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端裕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道升。
建安吳氏子。
生有肉如環(huán)。
在其左乳。
及出家。
肉環(huán)始隱。
天資聰慧。
十九披削。
浩然有游參志。
父早世。
事母以孝聞。
母沒。
遂至長樂。
佛智裕公。
入其室。
言下頓悟。
自是機鋒迅發(fā)。
人不敢嬰。
佛智移靈隱。
師為首座。
還里結(jié)庵于大王峰下。
名曰寒巖。
未幾。
泉守延以名剎。
學(xué)者云集。
會行計口法。
拂衣而還。
作懶散歌以見志。
李敦老帥閩。
問諸山佛智之嗣杰出者。
僉以師對。
遂住支提山。
鄧成材帥豫章。
以師志在山林。
自泉之承天。
延置黃龍。
后帥未知師。
師欲去。
適潭帥張安國。
以石霜來招。
師兩謝之。
行次西山。
而沈持要。
自漕遷帥閩。
師退院牒極力挽留。
以泐潭處之。
寺。
新被焚。
師來。
施予輻輳。
棟宇煥然。
以年高懇還建安。
俄史丞相帥福。
命師主鼓山。
師持身以法。
蒞眾精嚴。
每見法門下衰。
僧雛奔競。
為之憂戚。
嘗謂人曰。
叢林荒寒。
人物委靡。
此事將如馬鞭節(jié)漸尖去矣。
凡六住大剎。
皆宰官士夫推擁逼迫。
不得已應(yīng)之。
而舉揚唱導(dǎo)。
修飭頹毀。
日新月異。
終不以非所志而嚝所務(wù)。
若師者。
誠為以佛法自任者。
結(jié)夏后一日。
忽問侍僧。
今日何日。
曰十六日。
又問是何日辰。
曰辛卯。
即入室坐脫。
壽六十九。
停三日神色如生。
葬于香爐峰下。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景蒙。
邵氏。
溫之平陽人。
族姓甚眾。
多以儒顯。
師英達開爽。
幼聞鐘梵則喜。
年十三從惠安凈覺大師惟梵。
著僧伽黎。
明習(xí)天臺教觀。
自以名相之學(xué)。
不足了大事。
去游國清。
又參育王佛智裕公。
公問鄉(xiāng)里。
對曰。
永嘉。
曰。
還識永嘉大師否。
未及答。
批頰而出。
至于再。
兀然如癡。
寢食不安者累月。
行道次。
忽聞鐘聲而悟。
即造室中。
公復(fù)理前問。
師曰。
即日伏惟。
和尚尊體。
起居萬福。
隨問向上事。
師儗對被逐。
次日再上。
公方發(fā)問。
師抗聲云。
老漢。
今日敗闕也。
一拍而出。
公笑曰。
雋哉。
因省母歸里。
龍翔心聞。
一見深器之。
問曰。
言無展事。
語不投機。
承言者喪。
滯句者迷。
試向言詮不及處。
通個消息。
師。
以左手畫一圓相。
聞。
以拂子擊左。
師。
又畫以右手。
聞。
擊右。
又畫于中以兩手托呈。
聞。
以拂子當(dāng)中畫兩畫。
師。
禮拜而立。
聞大笑云。
三十年揀苗。
苗今日得此烏喙。
遂令執(zhí)侍。
盡揭底蘊。
尋歸鹿園。
如在庵賢。
雪庵瑾。
咦庵鑒。
全庵存。
筠谷達。
還庵淳會下。
皆一時名流。
唯師妙齡杰出。
心聞。
以谷名師庵。
且為之銘。
蒙侍者之名日高矣。
又嘗謁臨安顯寧志公。
志門風(fēng)壁立。
學(xué)者望崖。
獨謂師曰。
先世遺風(fēng)。
馀烈若未墜者。
尚在汝躬。
吾且拭目觀之。
初住智門。
遷瑞巖。
皆史魏公浩推轂也。
魏公在永嘉時。
與心聞為方外交。
罷相里居。
夢如平生。
旁有僧曰。
景蒙。
貌古神清。
談笑久之。
覺而叩天童樸曰。
僧名頗異。
有斯人否。
樸曰。
是方為堂中第一座。
招之。
恍如夢所見。
與論出世法。
了辯如響。
問其師則心聞也。
大異之。
遂為延譽而住智門。
及瑞巖虛席。
復(fù)以師應(yīng)命。
師孤高絕俗。
弱不勝衣。
而嚴冷峻峭。
不可挹酌。
既坐道場。
搥拂所加。
龍象蹴踏。
長靈之道光焉。
智門瑞巖。
皆承頹毀之馀。
人以為不可復(fù)興矣。
師從容規(guī)畫。
會不踰時。
而輪奐一新。
壯麗反過其舊。
具大材智。
尋常不以毫末自見。
因事而顯。
無不嘆服。
韜養(yǎng)之深。
從可知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坦,住福州清涼寺。
為南岳下十六世,育王端裕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一九、《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坦禪師。溫州牛氏子。業(yè)打銀。因淬礪瓶器有省。即出家參瑯琊覺公。機語頓契。天衣懷住興教。師為第一座。及天衣受他請。欲聞州乞師繼住。時刁景純學(xué)士。守宛陵??值笊嫱庾h。乃于觀音前。祝曰。若坦首座。道眼明白??叭巫〕帧T甘緣粲诘髮W(xué)士。刁是夜夢牛在興教法座上。衣凌晨辭州。刁舉所夢。衣大笑。刁問其故。衣曰。坦首座姓牛。又屬牛刁就座。出帖請之。師受請升座。有雪竇化主省宗。出問。諸佛未出世。人人鼻孔遼天。出世后為何。杳無消息。師曰。雞足峰前風(fēng)悄然。宗曰。未在更道。師曰。大雪滿長安。宗曰。誰人知此意。令我憶南泉。拂袖歸眾。師曰。新興教今日失利。便歸方丈。令人請宗至。謂曰。適來錯。祗對一轉(zhuǎn)語。人天眾前。何不禮拜。蓋覆卻。宗曰。大丈夫膝下有黃金。爭肯禮拜。無眼長老。師曰。我別有語在。宗乃理前語。至未在更道處。師曰。我有三十棒。寄你打。雪竇宗。乃禮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3—1135 【介紹】: 宋僧。彭州崇寧人,俗姓駱,字無著。參五祖演禪師悟法,住成都昭覺寺。徽宗政和中詔住康蔣山,學(xué)者爭赴之,名聞京師。高宗建炎初,宰相李伯紀奏住金山龍游寺。詔詣行在入對,賜號圓悟禪師。后還蜀,復(fù)住昭覺寺。卒謚真覺禪師。有《碧巖集》。
全宋詩
釋克勤(一○六三~一一三五),字無著,號佛果,彭州崇寧(今四川郫縣西北)人。俗姓駱。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禪師法嗣。歷住妙寂、六祖、昭覺等寺?;兆谡椭性t住金陵蔣山,敕補天寧、萬壽。高宗建炎初,又遷金山,賜號圓悟禪師。改住云居,復(fù)領(lǐng)昭覺。紹興五年卒,年七十三。賜號靈照,謚真覺禪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作正覺)。事見《鴻慶居士集》卷四二《圓悟禪師傳》,《嘉泰普燈錄》卷一一、《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今錄詩七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八九八
克勤(一○六三——一一三五),字無著,俗姓駱,彭州(治今四川彭州)人。祝發(fā)從成都僧文照,復(fù)參五祖法演禪師得法,住昭覺寺。出蜀住長沙道林,賜號佛果。政和中住建康蔣山,移天寧萬壽禪寺。建炎初住金山龍游寺,召對,賜號圓悟,改住廬山。還蜀住昭覺,紹興五年卒,年七十三。謚真覺禪師。有《佛果擊節(jié)錄》二卷(存)、《碧巖集》十卷(存)、《圓悟佛果禪師語錄》二十卷(存)、《佛果圓悟真覺禪師心要》四卷(存)。見孫覿《圓悟禪師傳》(《鴻慶居士集》卷四二),《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二。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四
禪師諱克勤。
字無著。
彭州崇寧駱氏子。
依妙寂院自省落發(fā)。
受滿分戒。
游成都。
從圓明敏行大師。
學(xué)經(jīng)論。
窺其奧。
以為不足。
特謁昭覺勝禪師。
問心法。
久之法關(guān)。
見真如哲公。
頗有省。
時慶藏主。
眾推飽參。
尤善洞下宗旨。
師從之游。
往往盡其要。
嘗謁東林照覺。
頃之謂慶曰。
東林平實而已。
往見太平演道者。
師恃豪辯。
與之爭鋒。
演不懌曰。
是可以敵生死乎。
他日涅槃堂孤燈獨照時。
自驗看。
以不合辭去。
抵蘇州定慧。
疾病幾死。
因念疇昔所參。
俱無驗。
獨老演不吾欺。
會病間即日束包而返。
演喜其再來。
容為侍者。
值漕使陳君入山問法。
演誦小艷詩云。
頻呼小玉元無事。
只要檀郎認得聲。
師侍側(cè)忽大悟。
即以告演。
演語之。
師曰。
今日真喪目前機也。
演喜曰。
吾宗有汝。
自茲高枕矣。
師因以是事。
語佛鑒勤。
勤未之信。
師曰。
昔云高麗打鐵火星爆吾指頭。
初謂建立語。
今乃果然。
勤愕然無以對。
時佛眼禪師尚少。
師每事必旁發(fā)之。
二公后皆大徹。
由是演門二勤一遠聲價藉甚。
叢林之謂三杰。
演遷五祖。
師執(zhí)寺務(wù)。
方建東廚。
當(dāng)庭有嘉樹。
演曰。
樹子縱礙不可伐。
師伐之。
演震舉杖逐師。
師走避。
忽猛省曰。
此臨濟用處耳。
遂接其杖曰。
老賊我識得你也。
演大笑而去。
自爾命分座說法。
崇寧初。
以母老歸蜀。
出世昭覺。
久之謝去。
于荊州。
見丞相張無盡談華嚴要妙。
逞辭婉雅。
玄旨通貫。
無盡不覺前席。
師曰。
此真境與宗門旨趣何如。
無盡曰。
當(dāng)不別。
師曰。
有甚交涉。
無盡意不平。
師徐曰。
古云。
不見色始是半提。
更須知有全提時節(jié)。
若透徹。
方見德山臨濟用處。
無盡翻然曰。
固嘗疑雪竇大冶精金之語。
今方知渠無摸索處。
師曰。
頃有頌云。
頂門直下轟霹靂。
針出膏盲必死疾。
偶與丞相意會。
無盡喜曰。
每懼祖道?微。
今所謂見方袍管夷吾也。
澧州刺史請住夾山。
未幾遷湘西道林。
初潭師周公因提舉劉直孺愿見師。
至是皮相之不甚為禮。
及見開堂提唱。
妙絕意表。
始增敬焉。
政和末。
有旨。
移金陵蔣山。
法道大振。
僧問。
如何是實際理地。
曰。
何不向未問已前薦取。
僧曰。
未問已前如何薦。
師曰。
相隨來也。
進云。
快便難逢。
更借一問。
曰。
忘前失后。
進云。
若論此事。
如擊石火。
只如未相見時如何。
師曰。
三千里外亦逢渠。
曰。
恁么則聲色外。
與師相見。
答曰。
穿卻鼻孔。
問。
忠臣不畏死。
故能立天下之大名。
勇士不顧生。
故能立天下之大事。
未審衲僧家又作么生。
師曰。
威震寰區(qū)。
未為分外。
曰。
恁么則坐斷十方。
壁立千仞。
師曰。
看箭。
問。
不落因果。
不昧因果。
是同是別。
師曰。
兩個金剛?cè)Α?div id="f2gjm0g" class='inline' id='people_33567_3_166_comment'>
曰。
溈山撼門扇三下。
又作么生。
師云。
不是同途者。
智音不舉來。
曰。
恁么則打鼓弄琵琶。
相逢兩會家。
師曰。
名邈得不□多。
曰。
不得壓良為賤。
師曰。
實處道將一句來。
曰。
自從事得潘郎后。
也解人前不識羞。
師曰。
速禮三拜。
僧曰。
昔人問投子如何是十身調(diào)御。
投子下禪床立。
意旨如何。
師云。
生鐵鑄就。
曰。
為什么。
貪觀白浪。
失卻手橈。
師云。
自領(lǐng)出去。
問。
只如道明頭合暗頭合。
古德便歸方丈作么生。
師拈起拄杖子。
進云。
學(xué)人擬欲放出。
和尚如何抵擬。
師曰。
這野狐精。
問。
選佛場開上根圓證。
不昧當(dāng)機如何指示。
師云。
一超直入如來地。
曰。
不昧本來人。
請師高著眼。
馬大師為什么直下覷。
師云。
頂門上有眼。
問。
一種無弦琴。
唯師彈得妙。
馬大師為什么直上覷。
師云。
暗里能抽骨。
曰。
未審直上覷得是。
直下覷底是。
師云。
莫謗馬大師好。
曰。
爭奈龍袖拂開全體現(xiàn)。
象王行處絕狐蹤。
師云。
賴有龐居士證明。
問。
句中有眼作家知。
向上人來向上提。
直下全行摩竭令。
愿垂方便接群機。
師云。
不如一個百不知。
曰。
無無孔鐵槌。
有甚用處。
師曰。
果然恁么去。
曰。
雖是本分事。
未是向上機。
師曰。
撒星火迸獨光輝。
曰。
爭奈腦后一箭。
師救不著。
師云。
又是拖泥帶水。
嘗示眾曰。
恁么恁么雙明。
不恁么么不恁么暗。
不恁么中卻恁么。
暗里隱明。
恁么中卻不恁么。
明中隱暗。
只如和座子掇卻許多建立。
總么犯手傷鋒。
且道喚作什么。
到遮里高而無上。
深而無底。
旁盡虛空際中。
極鄰虛塵。
凈裸裸赤灑灑。
是個無底缽盂。
無影杖子。
熊耳山前。
少林峰下。
老胡九年。
冷湫湫地。
守這閑家具。
深雪之中。
直得情忘意遣。
理盡見徐。
方有一個承當(dāng)。
且道雙明雙暗。
雙放雙收。
是建立是平常。
總不與么。
也未是極則處。
且作么生是極則處。
擘開華岳連天透。
放出黃河輥底流。
宣和中。
詔住東都天寧。
太上在康邸。
屢請宣揚。
有偈云。
至簡至易。
至尊至貴。
往來千圣頂??頭。
世出世間不思議。
然是時欽宗在東宮。
師對太上。
預(yù)有至尊之讖。
建炎改元。
寧相李伯紀。
表住金山。
駕幸維揚。
有詔徵見。
顧問西竺道要。
對曰。
陛下以孝心理天下。
西竺法以一心統(tǒng)萬殊。
真俗雖異。
一心初無間然。
太上大悅。
賜號圜悟禪師。
乞云居山歸老。
朝廷厚贐其行。
至云居之明年。
復(fù)歸于蜀。
大師王伯紹迎居昭覺。
紹興五年八月五日。
示疾。
將終。
侍者持筆求頌。
書曰。
已徹?zé)o功。
不必留頌。
聊爾應(yīng)緣。
珍重珍重。
擲筆而化。
春秋七十有三。
坐五十五夏。
謚真覺禪師。
塔曰寂照。
初樞密鄧子常。
奏賜命服佛果師號。
所至士夫過從問道。
無虛日。
師悟門廣大。
說法辯博。
縱橫無礙。
莫不人人畏服。
以為未嘗有也。
凡應(yīng)接雖至深夜。
客退必秉炬開卷。
于宗教之書。
無所不讀。
初在金陵。
大師王彥昭。
嘗請益雪竇所謂三員無事道人孰勝。
師曰。
正爾皆須吃棒始得。
帥意未喻。
師詰之。
帥以手拍膝。
時衲子環(huán)擁。
師就指曰。
此輩倒作此見解。
焉能透徹古人知見。
帥不懌而去。
尋遣之詩令刻石。
師匿之。
他日彥昭入山。
問詩所在。
師曰。
昔人贈遺。
所以昭德也。
今大師特譏刺而已。
某敢以非所宜而宜之哉。
帥翻照霽威而去。
既而給事廬贊元代府事入山。
題詩有菖蒲海之句。
然東漢志有蒲菖海。
師就質(zhì)之。
廬頗知誤。
或勸不應(yīng)與師臣爭詩恐致禍。
師笑曰。
吾豈得已哉。
前既卻王公詩。
今新帥雖美句。
亦莫敢刻之。
故發(fā)其誤。
貴不主意上石耳。
其臨機有斷如此。
性和易不事事。
晚節(jié)道愈尊。
而風(fēng)度無改。
或謂當(dāng)加威重者。
師曰。
吾佛以慈攝物。
等觀一切。
每任真若此。
猶恐失之。
況以顯晦易其心。
而刻薄蒞眾。
豈沙門所為邪。
其雅量廓廓常退。
己以讓人。
故出世主法垂四十年。
未始有一犯其規(guī)繩者云。
贊曰。
吾祖從上來事。
以妙悟通宗。
然世迫遲暮。
邪徑日滋。
自非龍蟠鳳逸之士。
極深而研幾。
則頓轡化城者皆是也。
圜悟其至矣乎。
道德備而學(xué)不厭。
名位崇而志益謙。
真一代之典刑也。
初黃龍楊岐兩宗學(xué)者剩有各私。
其勝而不相厭。
于是靈源大士作五祖演公正續(xù)碑。
所以推之為正續(xù)也。
至圜悟復(fù)能峻其門庭。
觀其對御。
則混真俗于一心。
接士大夫游。
則罄竭款誠。
俾于祖道染指涉流。
而人人得其權(quán)心焉。
此所以致盛名于天下也。
美哉。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克勤。
彭州崇寧駱氏子。
世宗儒。
師生。
犀顱月面。
骨相不凡。
從師受書。
日記千馀言。
偶過妙寂院。
見佛書讀之三復(fù)。
悵然如獲舊物。
曰。
吾殆過去沙門也。
始棄家祝發(fā)。
從文照。
通講說。
又從敏行。
授楞嚴。
俄得病瀕死。
嘆曰。
諸佛涅槃?wù)贰?div id="nrhmktj" class='inline' id='people_33567_4_20_comment'>
不在文句中。
欲以聲求色見。
如釜羹投鼠矢污之。
吾知其無以死矣。
遂棄去。
見真覺勝公。
勝方剃臂出血。
指示師曰。
此曹溪一滴也。
師矍然于時。
大知識名稱遠聞?wù)呦嗤?div id="o88euk7" class='inline' id='people_33567_4_31_comment'>
持一缽?fù)讲匠鍪瘛?div id="03kqo3s" class='inline' id='people_33567_4_32_comment'>
意所欲往。
靡不至焉。
首謁玉泉皓。
金鑾信。
又見大溈哲。
晦堂心。
東林總。
僉指為法器。
而晦堂獨深加賞識。
最后見五祖演禪師。
盡展機用。
祖皆不諾。
乃謂祖強移換人。
出不遜語。
忿然而去。
祖曰。
待一頓熱病打時。
方思我在。
到金山。
染傷寒困極。
平日見處。
無得力者。
追繹祖言。
乃自誓云。
我病稍間。
即歸五祖。
病既愈。
還山。
祖見之喜。
命執(zhí)侍方半月。
會部使者。
謁祖問佛法大意。
師從旁竊聽。
忽有省。
遽出。
見雞飛上欄干。
鼓翅而鳴。
大悟
袖香入室。
通所得。
祖曰。
佛祖大事。
非小根劣器所能造。
汝既如是。
吾助汝喜。
因遍謂山中耆老曰。
我侍者參得禪也。
嘗伐一巨木。
祖固止之。
不聽。
祖怒奮挺而起。
師立不動。
祖投所持挺。
笑而去。
自是遇物無疑。
崇寧中。
省親還蜀。
諸老相謂曰。
道西行矣。
時同門佛鑒慧勤。
亦知名眾。
遂目師為川勤別之。
成都師郭知章。
請開法六祖。
更昭覺凡八年。
復(fù)出峽南游。
時張無盡。
寓荊南。
自以手提古佛。
席卷諸方。
見師恍然自失。
留居碧巖院。
傾心事之(傳燈錄云。
張寓荊南。
以道學(xué)自居。
少見推許。
師艤舟謁之。
劇談華嚴旨。
要曰。
華嚴現(xiàn)量境界。
理事全真。
初無假法。
所以即一而萬。
了萬為一。
一復(fù)一。
萬復(fù)萬浩然莫窮。
心佛眾生。
三無差別。
卷舒自在。
無礙圓融。
此雖極則。
終是無風(fēng)匝匝之波。
公。
于是。
不覺促榻。
師遂問曰。
到此。
與祖師西來意。
為同為別。
公曰。
同矣。
師曰。
沒交涉。
公色慍。
師曰。
不見云門道。
山河大地。
無絲毫過患。
猶是轉(zhuǎn)句。
直得不見一色。
始是半提。
更須知有向上全提時節(jié)。
彼德山臨濟非乎。
公乃首肯。
翌日。
復(fù)舉事法界理法界。
至理專無礙法界。
師又問。
此可說禪乎。
公曰。
正好說禪也。
師笑曰。
不然。
正在法界量里。
蓋法界量未滅。
若到事事無礙法界。
法界量滅。
始好說禪。
如何是佛乾屎橛。
如何是佛麻三斤。
是故真凈偈曰。
事事無礙。
如意自在。
手把豬頭。
口誦凈戒。
趁出淫坊。
未還酒債。
十字街頭。
解開布袋。
公曰。
美哉論。
豈易得聞。
于是。
執(zhí)師禮。
留居碧巖)。
復(fù)徙長沙道林。
太保樞密鄧子常。
上師德行。
賜紫服師號佛果。
政和中。
移延康蔣山。
東南學(xué)者。
赴之如歸。
至無地可容。
名聞京師。
被詔住天寧萬壽。
召見褒寵甚渥。
建炎初。
宰相李伯紀。
奏住金山。
高宗至維揚。
入對。
賜名圓悟禪師。
改云居久之。
復(fù)領(lǐng)昭覺。
紹興五年八月己酉。
微恙。
留偈示眾。
擲筆而逝。
茶毗。
舌齒不壞。
舍利五色無數(shù)。
閱世七十有三。
坐夏五十有五。
塔于昭覺之側(cè)。
謚真覺禪師。
師清凈無作。
不入諸相。
示方便門。
提引未悟。
一聽其語。
莫不愀然感動。
有泣下者。
故住天寧時。
一時王公貴人。
道德材智。
文學(xué)之士。
日造其室。
車轍滿戶外。
雖毗耶聽法。
不能過也。
度弟子五百人。
嗣法得眼。
領(lǐng)袖諸方者。
百馀人。
方據(jù)大叢林。
匡眾說法。
為后學(xué)標表。
可謂盛矣。
師自得法后。
聲名藉甚。
繇岳麓。
徙蔣山。
行成德備。
每得天神訶護。
過金山時。
賊趙萬。
據(jù)鎮(zhèn)江擁兵數(shù)百。
操戰(zhàn)艦。
乘風(fēng)欲度。
忽反風(fēng)。
云霧晦冥連晝夜。
不得度。
乃止。
比赴云居。
道長廬。
賊張遇奄至。
盡劫所有。
師衣缽獨存。
又嘗斂上方賜物。
置一篋中。
寓儀真。
師飭其徒往省。
答曰。
儀真連夕大火。
尚何求。
師笑曰。
汝第往。
既至。
官寺民櫩。
鞠為瓦礫。
而師篋封識如新。
嘗寓公安天寧。
天堂長老覺公。
夢一女子。
再拜而進曰。
乞我東堂。
為人天說法。
信宿而碧巖疏至。
女子。
即碧巖護法神也。
安樂山神。
據(jù)云居方丈。
諸耆宿。
皆徙避別室。
師寘一榻。
臥起如平時。
師?;蹆勺?。
行解通脫。
斷取世界。
如掌中庵摩勒果。
是區(qū)區(qū)者何足言。
然為世人傳聞贊嘆。
故不得略也。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二
釋克勤,姓駱氏,彭人也。世守儒學(xué),兒時日記千言,偶游妙寄寺,見佛書,三復(fù)悵然,如獲舊物,曰:“予殆過去沙門也。”即出家,依自省師祝發(fā),從文昭通講說,又從敏行授《楞嚴》。俄得病瀕死,嘆曰:“諸佛涅槃?wù)?,不在文句中,吾以聲求色見,宜其無以死也?!彼鞐壢?,至真覺勝禪師之席,勝方創(chuàng)臂出血,指示勤曰:“此曹溪一滴也?!鼻谯侨涣季?,曰:“道固如是乎?”即徒步出蜀,首謁玉泉皓,次依金鑾信、大溈哲、黃龍心、東林度,僉指為法器。而晦堂稱:“他日臨濟一派屬子矣?!弊詈?,見五祖演,盡其機用,祖皆不諾。乃忿然而去。演曰:“待著一頓熱病時,方思量我?!鼻谥两鹕?,病寒困極,以平日見處試之,無得力者。追繹演言,乃自誓曰:“我病稍閒,即歸演?!奔把菀灰姸?,令入侍寮。會部使者解印還蜀,造演問道,演曰:“曾憶少年讀小艷詩,有‘頻呼小玉原無事,祇要檀郎認得聲’之句乎?”部使喏喏。勤適侍立,反復(fù)研詰。演為舉“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語,有省。出見雞飛上欄干,鼓翅而鳴,復(fù)自忖曰:“此豈非聲耶?”乃呈偈曰:“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少年一段風(fēng)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毖菹?,遍謂山中耆舊曰:“我侍者參得禪也。”由此所至,推為上首。祟寧中,成都帥翰林郭公之章請開法昭覺。政和間,謝事,復(fù)出峽南游。時張無盡寓荊南,以道學(xué)自居,少見推許,勤艤舟謁之,與談《華嚴》旨要,因言:“《華嚴》現(xiàn)量境界,理事全真,初無假法,所以即一而萬,了萬為一,一復(fù)一,萬復(fù)萬,浩然無窮,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卷舒自在無礙圓融,此雖極則,終是無風(fēng)匝匝之波?!睙o盡于是不覺促榻,勤乃更迭推勘,謂:“云門道山河大地,無絲豪過患,猶是轉(zhuǎn)句,直得不見一色,始是半提,更須知有向上全提時節(jié)?!睙o盡為之首肯。明日,復(fù)舉事法界、理法界,至理事無礙法界,因問:“此可說禪乎?”無盡曰:“正好說禪也?!鼻谛υ唬骸安蝗弧U欠ń缌坷?,蓋法界量未滅始好說禪。如何是佛乾屎橛?如何是佛麻三斤?是故真凈偈曰:‘事事無礙,如意自在,手把豬頭,口誦凈戒,趁出淫坊,未償酒債,十字街頭,解開布袋?!睙o盡嘆曰:“美哉之論,豈易聞乎!”于是,以師禮留居碧巖。復(fù)徙道林。樞密鄧公子常奏,賜紫服,詔住蔣山,學(xué)者歸之如市,至無地以容。敕補天寧、萬壽,召見便殿,褒龍甚渥。建炎初,又遷金山,適駕幸維揚,入對,賜號“圓悟禪師”,改云居。久之,復(fù)領(lǐng)昭覺。徽宗為降敕,使開堂焉,略云:“匝地普天,皆承恩力。九州四海,悉稟威靈。百千法門之外殊特法門,無量妙義之中真實妙義。克勸禪師者,雞園上品,鹿苑名家。早空六妙之門,無慚饒舌接引。四流之岸,意許安心。飛錫所至,法雨咸沾。布金而來,愿云共領(lǐng)。特啟祗園世界,廣引方袍。宏開覺路津梁,都成圓具。鈴鈴振策,允為萬德之師。凜凜戒規(guī),直入三摩之地。于戲!道生說法,石亦點頭。羅什談禪,巖俱撒手。普濟僧人行腳,象負以游。定儗菩薩低眉,鳩分而食。遍灑醍醐,同登歡喜?!苯B興五年八月示微恙,趺坐書偈遺眾,投筆而逝。荼毗時,舌齒不壞,舍利無數(shù),塔于寺后威鳳山中,謚“真覺禪師”。清雍正十三年,加謚“明宗真覺禪師”。
釋師一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師一(一一○七~一一七六),號水庵,俗姓馬,婺州東陽(今屬浙江)人。
十六落發(fā),首參雪峰慧照禪師,又謁東禪月用庵果,晚依佛智于西禪,盡得其道。
出住慈云。
繼遷數(shù)剎。
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始屆臨安府凈慈寺。
淳熙三年卒于嘉禾光孝寺,年七十。
為南岳下十六世,丹霞佛智蓬庵端裕禪師法嗣。
有《水庵一禪師語》一卷,收入《續(xù)古尊宿語要》卷六。
嘉泰普燈錄》卷一九、《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今錄詩三十五首。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師一。號水庵。師得法弟子也。師住持衲子務(wù)齊整。唯水庵。賦性沖澹。奉身至薄。昂然在稠人中。曾不屑慮。師亦不甚強之。師沒。水庵道大弘。經(jīng)歷四郡。住持八院。所至兢兢業(yè)業(yè)以行道。建立為心。淳熙五年。退西湖凈慈。有偈云。六年灑掃皇都寺。瓦礫翻成釋梵宮。今日功成歸去也。杖頭八面起清風(fēng)。士庶遮留。不止。終于秀之天寧。 東陽縣志云。水庵馬姓。十六出家。從法云善遵為師受具。過錢塘昭慶。遇異人相之。曰。此僧中龍也。笠雪鞋花。歷參禪宿。乾道七年。自寶林住凈慈。九年浴佛日。入內(nèi)觀堂。投老嘉禾報恩。為終焉計。未幾示疾。作書別郡官。端坐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齒拳不壞。辭世偈曰。平生要用便用。死蛇偏解活弄。一拳打破虛空。佛祖難窺罅縫。有語錄若干卷。大司成高文虎。序之。
釋法全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法全(一一一四~一一六九),號無庵,俗姓陳,姑蘇(今江蘇蘇州)人。
先從道川出家,后依佛智
初說法于宜黃之臺山,移白楊西華。
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居虎巖寺,后主湖州道場。
乾道五年卒,年五十六。
為南岳下十六世,丹霞佛智蓬庵端裕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一九、《五燈會元》卷二○、元至正《昆山郡志》卷五有傳。
今錄詩二十首。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法全字無庵。
昆山陳氏子。
生有偉質(zhì)溫粹不凡。
幼請父母從道川禪師為僧。
參請精勤志明大事。
一日行靜濟寺殿前。
偶觸首于柱忽大悟。
旁觀者見其光彩飛動而不自知。
自此遍游名山業(yè)席。
道價日益。
乾道中將示寂。
眾求遺偈。
師瞪目下視。
眾又請。
遂援筆書無無二字端坐而逝。
阇維得舍利五色。
塔于金斗峰。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三
法全禪師者。
姑蘇人也。
姓陳氏。
號無庵。
早歲父攜見東齋川和尚。
川熟視曰。
若能從我乎。
全欣然膝地請名。
其父奇之。
遂舍斷發(fā)。
及游方。
所至正大。
人不易就。
佛智于虎丘。
每入室。
智以狗子無佛性話問之。
全結(jié)舌。
但見棒如雨。
喝如雷。
益迷悶。
不知所以。
頻背眾求示。
佛智叱之。
一日聞僧舉五祖頌云。
趙州露刃劍。
忽驚汗下。
趨呈曰。
鼓吹轟轟袒半肩。
龍樓香噴益州船。
有時赤腳弄明月。
踏破五湖波底天。
智乃肯之。
然全所抱慎重。
人莫知者。
佛智補靈隱。
以全首眾。
林下知名。
或以大剎請全主持。
不應(yīng)。
每蹙額嘆曰。
古斷臂以求安心。
今賣身以要續(xù)祀。
吾道殆哉。
明矣。
久之佛智以年邁。
歸西華舊隱。
全始說法安吉道場。
乃拈拄杖云。
汝諸人個個頂天立地。
肩橫楖栗。
到處行腳。
勘驗諸方。
更來者里覓個甚么。
才輕輕拶著。
便道天臺普請。
南岳游山。
我且問汝。
還曾收得大食國寶刀么。
切忌口銜羊角。
又曰。
欲得現(xiàn)前。
莫存順逆。
以杖橫案云。
三祖大師變作馬面夜叉。
游遍四大部洲。
卻來山僧手里呈身。
元來只是一條黑漆拄杖。
還見么。
直饒見得。
入地獄如箭射。
乾道己丑秋。
有疾醫(yī)至。
全乃讓之曰。
為一幻軀。
求良醫(yī)。
覓隹穴。
是可忍乎。
竟?fàn)柛婕拧?div id="fwzl0y5" class='inline' id='people_33898_2_77_comment'>
眾泣求偈語。
全大書無無二字。
棄筆而化。
火浴設(shè)利五色。
塔于金斗峰。
初全居靈隱首座時。
有權(quán)道者。
久參無證。
請益于全。
全以無住本。
建一切法徵之。
權(quán)有省。
乃私笑曰。
暗里穿針。
耳中出氣。
遂定師資焉。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法全,字無庵,昆山陳氏子也。
生有偉質(zhì),溫粹不凡。
幼請父母,從道川禪師為僧,參請精勤,志明大事。
一日行靜濟寺殿前,偶觸首為柱,忽大悟,傍觀者見其光彩飛動,而不自知。
自此,遍游名山叢席,道價益高。
乾道中,將示寂。
眾求遺偈,全瞪目下視。
眾又請,遂援筆書“無無”二字,端坐而逝。
阇維得舍利五色,塔于金斗峰。
釋有權(quán)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有權(quán)(?
~一一八○),號伊庵,俗姓祁,臨安昌化(今浙江臨安西)人。
年十四得度,首禮靈隱佛智裕禪師,為無庵法全禪師器重,密付心印。
后游歷湖湘江浙幾十年,依應(yīng)庵于歸宗,參大慧于徑山。
法全住道場,招分座說法,自是聲播諸方。
孝宗淳熙七年示寂。
為南岳下十七世,道場法全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二○、《五燈會元》卷二○、《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四有傳。
今錄詩十四首。
大明高僧傳·卷第七 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釋有權(quán)號伊庵。
臨安昌化祁氏子也。
髫齡出家十四得度。
篤志勤勵博究群章。
十八知有向上一著殫力參求。
首禮佛智裕公于靈隱。
時無庵和尚充第一座。
權(quán)入室請益。
庵以從無住本建一切法問之。
權(quán)久而有省答曰。
暗里穿針耳中出氣。
庵可之遂密付心印。
既有所得精進益堅。
一夕危坐深入禪那至于達旦雖行粥至忘乎展缽。
鄰僧以手觸之。
頓然大悟偈曰。
黑漆昆崙把釣竿。
古帆高掛下驚湍。
蘆花影里弄明月。
引得盲龜上釣船。
佛智深加稱賞。
一日問權(quán)。
心包太虛量廓沙界時如何。
對曰。
大海不宿死尸。
佛智撫其座曰。
此子他日據(jù)此訶佛罵祖去在。
權(quán)于是深自韜晦寄跡湖湘江浙之間十年。
然后或依應(yīng)庵或見大慧。
凡明眼宿德躬往禮謁。
無庵出主道場。
召權(quán)分座說法。
自是聲播諸方。
未久有華藏之命。
開堂云。
禪禪無黨無偏。
迷時千里隔。
悟在口皮邊。
所以僧問石霜。
如何是禪。
霜曰。
?磚僧。
問睦州。
如何是禪。
州曰。
猛火著猛油煎。
僧問首山。
如何是禪。
山曰。
猢猻上樹尾連顛。
師曰。
道無橫徑立處孤危。
然此三大老而行聲前活路用劫外靈機。
若以衲僧正眼檢點將來不無優(yōu)劣。
一人如張良入陣。
一人如項羽用兵。
一人如孔明料敵。
若人辨白得出。
可與佛祖齊眉。
雖然如是。
忽有個出來道長老話作兩橛了也。
適來說道。
道無橫徑無黨無偏。
而今又分許多優(yōu)劣。
且作么生秖對。
還委悉。
么把手上山齊著力咽喉出氣自家知。
淳熙庚子秋示微疾書偈而逝。
荼毗齒舌不壞。
舍利五色者無數(shù)。
而建塔焉。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三
禪師名有權(quán)。
臨安祁氏子也。
號伊庵。
雖機契無庵全首座。
而權(quán)益自砥礪。
常兀坐如木石。
因過堂忘展缽。
鄰僧以手觸之。
有偈曰。
黑漆昆崙把釣竿。
古帆高掛下驚湍。
蘆花影里弄明月。
引得盲龜上釣船。
佛智大稱賞之。
乃召權(quán)問曰。
心包大虛。
量廓沙界時如何。
權(quán)對曰。
大海不宿死尸。
智拊其座曰。
此子他日當(dāng)據(jù)此。
訶佛罵祖去在。
于是諸山請權(quán)出世。
不就。
以竿木隨身。
游戲湖江。
來往應(yīng)庵妙喜之庭。
會全公歿。
華藏虛席。
物色求權(quán)。
權(quán)仍卻之。
或曰。
無庵老人法道寧不在公乎。
公今拘小節(jié)。
樂林泉。
即潔如巢由。
信如尾己。
何足貴也。
權(quán)感起就之。
次遷萬年。
諸剎常隨萬指。
肅如公府。
日與眾均其勞逸。
或曰。
住持安坐演法。
何自苦耶。
權(quán)曰。
法末憍慢。
未得謂得。
借位自恣。
身帥之且不從。
敢自逸乎。
淳熙庚子秋。
示寂。
茶毗。
齒舌不壞。
舍利無數(shù)。
塔于橫山。
又分諸不壞塔萬年山寺。
權(quán)為人剩剛毅。
法不容私。
有貴人入寺施財。
衣冠不整。
權(quán)終不受。
又僧充化主。
歸納厚疏。
頗有矜色。
權(quán)叱還之。
故門下不易出入。
俱以氣節(jié)自化。
權(quán)暮年法令森嚴益甚。
有語曰。
今朝結(jié)卻布袋口。
明眼衲僧莫亂走。
心行滅處解翻身。
噴嚏也成獅子吼。
栴檀林任馳驟。
剔起眉毛頂上生。
剜肉成瘡露家丑。
贊曰。
佛智三代。
以穩(wěn)實起家。
當(dāng)時禪風(fēng)為之一轉(zhuǎn)。
觀其前后垂跡。
如蟲書鳥篆。
體勢雖殊。
諦理則一。
使非亞圣大人。
曷克臻此。
矧止啼饒黃葉之方。
而濟譏絕懸沙之秘哉。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有權(quán),字伊庵,姓祁氏,昌化人也。
髫齡出家,十四得度,篤志勤勵,博究群章。
年十八,知有向上,殫力參求,首禮佛智裕于靈隱,時無庵充首座。
權(quán)入室請益,庵以從無住本建一切法問之,權(quán)久而有省,答曰:“暗里穿針,耳中出氣。
”庵可之,遂密付心印。
既有所得,精進益堅。
一夕,危坐深入禪那,至于達旦,雖行粥至,忘乎展缽,鄰僧以手觸之,頓然大悟,偈曰:“黑漆昆崙把釣竿,古帆高掛下驚湍。
盧花影里弄明月,引得盲龜上釣船。
佛智深加稱賞。
一日問權(quán):“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時如何?
”對曰:“大海不宿死尸。
佛智撫其座,曰:“此子他日據(jù)此,訶佛罵祖。
”權(quán)于是深自韜晦,寄跡湖湘江浙之間十年。
然后或依應(yīng)庵,或見大慧,凡明眼宿德躬往禮謁。
無庵出主道場,召權(quán)分座說法,自是聲播諸方。
未久,有華藏之命,開堂云:“禪、禪,無黨無偏。
迷時千里隔,悟在口皮邊。
所以僧問石霜如何是禪,霜曰?磚。
僧間睦州如何是禪,州曰猛火著猛油煎。
僧問首山如何是禪,山曰猢猻上樹尾連顛。
乃知道無橫徑,立處孤危。
然此三大老而行聲前活路,用劫外靈機。
若以衲僧正眼檢點,將來不無優(yōu)劣,一人如張良入陣,一人如項羽用兵,一人如孔明料敵。
若人辨白得出,可與佛祖齊眉。
雖然如是,忽有個出來道,長老話作兩橛了也。
適來說道,道無橫徑,無黨無偏,而今又分許多優(yōu)劣,且作么生秪對?
還委悉么?
把手上山齊著力,咽喉出氣自家知。
”淳熙庚子秋示微疾,書偈而逝,荼毗齒舌不壤,舍利五色者無數(shù)。
釋子琳 朝代: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琳。
佛智裕公之堂。
得言外之旨。
故于講演。
惟提大意。
揭綱宗。
不沾泥于名相。
使聞?wù)呋腥蛔缘谩?div id="wewsgi6"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506_0_7_comment'>
皆知道之在己。
不關(guān)文字。
而又不外文字也。
雖老禪宿德。
無不趨下風(fēng)。
聆謦欬。
皆服其辯。
而厭其心。
大慧杲公醉心焉。
嘗謂師曰。
時人秪知老侄有教。
徑山卻許老侄有禪。
杲于同嗣佛果。
故稱師為侄云。
仍為師。
題其真曰。
悟得旋陀羅尼三昧。
于一切法得大自在。
舌端之上海波翻。
第一義諦無違背。
孝宗乾道元年春。
召師問道。
上曰。
朕欲讀經(jīng)。
以何為要。
師曰。
金剛圓覺最為要道。
曰。
參禪如何。
師曰。
禪須自悟。
曰以何為功。
師曰。
澄寂身心。
久當(dāng)自契。
上說。
一日謂門人曰。
吾為首座十八年。
日課蓮經(jīng)一部。
夢間嘗見普賢。
住持以來。
無復(fù)夢見。
信知領(lǐng)徒損己。
其言有徵。
又半載。
書偈而化。
寒巖升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寒巖升者,姓吳氏,建安人,母氏游,初生有肉如環(huán),在其左乳,人皆異之。
年十四,依郡之龍居寺出家,肉環(huán)隨隱。
弱冠進具,有志游方,因之長樂,會圓悟高弟佛智禪師。
端裕演法于西禪,入其室,言下頓悟。
自是機鋒迅發(fā),人莫能當(dāng)。
佛智移杭之靈隱,升為首座。
佛智歸,升亦還鄉(xiāng)。
后住支提、承天、石霜、泐潭諸大剎,示寂于鼓山,壽七十九,僧臘六十。
山陰陸待制務(wù)觀與升游,愛敬之如師友。
周丞相子充為之塔銘。
釋守仁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四
禪師名守仁。
號[亻幻]堂。
洛陽人也。
少持重。
寬夷好學(xué)。
初依東京奉先沙門。
宣和間。
試經(jīng)于慶基殿得度。
往來三藏譯經(jīng)所。
諦窮經(jīng)論。
每游刃膠結(jié)之隊。
恢有馀地。
故互稱曰。
酥酪仁焉。
于宗門語句。
則曰。
按黑豆法也。
何足為奇。
然疑周金剛蜀之杰士。
胡得?苴之甚耶。
當(dāng)是時。
佛果勤公居天寧。
天寧參頭則有宗杲端裕曇玩等。
擇木寮則有樞密徐俯侍郎李彌達輩。
禪風(fēng)大盛。
仁益疑。
乃攝衣探之。
值掛牌入室。
仁默自計曰。
若有所長則得。
倘違吾教乘。
自當(dāng)別有議論在。
佛果知仁在側(cè)。
乃召仁。
問曰。
依經(jīng)解義。
三世佛冤。
離經(jīng)一字。
即同魔說。
你還湊泊得么。
仁擬引對。
佛果以鐵如意迅擊之。
因墜一齒。
仁以手抹血。
大悟
因太息曰。
一人發(fā)真歸源。
十方世界悉同消殞。
以為一時表法之詮。
安知實有此等境界。
至于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不是其人。
大難承當(dāng)。
繇是師資契合。
住后每瞋。
學(xué)者滯于奇妙言句。
獨以毒棒。
出沒江湖。
著其聲。
嘗易服過武林。
訪圓覺講主。
值其升堂。
勾引經(jīng)文。
反覆浩浩。
仁從傍失笑。
講主下座。
請仁曰。
上座高隱何處。
仁曰。
長行粥飯僧。
安有定處。
曰。
適來上座致笑。
非我說與經(jīng)有違乎。
仁曰。
違雖未違。
合則未合。
曰。
上座能明此義否。
仁曰。
明則不明。
背卻不背。
講主即請仁升座剖判。
仁即躡履而登。
舉經(jīng)中道。
居一切時。
不起妄念。
于諸妄心。
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
不加了知。
于無了知。
不辨真實。
以手空指曰。
會么。
庭前栽萵苣。
萵苣生火箸。
火箸生蓮花。
蓮花結(jié)木瓜。
木瓜才劈破。
撒出白油麻。
參。
講主徹見圓覺宗旨。
不從人得。
即散席南行。
仁為人。
不務(wù)名。
不苛察。
輪蹄輳集。
罕見其面。
衲子至。
不時進謁。
然機要險絕。
旦過堂無宿客。
淳熙甲午。
召入內(nèi)廷。
上問曰。
朕嘗披法典。
襄州龐蘊奇士也。
問馬祖。
不與萬法為侶。
是甚么人。
祖云。
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
即向汝道。
蘊于言下領(lǐng)會。
爾師圓悟頌云。
一口吸盡西江。
栗棘??殺老龐。
當(dāng)陽若也吞得。
管取海內(nèi)無雙。
禪師可中更出手眼。
剖朕夙衷。
仁對曰。
秤錘搦出油。
閒言長語休。
腰纏十萬貫。
騎鶴上楊州。
上大悅。
癸亥丹書復(fù)至。
仁集眾說法畢。
即法座而逝。
贊曰。
寶覺云。
一塵飛而翳天。
一芥墮而覆地。
安樂處切忌許多骨董。
直須死卻無量劫偷心乃可耳。
蓋仁公以經(jīng)論鳴世。
偷心正熾。
及遇本色作家。
一擊而絕骨董。
即家珍也。
忌云乎哉。
但其前后垂機。
所謂浪子憐鄉(xiāng)客。
杯翁愛醉人者。
非也。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