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牙忽都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脫列帖木兒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宗室。
牙忽都子。
從武宗撫兵漠北。
大德五年,海都入寇,將兵千人擁護(hù),力戰(zhàn)功多。
牙忽都死,嗣楚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字子淵,慶元路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惠宗至元中前后在世。生平事跡不詳。著有子淵詩集六卷,《四庫總目》多與遒賢、楊維楨、張雨、危素、袁華、周煥文、韓性、烏本良斯道兄弟倡和之作。古詩沖澹,頗具陶韋風(fēng)格。
欽定四庫全書·子淵詩集·提要
(臣)等謹(jǐn)案:子淵詩集六卷。案:子淵詩集散見永樂大典中,但題曰元人。文淵閣書目載之,亦不著撰人名氏??技杏袣q盡詩云:照我鄉(xiāng)關(guān)夢,相隨到鄮城。鄮故城在鄞縣東,唐時析鄮置鄞、慈、奉、鎮(zhèn)四邑,隸明州,元為慶元路納新金臺。集有懷明州張子淵七律一首,又有依韻奉答子淵七律二首,今唱和詩俱在集中,韻亦相符,則當(dāng)為慶元路人。又鐵釜中蓮詩題下自注敘同時并賦諸人,有暨仲深之語,則其名當(dāng)為仲深。又有懷兄子益在橫浦詩,以其兄字推之,則子淵當(dāng)為其字矣。集久不傳,茲分體綴輯,得詩六卷,多與納新、楊維楨、張雨、危素、袁華、周煥文、韓性、烏本良、斯道兄弟唱和之作,而納新為尤夥。古詩沖澹,頗具陶、韋風(fēng)格。律詩雖頗涉江湖末派,格意未高。然五言:如曉市魚蝦集,秋山筍蕨多。驛路隨江盡,湖云類海寬。地通江棧闊,天入海門低。明月孤城柝,秋風(fēng)弱客心??葺惹缢蒲?,獨(dú)鸐夜如人。七言如江村夜迥傳金鼓,池館秋深老芰荷。滿面炎塵低客帽,一川離思屬荷花。家僮解事故攜酒,野鳥避人低度墻。北風(fēng)吹沙弓力勁,落日照海旌旗寒。秫荒乏釀茶為酒,魚熟難賒米當(dāng)錢。西江返照連虹影,南鎮(zhèn)殘山入雁行。亦皆楚楚有致。其見重于當(dāng)時名輩,亦有以也。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子淵詩集·序
昔唐杜子美于開元大歷間,以詩鳴其忠君愛國之心,一形于言,故后以詩史稱焉。
余識同里張君子淵于童丱中,知其明敏嗜學(xué)。
蚤孤,事母以孝聞。
后十年,余教授徵饒間,子淵亦漫游湖海,正諸有道,以擴(kuò)其所蘊(yùn)。
故其詩章累帙。
凡愛親之誠,形之于言,當(dāng)代清要,轉(zhuǎn)聞于朝而旌其門。
吁。
子淵可謂共為子職者矣。
然詩之為詩,豈徒然哉。
自風(fēng)雅頌而降,楚漢魏晉,沿于唐宋,體制不同,各言其志,莫不有揄揚(yáng)風(fēng)刺之道焉。
今子淵之詩,拳拳不忘乎親,志形于言,自有不能已者。
子淵雖未能拾一第,承一命,以榮其親,獨(dú)能以詩彰其母之志節(jié),亦榮矣。
然詩之馴駁,固未暇論,其愛親之誠,較子美忠君愛國之心,庸有二哉。
觀子淵之詩者,各能興起其愛親之心,則于名教信不為無補(bǔ)也。
嗟夫,采詩觀風(fēng),其職已廢。
他日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門者,舍子淵其誰歟。
會稽王君良與鋟梓以廣其傳。
余既服子淵之孝于親,又嘉良與能樂道人之善,故書以弁其篇。
端至正丙申春三月庚寅,四明安晚后人鄭奕夫景尹父序。
昔者楚王之弟鄂君,泛舟于新波之中,榜枻越人,擁棹而歌。
朱文公以其自越而楚,不學(xué)而得其馀韻聲詩。
古今共貫,四海一家,有非人之所能為者。
雖其義鄙褻,而君子取焉。
他日,郭啰洛君易之至京師,常言張君子淵之賢,出其詩若干首。
其古意三章,托興深遠(yuǎn),忠貞之心,蓋莫可掩。
有諸內(nèi),形于外,即是詩。
可以窺子淵之存矣。
子淵越人也。
由其詩觀之,越之為越,豈不異乎古昔哉。
鄞故越地,至于近代,遂為文獻(xiàn)之邦。
宗公大儒,前后相望。
子淵生于其鄉(xiāng)。
一掃其鄙褻之辭。
所謂魯無君子,斯焉取斯。
宜乎易之稱之不容口。
使朱氏見之,又將何如其喜也。
余往至鄞。
子淵群從昆弟數(shù)相往來,知其嗜學(xué)之篤,張氏其興乎。
暇日讀子淵之詩,輒敘而歸之易之。
至正十二年八月丁夘,臨川危素書于金臺坊寓舍。
繇百數(shù)十載已前,北南并尚。
眉山值建學(xué)大興,詩人殆廢。
永嘉專意肅括,姚、賈幾中興,其失也萎。
江西諸賢以直致為工,斷續(xù)鉤棘,自謂無首無尾,世復(fù)以率嗤之。
暨車書混一,溯淮而上,號呼縱恣,啁唧之音,不革于南俗,文治益隆,天下學(xué)士大夫始識正路,然惟得其形似而已。
至于超然茟墨之外,深契自得者,蓋鮮矣。
古今評詩,蔚有定論。
近世未解考究,輒事援筆,以肆私見。
譬之工人,規(guī)矩不熟于中,欲斤斧是馭,精巧是期,無是理也。
蓋詩之為詩,情興景而已。
二者之遇,不得不形于言,而非我之所能為者,此真詩也。
茍或牽合補(bǔ)綴,可以無作,豈詩也哉。
予近有得于此,而年益劭,志益落,殆不可對人語,而亦莫我信也。
近獲與張君子淵交,片言之間,輒悟此意。
出示所作百馀篇,其意輒深遠(yuǎn),與雕琢相謝絕。
雖天稟所至,亦薰熟有素者。
夫已有所得而不與知者共,非君子用心也。
喜而為書于卷首。
至元己夘九月下浣小江艾逸單弘敘。
唐杜甫氏,為古今詩人之冠。
宋黃太史庭堅(jiān)謂學(xué)者宜讀其詩,精其句法,每作必使有意為一篇之主,乃能成家。
而或者云:宜宗商周而祖漢魏,晉宋而下,可無學(xué)也。
噫!
豈黃太史為不知此耶?
商周之作,圣人刪之為經(jīng),蓋方圓之規(guī)矩也,奚容言哉?
然曰必祖漢魏,則刪后無詩,獨(dú)漢魏何?
夫世道升降,而文氣從之,漢稍近古,六義未泯,逮鄴下諸子,而流風(fēng)存焉。
六朝南北,非無人也,光岳分裂,偏駁萎薾,其可取者希矣。
至唐而后,陳子昂首恢雅道,及杜甫出而集百氏之成,雖后有作者,蔑以尚茲。
要之本人情,明物理,美刺哀樂,庶幾三百篇之遺矣。
非直以其辭而已,是可槩以晉宋而下為可廢哉?
蓋商周之詩,至漢魏而靡,漢魏之詩,自杜甫而定。
學(xué)者溯流而求之,舍是宜非所先也。
國朝南北混一,宗工繼作,以中和雅正之聲,而革金宋之馀習(xí),學(xué)者非杜詩不觀也。
然昧者剽剟近似,襲用一律,而不知根本。
道藝其所以來,或者之議,豈為過哉?
四明張君子淵,每與余論及,比而觀之。
今其友會稽王良與編集子淵之詩為若干卷,以刻諸梓。
子淵蓋知讀杜詩而精其句法者也,成一家言,以見黃太史之語為不誣,茲余之所嘉已。
故為書其所嘗與論者而序之。
至正十六年龍集丙申夏五月辛夘,浙河楊彝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