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泳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李仁垕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03—1230 【介紹】: 宋饒州德興人,字載叔。
理宗寶慶二年進士。
官鎮(zhèn)江都稅院監(jiān)。
胡泳弟子,敬事師友甚謹。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1908.1.16-1969.11.30。
又名陶際華,號劍寒,化名陶磊。
生于湖南省衡永郴桂道祁陽縣石洞源榔樹村(今祁陽縣石洞源陶家灣村)。
早年當過店員。
1924年考入衡陽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湖南三師),1926年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
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失敗后,參加南昌起義,在葉挺部任連長。
后到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警衛(wèi)團工作,參加廣州起義。
1928年春回湖南,任中共祁陽縣委軍事委員,曾在唐生智部從事兵運工作。
1929年秋起,任中共福建省委秘書長、書記,漳州特委書記,省委組織部部長,福州中心市委書記等職。
曾組織指揮廈門劫獄斗爭,建立閩南工農紅軍游擊總隊和閩東地區(qū)人民武裝力量。
1933年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機關工作。
同年5月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并判無期徒刑,在獄中同敵人進行了斗爭。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經(jīng)組織營救出獄,被派往武漢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
1938年冬赴鄂中地區(qū),組織抗日武裝,參與開辟鄂中游擊區(qū)。
后任新四軍鄂豫挺進支隊代理政委。
1940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總政治部秘書長兼宣傳部部長。
1945年隨八路軍南下支隊南進,途中奉命轉赴東北地區(qū)。
先后任中共遼寧、遼吉、遼北省委書記兼遼西、遼北軍區(qū)政委組建地方部隊,領導土地改革,參加建立鞏固東北根據(jù)地的斗爭。
1947年8月兼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第七縱隊政委。
遼沈戰(zhàn)役后任中共沈陽市委書記。
平津戰(zhàn)役中,他作為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元帥)的全權代表,參與了同傅作義將軍的談判,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北平和平解放后,負責整編傅作義部,領導南下工作團工作。
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戰(zhàn)軍(5月兼華中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并任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負責武漢三鎮(zhèn)的接管工作,還曾赴長沙接收起義部隊。
1966年8月在中共中央八屆十一中全會上,陶鑄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名列毛澤東、林彪、周恩來之后,成為中共中央第四號領導人。
并同時兼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兼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文化革命小組顧問等重要職務,協(xié)助周恩來同志處理黨和國家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