仕,專事著述講學。卒謚文靖。與游酢、呂大臨、謝良佐號為程門四先生,又與羅從彥、李侗等同列南劍三先生。其學術后被奉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龜山先生語錄》、《龜山集》。全宋詩
楊時(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學者稱龜山先生,南劍州將樂(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調(diào)官不赴,先后從程顥、程頤學,世傳有“程門立雪”之佳話。年四十后始出,歷知瀏陽、馀杭、蕭山縣,張舜民薦為荊州教授?;兆谛椭校贋槊貢?,未幾除邇英殿說書。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諫議大夫兼侍講,又兼國子祭酒,力排和議。乞致仕,提舉崇福宮。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讀,以龍圖閣直學士提舉洞霄宮,致仕。著書講學,東南學者推為程氏正宗。紹興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龜山集》。事見清毛念特《宋儒龜山楊先生年譜》,《宋史》卷四二八有傳。楊時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龜山集》為底本。校以清順治八年楊令聞雪香齋刊本(簡稱順治本),光緒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簡稱光緒本)等。光緒本多出底本詩八首,今又從《嚴陵集》等書中輯得集外詩,合并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六七五
楊時(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世稱龜山先生,南劍州將樂(今福建將樂)人。熙寧九年中進士第,調(diào)官不赴,師事程顥、程頤,杜門不仕者十年。久之,歷知瀏陽、馀杭、蕭山三縣,為荊州教授,召為秘書郎,遷著作郎。除邇英殿說書,拜右諫議大夫兼侍講,兼國子祭酒。乞致仕,除徽猷閣待制、提舉嵩山崇福宮。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復兼侍講。連章丐外,以龍圖閣直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已而告老,以本官致仕,優(yōu)游林泉,以著書講學為事。紹興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著有《三經(jīng)義辨》、《論語解》、《經(jīng)說》、《語錄》(存)、《二程粹言》(存)、《龜山集》(存)等,東南學者推為「程氏正宗」。見胡安國《龜山先生墓志銘》(《龜山集》卷首),《宋史》卷四二八本傳,《直齋書錄解題》。
人物簡介
【生卒】:1078—1152 【介紹】: 宋潭州湘潭人,字漢明。彪約子。年十一游郡庠,不汲汲求進。曾從胡安國、胡宏父子游。以經(jīng)術教授,學者爭迎致。教尚方嚴,以不欺為本,以孝弟為先,以文藝為后。遠近士子依歸,號為鄉(xiāng)先生。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邵武人,字閎中。上官均從子。神宗元豐八年進士。授潮州司戶。徽宗崇寧五年知深州,改南劍州,政尚寬和。移知徽州,專務仁愛,吏民懷服。晚奉祠里居,胡安國以恢與楊時并薦,官至中大夫。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068—1162 【介紹】: 宋建州崇安人,字原仲,號籍溪。胡安國從子。高宗紹興中,以鄉(xiāng)貢入太學,會伊、洛學有禁,獨陰與劉勉之誦習其說,又學《易》于譙定。后歸隱故山,力田賣藥以奉親,從游者日眾。晚年召為秘書正字,上疏言金人必敗盟,請起用宿將張浚、劉锜。疏入,即求去職。帝嘉其忠,改秩與祠。卒謚簡肅。
全宋文·卷三八五三
胡憲(一○八六——一一六二),字原仲,世稱籍溪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從從父胡安國學,紹興中以鄉(xiāng)貢入太學,誦習伊洛之學。六年,以折彥質(zhì)等薦召,賜進士出身,授左迪功郎,添差建州教授。以母年高不樂居官舍,求監(jiān)南岳廟以歸。久之,起為福建路安撫司屬官。秦檜用事,居家不出。二十九年,除秘書省正字。求去,改秩與祠歸。紹興三十二年卒,年七十七。見朱熹《籍溪先生胡公行狀》(《朱文公文集》卷九七),《宋史》卷四五九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江陵人,字奇甫。初為靜州幕官。訪劉安世于夷陵謫所,言愿聽先生五日話,安世嘉之,與言司馬光所以傳習者,將所聞錄成一卷。自是身體力行之,每稱終身受用只此五日所聞。后以爭和議不勝,不復求用。全宋文·卷三二六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098—1156 【介紹】: 宋建寧崇安人,字明仲,學者稱致堂先生。胡安國侄。徽宗宣和三年進士。欽宗靖康初召為校書郎,從祭酒楊時受學。高宗建炎中因張浚薦,擢起居郎。上書陳抗金大計,反對茍安議和,言詞切直。紹興中為中書舍人,力阻遣使入金,出知嚴州、永州。官至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秦檜當國,深忌之,以譏訕朝政落職,安置新州。檜死復官。卒謚文忠。有《論語詳說》、《讀史管見》、《斐然集》。
全宋文·卷四一五三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學者稱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國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進士。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薦,除秘書省校書郎,遷司門員外郎。汴京陷,棄官歸。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為駕部員外郎,尋除起居郎,以上萬言札子忤時相,主管江州太平觀。紹興四年(一一三四),復為起居郎,遷中書舍人。出知永州、邵州、嚴州。八年,除禮部侍郎,兼侍講,尋直學士院。丁父憂,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檜,責新州安置。檜死,詔自便,尋復舊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傳。 胡寅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斐然集》(其中詩五卷)為底本。校以清經(jīng)鉬堂鈔本(簡稱鈔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法式善存素堂輯鈔《宋元詩集八十二種》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簡稱存本,藏北京圖書館)。集中詩集外之詩,附于卷末。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又字仲剛、仲虎)。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安國弟之子,安國養(yǎng)為己子。中宣和進士甲科。靖康初,召除秘書省校書郎。楊時為祭酒,寅從之受學。遷司門員外郎。張邦昌偽立,棄官歸。建炎三年,張浚薦為駕部郎官,尋擢起居郎。上疏,宰相呂頤浩惡其切直,除直龍圖閣、主管江州太平觀。尋知永州。紹興四年復召為起居郎。遷中書舍人。上疏,高宗嘉納。除集英殿修撰,復以徽猷閣待制知嚴州,又改知永州。除禮部侍郎,兼侍講,兼直學士院。丁父憂,免喪,除徽猷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俄乞致仕,遂歸衡州。秦檜忌寅,雖告老猶憤之,坐與李光書訕朝政落職。復劾寅不持生母服不孝,諫通鄰好不忠,責授果州團練副使,新州安置。檜死,詔自便,尋復其官。紹興二十一年卒,年五十九。著有《讀史管見》三十卷(存)、《崇正辯》三卷(存)、《論語詳說》及《斐然集》三十卷(存)。見《宋史》卷四三五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