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52 【介紹】: 宋錢塘人。以進士起家為官,克盡職守,歷守池、洛兩州,為尚書郎。年八十告老歸故里,陳襄作《鴻飛》詩送之。
人物簡介
【生卒】:1013—1061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思道。仁宗慶歷二年進士。歷殿中侍御史。嘉祐六年上疏助司馬光乞早建儲嗣,曰:陛下以臣懷異日之圖,莫若殺臣之身,用臣之言。疏方上,即飲藥以卒。奏下,大計遂定。仁宗聞洙死,賜錢十萬。有《春秋索隱論》、《御史奏疏》及文集。全宋詩
陳洙(一○一三~一○六一),字師道,一作思道(明嘉靖《建陽縣志》卷一○),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為壽、亳、杭三州節(jié)度推官。薦充國子監(jiān)直講,改著作佐郎。嘉祐中為殿中侍御史,里行。五年(一○六○),直秘閣(《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二)。六年,卒年四十九。有文集十五卷(《灌園集》卷八《陳殿院集序》),已佚。事見《古靈集》卷二○《殿中御史陳君墓志銘》。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一○三一
陳洙(一○一三——一○六一),字師道,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慶歷二年進士。為壽、亳、杭三州節(jié)度推官,改掌河北真、定二府書記。以丁度薦召充國子監(jiān)直講,改著作佐郎,加秘書丞。轉太常博士,遷屯田員外郎,未幾擢御史里行。嘉祐六年九月上疏助司馬光乞早建儲嗣,疏上,飲藥以卒,年四十九。著《春秋索隱論》五卷,有文數(shù)百篇行于世。事見陳襄《殿中御史陳君墓志銘》(《古靈集》卷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015—1093 【介紹】: 宋越州新昌人,字圣咨。石待旦從子。仁宗慶歷二年進士。試秘書省校書郎。為天臺令,有母訟子逆者,牧之訓敕之,遂為善良。時與王安石、陳襄,號江東三賢宰。改著作佐郎。歷知二縣,通判二州,入為越王宮太學教授,監(jiān)在京曲院,官至知溫州。致仕優(yōu)游十余年卒。在溫酬唱篇詠,集為《永嘉唱和》。有《易論解經(jīng)訓傳》及雜文歌詩等。
石牧之(一○一五~一○九三),字圣咨,越州新昌(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歷知江寧、鹽城、雍丘三縣,通判溫、湖、舒、建四州。入為越王宮太學教授。后以尚書都官郎中知溫州。哲宗元祐八年卒,年七十九。事見《蘇魏公集》卷五五《石君墓碣銘》。宋登科記考
字圣咨。越州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慶歷二年(1042年)進士。朝議大夫。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018—1092 【介紹】: 宋福州侯官人,字閎中。性淳謹好學,門人千數(shù)。與陳襄、陳烈、周希孟為友,號四先生。仁宗皇祐五年進士。為壽安主簿。神宗熙寧中,召為岐王侍講。元豐中,出知越州。哲宗元祐初,召拜國子祭酒,除寶文閣待制。請老歸,太學生數(shù)千人請留,至空學相送。
鄭穆(一○一八~一○九二),字閎中,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為壽安主簿。召為國子監(jiān)直講,改集賢校理,出通判汾州。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為岐王府侍講。元豐三年(一○八○),出知越州。哲宗元祐初,召拜國子祭酒。三年(一○八八),除直集賢院。四年,拜給事中兼祭酒。六年,請老,提舉洞霄宮。七年卒,年七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七有傳。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宗魯。陳襄任浦城主簿,待以鄉(xiāng)先生禮,從學者甚多。仁宗嘉祐間奏名出身,授池州石埭尉,邑人相率趨學。官終雷州??悼h令。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建州崇安人,字正詞。仁宗景祐元年進士。歷通判常州,自蘇州引湖水以資灌溉,民甚利之。神宗時守南京,尋以太常少卿判太常禮院。因被譖出知萊州,復興水利以濟民。請祠歸里。趙抃、陳襄、蘇頌皆稱其才氣過人,不宜處之散地。詔除禮院,不拜,致仕。官至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