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文統(tǒng)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4 首
百卉生深林,無人皆自芳。
楚騷發(fā)妙意,惟蘭乃能當。
我欲效潞公,剩種坡之陽。
不須強披拂,風來味愈長。
君乃先為之,滋畹雙雁鄉(xiāng)。
正欲生階庭,聚書教諸郎。
父子自同心,久之不聞香。
老我行西歸,一造君子堂。
勉哉篤義方,雙雁看高翔。
周、孔既遠,孟、荀挺生。
以斯道而自任,在當時而善鳴。
仰茲名世之賢,同宗一圣;
抱此覺民之術,茂著英聲。
當六國之下衰,有二賢之可考,以亞圣之才而無所施用,以宗王之學而終于窮老。
其遇于世何如也,既不逢辰;
不得其平則鳴焉,獨能以道。
觀夫名重楚國,學傳子思,優(yōu)入圣人之域,卓稱王者之師。
恐斯文之喪也,振吾道以鳴其。
顧二儒仁義之言,一根于正;
用六藝詩書之教,大警于時。
茲蓋二百馀章兮,皆立教之文;
三十二篇兮,悉綴文之美。
闡其前而振其后,著乎心而入乎耳。
蔑千載未光之病,豈沒世無聞之恥。
時將駕說,鼓木舌于諸儒;
經(jīng)本吐辭,和金聲于夫子。
誠以軻之辯也,非出于得已;
況之說也,不貴于難持。
奈何承道傳之弊也,嘆德衰之已而。
如草木無聲,而風或撓矣;
如金石無聲,而人或擊之。
茍匪一鳴之善,曷能萬世之知?
久而愈盈,固異震雷之喻;
大而且遠,允同木鐸之為。
寧不由別王霸之尊卑,明禮義之統(tǒng)紀。
一時衛(wèi)道也,信同聲之相應;
后世聞風也,有德音之不已。
顧響應以能然,非言揚而何以。
假于《韶》樂,鄙弗能之后夔;
鏘若鈞天,小為文之韓氏。
故能倡正道以相和,詆異端而力排。
南蠻之鴃兮,豈巧舌之能騁;
天下之鸮兮,豈好音之孔懷?
俾眾議之不惑,由大聲之孔皆。
且異夫卿、云最其善焉,文徒稱于壯麗;
魏、晉未嘗純也,辭只見于淫哇。
噫!
大醇小疵也雖或不同,立言指事也未嘗有二。
群儒敢飾于邪說,處士不容于橫議。
然則先王之道,至今在人耳者無他,由孟荀之不墜。
臨江仙 金末元初 · 元好問
相下與王以道飲,席間走筆為賦。王予東曹掾時同舍郎也
一段江山英秀氣,風流天上星郎。
煙花故國五云鄉(xiāng)。
只知心事在,爭問鬢毛蒼。

千古西陵歌舞地,興來忘卻悲涼。
相逢一醉莫停觴。
東山看老去,湖海永相忘。
題郝經(jīng)續(xù)后漢書 其一 (乾隆戊戌) 清 · 弘歷
七言絕句
身充信使被拘留,兩國恰逢奸計投(元太祖既立欲與忌宋修好王文統(tǒng)素郝經(jīng)有重名請遣經(jīng)乃以經(jīng)充國信使至宋告即位且徵前日請和之議文統(tǒng)復陰屬李壇潛師侵宋欲假手害經(jīng)經(jīng)至宿州遣副使請入國日期不報遺書三省樞鄂密使及兩淮制置使亦不報先是賈似道為元兵圍于州懼而請和且請稱臣納幣元人許之鄂圍始解似道匿其事以大捷聞及還朝使其客廖瑩中等撰福華編頌鄂功通國皆不知所謂和也恐經(jīng)至泄其謀因拘經(jīng)于真州之忠勇軍營經(jīng)上表請入見又數(shù)上書極陳和戰(zhàn)利害皆不報遂留真州十六年因著此書)。
愿附魯連未遂志,空言思托著書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