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鄧約禮

相關(guān)人物:共 19 位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永豐人,字師孟,號求齋。
鄧約禮從子。
年十七從曾豐游,復(fù)登葉適之門。
好讀《》。
歸作《求齋記》,欲自求于內(nèi),收放心于外。
卒年二十一。
有《求齋稿》、《易系辭說》。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巴郡人,字巽甫。從學(xué)于魏了翁。潛心經(jīng)學(xué),世稱儒宗。有《易學(xué)啟蒙小傳》、《古經(jīng)傳》、《周禮折衷》等。
全宋文·卷七八六五
稅與權(quán),字巽甫,巴縣(今重慶)人。
魏了翁門人,究心理窟,世稱儒宗。
有《校正周易古經(jīng)》十二卷,《易學(xué)啟蒙小傳》一卷(存),《易學(xué)啟蒙古經(jīng)傳》二篇(存)。
見《宋元學(xué)案》卷八○,《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嘉慶《四川通志》卷一四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吳雍(?~一○八七),字子中。英宗治平初知平?jīng)隹h(《宋詩紀(jì)事》卷二九)。神宗元豐初權(quán)發(fā)遣司農(nóng)寺都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六年(一○八三),除直龍圖閣、河北路轉(zhuǎn)運使兼措置糴便(同上書卷三三七)。七年,為秦鳳路經(jīng)略使,知秦州(同上書卷三四八)。八年,拜戶部侍郎(同上書卷三五八)。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天章閣待制知襄州(同上書卷三七○)。二年,卒(同上書卷四○三)。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吳雍(?
——一○八七),字子中,番禺(今廣東廣州)人。
治平初官平?jīng)隽睢?div id="s7msqgg" class='inline' id='people_23859_1_2_comment'>
元豐初,為太常博士、權(quán)司農(nóng)寺都丞,充檢正中書戶房公事。
五年,守左司郎中。
六年,除直龍圖閣、河北路轉(zhuǎn)運使,為秦鳳路經(jīng)略使。
七年,知秦州。
加寶文閣待制,遷戶部侍郎。
元祐元年,以天章閣待制知襄州。
二年七月卒于任。
著有《都提舉市易司敕令》并《釐正看詳》二十一卷、《公式》二卷。
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五、三三七、三四八、三五八、三七○、四○三,《宋會要輯稿》樂三之二○(第一冊第三一七頁),《宋詩紀(jì)事》卷二九,《南宋文范》卷五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揚州人,字方叔。李定孫。徽宗政和二年進士。歷官中書舍人。出為兩浙、江西、湖南撫諭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聽陳訴,為申理。以奉使稱職,除給事中、吏部侍郎。歷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閣待制知吉州,奉祠歸。有《己酉航海記》、《大隱集》。
全宋詩
李正民,字方叔,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兆诖笥^元年(一一○七)入宣城學(xué),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進士(明嘉靖《惟揚志》卷一九)。曾知吉、筠、洪、溫、婺、淮寧等州府。高宗紹興十年(一一四○)知陳州時,為金人所執(zhí)。十二年和議成,放歸(《三朝北盟會編》卷二○八)?;爻?,歷任給事中、禮部、吏部侍郎、中書舍人等職。官終徽猷閣待制(清康熙《揚州府志》卷二三)。有《大隱集》三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十卷,其中詩四卷?!±钫裨?,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酌校他書。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五三五
李正民(?
——一一五一),字方叔,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祖定,父景淵。
政和二年登進士第。
七年,以迪功郎試詞學(xué)兼茂科,除秘書省正字。
建炎二年知湖州,入為尚書吏部左司員外郎,尋兼權(quán)中書舍人。
四年,差充兩浙江西湖南撫諭使,詣虔州問安隆祐太后。
還,擢右諫議大夫,除給事中。
試?yán)舨渴汤?,移禮部。
紹興元年出知吉州,改江西安撫使兼知洪州,以濫賞罷為祠官。
六年,起知筠州,不赴,改婺州、溫州。
九年,知淮寧府,尋為金人所獲。
和議成,南還,以左朝奉大夫、充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寓居秀州海鹽。
紹興二十一年卒。
著有《己酉航海記》、《大隱集》。
見《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上,《宋會要輯稿》后妃二、職官二、選舉一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六、三九、四五、四九、六五、一三三、一三五、一六二及《大隱集》卷四所載諸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8—1187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徙居上饒,字無咎,號南澗。韓元龍從弟。以蔭為龍泉主簿。歷知建安縣。符離之役,嘗上書張浚勸勿輕舉,浚不聽。遷知建安府,大興學(xué)校,創(chuàng)修郡志。累官吏部尚書,封潁川郡公。師事尹焞,曾與呂祖謙講讀于德清慈相寺。有《桐蔭舊話》、《南澗甲乙稿》、《焦尾集》。
全宋詩
韓元吉(一一一八~?),字無咎,號南澗翁,祖籍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南渡后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維玄孫,淲父。早年嘗師事尹焞,初與從兄元龍試詞科不利,后舉進士,為南劍州主簿。高宗紹興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縣。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兩知婺州,一知建寧府等,入朝為中書舍人、大理少卿、龍圖閣學(xué)士、吏部侍郎等,中間曾出使金國。官至吏部尚書、潁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澗甲乙稿》七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二卷。事見本集有關(guān)詩文?!№n元吉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南澗甲乙稿》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簡稱聚珍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
韓元吉(1118-1187) 字無咎,號南澗。許昌人,徙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曾與張元干、張孝祥、范成大、陸游、辛棄疾等以詞唱和。有《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
全宋文·卷四七八三
韓元吉(一一一八——一一八七),字無咎,號南澗,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南渡后居上饒(今江西上饒)。
韓維玄孫。
初以蔭入仕,為龍泉縣主簿,調(diào)南劍州主簿。
紹興末歷知建安縣,召為司農(nóng)寺主簿。
乾道中,歷江東轉(zhuǎn)運判官、守大理少卿、權(quán)中書舍人,累官至吏部侍郎。
淳熙初出知婺州,入為正奉大夫、吏部尚書。
乞外,復(fù)以龍圖閣學(xué)士知婺州,后罷職奉祠。
爵至潁川郡公。
淳熙十四年卒,年七十。
元吉學(xué)于尹焞而友朱熹,呂祖謙為其婿。
著有《易系辭解》、《焦尾集》、《南澗甲乙稿》等。
見《宋史翼》卷一四,《南宋文范作者考》上。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鄭裕,莆田(今屬福建)人。
曾為同邑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方萬家一經(jīng)堂題詩(《南宋文范·作者考上》),當(dāng)與方同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1 【介紹】: 宋通州靜海人,字仲由。崔涇孫。與弟崔敦詩同登高宗紹興三十年進士。歷江寧尉,平江府教授,江東撫干,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愛溧陽山水,買田卜居,其讀書堂匾曰雙桂。有《芻言》、《宮教集》。
全宋詩
崔敦禮(?~一一八一),字仲由,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歷江寧尉、平江府教授、江東撫干、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晚年定居溧陽。孝宗淳熙八年卒。著有《宮教集》等,已佚。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輯為十二卷。事見《景定建康志》卷四九。 崔敦禮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宮教集》為底本。校以《永樂大典》殘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六六
崔敦禮(?
——一一八一),字仲由,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與弟敦詩同登紹興三十年進士。
愛溧陽山水,買田筑居。
歷江寧尉、平江府教授、江東撫干、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官至宣教郎。
淳熙八年卒。
著有《芻言》(存)、《宮教集》。
見《景定建康志》卷四九,《南宋文范作者考》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9—1224 【介紹】: 宋信州上饒人,字仲止,號澗泉。韓元吉子。清高絕俗,恬于榮利。入仕不久即歸,一意以吟詠為事。與同時趙蕃號章泉者并有詩名,時稱二泉。有《澗泉日記》、《澗泉集》。
全宋詩
韓淲(一一五九~一二二四)(生年據(jù)《瀛奎律髓》卷二○,卒年據(jù)《全宋詞》),字仲止,號澗泉,祖籍開封,南渡后隸籍上饒(今屬江西)。元吉子。早年以父蔭入仕,為平江府屬官,后做過朝官,集中有制詞一道,當(dāng)官學(xué)士。寧宗慶元六年(一二○○)藥局官滿,嘉泰元年(一二○一)曾入?yún)菓?yīng)試。未幾被斥,家居二十年(《石屏集》卷四《哭澗泉韓仲止》)。淲清廉狷介,與同時知名詩人多有交游,并與趙蕃(章泉)并稱“二泉”。著作歷代書目未見著錄。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有《澗泉集》二十卷、《澗泉日記》三卷。事見本集卷二、四、一四、一五、二○有關(guān)詩文?!№n淲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澗泉集》為底本。校以殘本《永樂大典》、《瀛奎律髓》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六九八
韓淲(一一五九——一二二四),字仲止,號澗泉,信州上饒(今江西上饒)人,元吉子。
有高節(jié),從仕不久即歸信上。
嘉定十七年卒,年六十六。
其著述今存有《澗泉集》二十卷、《澗泉日記》三卷。
見《宋元學(xué)案》卷五九,《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五九,《宋詩紀(jì)事》卷五九,《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二一,《南宋文范作者考》下,《全宋詞》第四冊第二二三六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3—1234 【介紹】: 宋相州湯陰人,居嘉興,字肅之,號亦齋,又號倦翁。岳霖子。寧宗朝權(quán)發(fā)遣嘉興軍府,兼管內(nèi)勸農(nóng)事。仕至戶部侍郎、淮東總領(lǐng)制置使。因恨秦檜陷害其祖岳飛,作《金陀粹編》及《吁天辯誣集》、《天定錄》以辯誣。有《九經(jīng)三傳沿革例》、《寶真齋法書贊》、《愧郯錄》、《桯史》、《玉楮集》。
全宋詩
岳珂(一一八二~?),字肅之,號亦齋、東幾,晚號倦翁,湯陰(今屬河南)人,僑居江州(今江西九江)。飛孫,霖子。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以蔭監(jiān)鎮(zhèn)江府戶部大軍倉,曾預(yù)開禧北征之役。因預(yù)知北征之弊,于戰(zhàn)敗后召為朝官,歷司農(nóng)寺主簿、光祿丞、太官令。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由大農(nóng)丞權(quán)知嘉興府。十二年,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jiān)丞、淮南東路總領(lǐng)(《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并多次攝知鎮(zhèn)江府。理宗紹定六年(一二三三),因元夕詩為門人韓正倫文致告訐,獲罪罷官。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起為湖廣總領(lǐng)。三年,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四年,復(fù)起為淮南江浙荊湖八路制置茶鹽使、兼知太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以言官劾橫斂罷,居吳門。卒年六十馀。珂好文學(xué)、喜書法,與劉過、辛棄疾等有交往。有《岳鄂王行實編年》二卷,《金佗粹編》二十八卷、續(xù)編三十卷,《桯史》十五卷、《愧郯錄》十五卷等傳世?!?a target='_blank'>玉楮集》八卷,系自編嘉熙二年至四年之詩,取《列子》刻玉為楮三年而成之意。另《棠湖詩稿》一卷,收《宮詞》百首。又有《寶真齋法書贊》二十八卷,其中保存有不少文獻。事跡散見本人有關(guān)著作、并附見《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犁嬖?,《玉楮集》以明代珂十六世孫元聲等收藏、周念祖等讎印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及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玉楮詩稿》(簡稱小集)、《宋詩抄·玉楮集抄》(簡稱詩抄);《棠湖詩稿》以汲古閣影宋抄本為底本,校以清《拜經(jīng)樓叢書》本(簡稱拜經(jīng)樓本);《寶真齋法書贊》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叢書集成》排印本(簡稱聚珍版),輯錄時刪落部分過于接近駢文之作。合編為十九卷,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
岳珂(1183-1234) 字肅之,號亦齋、倦翁、東幾。相州湯陰人。岳飛孫,岳霖子。進士出身,歷任戶部侍郎等官職。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富收藏,精鑒別,工書法。有《玉楮集》、《棠湖詩稿》等,詞存八首。
全宋文·卷七三五五
岳珂(一一八三——?
),字肅之,號亦齋,又號倦翁、東兒,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
岳飛孫,岳霖子。
嘉泰中初仕監(jiān)鎮(zhèn)江府戶部大軍倉。
嘉定中歷知嘉興府,司農(nóng)寺丞,守軍器監(jiān)、總領(lǐng)浙西江東財賦淮東錢糧軍馬。
寶慶、紹定間累遷司農(nóng)少卿、權(quán)戶部侍郎,總領(lǐng)如故。
珂嘗居嘉興府治西北金佗坊,痛其祖為秦檜所害,作《鄂國金佗稡編》二十八卷、《續(xù)編》三十卷上之。
另著有《桯史》、《愧郯錄》、《寶真齋法書贊》、《玉楮詩稿》、《棠湖詩稿》(以上今存)等。
事跡略見《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南宋文范作者考》下及所撰諸文題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撫州崇仁人,原本蜀人,字明父。寧宗嘉定四年進士。授雩都尉,遷知福州、融州,累官邕管安撫使。嗜學(xué)好義,居官有政聲。嘗建漁墅書院。為文多憤世嫉俗之言,指陳當(dāng)時利病極痛切。有《漁墅類稿》。
全宋詩
陳元晉(一一八六~?)(生年據(jù)本集卷六《廣東主管帳司元公墓志銘》),字明父,崇仁(今屬江西)人。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士。十年,為雩都主簿(明嘉靖《贛州志》卷七)。十六年,為增城縣丞。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知奉化縣。歷知福州、融州、南安軍,遷廣東經(jīng)略使,累官邕管安撫使。曾建漁墅書院,因名其集為《漁墅類稿》,久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其中詩二卷。事見本集有關(guān)詩文,清同治《崇仁縣志》卷八之二有傳?!£愒獣x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
全宋文·卷七四六一
陳元晉(一一八六——?
),字明父,撫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
嘉定四年第進士,授雩都尉。
歷雩都主簿、廣州增城縣丞。
理宗初,知慶元府奉化縣。
嘉熙中知融州。
又嘗知南安軍。
累官邕管安撫使。
元晉嗜學(xué)好義,歷官有政績。
曾建漁墅書院,因名其詩文集為《漁墅類稿》。
事跡略見所撰《文溪先生致仕大夫陳公夫人黃氏墓碣》、《廣東主管帳司元公墓碣銘》,嘉靖《贛州府志》卷七,《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