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218 【介紹】: 東漢末河南修武人,字公先。張范弟。初拜議郎,遷伊闕都尉。董卓作亂,掛冠而去,避地揚州。后歸曹操,拜丞相參軍祭酒,領趙郡太守,政化大行。操將西征,承參軍事,病卒。
人物簡介
姓王氏。其先太原人。自遠祖勇。從宦虞州。遂徙居安邑。鳴條之野。幼業(yè)儒。尤長于易。下筆文章粲然。偏善道杰法師其出游入處。靡弗同焉。及杰習定業(yè)。且為出諸部安般法。又繼其席弘導。講毗曇四十馀遍。成實將二十遍。貞觀二年。棲巖大眾。請知寺任。辭以法事僧綱不可得兼。固弗許請。以杰公典故許之。上下和睦。久而不變。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卒于棲巖。春秋七十二。 素平生屬想凈土。是日悉召門人大眾。逮于斯役。相決。整容跏趺。令念觀音經(jīng)者再。自稱南無阿彌陀佛。且令唱和。中夜而逝。端坐不移。即遷而殯之。雖肌肉澌盡。猶骨坐如初。仁壽寺志寬法師。夢素同床宿別去。謂曰。如來大悲。為諸眾生。曠劫勤求大法。流布人天。欲使不絕。我輩受佛遺寄。當此季位。未能發(fā)輝。深懷孤負。每欲推命竭誠。上于天聽。今大運莫留。顧當長辭。好住努力。噫異矣。續(xù)高僧傳·卷第十三 義解篇九
釋神素。姓王。字紹則。其先太原。遠祖勇從宦虞州遂徙居安邑鳴條之野焉。氏族英望無煩述作。少與道杰結張范之好。相攜問道。儒學之富禮易是長。至于篇什繼美英采。故其游學講肆周流國境。必與相隨。若比人矣。所習詞義博覽俊悟。則難兄難弟也。至于誦經(jīng)學定當席索隱。則后于杰。文理會通。素則先之。為杰出安般念觀。令其徙滯如彼傳述。大業(yè)四年杰公停講。學門清素接軫相尋。遂從命專講毗曇四十馀遍。續(xù)講成實將二十遍。自馀小部不足述之。其為講也片言契理少語釋多。學者玄悟聽覽不倦。則杰高于素。若多陳同異廣定是非。鄭重校角開生覺意。則素賢于杰。所匠成者。則蓋裕隆深英泰之徒是也。故晉川稱謂素杰二公秋菊春蘭各擅其美。然素溫恭退讓慈愛矜恕。侍士慕賢不伐諸己。貞觀二年。棲巖大眾請知寺任。辭以法事相繼有阻僧網(wǎng)。眾又固請。依杰師故事乃許之。性寬厚善物性。故得上下和睦。風塵攸靜。以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卒于棲巖。春秋七十二。自一生行業(yè)屬想西方。于臨終日普召門人大眾爰逮家臣。與之別已。自加結坐正威容已令讀觀經(jīng)兩遍。一心靜聽。自稱南無阿彌陀佛。如是五六。又令一人唱馀人和。迄于中夜端坐儼然不覺久逝。依即坐殯。肌肉雖盡骨坐如初。又感祥瑞。略故不述。初終之夕。仁壽寺志寬法師夜坐如悶。夢素來過同床止息勤勤告別曰。如來大悲為諸眾生。曠劫苦行勤求大法。流布人天欲使不絕。我等雖居下流。然佛遺寄末能發(fā)輝。道業(yè)遂有季位在前。素雖不肖深懷辜負。每欲推命竭愚上于天聽。今大運忽臨長思永別。好住努力。寬送目極忽然而覺。及明莫知兇問。須臾信至方知昨逝。寬致書述懷。與諸門人如彼。
人物簡介
全宋詩【介紹】: 宋人。哲宗元祐間進士。神宗熙寧中為教授,通判秦州。與蘇軾友善。嘗過景德寺,覿故相富弼像,修整張范祠,匾曰三賢堂。
頓起,字敦詩,汝南(今屬河南)人(清光緒《盱眙縣志稿》卷一三)。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欒城城》卷三《送頓起及第還蔡州》)。七年,為青州教授(《欒城集》卷五《和青州教授頓起九日見寄》)。元豐中,為監(jiān)察御史(《續(xù)資治通鑒》卷三三四)。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通判泰州(清道光《泰州志》卷一三)。后提點西川刊獄(《永樂大典》卷七二三八)。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二一一二
頓起,字敦詩,汝南(今河南汝南)人,熙寧三年進士及第。五年,曾與蘇轍同至洛陽考試舉人。繼任青州教授。元豐中歷都水監(jiān)主簿、監(jiān)察御史。元祐元年通判泰州。紹圣中提點西川刑獄公事。見蘇軾《次韻答頓起二首》(《蘇軾詩集》卷一七),蘇轍《和頓主簿起見贈二首》、《許州留別頓主簿》(《欒城集》卷四)、《和青州教授頓起九日見寄》(《欒城集》卷五),《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七、三三四及作者《玉女堂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