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黃潛善

相關(guān)人物:共 26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連璧遠(yuǎn)相訪,斷金情有加。
不因魚撫鋏,自是客思家。
好雨知人意,深杯艷燭花。
今宵真語別,孤嶼在天涯。
許種飛霞竹,仍求甌浦梅。
思鄉(xiāng)常夢寐,報國乏涓埃。
玉葉裁云膾,榴花染雪醅。
朝三吾已定,謫百便來歸。
姬郊崇泰圻,漢畤尊汾陰。
黃琮閟蠲饗,黝犢共副沈。
虔矣四望秩,昭哉列代欽。
于皇御寰極,洽祀嚴(yán)沖襟。
辨方規(guī)丘澤,奠位侔高深。
陶匏象始制,敔祝諧希音。
明禋協(xié)三五,颙觀絕后今。
良辰撫夏仲,浚慮惕時歆。
行衛(wèi)戒宵蹕,法從穆招愔。
?斿麗彫靄,璇蓋軼浮祲。
緹城虎旅集,輦道龍旗森。
群公羅墠壝,璆佩鏘瑯琳。
靈樂普眾變,嘉纁薦耦琛。
仰瞻祗后格,萬舞娛歡湛。
懷柔遍方夏,胥懌來假忱。
鴻貺敷九土,茂和滲六陰。
流潤及川岳,渰澤?墳林。
巨維干西北,鎮(zhèn)柱隆東南。
永觀翕寧化,于單敬祗心。
李公綱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綱,字伯紀(jì)。福建邵武人。初為起居郎,以龍變建言貶一官,與縣;后為太常少卿。徽宗議東幸,刺臂血上疏,愿假太子位號,招徠天下。帝傳位,以綱為兵部侍郎。時金議割地,綱言祖宗疆土,不可以尺寸與人。金兵渡河,太上出奔,以綱為東京留守。力止欽宗出幸,為尚書右丞兼親征行營使,治戰(zhàn)守之具,數(shù)日而畢。金人攻城,屢戰(zhàn)卻之。李邦彥勸帝求和,因罷綱以謝金人。太學(xué)生陳東等及都民數(shù)萬人上書,喧呼動地,乃復(fù)右丞,充京城四壁防禦使。金師退,往南京請?zhí)匣罔帲铣鲇駧?、金魚、象簡賜綱。后以綱為宣撫使,援太原。既而罷知揚(yáng)州,再貶江寧。金兵復(fù)至,召為開封尹,帥湖南勤王師入援,未至而京城陷,高宗立召為尚書右仆射。綱至,固辭,條上十事,兼御營使。既而,力爭東幸。黃潛善等力排之,遂罷提舉洞霄宮。凡所規(guī)畫軍民之政,一切廢格。太學(xué)錄陳東、布衣歐陽澈伏闕留綱,同斬于市。竄于鄂州,復(fù)安置萬安軍。至雷,寓天寧寺,有《阇花三詠》。后為湖廣宣慰使,悉平群盜。呂頤浩忌之,罷提舉崇福宮。疏陳和議之非,賜詔褒諭,而不能用。復(fù)為江西撫制置大使,知洪州,卒。贈觀文殿太學(xué)士、隴西公,謚忠定。史稱綱負(fù)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為民社安危。身雖在外,知無不言,言雖不用,心不少變。朱晦庵謂綱入方成朝廷,又稱為一世偉人,信矣!
圍城主戰(zhàn)一書生,南渡公來庶可成。
十事何當(dāng)留僭偽,千言那得罷和盟。
霄宮已廢軍民政,寧寺徒興卉木情。
一代偉人空濩落,陳歐熱血豈堪平。
坐使神州竟陸沉,秋江百丈莫言深。
南遷不少黃潛善,留守空為宗汝霖。
下瀨將軍窺故國,太行忠義感雄心。
望仙閣里千回醉,只是難忘《玉樹》音黃潛善指馬士英、阮大鋮言,宗汝霖指史可法言,見史之必不能勝馬、阮、猶宗之必不能勝黃、汪也。)。
包山山下奸諛墓,千載依然松柏桐。
不愿興邦沮宗澤,惡聞直諫斬陳東。
始堅(jiān)和議樞衡日(和議成于秦檜,初定計(jì)者黃潛善也。),聽講浮屠奔竄中。
看罷桓碑馀憤激,金陵穢冢略相同。
⑴ 孟珙出兵,屯兵馬于秦檜墓上,令其溲溺,謂之穢冢。
乍離師子窟,言指應(yīng)真寺。
淙潺越脩澗,虛無挹空翠。
紅樹初綴霜,秋林轉(zhuǎn)多媚。
古墳郁松楸,豐碑尚堪識。
如何奸諛骨,而使名山愧(有黃潛善賜塋。)。
路轉(zhuǎn)逢祇林,昔時布金地。
五百總一身,形骸貴捐棄。
慈鳥無凡聲,幽花有閒意。
老僧不誦經(jīng),食罷且耽睡。
欲問維摩詰,超然脫文字。
齊女門外宣公墓,墓有輪囷古柏樹。
根株蟠屈虬龍形,枯萎堅(jiān)如金鐵鑄。
一枝忽挺青蘢蔥,夭矯撐空入云路。
忠貞之氣永不磨,歷劫依然鬼神護(hù)。
惟公生當(dāng)?shù)伦诔?,重利刻鷙兼宣驕。
奸諛腹心致喪亂,乘輿遷播同逋逃。
興元詔下悍將泣,平賊迎駕馳風(fēng)飆。
從知文德能服遠(yuǎn),帝謂陸九惟汝勞。
而胡長安甫平定,充盈內(nèi)庫違直諍。
宵人蛾聚紛歡呶,參憬延齡響斯應(yīng)。
巴蜀貶后編醫(yī)方,不敢著書防伺偵。
忠州藁葬歸蘇州,兩地堂封互爭競。
熙朝脩墓旌忠良,大吏葺祠表恭敬。
新枝乘時森黛色,仿佛孔明廟前柏。
往來瞻望群悚然,下馬停車駐筇屐。
裔孫作記鐫豐稗(保寧太守錦。),好手圖形準(zhǔn)標(biāo)格(貢士王廷魁。)
貞元到今生理存,一邱千古藏靈魄。
忠奸身后總分明,流芳遺臭俱留名。
君不見黃潛善墓包山下,郁郁松楸帶穢腥。
⑴ 公草《興元罪己詔》,悍將強(qiáng)卒俱感泣。
福王擬高宗,南遷祚可接。
使其能振興,江表或安帖。
諸事不如宋,明亡速交睫。
皇清一統(tǒng)成,殷鑒告萬葉。
注:明臣立福王于南京未嘗不可比宋高宗之南渡然史稱高宗恭儉仁厚繼體守文則有馀撥亂反正則不足其初立尚可有為繼乃偷安忍恥匿怨忘親以致貽譏天下若福王則昏庸無識聲色是娛始終昧于宴安酖毒之戒自詒伊戚兩君相較福王實(shí)不及高宗遠(yuǎn)甚至高宗初時信用汪伯彥黃潛善后則專任秦檜皆贊和議以售其奸邪然彼時內(nèi)有李綱趙鼎諸人藎誠謀國外有岳飛張浚韓世忠諸將慷慨抒忠雖黑白混淆忠良誅貶然始終不乏正人故尚可支撐半壁而福王則倚任馬士英阮大鋮引進(jìn)群邪擊排善類國事殆不堪問其可恃以圖存者文臣惟史可法武將惟黃得功皆處非其地又從中掣其肘遂成傾廈之難支故論二代之臣明末亦不及南宋且金將宗弼統(tǒng)兵南下雖追高宗于海上然僅焚臨安掠輜重而還迨宋稱侄議和兵戈漸息因得延國祚一百五十馀年我朝則豫親王多鐸奉詔南征王師所至迎降恐后因即平定江南福王就執(zhí)立甫一年而明亡此固上天眷顧佑啟我國家億萬載丕丕基而明末君臣弗克善保其緒自速危亡亦足垂鑒奕祀耳
芳茂三山峰又峰,蒼松翠柏郁蔥蔥。
長堤十里婆娑柳,一葉扁舟煙雨中。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