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971—1031 【介紹】: 宋大名人,字子儀。真宗咸平元年進士。楊億試選人校太清樓書,擢第一,以大理評事為秘閣校理,預修圖經(jīng)及《冊府元龜》。真宗、仁宗兩朝,屢知制誥及知貢舉,預修國史。嘗拒草丁謂復相位制。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兼龍圖閣直學士,終知廬州。工詩,與楊億時號“楊劉”。與楊億、錢惟演等合編《西昆酬唱集》,后世稱“西昆體”。有《刑法敘略》、《冊府應言》、《玉堂集》等。
劉筠(九七一~一○三一),字子儀,大名(今屬河北)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進士(《郡齋讀書志》卷一九)。授館陶尉。五年,入為大理評事、秘閣校理(《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三)。景德元年(一○○四),為大名府觀察判官。與修《冊府元龜》,書成,轉(zhuǎn)左正言、直史館。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遷右司諫、知制誥(同上書卷八三),加史館修撰。出知鄧州,徙陳州。還,知貢舉,遷尚書兵部員外郎。天禧中為翰林學士。五年(一○二一),以右諫議大夫知廬州(同上書卷九七)。乾興元年(一○二二),遷給事中,復召為翰林學士。踰月,拜御史中丞(同上書卷九九)。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樞密直學士、禮部侍郎、知潁州(同上書卷一○二)。四年,為翰林學士承旨、權(quán)判都?。ㄍ蠒硪弧鹞澹?。六年,以龍圖閣直學士再知廬州。九年卒(同上書卷一○六),年六十一。謚文恭。有《冊府應言集》十卷、《榮遇集》十二卷、《肥川集》四卷、《表奏》六卷、《刀筆集》二卷等(《郡齋讀書志》卷一九、《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有傳。 劉筠詩,今存《肥川小集》一卷,見《兩宋名賢小集》。又《西昆酬唱集》收詩七十二首,多不見于《肥川小集》。今錄《西昆酬唱集》詩以《四部叢刊》影印明宛珠堂本為底本,錄《肥川小集》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并以前者為主,凡有重出則刪后者,二書異文酌出校記。又從《會稽掇英總集》、《古今歲時雜詠》、《天臺續(xù)集》等輯得詩二十二首,合編為三卷。全宋文·卷二七五
劉筠(九七一——一○三一),字子儀,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咸平元年進士及第,為館陶縣尉。還,會詔楊億試選人校太清樓書,擢筠第一,為秘閣校理。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觀察判官事。預修《冊府元龜》。遷左司諫、知制誥,加史館修撰,出知鄧州,徙陳州。還,糾察在京刑獄。進翰林學士,知廬州。仁宗即位,復召為翰林學士,拜御史中丞。出知潁州,召為翰林學士承旨,判尚書都省。再知廬州,卒。筠文辭善對偶,與楊億齊名,時號「楊劉」。著有《冊府應言》、《榮遇》等七集,《宋史》卷三○五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74—1020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大年。幼穎異。年十一,太宗召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獻《二京賦》,賜進士及第。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預修《太宗實錄》;又與王欽若同總修《冊府元龜》,其功居多。曾兩為翰林學士,官終工部侍郎,兼史館修撰。性剛介耿直,重交游,與王旦、劉筠、謝絳等友善。嫻熟典章制度,喜獎掖后進。為文才思敏捷,精密有規(guī)裁。詩學李商隱,詞藻華麗,號“西昆體”。卒謚文。編《西昆酬唱集》,有《楊文公談苑》、《武夷新集》等。全宋詩
楊億(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賜進士及第(《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遷光祿寺丞。四年,直集賢院。至道二年(九九六)遷著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預修《太宗實錄》。咸平元年(九九八)書成(《直齋書錄解題》卷四),乞外補就養(yǎng),知處州。三年,召還,拜左司諫。四年,知制誥(《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與王欽若同修《冊府元龜》(《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四)。三年,為翰林學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權(quán)同知貢舉,坐考成就差謬,降授秘書監(jiān)。四年,復為翰林學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三)。所著《括蒼》、《武夷》、《潁陰》等集共一九四卷。傳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編有《西昆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傳。 楊億詩,前五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武夷新集》為底本。校以明刻本《楊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簡稱明刻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清法式善編《宋元人詩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簡稱法式抄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抄本《楊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簡稱清抄本,藏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圖書室),清嘉慶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楊文公武夷新集》(簡稱??瘫?,藏科學院圖書館)。第六、第七卷以《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昆酬唱集》為底本,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本(簡稱四庫本)和清康熙周楨、王圖煒合注(簡稱周王合注本)等。另從《宋文鑒》、《會稽掇英總集》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八卷。詞學圖錄
全宋文·卷二八二楊億(974-1020) 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雍熙初,年十一,授秘書省正字。獻《二京賦》,賜進士第。曾與劉筠、錢惟演等唱和,編成《西昆酬唱集》,號西昆體,存《少年游》詞一首,見《梅苑》。
楊億(九七四——一○二○),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幼穎異,雍熙元年,年十一,詔試闕下,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命試翰林,賜進士第,直集賢院。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預修《太宗實錄》。知處州,召拜左司諫、知制誥。景德初,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駁事,俄判史館,與王欽若同修《冊府元龜》。三年,召為翰林學士,又同修國史。大中祥符七年,知處州,代還,以為參詳儀制副使,知禮儀院,判秘閣、太常寺。天禧二年,拜工部侍郎。四年,復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判館事。十二月,卒,年四十七。仁宗時追謚「文」。億才思敏捷,工文章,詩學李商隱,詞彩華麗,號「西昆體」。著作甚富,有《括蒼》、《武夷》、《潁陰》、《韓城》、《退居》、《汝陽》、《蓬山》、《冠鰲》、《辭榮》等集,及《內(nèi)外制》、《刀筆》共一百九十四卷,今僅存《武夷新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臨安人,字裕之。錢倧子。隨錢俶歸宋,獨昆與其弟錢易不授官。太宗淳化三年進士。仁宗時知廬、濠、泉、亳、梓、壽、許七州,為政寬簡。官至右諫議大夫,以秘書監(jiān)致仕。能詩賦,善草隸。年七十六卒。全宋詩
人物簡介
錢曖,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惟演子。天禧二年九月,以太常寺奉禮郎賜進士及第。四年,以光祿寺丞改館閣校勘。仁宗時為集賢校理。慶歷間以太常少卿判三司開拆司。見《宋史》卷二九七《曹修古傳》,《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二、選舉三三之四、職官六四之五二。
人物簡介
【生卒】:1002—1060 【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梅詢從子。初以蔭補桐城主簿,歷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仁宗皇祐三年召試,賜進士出身。以學士趙概等十余人薦,授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都官員外郎,預修《唐書》。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有《宛陵先生集》、《唐載記》、《毛詩小傳》等。詞學圖錄
梅堯臣(1002-1060) 字圣俞。宛陵(今安徽宣州宣城)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皇祐三年賜同進士出身。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為詩提倡"平淡",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并稱"梅歐"、"蘇梅"。劉克莊在《后村詩話》中稱為宋詩"開山祖師"。曾注《孫子兵法》。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詞見《能改齋漫錄》。全宋文·卷五九二
梅堯臣(一○○二——一○六○),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工詩,以深遠古淡為意,間出奇巧,初未為人所知。天圣中,用叔父梅詢蔭為桐城主簿,調(diào)河南主簿。錢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賞之,為忘年交,引與酬唱。歐陽修與為詩友,自以為不及。繇是知名于時。景祐元年,自德興縣令知建德縣。寶元二年,知襄城縣。慶歷元年,監(jiān)湖州稅;五年,為許昌簽書判官;八年,為簽書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皇祐四年監(jiān)永濟倉。大臣屢諫宜在館閣,嘉祐元年召試,賜進士出身,為國子監(jiān)直講。五年,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預修《唐書》,成,未奏而卒。撰《唐載記》二十六卷、《毛詩小傳》二十卷,注《孫子》十三篇,有《宛陵集》四十卷。見歐陽修《梅圣俞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三),《宋史》卷四四三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5—1071 【介紹】: 宋臨安人,字子飛。錢彥遠弟。由殿中丞策制科,轉(zhuǎn)太常博士。為呂夷簡所知,擢右正言。首劾范仲淹、富弼,二人皆罷。歷知數(shù)州府。神宗立,御史論其傾險儉薄,附賈昌朝、夏竦以陷正人,不宜冒居翰院,乃罷學士。久之,知永興軍。卒謚修懿。全宋詩
錢明逸(一○一五~一○七一),字子飛,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以父蔭為殿中丞,策制科,擢右正言。擢知諫院,為翰林學士,加史館修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權(quán)知開封府(《開封府題名記碑》)。罷知蔡州。歷揚、青、鄆、曹州、應天府。還,判流內(nèi)銓、知通進銀臺司。復出知成德軍、渭州、秦州。英宗治平初,復為翰林學士。神宗立,出知永興軍。熙寧四年卒,年五十七。謚修懿?!?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七、《東都事略》卷四八有傳。全宋文·卷一○四六
錢明逸(一○一五——一○七一),字子飛,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易子,彥遠弟。由殿中丞策制科,轉(zhuǎn)太常博士,擢右正言。首劾范仲淹、富弼,二人皆罷。進同修起居注、知制誥,擢知諫院,為翰林學士。加史館修撰,知開封府。后罷為龍圖閣學士、知蔡州。皇祐四年,自揚州知青州,改鄆州。又歷知曹州、應天府。還,判流內(nèi)銓、知通進銀臺司。復于嘉祐四年出知成德軍;五年,知渭州;八年,加端明殿學士、知秦州。治平初,復為翰林學士。神宗立,御史論其傾險憸薄,傾附賈昌朝、夏竦以陷正人,文辭淺繆,不宜冒居翰院,乃罷學士。熙寧元年,出知永興軍。四年卒,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謚曰修懿。《宋史》卷三一七《錢惟演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018—1085 【介紹】: 宋臨安人,字載陽。錢惟演子。以蔭累官駕部郎中,知撫州、臺州,有治績。性嗜學,仁宗皇祐間嘗著《后漢功臣年表》,藏于秘閣。官至寶文閣待制。
錢暄(一○一八~一○八五),字載陽,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錢惟演第三子。以父蔭官駕部郎中。仁宗嘉祐中知撫州(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六四)。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知臺州(民國《續(xù)修臺州府志》卷二)。元豐七年(一○八四),拜寶文閣待制。八年卒,年六十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九、三五六)。事見《宋史》卷三一七《錢惟演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生卒】:1022—1082 【介紹】: 宋臨安人,寓居蘇州,字醇老。錢明逸從子。仁宗皇祐五年進士。復中制科。為秘閣校理。三上書乞慈圣后歸政。歷樞密直學士、知開封府,為政簡靜有條理,不肯循私取顯。官終翰林侍讀學士、知審官東院。全宋詩
錢藻(一○二二~一○八二),字純老,一作醇老(《咸淳臨安志》卷六五),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寓蘇州。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為旌德尉。嘉祐四年(一○五九)試校書郎、無為軍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英宗時通判秀州。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知婺州(《元豐類稿》卷一三《館閣送錢純老知婺州詩序》)。入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誥(《東都事略》卷四八)。加樞密直學士,知開封府,改翰林侍讀學士,知審官東院。元豐五年卒,年六十一。事見《元豐類稿》卷四二《錢公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七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一四二七
錢藻(一○二二——一○八二),字醇(一作純)老,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家蘇州。明逸從子。皇祐五年進士。嘉祐四年,又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授試校書郎、無為軍判官,為秘閣校理。熙寧三年三月出知婺州。元豐元年十一月,以知制誥、直學士院加樞密直學士。二年,權(quán)知開封府。后改翰林侍讀學士、知審官東院。五年正月卒,年六十一。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二,《宋史》卷三一七《錢惟演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介紹】: 宋杭州臨安人。錢惟演孫。登進士第。初赴開封解試,王安石譽其文于公卿間,遂執(zhí)弟子禮。嘗言青苗、助役之法利少害多,他日必為民患。安石為相,欲令其治峽路役書,且委以戎、瀘蠻事。景諶請擇知兵愛人者,安石大怒,遂與之絕。神宗熙寧末,從張景憲辟知瀛州,終身為外官,仕至朝請郎卒。
錢景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惟演孫。仁宗嘉祐間為殿直,登進士第。王安石提點開封府界時爵所屬主簿,曾為所薦。安石執(zhí)政,因政見不合,終身任外職。神宗熙寧末,曾從張景憲辟知瀛州。事見《聞見錄》卷二一,《宋史》卷三一七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一六五四
錢景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惟演侄孫。嘉祐間官殿直巡轄兩京馬遞,鎖廳中進士第,王安石為之推譽,遂執(zhí)弟子禮。安石提點府界,景諶為屬主簿。后與安石政見不合,遂絕交。熙寧末,從張景憲辟知瀛州,終身為外官,僅至朝請郎而卒。見《邵氏聞見錄》卷一二,《宋史》卷三一七《錢惟演傳》有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