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慧勤

相關(guān)人物:共 17 位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45—919 【介紹】: 五代時(shí)僧。
鄆州東平人,俗姓王。
少依本州北菩提寺。
唐懿宗咸通六年落發(fā),后至滑州開元寺受戒。
初攻律學(xué),后棄而修禪。
至江陵,白馬寺僧慧勤薦其往從翠微無學(xué),遂師之。
僖宗文德元年,往居上蔡大通禪苑。
昭宗光化中,居鄂州清平山安樂院。
卒于寺。
后周時(shí)謚法喜禪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了璨,號佛真,俗姓羅,泉南(今福建泉州)人。
住漳州凈眾寺,遷太平興國寺。
為南岳下十五世,太平慧勤禪師法嗣。
事見《栟櫚集》卷一五《太平興國堂廣璨公語錄序》,《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了璨。泉南羅氏子。入蔣山勤公之室。得大知見。發(fā)無礙辯。住漳州凈眾。遷太平興國。學(xué)士宗之。師持身律己。人無間然。說法蹊徑。勁捷朗達(dá)。直躋上乘。作字吟詩。皆得游戲三昧。而師未嘗措意也。重九日。為眾上堂云。重陽九日菊花新。一句明明亙古今。楊廣橐駝無覓處。夜來足跡在松陰。大丞相李公。嘗訪師于棲云。問道愜心。與結(jié)看經(jīng)社。門人集師語成書。栟櫚居士鄧肅。敘之曰。大平堂頭璨公。從蔣山何嘗得兔角。住太平。本自亡立錐。據(jù)師子座。作師子吼。未嘗為人世說毫??法。四方學(xué)者。皆腦門點(diǎn)地。拾其殘膏而襲藏之。嘻此特其土苴耳。豈其真哉。雖然。土苴之外。何者為真。一視而空頭。頭皆是有語亦可。無語亦可。雷聲淵嘿。本自同時(shí)。門人弟子。若因此以有悟。則謦欬動息。皆西來意。若守此以求師。則拈花微笑。已是剩法。悟之者。天地一指。守之者。毫??千里。反以問師。了無語焉。嗚呼。師豈止具眼看經(jīng)而已耶。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本,住臺州寶藏寺。
為南岳下十五世,太平慧勤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二
禪師諱惠勤。
舒州銅城人。
出家試所習(xí)。
得度具戒。
參太平演禪師。
發(fā)明大事。
時(shí)太平法窟。
龍象最盛。
師與圜悟佛眼。
嶄然露其頭角。
眾望翕然推重。
及演遷五祖。
靈源禪師繼主太平。
登師第一座。
以法施學(xué)者。
靈源退席。
舒守雅聞譽(yù)望。
命出世太平。
開五祖法要。
僧問。
萬法本來歸一。
一法了無蹤跡。
白蓮峰下傳來。
未審以何為的。
師舉拂子云。
用遮個(gè)為的。
曰。
與么則兵隨印轉(zhuǎn)。
將逐奉行。
師云。
上座見個(gè)什么。
曰。
驗(yàn)人端的處。
下口便知音。
師云。
不妨具眼。
曰。
此日一會。
超越靈山。
師云。
那個(gè)是超越底事。
僧提起坐具云。
三世諸佛盡向遮里納敗闕。
師云。
三十棒且待別時(shí)。
乃云。
祖師心印。
狀似鐵牛之機(jī)。
去即印住。
住即印破。
不去不住。
坐斷要津。
凡圣路絕。
當(dāng)是之時(shí)。
不見有眾生可度。
不見有佛果明成。
亦無煩惱可除。
亦無菩提可證。
唯彰本體。
應(yīng)用堂堂。
出沒卷舒。
得大自在。
天堂地獄虎穴魔宮。
處處道場。
頭頭佛事。
然雖如是。
也須到遮田地始得。
此事不從脩證。
不陟言詮。
莫非妙智發(fā)明。
超然獨(dú)脫。
或末至此。
當(dāng)宜忘情絕慮。
深切諦觀。
久久之間。
自然云霞消散。
孤月白圓。
砂礫盡時(shí)。
真全始見。
又曰。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桃花紅。
李花白。
誰道融融只一色。
燕子語。
黃鶯鳴。
誰道關(guān)關(guān)只一聲。
不透祖師關(guān)捩子。
空認(rèn)山河是眼睛。
又曰。
日出卯。
用處不須生善巧。
拈起柱杖云。
柱杖橫山河。
大地一時(shí)橫。
柱杖堅(jiān)山河。
大地一時(shí)堅(jiān)。
十方如來所說法。
不能與此為譬喻。
絕聱訛無巧妙。
灸瘡瘢上著艾燋。
若能于此究根源。
方透衲僧向上竅。
如何是衲僧向上竅。
擊禪床下座。
又曰。
昔日僧問趙州。
如何是不遷義。
州以手作流水勢。
其僧有省。
復(fù)有僧。
問法眼云。
不取于相。
如始不動。
如何不取于相。
見于不動。
法眼云。
日出東方夜落西。
其僧亦有省。
若于斯明得。
便見道。
旋嵐偃岳而常靜。
江河競注而不流。
其或未然。
更為饒舌。
天左旋。
地右轉(zhuǎn)。
古往今來經(jīng)幾遍。
金烏飛。
玉兔走。
才方出海門。
又落青山后。
江河波渺渺。
淮濟(jì)浪悠悠。
直入滄溟晝夜流。
遂高聲云。
諸禪德。
還見如如不動底么。
以拂子擊禪床下座。
又曰。
乍語鶯喉澀。
初來燕語新。
莫驚雙??白。
又是一年春。
林上花鋪錦。
堤邊草織茵。
誰知造化體。
元是法王身。
舉起拂子云。
看看。
若也識得。
海印發(fā)光。
茍或未然。
塵勞先起。
擊禪床下座。
師居太平八年。
宗風(fēng)大震。
政和二年有詔。
請住東都智海。
十月九日。
就大相國寺三門開堂。
遣中便降香。
鴻臚少卿赍疏。
兼撥賜金寶。
充辦齋筵。
師謝恩。
祝圣罷。
僧問。
才升猊座。
便爇天香。
祝圣之言。
請師速道。
師云。
祥云籠殿閣。
瑞氣滿乾坤。
進(jìn)云。
一朵曇花開上國。
聲香從此播人間。
師云。
別是一家春。
曰。
靈山一會儼然猶在。
師云。
作么生是靈山會上事。
曰。
明朝自有明君鑒。
學(xué)人三拜謝師恩。
師云。
一任流通。
問。
太平古曲久播徽音。
學(xué)人上來。
乞師垂示。
師云。
尺頭有寸。
秤尾無星。
曰。
與么則智海洪波。
普施馀潤。
師云。
真不掩偽。
曲不藏直。
曰。
只如無陰陽地上生個(gè)什么。
師云。
喚什么作無陰陽地。
曰。
靈苗瑞草尋常事。
優(yōu)缽羅花物外春。
師云。
謝子供養(yǎng)。
乃云。
問話且止。
不見道。
窮諸玄辯。
若一毫置于太虛。
竭世樞機(jī)。
似一滴投于巨浸。
況祖師心印。
諸佛本源。
蠢動含靈。
無增無減。
唯圣與圣。
即能知之。
恭聞失圣仁宗皇帝有修心詩云。
初祖安禪在少林。
不傳經(jīng)教但傳心。
后人若悟真如性。
密印從來妙理深。
敢問諸人。
如何是真如之性。
如何是密印妙理。
假使目連鹙子智慧神通。
到此也須亡鋒結(jié)舌。
山僧今日幸逢快便。
為國開堂。
得路便行。
豈畏傍觀怪笑。
乃舉拂子云。
看看。
豈不是諸人真如之性。
豈不是諸人密印妙理。
于斯見得。
共報(bào)國恩。
其或未然。
別容理論(中謝)。
復(fù)云。
適來所舉。
初祖安禪在少林。
不傳經(jīng)教但傳心。
且道心作么生傳。
我仁宗皇帝。
在位四十馀年。
萬機(jī)之暇。
留心此道。
既得之于心。
乃形之于言。
流布無窮。
后人取則。
吾祖達(dá)磨初至少林。
二祖侍立次。
遂問。
我心未寧。
乞師與安。
達(dá)磨云。
將心來。
與汝安。
二祖云。
覓心了不可得。
達(dá)磨云。
與汝安心竟。
二祖于是豁然大悟。
自此傳衣付法。
繼襲祖位。
且道二祖當(dāng)時(shí)悟得個(gè)什么。
英靈之者。
舉著便知。
影響之流。
卒難領(lǐng)會。
聊成鄙頌。
少助發(fā)揮。
覓心無得。
乃安心悟了。
爭如未悟深。
萬丈碧潭秋月白。
一聲云外老猿吟。
積塵成岳。
削鐵為針。
少室山前無異路。
游人來往自崎嵚。
樞密鄧公子常。
奏賜椹服。
佛鑒師名。
留智海三年。
累表懇辭歸山。
尋得旨住江寧府蔣山。
政和七年十月八日。
沐浴更衣。
端居丈室。
手寫別故舊書數(shù)幅。
停筆而化。
靈骨舍利塔于本山。
師法才富贍。
道學(xué)淵源。
履踐高妙。
當(dāng)時(shí)天下叢林推仰。
以為深得東山真機(jī)大用三昧。
初受太平日。
即具儀。
扣靈源之室。
請?jiān)弧?div id="sk0samg"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312_0_311_comment'>
住院董眾。
宜何所先。
靈源曰。
此無他。
當(dāng)以杖笠包具。
置方丈壁間。
去住如衲子之輕則至矣。
師終身奉行之。
遂為一代宗師典刑云。
贊曰。
常聞慈受禪師初出世真州資福。
嗣法凈照禪師。
俄退席。
寓蔣山。
佛鑒會中。
聆其夜參所舉。
皆平昔未諭。
心因異之。
忽一夕于佛鑒言下大悟。
即欲炷香。
改嗣佛鑒。
佛鑒深卻之。
不許。
于戲曷有末代欺世負(fù)官。
以院易嗣。
奉金請拂者。
曾佛鑒奴之非若也。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卿,住慶元府蓬萊寺。
為南岳下十五世,太平慧勤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清海,住吉州大中祥符寺。
為南岳下十五世,太平慧勤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擇明,住隆興府泐潭寺。
為南岳下十五世,太平慧勤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今錄偈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知炳,永康(今四川都江堰市)人。
住韶州南華寺。
為南獄下十五世,太平勤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今錄詩六首。
全粵詩·卷二八
釋知炳,本蜀之永康人,韶州(今韶關(guān))南華寺禪師。
為人嚴(yán)冷,諸方謂之炳鐵面。
久依佛鑒,鑒將遷智海,郡守問孰可繼住持,鑒舉炳。
炳聞,逃于安慶司空山,后移韶州南華寺。
為南岳下十五世,太平慧勤禪師法嗣。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偈四首。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南華。
有曰。
知炳者。
亦見佛鑒。
初行腳離鄉(xiāng)。
未久聞受業(yè)。
一夕遺火悉為煨燼。
炳得書擲之于地。
乃曰。
徒亂人意耳。
為人嚴(yán)冷。
諸方謂之炳鐵面云。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二
禪師生徐氏。
名文悅。
南昌人也。
七歲剃發(fā)于龍興寺。
短小粹美。
有精識。
年十九杖策遍游江淮。
常默坐下板。
念耆宿之語。
疑之曰。
吾聞臨濟(jì)。
在黃檗三年。
黃檗不識也。
陳尊宿者教之。
令問佛法大意。
三問而三被打。
未聞?wù)佌伿谥病?div id="0ui0kqa" class='inline' id='people_26164_0_16_comment'>
至大愚而悟。
則為江西宗。
耆宿教我。
意非徒然。
我所欲聞?wù)弋惗?div id="scuma20" class='inline' id='people_26164_0_21_comment'>
斯時(shí)荊州金鑾有善。
筠州大愚有芝。
悅默欲先往造芝。
或不契則詣荊州。
至大愚見屋老僧殘。
荒涼如傳舍。
芝自提笠。
日走市井。
暮歸閉關(guān)高枕。
悅無留意。
欲裝包發(fā)去。
將發(fā)而雨。
雨止而芝升座。
曰。
大家相聚吃莖齏。
若喚作一莖齏。
入地獄如箭射。
下座無他語。
悅大駭。
夜造丈室。
芝曰。
來何所求。
曰求佛心法。
芝曰。
法輪未轉(zhuǎn)。
食輪先轉(zhuǎn)。
后生趁有色力。
何不為眾乞飯去。
我忍饑不暇。
暇為汝說法乎。
悅不敢違。
即請行。
及還自馮川。
芝移住西山翠嵓。
悅又往從之。
夜詣?wù)墒摇?div id="c2egeq2" class='inline' id='people_26164_0_57_comment'>
芝曰。
又欲求佛心法乎。
汝不念乍住。
屋壁疏漏。
又寒雪。
我日夜望汝。
來為眾營炭。
我忍寒不能。
能為汝說法乎。
悅又不敢違。
入城營炭。
還時(shí)維那缺。
悅夜造丈室。
芝曰。
佛法不怕爛卻。
堂司一職。
今以煩汝。
悅不得語而出。
明日鳴揵椎堅(jiān)請。
悅有難色。
拜起欲棄去。
業(yè)已勤勞。
久因中止。
然恨芝不去心。
地坐后架。
架下束破桶盆。
自架而墮。
忽開悟。
頓見芝從前用處。
走搭伽梨。
上??堂。
芝迎笑曰。
維那且喜大事了畢。
悅再拜汗下。
不及吐一詞而去。
服勤八年。
而芝沒。
東游三吳。
所至叢林改觀。
雪竇顯禪師尤敬畏之。
每集眾茶。
橫設(shè)特榻。
示禮異之。
聞南禪師住同安。
自三衢入鄱陽。
來歸謁古塔主。
遂首眾僧于芝山。
南禪師遣使迎之。
又首眾僧于同安。
久之南昌移文。
請住翠嵓。
方至首座出迓問曰。
德山宗乘即不問。
如何是臨濟(jì)大用。
悅厲語曰。
汝甚處去來。
首座擬對。
悅掌之。
又?jǐn)M申語。
悅喝曰。
領(lǐng)眾歸去。
于是一眾畏仰。
示眾曰。
昔年曾到。
今日復(fù)來。
非惟人事重榮。
抑亦林泉增氣。
且道如何是不傷物義一句。
良久曰。
天高東南。
地傾西北。
問僧曰。
汾州言。
識得拄杖子。
行腳事畢。
舉杖曰。
此是拄杖子。
阿那個(gè)是行腳事。
僧無對。
悅荷之曰。
直入千峰萬峰去。
又問僧。
盤山言。
似地擎山。
不知山之孤峻。
如石含玉。
不知玉之無瑕。
如何。
僧無對。
悅曰。
似地擎山。
如石含玉。
從何得此消息耶。
住山儉約。
躬自力田。
田夫夜穴塍竊水。
悅遣兩力。
邏得之。
田夫窘推甲墮水。
視之已死。
乙走白縣。
吏來驗(yàn)則甲蓋詐也。
抵獄坐。
使之當(dāng)著縫掖。
龍興一老僧。
以醫(yī)出入府中。
夜聞往。
懇白府坐曰。
如悅者佛法龍象也。
豈宜使出叢林耶。
府坐曰。
法如是。
奈何以度牒付之。
悅得以夜馳。
依吉州禾山。
山中有忌之者。
將不利于悅。
悅又造南岳。
依承天勤禪師
十年不出戶。
道遂大顯著。
學(xué)者歸心焉。
乃出住法輪。
給舂監(jiān)刈。
皆自董之。
見挾幞負(fù)包而至者。
則容喜之。
見荷擔(dān)者。
顰頞曰。
未也。
更三十年跨馬行腳也。
悅與潭州興化銑禪師友善。
銑住持久。
老于迎送。
悅屢勸其。
棄之歸林下。
銑不果。
一日送客。
墮馬損臂。
以書訴于悅。
悅以偈答之曰。
大悲菩薩有千手。
大丈夫兒誰不有。
興化和尚折一枝。
只得九百九十九。
銑笑曰。
負(fù)負(fù)無可言。
俄遷住云峰。
嘉祐七年七月八日。
升座辭眾。
說偈曰。
住世六十六年。
為僧五十九夏。
禪流若問旨皈。
鼻孔大頭向下。
遂泊然而化。
阇維得五色舍利。
塔于禹溪之北。
贊曰。
黃檗大用如涂毒鼓。
嘗撾之而死臨濟(jì)。
置之二百年。
矣芝公又一撾之而死云峰。
余讀其語句。
如青山白云。
開遮自在。
碧潭明月。
撈漉方知。
至其發(fā)積翠以見慈明。
發(fā)晦堂以見積翠。
至公法道。
則有大愚陳睦州之韻。
嗚呼叢林方嘆。
其不肯低手。
故嗣之者無間。
是何足以知悅哉。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初造大愚。聞示眾曰。大家相聚吃莖齏。若喚作一莖齏。入地獄如箭射。師大駭。夜造方丈。愚問來何所求。師曰求心法。愚曰法輪未轉(zhuǎn)。食輪先轉(zhuǎn)。何不為眾乞食。師不敢違。未幾愚移翠巖。師復(fù)過求指。愚曰佛法未到爛卻。雪寒宜為眾乞炭。師亦奉命。事竟復(fù)造方丈。愚曰堂司缺人。今以煩汝。師受之不樂。恨愚不去心。坐后架桶箍忽散。自架墮落。師忽然開悟。愚迎笑曰。維那且喜。大事了畢。師再拜。不吐一詞而去。
釋心道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心道(一○五八~一一二九),俗姓徐,眉州丹棱(今屬四川)人。
住常德府文殊寺。
為南岳下十五世,太平佛鑒慧勤禪師法嗣。
高宗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二。
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今錄詩十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8—1129 【介紹】: 名或作正導(dǎo)。
宋僧。
眉州丹棱人,俗姓徐氏。
年三十得度,至成都習(xí)唯識。
出游江淮,抵舒州太平參佛鑒得悟,命分座接納。
開法天寧。
徽宗宣和初居常德文殊寺。
高宗建炎三年為鐘相義軍所殺。
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心道眉州徐氏子也。
年三十得度。
詣成都習(xí)唯識。
自以為至。
同舍僧詰之曰。
三界惟心萬法唯識。
今目前萬象縱然。
心識安在。
道茫然。
遂出關(guān)周流江淮。
既抵舒州太平聞佛鑒夜參舉趙州柏樹子話。
至覺鐵嘴云先師無此語莫謗先師好。
因大疑提撕既久。
一夕豁然。
即趨丈室擬敘所悟。
鑒見便閉卻門。
道曰。
和尚莫瞞某甲。
曰。
十方無壁落。
何不入門來。
道即拳破窗紙。
佛鑒即開門。
搊住云。
道道。
道即以兩手捧鑒頭作口啐而出呈偈曰。
趙州有個(gè)柏樹話。
禪客相傳遍天下。
多是摘葉與尋枝。
不能直下根源會。
覺公說道無此語。
正是惡言當(dāng)面罵。
禪人若具通方眼。
好向此中辨真假。
鑒然之。
襄守請開法天寧擢大別文殊。
宋宣和改元詔改僧為德士。
因上堂曰。
祖意西來事今朝特地新。
昔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
鶴氅披銀褐頭包蕉葉巾。
林泉無事客兩度受君恩。
所以道欲識佛性義。
當(dāng)觀時(shí)節(jié)因緣。
且道即今是甚么時(shí)節(jié)。
毗盧遮那頂戴寶冠。
為顯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身披鶴氅。
且要俯順時(shí)宜。
一人既爾眾人亦然。
大家成立叢林。
喜得群仙聚會。
共酌迷仙酬同唱步虛詞。
或看靈寶度人經(jīng)。
或說長生不死藥。
琴彈月下指端發(fā)太古之音。
棋布軒前妙著出神機(jī)之外。
進(jìn)一步便到大羅天上。
退一步卻入九幽城中。
秖如不進(jìn)不退一句又作么生。
道直饒羽化三清路。
終是輪回一幻身。
二年九月詔下復(fù)僧。
上堂曰。
不掛田衣著羽衣。
老君形相頗相宜。
一年半內(nèi)間思想大抵興衰各有時(shí)。
我佛如來預(yù)讖法之有難。
教中明載無不委知。
較量年代正在于茲。
魔得其便惑亂正宗。
僧改俗形佛更名字。
妄生邪解刪削經(jīng)文。
鐃鈸停音缽盂添足。
多般矯詐欺罔圣君。
賴我圣明不忘付囑不廢其教。
特賜宸章仍許僧尼重新披剃。
實(shí)謂寒灰再焰枯木重榮。
迷仙酎變?yōu)楦事董倽{。
步虛詞翻作還鄉(xiāng)曲子。
放下銀木簡拈起尼師壇。
昨朝稽首擎拳今日和南。
不審秖改舊時(shí)相不改舊時(shí)人。
敢問大眾舊時(shí)人是一個(gè)是兩個(gè)。
良久曰秋風(fēng)也解嫌狼藉。
吹盡當(dāng)年道教灰。
建炎三年春示眾舉臨濟(jì)入滅囑三圣因緣。
道曰。
正法眼藏瞎驢滅。
臨濟(jì)何曾有此說。
今古時(shí)人皆妄傳。
不信但看后三月。
至閏三月有賊叛。
眾請師南奔。
道曰。
學(xué)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之有。
賊至。
道曰。
速殺我以快汝心。
賊即舉槊殘之。
白乳上出。
賊駭引席覆之而去。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三
禪師諱心道。
眉州丹棱徐氏子。
出家。
三十得度。
游成都從師。
受唯識論。
研覃者十年。
自以為至。
一日同門者詰之曰。
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今目前森然。
心識安布。
師茫然不知所對。
盡棄所學(xué)去。
而之襄陽。
依谷隱顯禪師參扣者又十年。
亦自以為至。
周流江淮間。
抵舒州太平。
夜聽佛鑒勤禪師小參舉趙州庭柏話。
至覺鐵觜云先師無此語莫謗先師好。
大疑之。
又盡棄其所學(xué)。
專以禪寂為事。
一夕料理前語。
豁如夢覺。
亟趨丈室。
望而可之。
即分半座。
命以法施來者。
政和二年。
襄陽守游定夫以禮致師。
開法天寧萬壽。
遷大別山。
宣和初。
徙鼎州文殊。
會有詔。
更釋氏名。
上堂曰。
祖意西來事。
今朝特地新。
昔時(shí)比丘相。
今作老君形。
鶴氅披銀褐。
頭包蕉葉巾。
林泉無事客。
兩度受君恩。
所以欲識佛性義。
當(dāng)觀時(shí)節(jié)因緣。
且道即今是什么時(shí)節(jié)。
毗盧遮那頂戴花冠。
為顯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身披鶴氅。
且要俯循時(shí)儀。
一人既爾。
眾人亦然。
大家成立叢林。
喜得群仙。
聚會共酌。
迷仙酎同。
唱步虛詞。
或看靈寶度人經(jīng)。
或說長生不死樂。
琴彈月下。
指端發(fā)太古之音。
棋布軒前。
妙著出神機(jī)之外。
進(jìn)一步便到大羅天上。
退一步卻入九幽城中。
且道不進(jìn)不退又作么生。
直饒羽化三清路。
終是輪回一幻身。
越明年。
有旨復(fù)僧。
上堂曰。
不掛田衣著羽衣。
老君形相頗相宜。
一年半內(nèi)閑思想。
大抵興衰各有時(shí)。
我佛預(yù)讖。
法當(dāng)有難。
較量年代。
適在此時(shí)。
僧改俗形。
佛更名字。
妄生邪解。
??削教乘。
鐃鈸停音。
缽盂添足。
賴我皇帝陛下圣德欽明。
不忘佛囑。
邇乃特頒明詔。
賜僧尼重新削發(fā)。
實(shí)謂寒灰再焰。
枯木重榮。
不離俗形而作僧形。
不出魔界而入佛界。
重鳴法鼓。
再整頹綱。
迷仙酎化為甘露瓊漿。
步虛詞翻作還鄉(xiāng)曲子。
放下銀木簡。
拈起尼師壇。
昨朝稽首擎拳。
今日和南問訊。
只改舊時(shí)相。
不改舊時(shí)人。
且道舊時(shí)人與今時(shí)人。
是一是二。
良久云。
春風(fēng)也解嫌狼籍。
吹盡當(dāng)年道教灰。
師于偈頌。
尤為精粹。
衲子雅傳之。
其趙州勘婆因緣頌曰。
三月春光上國游。
祥云瑞氣??龍樓。
親從宣德門前過。
更問行人覓汴州。
疏山咸通已前法身因緣頌曰。
咸通已后咸通前。
法身向上法身邊。
一對枯樁門外立。
千古萬古摩青天。
法身該一切。
莫向凈瓶邊。
若不同床睡。
焉知被底穿。
建炎三年春。
頌臨濟(jì)入滅囑三圣正法眼因緣。
示其徒曰。
正法眼藏瞎驢滅。
臨濟(jì)何曾有是說。
今古時(shí)人皆忘傳。
不信但看后三月。
時(shí)逆賊鐘相作難。
其徒欲奉師南奔者。
曰。
學(xué)道所以了生死也。
何死之避。
以是春三月三日。
遇害。
壽七十有二。
臈四十二。
塔于文殊之五髺峰。
師之接物機(jī)用。
得大自在。
雖老且病。
退處東堂。
有問道者。
臥而與之言。
曾無勌色。
三坐道場皆小剎。
老屋數(shù)楹。
僅芘風(fēng)雨。
土爐紙帳。
四壁蕭然。
處之裕如也。
其徒不過數(shù)十輩。
然皆一時(shí)祖室楝干者。
以故師之名稱焯焯。
佛鑒克家子云。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眉州徐氏子也。
年三十得度。
詣成都習(xí)唯識自以為至。
同舍僧詰之曰。
三界惟心。
萬法唯識。
今目前萬象樅然。
心識安在。
道茫然。
遂出關(guān)。
周流江淮。
既抵舒州太平。
佛鑒夜參。
舉趙州柏樹子話。
至覺鐵嘴云。
先師無此語。
莫謗先師好。
因大疑。
提撕既久。
一旦豁然。
即趨丈室。
擬敘所悟。
鑒見便閉卻門。
道曰和尚莫瞞某甲。
曰十方無壁落。
何不入門來。
道即拳破窗紙。
佛鑒即開門搊住云。
道道。
道即以兩手棒鑒頭。
作口啐而出。
呈偈曰。
趙州有個(gè)柏樹話。
禪客相傳遍天下。
多是摘葉與尋枝。
不能直下根源會。
覺公說道無此語。
正是惡言當(dāng)面罵。
禪人若具通方眼。
好向此中辨真假。
鑒然之。
宋宣和改元。
詔改僧為德士。
因開法天寧。
上堂曰。
祖意西來事。
今朝特地新。
昔為比丘相。
今作老君形。
鶴氅披銀褐。
頭包蕉葉巾。
林泉無事客。
兩度受君恩。
所以道。
欲識佛性義。
當(dāng)觀時(shí)節(jié)因緣。
且道即今是甚么時(shí)節(jié)。
毗盧遮那。
頂戴寶冠。
為顯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
身披鶴氅。
且要俯順時(shí)宜。
一人既爾。
眾人亦然。
大家成立叢林。
喜得群仙聚會。
共酌迷仙酎。
同唱步虛詞。
或看靈寶度人經(jīng)。
或說長生不死藥。
琴彈月下。
指端發(fā)太古之音。
棋布軒前。
妙著出神機(jī)之外。
進(jìn)一步。
便到大羅天上。
退一步。
卻入九幽城中。
祇如不進(jìn)不退一句。
又作么生道。
直饒羽化三清路。
終是輪回一幻身。
二年九月。
詔下復(fù)僧。
上堂曰。
不掛田衣。
著羽衣。
老君形相頗相宜。
一年半內(nèi)閒思想。
太抵興衰。
各有時(shí)。
我佛如來預(yù)讖。
法之有難。
較量年代。
正在于茲。
魔得其便。
惑亂正宗。
僧改俗形。
佛更名字。
妄生邪解。
刪削經(jīng)文。
鐃鈸停音。
缽盂添足。
多般矯詐。
賴我圣明。
不忘付囑。
不廢其教。
特賜宸章。
仍許僧尼重新披剃。
寔謂寒灰再??。
枯木重榮。
迷仙酎。
變?yōu)楦事董倽{。
步虛詞。
翻作還鄉(xiāng)曲子。
放下銀木簡。
拈起尼師壇。
昨朝稽首。
今日和南祇改舊時(shí)相不改舊時(shí)人。
敢問大眾。
舊時(shí)人。
是一個(gè)。
是兩個(gè)。
良久曰。
秋風(fēng)也解嫌狼藉。
吹盡當(dāng)年道教灰。
建炎三年春示眾。
舉臨濟(jì)入滅。
囑三圣因緣。
道曰。
正法眼藏瞎驢滅。
臨濟(jì)何曾有此說。
今古時(shí)人皆妄傳。
不信但看后三月。
至閏三月有賊叛。
眾請師南奔。
道曰。
學(xué)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之有。
賊至道曰。
速殺我以快汝心。
賊即舉槊殘之。
白乳上出。
賊駭。
引席覆之而去。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正導(dǎo)。生徐氏。年三十得度。詣成都習(xí)唯識。自以為至。同舍詰之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今目前萬象摐然。心識安在。師茫然不知對。遂出關(guān)周流江淮。抵舒之太平。聞佛鑿夜參。舉趙州柏樹子話。至覺鐵嘴云先師無此語莫謗先師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夕豁然。即趨丈室。儗敘所悟。鑒見來便閉門。師曰。和尚莫謾某甲。鑒云。十方無壁落。何不入門來。師以拳擉破窗紙。鑒即開門。搊住云。道道。師以兩手捧鑒頭。作口啐而出。遂呈偈。鑒深然之。每對客稱賞。命分座接納。襄守請開法天寧。未幾。擢大別之文殊。適宣和詔下。改僧為德士。師上堂曰。祖意西來事。今朝特地新。昔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鶴氅披銀褐。頭包蕉葉巾。林泉無事客。兩度受君恩。所以道欲識佛性義。當(dāng)觀時(shí)節(jié)因緣。且道即今是甚么時(shí)節(jié)。毗盧遮??。頂戴寶冠。為顯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鶴氅。且要俛順時(shí)宜。一人既爾。眾人亦然。大家成立。叢林喜得。群仙聚會。共酌迷仙酎。同唱步虛詞。或看靈寶度人經(jīng)。或說長生不死藥。琴彈月下。指端發(fā)太古之音。棋布軒前。妙著出神機(jī)之外。進(jìn)一步。便到大羅天上。退一步。卻入九幽城中。秪如不進(jìn)不退一句。又作么生道。直饒羽化三清路。終是輪回一幻身。二年九月。復(fù)僧上堂曰。不掛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頗相宜。一年半內(nèi)閑思想。大底興衰各有時(shí)。我佛如來預(yù)讖法之有難。教中明載無不委知。較量年代正在于茲。魔得其便?;髞y正宗。僧改俗形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刪削經(jīng)文。鐃鈸停音缽盂添足。多般矯詐欺罔圣君。賴我皇帝陛下圣德圣明。不忘付囑不廢其教。特賜宸章頒行天下。仍許僧尼重新披削。實(shí)謂寒灰再??枯木重??。不離俗形而作僧形。不出魔界而入佛界。重鳴法鼓再整頹綱。迷仙酎變?yōu)楦事董倽{。步虛詞翻作還鄉(xiāng)曲子。放下銀木簡。拈起尼師壇。昨朝稽首擎拳。今日和南不審。祇改舊時(shí)相。不改舊時(shí)人。敢問大眾舊時(shí)人。是一個(gè)是兩個(gè)。良久曰。秋風(fēng)也解嫌狼籍。吹盡當(dāng)年道教灰。建炎三年春。示眾舉臨濟(jì)入滅因緣。師曰。正法眼藏瞎驢滅。臨濟(jì)何曾有是說。今古之人皆妄傳。不信但看后三月。至閏三月。鐘相叛于澧陽。賊勢既盛。弟子欲舉師南奔。師不可曰。學(xué)道所以了生死。何避之。有賊至。師曰。速見殺以快汝心。賊舉槊殘之。血皆白乳。賊駭。引席覆之而去。張無垢。跋其法語曰。夫愛生惡死人之常情。惟至人悟其本不生。雖生而無所愛。達(dá)其未嘗滅。雖死而無所畏。故能臨死生禍患之際。而不移其所守。師其人乎。以師道德節(jié)義。足以教化叢林。垂范后世。師名正導(dǎo)。眉州丹棱人。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二
禪師名心道。
眉州人也。
生徐氏。
性剛毅。
矜氣節(jié)。
施德于人。
使人不知。
赴人之厄。
如救己溺。
然厭世法。
布衲芒鞋。
出入古招提。
意趣純一。
苦行頭陀也。
以三十歲出家。
自恨其晚。
習(xí)教參禪。
寒暑衣不解帶。
遂為佛鑒勤禪師之長子。
襄守慕其節(jié)操。
請主天寧。
解包之日。
一拂臨軒。
龍象不啻子來。
后遷常德之文殊寺。
宋道君皇帝。
宣和初。
尚方術(shù)。
敕改僧為德士。
天下禪林剎竿易號。
一時(shí)我諸老宿皆結(jié)舌而遁。
惟道公與祖鏡英禪師受詔。
英仍住太梅。
道仍住文殊。
人譏之。
道束發(fā)加冠。
升座曰。
祖意西來事。
今朝特地新。
昔為比丘相。
今作老君形。
鶴氅披銀褐。
頭包蕉葉巾。
林泉無事客。
兩度受君恩。
所以道。
欲識佛性義。
當(dāng)觀時(shí)節(jié)因緣。
且道即今是甚么時(shí)節(jié)。
毗盧遮那頂戴寶冠。
為顯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身披鶴氅。
且要俯順時(shí)宜。
一人既爾。
眾人亦然。
大家成立叢林。
喜得群仙聚會。
共酌迷仙酎。
同唱步虛詞。
或看靈寶度人經(jīng)。
或說長生不死藥。
琴彈月下。
指端發(fā)太古之音。
棋布軒前。
妙著出神仙之外。
進(jìn)一步便到大羅天上。
退一步卻入九幽城中。
祇如不進(jìn)不退一句。
又作么生道。
直饒羽化三清路。
終是輪回一幻身。
英公則恣筆注老子。
以進(jìn)道君。
道君嘉悅。
命頒道藏流行。
乃賜英冠佩壇誥。
人復(fù)譏二公為佞。
次年復(fù)僧。
道公升座曰。
不掛田衣著羽衣。
老君形貌頗相宜。
一年半內(nèi)閒思想。
大抵興衰各有時(shí)。
我佛如來預(yù)讖法之有難。
教中明載。
無不委知。
較量年代。
正在于茲。
體得其便。
惑亂正宗。
僧改俗形。
佛更名字。
妄生邪解。
刪削經(jīng)文。
鐃鈸停音。
缽盂添足。
多般矯詐。
欺罔圣君。
賴我皇帝陛下圣德圣明。
不忘付囑。
不廢其教。
特賜宸章。
頒行天下。
仍許僧尼重新披剃。
實(shí)謂寒灰再??。
枯木重榮。
不離俗形而作僧形。
不出魔界而入佛界。
重鳴法鼓。
再整頹綱。
迷仙酬變?yōu)楦事董倽{。
步虛詞番作還鄉(xiāng)曲子。
放下銀木簡。
拈起尼師壇。
昨朝稽手擎拳。
今日和南不審。
秖改舊時(shí)相。
不改舊時(shí)人。
敢問大眾。
舊時(shí)人是一個(gè)兩個(gè)。
良久曰。
秋風(fēng)也解嫌狼藉。
吹盡當(dāng)年道教灰。
英公獨(dú)不改服。
仍冠佩逍遙。
山居大梅。
人益譏之。
道聞而嘆曰。
大梅老真不忝云門之裔也。
后果于南宋紹興間。
擊鼓集眾。
捐冠佩象簡于地。
乃露頂披伽黎。
拈拄杖說妙法竟。
擲下拄杖。
斂目而逝(英嗣九峰韶。
為云門六世)道居文殊既久。
時(shí)南北烽燹競發(fā)。
宇內(nèi)叢社率茍簡安眾而已。
道獨(dú)不然。
有以翰墨隨身。
常嗔訶之。
或問其故。
道嘆曰。
嗟乎取舍情存。
是非斗亂。
行未一尺。
說便一丈。
不足取信于天下。
使血?dú)庵畬佟?div id="q2awuq0" class='inline' id='people_33752_6_149_comment'>
偷心不息者。
皆此輩也。
而握造化之柄。
能辭其責(zé)乎。
言訖潸然。
建炎三年春。
示眾曰。
正法眼藏瞎驢滅。
臨濟(jì)何曾有是說。
今古時(shí)人皆妄傳。
不信但看后三月。
至閏三月。
賊鐘相叛。
其徒請南避之。
道叱曰。
學(xué)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哉。
賊至。
道端坐木榻。
若不知。
賊疑舉槊殘之。
血皆白乳。
賊眾大駭。
引席覆之。
及靖火化。
顏不少異。
香煙如云。
門人慧方。
聞道嬰難。
則隱于潭州。
不肯應(yīng)世。
其繼文殊席者。
乃思業(yè)也。
業(yè)世為屠宰。
因戮豬忽徹心源。
棄刀走文殊呈偈曰。
昨日夜叉心。
今朝菩薩面。
菩薩與夜叉。
不隔一條線。
道公笑曰。
你正殺豬時(shí)。
見個(gè)甚么。
業(yè)作鼓刀勢。
公頷之。
贊曰。
戈矢播廣長之音。
梟獍說殊勝之法。
處違常順。
履險(xiǎn)常安。
道公得之矣。
公詞華閎放。
望蓋天下。
不許參徒馳騁翰墨。
蓋亦三折股。
而知醫(yī)者。
乃云。
學(xué)道所以了生死。
豈虛言哉。
又與大梅脫印同文。
所謂其利斷金也。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心道,眉州徐氏子也。
年三十得度,詣成都習(xí)《唯識》,了悟萬有,證澈真如,以為佛法盡在是矣。
同舍僧詰之曰:“三界惟心,萬法唯識。
今目前萬象紛紜,心識安在?
”道茫然。
遂出游江淮間,既抵舒州太平,聞佛鑒,夜參,舉“趙州柏樹子”話,至覺鐵嘴云“先師無此語,莫謗先師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夕豁然,即趨丈室,擬敘所悟,鑒見便閉門。
道曰:“何事瞞人?
曰:“十方無壁落,何不入門來?
”道拳破紙窗,佛鑒即開門,搊住云:“道!
道!
”道即以兩手捧鑒頭,作口啐而出,呈偈曰:“趙州有個(gè)柏樹話,禪客相傳遍天下。
多是摘葉與尋枝,不能直向根源會。
覺公說道無此語,正是惡言當(dāng)面罵。
禪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辨真假。
”鑒然之。
襄守請開法天寧,擢大別文殊。
宋宣和改元,詔改僧為德士,因上堂曰:“祖意西來事,今朝特地新。
昔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
鶴氅披銀褐,頭包蕉葉巾。
林泉無事客,兩度受君恩。
所以道,欲識佛性義,當(dāng)觀時(shí)節(jié)因緣,且道即今是甚么時(shí)節(jié)?
毗盧遮那頂戴寶冠,為顯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鶴氅,且要俯順時(shí)宜。
一人既爾,眾人亦然。
大家成立叢林,喜得群仙聚會,共酌迷仙酎,同唱步虛詞。
或看《靈寶度人經(jīng)》,或說長生不死藥。
琴彈月下,指端發(fā)太古之音,棋布軒前,妙著出神機(jī)之外。
進(jìn)一步便到大羅天上,退一步卻入九幽城中。
秪如不進(jìn)不退一句,又作么生?
道:直饒羽化三清路,終是輪回一幻身。
”二年九月,詔下復(fù)僧,上堂曰:“不掛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頗相宜。
一年半內(nèi)閑 思想,大抵興衰各有時(shí)。
我佛如來,預(yù)讖法之有難,教中明載,無不委知。
較量年代,正在于茲,魔得其便,惑亂正宗,僧改俗形,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刪削經(jīng)文,饒鈸停音,缽盂添足,多般矯詐,欺罔圣君。
賴我圣明,不忘付囑,不廢其教,特賜宸章,仍許僧尼,重新披剃。
實(shí)謂寒灰再燄,枯木重榮。
迷仙酎變?yōu)楦事董倽{,步虛詞翻作還鄉(xiāng)曲子。
放下銀木簡,拈起尼師壇。
昨朝稽首擎拳,今日和南不審。
秪改舊時(shí)相,不改舊時(shí)人,敢問大眾:舊時(shí)人,是一、是二?
”良久曰:“秋風(fēng)也解嫌狼藉,吹盡當(dāng)年道教灰。
”建炎三年春,示眾,舉臨濟(jì)入滅,囑三圣因緣,乃曰:“正法眼藏瞎驢滅,臨濟(jì)何曾有此說。
今古時(shí)人皆妄傳,不信但看汝三月。
”至閏三月,有賊叛,眾請避之,道曰:“學(xué)道所以了生死,何避之有?
”賊至,道曰:“速殺我,以快汝心。
”賊即舉槊殘之,白乳上出,賊駭,引席覆之而去。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