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象賢

共 6 首
七度經(jīng)行慣鳳墟,只今猶記故人居。
一村酒旆斜陽里,幾樹梨花春雨馀。
西嶺煙霞渠自得,東華塵土我何如。
莫嫌曾卻秋花信,童稚情親未必疏。
江門橋上海云起,日在橋西橋影東。
游人回首望初月,兩岸松鳴湖上風。
二月十五日。入東萊府(戊申) 明末清初 · 李安訥
七言律詩
七載天南海賊屯,州居燒作一荒原。
春來乳燕巢無樹,日暮殤魂哭幾村。
衙吏僅存蠻語噪,驛田都廢野流渾。
宋公忠烈新祠儼,毅魄惟應鎮(zhèn)國藩。
① 公屢舉不第。湖陰奇其文取之。既而仕不合。拓落冗散。每見湖陰公言曰。令公誑我。使我久困。有集藏于家。
公馀。偶閱前任人名氏案。就余寡陋所簡。記得聞人數(shù)公。知向時不偶于內(nèi)者猶在。仍揀次近世以詩名者五子。誦述其平素一二。此外若可少者。洪公貴達,宋公象賢。皆詞苑而所就者大。不敢挽而倫之。其他用勛伐著者。已不數(shù)。獨岳叔氏志行才力。非數(shù)公比。而方強仕向用。前期未可卜。顧以其文學詞章。不早合于時。一斥塞幕。則知公雅量必肯喏乎此已。他日倘更有所建立。勛名節(jié)義。造次可傳。則固宜準山王例。而猥論者或以仲容代匱。斯又奇矣。呵呵。
樸正少奇僻,為文類其人。
晚遇湖陰老,見誦佳句新。
青衫困一第,白首嘆千薪。
棲遲靈臺夜,曠蕩窮塞春。
高才信寡合,憤惋誰與陳。
盛德必當百世祀。已盡尊尚之方。吾道未嘗一日亡。式重講明之所。學舍重煥。儒紳共歡。栗谷先生。生膺間期。姿近上智。幽顯畢闡。析理氣之一原。體用具全。致明誠之兩進。故能接洙泗之正脈。必欲見唐虞于吾身。雖經(jīng)天緯地之才。屈乘黃于下邑。而和風甘雨之澤。惠烝黎于一封。邈焉牧老之流遷。大節(jié)斯著。卓乎徵君之遐舉。至行可師。金剛玉粹之姿。定是天扶地護。龍蟠鳳逸之操。至今山高水長。幸免為洛陽之小臣。抑可謂汝南之顏子。若沖翁乃靜庵之畏友。時江叟與松齋而并生。頹波激清。贊圣世之更化。德星動彩。占名鄉(xiāng)之聚賢。方期三代之挽回。遽痛一網(wǎng)之打盡。半夜人間明月慘淡。臨別之詩。千秋澤畔楓林哀怨。招魂之賦。后有圭庵之邃學。行質(zhì)鬼神。至如泉谷之精忠。氣撐宇宙。誠雖感于白燕。莫弭藍面之巧讒。志愈烈于蒼松。猶伏漆齒之殊俗。何遭遇之不幸。禍釁孔多。縱成就之有殊。道義則一。暨西溪晚出而追配。于先天熟玩其精微。猗歟前輩七八人。咸萃之數(shù)十里內(nèi)。嗟哉吾黨二三子。景仰于百馀年間。肆君子所居之鄉(xiāng)。何啻青衿北海。況大賢遺愛之土。即同紫陽南康。近遠衣冠之藏凄涼。行旅指點。前后杖屨之跡依俙。父老流傳??掠钣H炙之莫追。幸仁祠瞻依之斯在。如水在地。專正面而分行。有隕自天。揭華額而示范。頃緣舊宇之弊圮。爰始新院之經(jīng)營。廟儀才成。雖喜芬苾之罔缺。堂室未就。尚欠纓弁之攸寧。蓋當時事勢之未遑。顧今日修舉之可緩。制實仿于廈屋。視前有加。役無煩于公家。撤彼移此。聞風而遠邇趨事。惟其人心所同然。不日而輪奐告功。若有神物之相者。既背陰面陽之允協(xié)。亦左圖右書之咸宜。會友輔仁。群居游息之有地。升堂叩篋。四方趨向之如云。松檜增輝。南川澄澈。可想沂水之襟懷。風煙動色。北山嵯峨?;修趩淘乐畾庀蟆K翐P善頌。載舉修梁。
兒郎偉,拋梁東,萬丈危峰聳碧空。
仰止端宜仁者樂,由來道體與之同。
風檐開卷氣縱橫,想像凌云筆有聲。
先輩時文猶載道,衰朝急務盡談兵。
譙樓碧血傳忠義,場屋青燈寫性情。
養(yǎng)士恩深圖報勇,古人原不負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