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許顗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1—761 【介紹】: 唐河東人,祖籍太原祁縣,字摩詰。玄宗開元進士擢第。歷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又曾為河西節(jié)度判官。天寶時,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陷長安,被俘獲,押解洛陽,迫受偽職,曾賦詩明志。亂平,責授太子中允。肅宗乾元中遷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并稱王孟。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與弟縉俱奉佛,居常蔬食,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沿輞水,彈琴賦詩,嘯詠終日,所為詩號《輞川集》。妻亡不復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00—761 字摩詰。
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
后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蒲州人,稱河東王氏。
排行十三。
官終尚書右丞,稱王右丞。
父處廉,官終汾州司馬。
維早慧,工詩善文,博學多藝。
十五宦游兩京,居嵩山東溪。
以才藝知名,博得豪貴青睞。
玄宗開元九年(721)中進士。
釋褐為太樂丞。
秋,因伶人舞黃獅子舞坐罪,貶濟州司倉參軍。
開元十四年春秩滿,游宦淇上,遂隱于淇。
開元十七年前后回長安閑居,學佛于薦福寺道光禪師。
張九齡為相,作《上張令公》詩。
二十三年,擢右拾遺。
二十五年,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謫荊州長史,王維作《寄荊州張丞相》,抒發(fā)其黯然思退之情緒。
同年秋,奉命出使涼州,以監(jiān)察御史兼節(jié)度使判官。
二十八年,遷殿中侍御史,以選補副使赴桂州,知南選。
過襄陽,作《哭孟浩然》詩。
明年春夏回長安,尋隱終南山。
天寶元年(742),復出為左補闕。
天寶三載始營藍田輞川別業(yè)。
天寶四載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
后遷庫部郎中。
天寶九載后,丁母憂,十一載服除,拜吏部郎中(后改文部)。
在輞川期間實亦官亦隱。
十四載,遷給事中。
十五載陷賊,安祿山委任給事中。
王維服藥取痢,偽疾將遁,被囚洛陽凝碧池,作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以明己心向唐室。
肅宗至德二載(757),王師收復兩京,陷賊官六等定罪,王維以有《凝碧池詩》及弟縉請削己官為兄贖罪,獲免。
乾元元年(758)二月,授太子中允,加集賢學士,遷中書舍人,改給事中。
上元元年(760),官尚書右丞。
上元二年七月卒,葬藍田輞川別業(yè)之西。
生平事跡見兩《唐書》本傳,張清華、陳鐵民兩《王維年譜》。
王維奉佛,學頓教。
受禪宗思想影響極深,以禪悟詩,獨得任運自然之趣,故人稱“高人”、“詩佛”。
清徐增《而庵說唐詩》云:“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詰。
太白以氣韻勝,子美以格律勝,摩詰以理趣勝。
太白千秋逸調(diào),子美一代規(guī)模,摩詰精大雄氏之學。
”《許彥周詩話》認為:王維“自李杜而下,當為第一。
”顧起經(jīng)亦云:“玄、肅以下詩人,其數(shù)什百,語盛唐者,唯高、王、岑、孟四家為最。
語四家者,唯右丞公為最。
”(《題王右丞詩箋小引》)王維與孟浩然并稱“王孟”,乃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之杰出代表。
王維早期懷“致君光帝典”、“動為蒼生謀”之大志,頗欲“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廷”,作《少年行》、《夷門歌》、《老將行》、《燕支行》、《獻始興公》、《上張令公》、《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等詩言志抒懷。
早期邊塞詩如《涼州賽神》、《使至塞上》、《送劉司直赴安西》、《送平淡然判官》、《從軍行》、《隴西行》,山水詩如《終南山》、《漢江臨泛》、《華岳》等,皆表現(xiàn)出開闊胸懷與雄渾博大之風格。
玄宗后期政事腐敗,王維乃日益信禪篤佛,追求超脫塵世之境界。
后期之詩藝雖不斷提高,已臻“詩中有畫”(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在泉為珠,著壁成繪”(《河岳英靈集》)之境界,然內(nèi)容較狹,思想亦較消極。
前人以為“右丞妙于詩,故畫意有余;右丞精于畫,故詩體轉(zhuǎn)工”(劉士鏻《文至》引晁補之語)。
如《皇甫岳云溪雜題》、《輞川集》、《山中》、《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等,皆膾炙人口。
維雖不以文稱,其“文格華整超逸”(《王右丞集箋注序》),今存文賦69篇,頗有娟麗可觀者。
長于山水畫,為南宗之祖,世傳有《輞川圖》等。
《王集》最早版本為宋蜀本與建昌本,校注則有劉須溪《王右丞集》、顧起經(jīng)《類箋王右丞全集》、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及今人陳鐵民《王維集校注》。
全唐詩》存詩4卷,《拾遺》補2句。
唐詩匯評
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開元九年(721),登進士第,調(diào)太樂丞,因伶人違制舞黃獅子受累,謫濟州司倉參軍。張九齡執(zhí)政,擢為右拾遺。二十五年秋,入河西節(jié)度使崔希逸幕,為監(jiān)察御史兼節(jié)度判官。天寶初,入為左補闕。十一載,拜吏部郎中,遷給事中。安史叛軍陷京,被迫受偽職。復京后論罪,因曾作詩抒寫對唐室的忠心,僅降為太子中允。遷左庶子、中書舍人,復拜給事中,轉(zhuǎn)尚書右丞,卒。維多才藝,詩、書、畫、樂無不精通。其詩眾體兼擅,尤工五律、五絕。與孟浩然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有《王維集》十卷(宋明刊本作《王摩詰文集》、《王右丞集》或《王右泰文集》),今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四卷。
詞學圖錄
王維(701-761) 字摩詰,太原祁人,后其父遷家于蒲(今永濟),遂為河東人。天寶末,為給事中。四十歲隱居藍田輞川,妻亡,無子,篤信佛,不衣文彩,不茹葷腥。精詩詞,善書畫,通音律。有《陽關(guān)曲》等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維(701—761) 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先世為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其父遷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玄宗開元九年(721)狀元,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工詩善畫,兼通音樂,因其詩中頗具禪意,多含佛理,后人或以“詩佛”譽之,與“詩仙”李白、“詩圣”杜甫并稱。有《王右丞集》。開元二十八年,曾漫游四川、湖北等地,登黃鶴樓時作五古《黃鶴樓送康太守》。被北宋蘇軾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四
維字摩詰。太原祁人。徙河東。開元九年進士。歷右拾遺。三遷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祿山陷兩都。為賊所得。偽病瘖。拘于普救寺。迫以偽署。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維以所為凝碧池詩聞于上。肅宗嘉之。會弟縉請削己官以贖兄罪。乃責授太子中允。乾元元年轉(zhuǎn)尚書右丞。二年卒。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維詩詞秀調(diào)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
王右丞、韋蘇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豈妨于遒舉哉!
《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后山詩話
右丞、蘇州皆學于陶,王得其自在。
《臞翁詩評》
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
歲寒堂詩話
世以王摩詰律詩配子美,古詩配太白,蓋摩詰古詩能道人心中事而不露筋骨,律詩至佳麗而老成?!m才氣不若李、杜之雄杰,而意味工夫,是其匹亞也。摩詰心淡泊,本學佛而善畫,出則陪岐、薛諸王及貴主游,歸則饜飫輞川山水,故其詩于富貴山林,兩得其趣。
歲寒堂詩話
韋蘇州詩,韻高而氣清。王右丞詩,格老而味長。雖皆五言之宗匠,然互有得失,不無優(yōu)劣。以標韻觀之,右丞遠不逮蘇州,至于詞不迫切,而味甚長,雖蘇州亦所不及。
《蔡百衲詩評》
王摩詰詩,渾厚一段,覆蓋古今。但如久隱山林之人,徒成曠淡。
《唐詩品》
右丞詩發(fā)秀自天,感言成韻,詞華新朗,意象幽閑。上登清廟,則情近圭璋;幽徹丘林,則理同泉石。言其風骨,固盡掃微波;采其流調(diào),亦高跨來代。于《三百篇》求之,蓋《小雅》之流也。而頌聲之微,夫亦風氣所臨,不能洗濯而高視也。
震澤長語
摩詰以淳古澹泊之音,寫山林閑適之趣,如輞川諸詩,真一片水墨不著色畫。及其鋪張國家之盛,如“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云里帝城雙鳳闞,雨中春樹萬人家”,又何其偉麗也!
詩藪
右丞五言,工麗閑澹,自有二派,殊不相蒙?!敖ǘY高秋夜”、“楚塞二江接”、“風勁角弓鳴”、“揚子談經(jīng)處”等篇,綺麗精工,沈、宋合調(diào)者也?!昂睫D(zhuǎn)蒼翠”、“一從歸白社”、“寂寞掩柴扉”、“晚年惟好靜”等篇,幽閑古澹,儲、孟同聲者也。
詩藪
盛唐七言律稱王、李。王才甚藻秀,而篇法多重?!敖{幘雞人”,不免服色之譏;“春樹萬家”,亦多花木之累?!皾h主離宮”、“洞門高閣”,和平閑麗,而斤兩微劣?!熬友映峭狻鄙跤泄乓?,與“盧家少婦”同,而音節(jié)太促,語句傷直,非沈比也。
詩藪
太白五言絕自是天仙口語,右丞卻入禪宗。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深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薄澳灸┸饺鼗ǎ街邪l(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弊x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中,有此妙詮。
唐音癸簽
仲默云:右丞他詩甚長,獨古作不逮。讀其集,大篇句語俊拔,殊乏完章;小言結(jié)構(gòu)清新,所少風骨。
詩鏡總論
摩詰寫色清微,已望陶、謝之藩矣,第律詩有馀,古詩不足耳。離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誰能之?世之言詩者,好大好高,好奇好異,此此俗之魔見,非詩道之正傳也。體物著情,寄懷感興,詩之為用,如此已矣。
《詩源辨體》
王摩詰、孟浩然才力不逮高、岑,而造詣實深,興趣實遠,故其古詩雖不足,律詩體多渾圓,語多活潑,而氣象風格自在,多入于圣矣。
《詩源辨體》
摩詰才力雖不逮高、岑,而五七言律風體不一。五言律有一種整栗雄麗者,有一種一氣渾成者,有一種澄談精致者,有一種閑遠自在者。如“天官動將星”、“單車普出塞”、“橫吹雜繁笳”、“不識陽關(guān)路”等篇,皆整栗雄厚者也。如“風勁角弓鳴”、“絕域陽關(guān)道”、“建禮高秋夜”、“憐君不得意”等篇,皆一氣渾成者也。如“獨坐悲雙鬢”、“寂寞掩柴扉”、“松菊荒三徑”、“言從石菌閣”、“巖壑轉(zhuǎn)微徑”等篇,皆澄淡精致者也。如“清川帶長薄”、“寒山積蒼翠”、“晚年惟好靜”、“主人能愛客”、“重門朝已啟”等篇,皆閑遠自在者也。至如“楚塞三湘接”既甚雄渾,“新妝可憐色”則又嬌嫩。若高、岑才力雖大,終不免一律耳。
《詩源辨體》
摩詰七言律亦有三種:有一種宏贍雄麗者,有一種華藻秀雅者,有一種淘洗澄凈者。如“欲笑周文”、“居延城外”、“絳幘雞人”等篇,皆宏贍雄麗者也。如“渭水自縈”、“漢主離宮”、“明到衡山”等篇,皆華藻秀雅者也。如“帝子遠辭”、“洞門高閣”、“積雨空林”等篇,皆淘洗澄凈者也。是亦高、岑之所不及也。
《詩源辨體》
摩詰五言絕,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摩詰《與裴迪書》略云:“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春,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每思曩昔攜手賦詩,倘能從我游乎?”摩詰胸中滓穢凈盡,而境與趣合,故其詩妙至此耳。
《載酒園詩話又編》
唐無李、杜,摩詰便應首推,昔人謂“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殊未盡厥美,庶幾“咳唾落九天,隨風生殊玉”耳。三人相較,正猶留侯無收城轉(zhuǎn)飽之功,襟袖帶煙霞之氣、自非平陽、曲逆可伍。
《唐音審體》
少陵絕句多不甚著意,太白七言獨步,五言其稍次也。味淡聲希,言近指遠,乍觀不覺其奇,按之非復人間筆墨,唯有丞也。昔人謂讀之可以啟道心、淀塵慮。
《唐詩觀瀾集》
右丞五排,秀色外腴,顙氣內(nèi)充,由其天才敏妙,盡得風流,氣骨遂為所掩。一變而入郎、秀麗勝而沉厚之氣亦減,此風氣之一關(guān)也。
《唐詩觀瀾集》
右丞詩榮光外映,秀色內(nèi)含,端凝而不露骨,超逸而不使氣,神味綿渺,為詩之極則,故當時號為“詩圣”。
《唐詩別裁》
意太深、氣太渾、色太濃,詩家一病,故曰“穆如清風”。右丞詩每從不著力處得之。
《唐詩別裁》
右丞五言律有二種:一種以清遠勝,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也;一種以雄渾勝,如“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是也。當分別觀之。
昭昧詹言
輞川干詩,亦稱一祖。然比之杜公,真如維摩之于如來,確然別為一派。尋其所至,只是以興象超遠,渾然元氣,為后人所莫及;高華精警,極聲色之宗,而不落人間聲色,所以可貴。然愚乃不喜之,以其無血氣無性情也。譬如絳闕仙宮,非不尊貴,而于世無益;又如畫工,圖寫逼肖,終非實物,何以用之?稱詩而無當于興、觀、群、怨,失《風》、《騷》之旨,遠圣人之教,亦何取乎?政如同馬相如之文,使世間無此,殊無所但以資于館閣詞人,醞釀句法,以為應制之用,誠為好手耳。
昭昧詹言
輞川敘題細密不漏,又能設色取景,虛實布置,一一如畫,如今科舉作墨卷相似,誠萬選之技也。
《峴傭說詩》
摩詰五言古,雅淡之中,別饒華氣,故其人清貴;蓋山澤間儀態(tài),非山澤間性情也。
《峴傭說詩》
摩詰七古,格整而氣斂,雖縱橫變化不及李、杜,然使事典雅,屬對工穩(wěn),極可為后人學步。
《峴傭說詩》
摩詰七律,有高華一體,有清遠一體,皆可效法。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應德璉、陶淵明。五言短篇尤勁,《寓言二首》直是脫胎《百一》?!俺穹颉敝T詠,則《詠貧士》之流;“田舍”諸篇,《閑屈》之亞也。七言矩式初唐,獨深排宕;律詩神超,發(fā)端亦遠。夫其煉虛入秀,琢淡成腴,變六代之深渾,發(fā)三唐之明艷,而古芳不落,夕秀方新,司空表圣云:“如將不盡,與古為新”,誠斯人之品目,唐賢之高軌也。
《唐宋詩舉要》
趙鐵巖曰:右丞通于禪理,故語無背觸,甜澈中邊??胀庵粢?,水中之影也,香之于沉實也,果之于木瓜也,酒之于建康也,使人索之于離即之間,驟欲去之而不可得,蓋空諸所有而獨契其宗。
《唐宋詩舉要》
姚曰:盛唐人詩固無體不妙,而尤以五言律為最。此體中又當以王、孟為最,以禪家妙悟論詩者正在此耳。吳曰:王、孟詩專以自然興象為佳,而有真氣貫注其間,斯其所以為大家也。
《唐宋詩舉要》
姚曰:右丞七律能備三十二相似,而意興超遠,有雖對榮觀燕處超然之意,宜獨冠盛唐。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義了,字廓然,俗姓鐘離。
嵩山佛慈璣禪師侍者(《許彥周詩話》)。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蘇敖,字文饒。
官大監(jiān)。
事見《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六引《許彥周詩話》。
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楊友夔,字舜韶,吳郡(今江蘇蘇州)人。
許顗同時,年長十馀歲。
事見《彥周詩話》。
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圓璣(一○三六~一一一八),俗姓林,福州(今屬福建)人。年十六得度,游東吳,依天衣懷禪師。懷歿,師事黃檗南禪師,與俱遷黃龍寺。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南歿,辭去。年四十八住洪州翠巖寺,又十年住金陵圓通寺?;兆诔鐚幎辏ㄒ灰弧鹑谱”幩隆U臀迥辏ㄒ灰灰晃澹?,易保寧為神霄宮,即日退,庵于城南。政和八年卒,年八十三。事見《禪林僧寶傳》卷三。今錄詩三首。
禪林僧寶傳·卷第三十
禪師名圓璣。
福州林氏。
子生方晬而孤。
舅收毓之。
年十六。
視瞻精彩。
福清應天僧傳捧見之。
異焉曰。
若從我游乎。
璣仰視欣然。
為負杖笠去歸。
俄試所習得度。
游東吳。
依天衣懷。
懷歿。
師事黃檗南禪師。
密授記莂。
璣天姿精勤。
荷擔叢林。
不知寒暑。
墾荒地為良田。
蒔松杉為美干。
守一職。
十年不易。
南公稱以為本色出家兒。
及遷黃龍。
攜璣與俱。
熙寧二年。
南公歿。
建塔畢。
辭去。
東林總公。
命為堂中第一座。
人望益峻。
信之龜峰。
潭之大溈。
爭迎致。
而璣堅臥不答。
寶覺禪師。
欲以繼黃龍法席。
璣掉頭掣肘徑去。
寶覺不強也。
人問其故。
對曰。
先師誡我。
未登五十。
不可為人。
璣客于歸宗。
時年四十八矣。
佛印元公。
勸之以應翠巖之命。
從南昌帥謝景溫師直請也。
又十年。
移住圓通。
從金陵帥朱彥世英請也。
崇寧二年。
世英復守金陵。
會保寧虛席。
移璣自近。
江淮縉紳。
都會休沐。
車騎填門。
奕棋煮茗。
如蘭叢。
如玉樹。
而璣俎豆其中。
兀如枯株。
然談劇有味。
睢陽許顗彥周。
銳于參道。
見璣作禮。
璣曰。
莫將閑事掛心頭。
彥周曰。
如何是閑事。
答曰。
參禪學道是。
于是彥周開悟。
良久曰。
大道甚坦夷。
何用許多言句葛藤乎。
璣呼侍者。
理前語問之。
侍者瞠而卻。
璣謂彥周曰。
言句葛藤。
又不可廢也。
疾學者味著文字。
作偈曰。
不學文章不讀書。
頹然終日自如愚。
雖然百事不通曉。
是馬何曾喚作驢。
政和五年。
易保寧為神霄。
即日退庵于城南。
八年九月示微病。
二十二日浴罷。
說偈而逝。
閱世八十有三。
坐六十三夏。
阇維有終不壞者二。
而糝以五色舍利。
塔于雨華臺之左。
贊曰。
璣雅自號無學老。
而書偈于所居之壁。
曰。
無學庵中老。
平生百不能。
忖思多幸處。
至老得為僧。
宣和元年正月。
詔下。
發(fā)天下僧尼。
為德士女德。
而璣化去。
已逾年矣。
夫豈茍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