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坦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應端(一○六九~一一二九),南昌(今屬江西)人。俗姓徐。住潭州法輪寺。為南岳下十四世,黃龍惟清禪師法嗣。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六十一?!?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五燈會元》卷一八、《僧寶正續(xù)傳》卷三有傳。
大明高僧傳·卷第七 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應端南昌徐氏子也。生而眉宇豁如形儀莊肅。幼厭塵穢少入空門。依郡之化度寺善月度為大僧。謁真凈文機不諧。時靈源分座云居扣之。源稍加痛劄。端負己解。妙入經論乃援引馬祖百丈機語及華嚴經旨相表酬答。靈源笑曰。汝舉馬祖百丈固錯矣。而華嚴宗旨與個事喜沒交涉。端憤然欲去。因辭揭簾。忽大悟汗流浹背。靈源見喜曰。子方識好惡矣。馬祖百丈文殊普賢幾為汝累。由是聲譽四馳道欽七眾。政和末太師張司成虛百丈。堅命開堂。舉僧問大隋劫火洞然時這個壞也不壞話。遂曰。六合傾翻劈面來。暫披麻縷混塵埃。因風吹火渾閒事。引得游人不肯回。壞不壞隨不隨徒將聞見強針錐。太湖三萬六千傾月在波心說向誰。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三
禪師諱應端。
南昌余氏子。
依化度寺善月落發(fā)為大僧。
初游廬山圓通。
以般若夙熏。
談禪袞袞。
老衲多敬異之。
頗自以為至。
及會宗叔僧智嶼者折困之。
俾令實參。
繇是走歸宗。
依真凈禪師。
未幾真凈遷泐潭。
而羅漢小南禪師道價鼎盛。
往從之。
俄而南公化去。
師方銳意于道。
遽失所從。
聞老演大本靈源之道。
欲見之。
而未能決。
即炷臂香。
禱于像前。
志三老之名而探之。
得靈源。
時靈源首眾僧于云居。
于是造焉。
傾心奉事。
雖咨參決擇無間。
而義象纏心。
未能脫灑。
靈源嘗痛劄之。
師必引援馬祖百丈機緣及華嚴宗旨為表佐。
靈源笑曰。
馬祖百丈固錯矣。
而華嚴宗旨與個事喜沒交涉。
師憤欲他往。
因造室請辭。
比至門。
方揭簾。
忽大悟。
遍體汗下。
靈源見而喜曰。
是子識好惡矣。
馬祖百丈文殊普賢。
幾被汝帶累也。
自是投機契會。
擊節(jié)賞音。
若合符契。
迨死心禪師出世云巖。
靈源遣二三子。
往佐之。
死心迅機逸辯。
雷轟電掃。
學者莫敢嬰其鋒。
師為侍者。
每當機不少讓。
至差別因緣洞下語句。
靡不迎刃而解。
死心撫愛之。
異乎等輩。
及靈源出世太平遷黃龍。
師皆枉焉。
去游京浙。
歷講肆。
學首楞嚴法界觀圓覺肇論。
尤邃于金剛般若。
崇寧中。
省親南昌。
厥父素誦此經。
而未喻其旨。
因以精義。
直注經文之下。
俾讀之易曉。
學者爭傳之。
目為金剛直解。
死心知之罵曰。
我欲此子荷大法。
今乃在三家村里。
說義學邪。
師聞而笑曰。
以法報親。
庸何傷乎。
顯謨朱世英守臨川。
創(chuàng)昭默堂將迎致靈源。
靈源辭以疾。
舉師代行。
朱亦雅聞師名。
虛明水以遲其來。
師廉知謝曰。
若以道相期則可。
今爾乃世諦求我矣。
請從此辭。
世英欽嘆不已。
大觀中。
洪師。
范伯履請任雙嶺。
師宵遁他境。
久之歸云巖。
首眾分座。
以法施學者。
政和末。
大師張司成請出世百丈嗣法靈源。
僧問。
如何是賓中賓。
師云。
芒鞋竹杖走紅塵。
問。
如何是賓中主。
師云。
十字街頭逢上祖。
問。
如何是主中賓。
師云。
御馬金鞭混四民。
問。
如何是主中主。
師云。
金門誰敢抬眸覷。
問。
賓主既蒙師指示。
向上宗乘事若何。
師云。
昨夜霜風刮地寒。
老猿嶺上啼殘月。
僧請益大隨劫火洞然因緣。
師以頌答曰。
六合傾翻劈面來。
暫披麻縷混塵埃。
因風吹火渾閑事。
引得游人不肯回。
壞不壞。
隨不隨。
徒將聞見強針錐。
太湖三萬六千頃。
月在波心說向誰。
閱六年退居西庵。
宣和中。
樞密郭公三益帥豫章。
與徐公師川合謀。
欲師促席論道。
以觀音致請。
師力辭。
至三返。
不得已。
赴之。
州人以二公之意。
盛飾香輿鐃鼓。
江津候迎。
師聞之。
即由間道。
入據(jù)丈室。
而人輿知者。
衲子翔集。
至數(shù)千指。
二公每過從。
必以微言。
相滯彌日。
稍遷上藍。
建炎初。
郭鎮(zhèn)長沙。
再遷南岳之法輪。
三年六月十一日。
檀越至。
升座。
食罷。
會大眾茶。
客退。
徐入方丈。
令侍者遍告有眾。
吾且游矣。
侍者承命。
眾未及至。
師聳身趺坐。
湛然而化。
幻住六十有一。
僧臈四十二。
師性和易。
以慈攝物。
不事邊幅。
得樂說無礙辯才。
每患學者不善致問。
必自激以啟疑。
至會心處。
亹亹多忘??食。
不畜馀貲。
寺任一??執(zhí)事者。
每得人則歲粗給。
否則米鹽屢空。
人或以是少之。
師曰。
我之所任。
佛祖任也。
彼屑屑然錙銖是計。
顧與流俗何異哉。
后二年。
門弟子奉靈骨舍利。
塔于百丈之大雄峰。
贊曰。
昔張司成師豫章。
命秀峰出世泐潭。
草堂開法黃龍。
端公出世百丈。
是三人蓋一時眾中巉巉露頭角者也。
及司成歸見廟堂諸公。
首言出補獲三大士出世。
或問。
三大士謂誰。
張以其名答之。
厥后諸公求外補。
必以南州為請。
蓋欲面見所謂三大士者。
故徐郭二樞相。
于百丈也眷眷如此。
鳴呼賢者不出世。
抑可謂無賢哉。
蓋知賢而后為賢。
吾道濱茲叔世。
釋子不勵行。
外護不恤賢。
世與道交相喪矣。
悲夫。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一
釋應端,南昌徐氏子也。生而眉宇豁如,形儀整肅。幼厭塵穢,少入空門,依郡之化度寺善月度為大僧。謁真凈文,機不諧。時靈源分座云居,扣之,源稍加砥礪,端自負已解妙入經論,乃援引馬祖、百丈機語及《華嚴》經旨相為酬荅,源見之笑曰:“舉馬祖百丈固誤矣,而《華嚴》宗旨與個事沒交涉?!倍藨嵢挥?,因辭,揭簾,忽大悟,汗流浹背。源見之,喜曰:“子方識好惡矣,馬祖、百丈、文殊、普賢幾為汝累?!庇墒?,譽問四馳,道欽七眾。政和末,太師張司成虛百丈,堅命開堂。舉“僧問大隋,劫火洞然時,這個壞也不壞”話,遂曰:“六合傾翻劈面來,暫披麻縷混塵埃。因風吹火渾間事,引得游人不肯回,壞不壞,隨不隨,徒將聞見強針錐。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