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印簡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慧明。
蔚州靈丘人。
其母。
夢異人乘白馬素衣借宿而娠。
生異恒童。
習(xí)詩書。
傍通百家之言。
棄之謁海云簡禪師
言下知歸。
海云美之以頌。
還住靈丘曲回寺。
適西京大華嚴虛席。
海云。
海云舉師為代。
華嚴前住者失綱。
頹圮荒涼。
久不成叢林矣。
師御下寬明。
持身謹肅。
道聲高振。
凡殿廊方丈。
廚庫堂寮。
叢席所宜有者。
莫不化朽。
為新起廢為興。
即壞為成。
壬子。
世祖在潛。
享師名德。
奉師升堂說法。
錫以徽號。
既而遷慶壽。
燕京府僚。
致請及海云也。
世祖與太子。
屢臨法筵。
出內(nèi)帑作大施會。
師倦于化道。
告退曲回。
閒庭凈幾。
翛然靜適者數(shù)年。
而華嚴之命復(fù)下矣。
師賦性淳謹。
器宇恬愉。
臨事不回。
與人謙穆。
每升堂演法。
萬指圍繞。
師憑陵數(shù)言。
使聞?wù)摺?div id="hjptdqa"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788_0_49_comment'>
人人得意于言象之外。
有古尊宿之風(fēng)。
雖日接貴顯。
一之以坦。
未嘗枉道以從物。
以至元七年二月示微恙。
謂門人曰。
日色晚矣。
索筆書一偈。
復(fù)云驀直去。
擲筆而臥。
若熟睡然。
撼之以逝矣。
俗壽七十二。
坐夏四十五。
茶毗。
舍利五色燦然。
分葬華嚴曲回二剎。
表之以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16—1274 【介紹】: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為僧時法名子聰。號藏春散人。博學(xué)多藝,尤邃于《》及邵雍《皇極經(jīng)世》。初為邢臺節(jié)度使府令史,尋棄去,隱武安山中為僧。乃馬真后元年,忽必烈在潛邸,召留備顧問。上書數(shù)千百言,引漢初陸賈“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之言,陳說天下大計。憲宗時,從滅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贊于上,所至全活不可勝計。及即位,秉忠采祖宗舊典宜于今者,條列以聞。中統(tǒng)五年,還俗改名,拜太保,參領(lǐng)中書省事。建議以燕京為首都,改國號為大元,以中統(tǒng)五年為至元元年。一代成憲,皆自秉忠發(fā)之。卒謚文正。有《藏春集》。
元詩選
秉忠,初名侃,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
曾祖官邢州,徙家焉。
秉忠少補邢臺節(jié)度府令史,慨然投筆去,隱武安山谷間。
久之,從浮屠法,更名子聰。
世祖在潛邸,海云禪師邀與俱入見,大悅之。
留贊大計,人稱聰書記云。
世祖正位,一時規(guī)模制作,皆所草定。
至元元年,拜光祿大夫太保,參領(lǐng)中書省事,更名秉忠。
詔以翰林侍講學(xué)士竇默女妻之,賜第奉先坊。
十一年秋八月,端坐而逝。
贈太傅趙國公,謚文貞。
成宗時,改謚文正,贈太師。
仁宗時,追封常山王。
仲晦自幼好學(xué),至老不衰。
既貴,齋居蔬食澹然不異平昔。
書得魯公筆法,行草獨師二王。
天文、卜筮、算數(shù),皆有成書。
自號藏春散人,有集十卷,學(xué)士閻復(fù)序之,謂當云霾草昧之世,贊成文明。
至于裁云鏤月之章,白雪陽春之曲,在公乃為馀事。
史稱其詩蕭散閒澹,類其為人。
蓋以佐命元臣,寄情吟詠,其風(fēng)致殊可想也。
詞學(xué)圖錄
劉秉忠(1216-1274) 初名侃,改名子聰,拜官后更今名,字仲晦,號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臺)人。忽必烈即位,拜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領(lǐng)中書省事。奏建國號曰大元,定朝儀官制,為一代成憲。卒贈太傅,封趙國公,謚文貞。詩詞多蕭疏平易。有《藏春集》、《藏春樂府》。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同新。
字仲益。
別號月泉。
燕都房山郭氏子。
從鞍山堅公祝發(fā)。
能以苦行事眾。
日執(zhí)役。
夜讀經(jīng)。
聰慧頓發(fā)。
欲尋諸方。
向同行訴參訪之意。
同行雜笑之。
師不勝憤。
書偈于壁而去。
曰。
氣宇沖霄大丈夫。
尋常溝瀆豈能拘。
手提三尺吹毛劍。
直取驪龍頷下珠。
謁清安方公。
公問。
欲行千里。
一步為初。
如何是最初一步。
師叉手進前。
公曰。
果是腳根不點地。
師拂袖便出。
復(fù)見大明皓公。
杖拂之下。
多所資發(fā)。
終以礙膺未盡。
思還清安。
方公固無恙。
示以惡辣鉗槌。
又三年。
方始豁然。
晦跡未久。
耆宿擁而歸鞍山。
海云簡禪師寔為之首。
林泉倫公。
為引座度衣。
一音才舉。
萬眾驩呼。
大元皇帝御宇。
帝師癹斯八。
命師主濟南靈巖寺。
時云水四集。
師毋德之。
不無賢愚之別。
繇是。
口語紛然。
師引退歸鞍山。
眾遮留。
不可。
師。
每念兵火薦經(jīng)。
藏教殘闕。
學(xué)士無從獲睹其完。
于是。
厚損衣缽。
并倡愜同志。
自走江南購求之。
載罹寒暑。
跋涉艱難。
始獲全文而歸。
遠近奔赴。
皆得見聞隨喜。
不翅白馬西來也。
山東東西道提刑耶律公。
相訪以祖道迎。
往濟南觀音院。
結(jié)夏。
師疾作矣。
呼侍僧示以法要。
說偈云。
咄憨皮袋。
兀底相殃。
伎倆不解。
思想全忘。
來無所從。
去亦無方。
六鑿空空。
四達皇皇。
且道。
這個還有質(zhì)礙也無。
良久云。
撒手便行。
云天茫茫。
偈畢儼然而逝。
世壽六十有六。
僧臘四十有五。
師性豪邁。
道眼清明。
接運有機變。
長韻語。
善談?wù)摗?div id="2w112mz"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639_0_96_comment'>
麈尾一揚。
傾座聳聽。
終日而無厭也。
且滑稽辯給。
人不敢以輕率觸。
有雪竇持之風(fēng)。
茶毗時。
送者萬人。
香花彩幡塞路不可行。
非道化入人之深。
烏能至是。
誠一代英杰衲子也。

人物簡介

皇明名僧輯略
師名悟光。字公實。姓楊氏。號雪窗。成都之新都人。以三昧力入智慧海。初說法于白馬寺。已而住育王天童。四會說法。虞文清公贊。謂佛果一枝。鳳毛麟角。洪武十四年記。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悟光,字公實,號雪窗,姓楊氏,蜀之新都人也。
母張氏,感白衣大士授貫珠而孕。
及生,有風(fēng)云光景之異。
幼而岐嶷,性不好弄。
父母繼沒,哀痛盡禮如成人。
舅氏賢公學(xué)佛天王寺,光往依之,日事講習(xí)。
賢沒,乃受度于了沖。
間與同侶游譚,便識旨趣。
年十有五,詣大慈講席,縱觀鈔疏,慨然曰:“以名義為宗,毋乃滯于見解乎?
”欲化徐門戶,妙徹真詮,振衣出峽,遍歷禪林。
至杭,謁東嶼海知,一見即待以法器,杖厲頻加。
光堅坐苦究,夜半飛蛾撲鐙,見之有省,旦造方丈應(yīng)答如響,群疑頓釋。
自是憤發(fā),益通內(nèi)外典,充凈慈記室。
海遷靈隱,復(fù)侍巾瓶,盡啟心要,聲聞日閎。
元至順元年,平江白馬寺,請光開法,朝夕提撕,學(xué)徒整肅,時論歸之。
元統(tǒng)元年,廣教都督管府請主開元寺,勿就,郡守士民強起之。
屬天旱,光至說法,甘霖大沛。
至正二年,行宣政院使納麟欲革僧寺舊弊,舉光主阿育山。
先是,諸僧搆訟,產(chǎn)業(yè)淪沒,光力除其蠹,旬月之間,山川草木為之改觀,懇田既復(fù),倉庾日積,殿廡禪房,次第完飾,重建祖堂,整嚴神相,朝廷以釋迦佛舍利所藏,歲頒金帛,至是寵渥益加。
光悉以市材木,筑承恩閣以侈上賜。
復(fù)錫號曰佛日圓明普濟禪師。
會天童虛席,宣政院俾兼領(lǐng)寺事,光以五日分會說法。
俄示微疾,危坐作書,遺偈而逝,時至正十七年六月甲辰朔也。
世壽六十有六,坐夏五十有三。
悟光雖事參究,而三諦圓融,一心朗澈,著有《心要四會語錄》行世。
所為詩清麗可傳,有《雪窗集稿》二卷。
塔于鄮峰草堂,大司農(nóng)臨川危素為之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