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伯顏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護(hù)法篇
妙高。字云峰。福之長溪人。家世業(yè)儒。母。夢嬰兒坐蓮華心。手捧得之。覺而生師。因名夢池。神采秀澈。嗜書力學(xué)。尤醉心內(nèi)典。汲汲以入道為請。父母以夢故。不奪其志。俾從云夢澤公。受具戒。銳意求道。首參癡絕沖。沖曰。此兒。語纚纚有緒。吾宗瑚璉也。次見無準(zhǔn)范。范猶器愛。擬以侍職處。師嘆曰。懷安敗名。遂去。之育王見偃溪。掌藏鑰。一日溪。舉譬如牛過窗欞。頭角四蹄俱過。因甚尾巴過不得。師劃然有省。答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溪可之。尋住南興大蘆。遂為偃溪嫡嗣。遷保安江陰勸忠霅川何山。云衲四來。三堂皆溢。朝命升蔣山。德祐乙亥。寺被兵。軍士有迫師求金者。師曰。此但有寺有僧。無金與汝。偶以刀儗師頸。蕩磨之。師曰。欲殺即殺。吾頭非汝礪刀石。軍士感動(dòng)擲刃去。寺得無恙。至元庚辰。遷徑山。山經(jīng)回祿。草創(chuàng)才什一。師悉力興建。才還舊觀。明年己丑正月復(fù)火。剎那而燼。寺眾大駭。師喟然曰。吾宿生負(fù)此山。吾償之勿憂。憂諸人不解狗子無佛性耳。眾為悚然。遂竭力再營。至壬辰十月落成。為屋千楹。計(jì)工百萬。師雖治土木。而晨夕唱道。云衲奔湊。瓶錫幾幾。宴若無事。甫十年間。兩建鉅剎。如探諸懷。功亦偉矣。時(shí)教徒肆毀禪宗。上將信之。諸禪老縮項(xiàng)無聲。師聞之嘆曰。此宗門大事。吾當(dāng)忍死以爭之。遂拉一二同列趨京。有旨。大集禪教兩門廷辯。上問。禪以何為宗。師奏。凈智妙圓。體本空寂。非見聞?dòng)X知。思慮分別所能到。宣問再三。師循源溯流。緣詞會理。約二千馀言。如瀉泉鳴籟。以答宸衷。上大悅。自是使講徒。不復(fù)有言于禪。而當(dāng)世之主。遂深信于禪。皆師回天之力也。陛辭南還。以癸巳六月十七日。書偈而逝。閱世七十有五。臘五十有九。塔于寺西之居頂庵。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八
妙高禪師者。
號云峰。
閩之長溪人也。
其母夢池上出大蓮花。
有嬰兒。
合爪坐華心。
以手捧得之而娩。
故小名夢池。
幼明敏好學(xué)。
諸老宿皆以奇童稱之。
愛其吐詞。
有關(guān)圣化。
年未及冠。
忽記宿因。
乃棄業(yè)為大僧。
一錫吳楚。
首參癡絕沖。
沖以道德文章。
傾動(dòng)一時(shí)。
高微露風(fēng)采。
沖大喜曰。
此子有沖霄之質(zhì)。
若堅(jiān)其羽翮。
飽足秋風(fēng)。
實(shí)吾宗之望也。
因指見無準(zhǔn)范。
范公不近人情。
及升堂入室。
高對語雍容。
范甚器愛。
已而復(fù)見偃溪聞禪師。
聞住育王。
使高司藏鑰。
一日聞公顧高曰。
不道子無見處。
老僧只道未在。
高對曰。
未在底正是妙。
高受用處。
聞曰。
牛過窗欞頭角。
四蹄都過了因。
甚尾巴過不得。
高連下語。
聞但搖首曰。
未在。
高詞窮。
愧汗橫流。
仰面視聞。
聞?wù)鹇曉弧?div id="pb0orz1"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695_1_49_comment'>
過也過也。
高忽徹。
乃踴躍作禮曰。
鯨吞海水盡。
露出珊瑚枝。
聞公笑曰。
子此回可以說禪也。
于是從聞遷南屏。
適宜興。
大蘆虛席。
勤舊請命于聞。
聞以高主之。
及行。
聞乃謂高曰。
先師淅翁琰和尚嘗云。
我自離佛照老人之門。
一味因時(shí)度。
日不敢過為。
蓋恐辱吾老人也。
嗟乎先師德業(yè)冠世。
猶其競業(yè)若此。
汝今此行當(dāng)體先人苦口。
使大慧門風(fēng)不濫。
則足矣。
馀何圖哉。
高既居大蘆。
四眾知名。
遷居江陰之勸忠寺。
又遷霅川之何山。
景定間。
有詔移高居蔣山。
上堂曰。
世界未形。
乾坤泰定。
生佛未具。
覿體全真。
無端鏡容大士。
鷹巢躍出。
??破面門。
早是遭人描摹。
那更缺齒老。
胡不依本分。
遙望東震旦。
有大乘根器。
迢迢十萬里。
來意在攙行。
奪市直得鳳。
堂鼓響阿閣。
鐘鳴轉(zhuǎn)喉觸。
諱插腳無門。
合國難追重。
遭訐露蔣山。
迫不得已。
跨他船舷。
入它界分。
新官不理舊事。
畢竟如何戌摟。
夜貯千峰。
月塞草閒。
鋪萬里秋。
元兵渡江。
或請避其鋒。
高曰。
盡大地是戈矛。
汝擬向何處。
去避山門否。
泰在我一人。
汝勿復(fù)言。
兵至。
有迫高索金者。
以刃擬高。
高延頸曰。
要?dú)⒈銡ⅰ?div id="x60zwem"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695_1_122_comment'>
吾頭非汝礪刃處。
即有金乃十方物也。
終不敢奉君以求生。
執(zhí)刃者悚然。
目之舍而去。
丞相伯顏勾戟長鈹環(huán)錯(cuò)而進(jìn)。
高趺坐繩床。
不涉言色。
顏公甚致敬焉。
乃舍牛百頭糧五百石。
伯顏問道于靈云定禪師。
乃言蔣山高公。
有德圓通之雅量。
惜當(dāng)時(shí)軍務(wù)在握。
未及盤桓。
元世祖庚辰歲。
高遷徑山。
席未溫。
寺罹于火。
眾有咨嗟。
下涕惜其舊。
而難其新。
高曰。
興廢繇人。
法無定相。
于是整理火場。
而安眾曰。
五峰峭峙。
到者須是其人。
一鏡當(dāng)空無物。
不蒙其照祖師基業(yè)。
依然猶在衲僧活計(jì)何。
曾遷變著。
手不得處。
正要提撕。
措足無門。
時(shí)方可履踐。
直待山云淡濘澗水。
潺湲一曲。
無私萬邦樂業(yè)正。
恁么時(shí)功歸何所。
車書自古同文軌。
四海如今共一家。
閱九年。
徑山復(fù)舊。
戊子有毀我宗于朝廷者。
以為禪說不合圣經(jīng)。
高聞而奮起曰。
此宗門大事也。
吾雖老尚強(qiáng)。
一行至京。
得旨集諸宗徒廷辯。
元世祖問。
禪以何為宗。
高對曰。
凈智妙圓。
體本空寂。
非見聞?dòng)X知思量分別所能到。
惟悟得證。
宣問再三。
高歷舉西東諸祖。
至德山臨濟(jì)棒喝因緣大抵。
禪是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趨最上乘。
孰有過于禪。
詞旨明徹。
朝廷震動(dòng)。
乃宣高進(jìn)便殿賜坐。
又宣百法論師仙林者。
與高持論。
仙林曰。
昔佛始從鹿野苑。
終至跋提河。
于是二中間不曾說一字。
五千馀卷。
且道自何而來。
高答曰。
一代時(shí)教。
如標(biāo)月指。
了知所標(biāo)。
畢竟非月。
仙林曰。
如何是禪。
高以手打圓相。
仙林曰。
何得動(dòng)手動(dòng)腳。
高曰。
上座講得千經(jīng)萬論。
且道者一圈。
落在甚么法門。
仙林不能對。
乃避座稱謝。
高曰。
似則也似。
是則未是。
世祖大悅。
左右皆呼萬歲。
于是天下禪風(fēng)大振。
徑山復(fù)火。
高曰。
老僧宿負(fù)此山耳。
又力營建。
不三載。
以次落成。
南北禪流大集。
或請高說生平行實(shí)。
高笑曰。
衲被蒙頭萬事休。
此時(shí)山僧都不會。
竟入滅。
時(shí)世祖十四年癸巳也。
閱世七十五。
坐五十九夏。
塔于寺西。
贊曰。
妙高禪師出居雙徑。
席未煖而寺遭燬。
能以堅(jiān)忍力。
而復(fù)新五峰樓閣。
其事跡灼類無準(zhǔn)。
年垂七十。
尚抵京廷辯。
又類凈因成之。
逢善華嚴(yán)忠國師之驗(yàn)大耳三藏。
嗟乎豈非蛟龍斗則水勢洪。
金石擊而火光烈。
所謂小出大遇。
千秋一合者耶。
新續(xù)高僧傳·護(hù)法篇第五之一
釋妙高,字云峰,長溪人。
母夢池上嬰兒合掌,坐蓮花中。
兩手承之,舉抱入懷。
覺而生子,因名夢池。
出家見無準(zhǔn)于徑山,準(zhǔn)器之,擬以侍職。
辭曰:“一事未明,不遍參諸方不止。
”遂之育王見偃溪聞,即請入侍掌藏。
一日溪舉“如水牛過窗欞,頭角四蹄過去,如何尾不得過?
”高有省,答曰:“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
”溪可之。
會蔣山虛席,直指僉議,無以易高,朝旨從之。
歷十有三年,眾逾五百。
德祐乙亥,亂兵入境,焚毀廬舍,寺幾不保。
有軍卒數(shù)人,迫高求金。
高曰:“此荒寺貧僧,布施久絕,何從得金?
”卒怒以刃臨之,試摩其頂。
乃延頸曰:“欲殺即殺,非汝礪石。
”辭氣雍容,了無布畏。
軍卒歛鋒而退。
伯顏丞相見之加敬,舍牛頭赍糧五百石,寺賴以濟(jì)。
伯顏且誡諸將曰:“此老僧非常人,宜異待之。
”以故寺得無恙。
趙與??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二五三
趙與??,宗室,秦王房九世孫,希淵子。
咸淳中知慶元府昌國縣。
見《宋史》卷二二七《宗室世系表》九,及所撰《岱山書院記》。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二四六
趙與?,字仁甫,宗室,秦王房九世孫,希?第二子。
居于福州(今福建福州)。
咸淳間為永州博士、攝通判。
見《宋史》卷二二二《宗室世系表》八及《澹山巖題記》。
趙孟??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二一一
趙孟??,宗室,秦王房十世孫,與傃子。
咸淳中在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8—1328 【介紹】: 宋元間錢塘人,字廷玉,號湛淵,又號棲霞山人。少穎敏,博通經(jīng)史。世祖至元末授太平路儒學(xué)正,攝行教授事,建天門、采石二書院。仕至儒學(xué)副提舉。詩文一主于理,劉辰翁稱其詩逼陶、韋,書逼顏、柳。有《湛淵集》。
元詩選
珽字廷玉,錢唐人。
八歲能賦詩,長,習(xí)為科舉業(yè),轟然有聲場屋間。
宋亡后,客授藏書之家,晝翻夜誦,燈墜花穴帽不知也。
丞相伯顏、程承旨鉅夫、劉中丞伯宣前后交薦,辭不赴,李文簡公衎力起之。
授太平路儒學(xué)正,未幾攝行教授事,尋轉(zhuǎn)常州路教授,升江浙等處儒學(xué)副提舉,秩滿,署淮東鹽倉太使,謝事,養(yǎng)疴海陵。
再遷蘭溪州判官,致仕。
結(jié)廬西湖之金沙灘,有泉自天竺來,及門而匯,榜之曰湛淵,因以自號。
晚歸老棲霞,又號棲霞山人。
以天歷元年卒,年八十一。
所居多竹,先是一竿上岐為二,人皆異之,賦《雙竹杖》詩,未幾而歿。
廷玉有二子,蓋先兆也。
所著曰《湛淵集》。
剡源戴帥初評其詩,甚似渡江陳去非,而嘗諱言去非。
其賦《銅浮漚》一篇,尤清馴可念。
紫陽方萬里稱其冠絕古人,有英雄大丈夫氣。
廬陵劉會孟謂其不為雕刻苛碎,蒼然者不惟極塵外之趣,兼有云山韶濩之音。
皆確論也。
全宋詩
白珽(一二四八~一三二八),字廷玉,號湛淵、棲霞山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入太學(xué)。度宗咸淳中以詩著,與同邑仇遠(yuǎn)合稱仇白。宋亡,以教授生徒為業(yè)。后以薦為太平路學(xué)正,歷常州路教授、江浙等處儒學(xué)副提舉,以蘭溪州判官致仕。元文宗天歷元年卒,年八十一。有《湛淵集》八卷,已佚。清杭州沈崧町輯為一卷。事見本集附錄明宋濂《湛淵先生白公墓志銘》。 白珽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廷玉,錢塘人。以薦授官累遷江浙儒學(xué)副提舉歷蘭溪州判官致仕自號棲霞山人有湛淵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山陽人,字叔達(dá)。
弱冠授從征忠翊校尉。
世祖至元中,從丞相伯顏作戰(zhàn),武藝絕倫,功居多。
阿術(shù)元帥乃選通領(lǐng)都下軍,克樊城,定鎮(zhèn)江、淮南一帶。
升征東招討使,佩金符,移鎮(zhèn)揚(yáng)州,命世襲其職。
賈文備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4 【介紹】: 元祁州蒲陰人,字仲武。
賈輔子。
襲父左副元帥。
中統(tǒng)四年,授萬戶,屯亳州,拒宋軍。
后從丞相伯顏攻宋,取鄂、漢。
改從阿里海牙下湖南,守潭州。
十五年,以湖南道宣慰使徇廣東,追宋帝炳。
二十年為江東宣慰使,鎮(zhèn)壓黃華起事。
累官為湖廣行省參知政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35 【介紹】: 元?dú)J察人,燕鐵木兒子。
順帝即位,為御史大夫。
元統(tǒng)二年,總管高麗女真漢軍萬戶府達(dá)魯花赤。
至元初,撒敦死后為中書左丞相。
右丞相伯顏獨(dú)用事,遂與叔答里等謀廢立,兵敗處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99—1362 【介紹】: 元徽州路休寧人,字賓旸。
從陳櫟、胡炳文學(xué),以薦入太史院。
后從秦王深入朔漠有功,授平江十字路萬戶府鎮(zhèn)撫。
世亂時(shí)歸隱山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52 【介紹】: 元蒙古卜領(lǐng)勤多禮伯臺氏。
仁宗時(shí)入宿衛(wèi),久之,拜監(jiān)察御史,巡按上都,劾奏太師鐵木迭兒受賄事,帝怒,碎太師印。
帝死,月魯帖木兒被誣降官。
致和間,以忤伯顏遠(yuǎn)貶。
順帝至元六年召還,累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率軍鎮(zhèn)壓紅巾軍。
旋卒。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