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353—1402 【介紹】: 明江西廬陵人,名環(huán),以字行。建文元年以賢良征,授知沛縣。李景隆屯德州討燕王,賴伯瑋督率沛人終歲挽運,得不困。四年春,燕兵攻沛,城破,自經(jīng)死。福王時追謚忠惠。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生卒】:1563—1638 【介紹】: 明高陽人,字稚繩,號愷陽。為諸生時,教讀邊郡,喜從老兵究問險要阨塞。萬歷三十二年進士。授編修,進中允。歷諭德、洗馬。熹宗即位,充講官。朝臣推為兵部侍郎,主遼事。帝不欲承宗離講筵,不許。天啟二年廣寧失守,乃拜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承宗自請督師,既至,汰逃將,遣疲兵,用馬世龍等為將;又從袁崇煥請,筑寧遠等城,令崇煥守之。在關(guān)四年,凡修復城堡數(shù)十,練兵十一萬,開屯五千頃,遣將戍錦州、松山、大小凌河,拓地四百里。三年,為魏忠賢黨所讒,乞歸。崇禎二年,后金兵陷畿輔州縣多處,思宗命承宗守通州。次年,收復遵化等四城。后以大凌河等地失守,廷臣歸咎承宗筑城之計,引疾歸。家居七年,十一年,清兵攻高陽,率家人拒守,城破,投環(huán)死。子孫多人皆戰(zhàn)死。福王時謚文忠。有《高陽集》。
孫承宗(1563-1638) 字稚繩,號愷陽。保定高陽人。明末名將,中極殿大學士,為魏忠賢所讒,罷歸。清軍陷高陽,自經(jīng)死。南明弘光時謚文正,清乾隆時謚忠定。作文屬筆,如蛟龍屈蟠,江流競注。為詩卓犖沉塞,元氣郁盤。詞粗獷豪邁,為烈士之壯歌。有《高陽集》,詞在集中。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稚繩,高陽人,萬歷甲辰賜進士第二,授翰林編修,累官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尋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再加少師兼太子太師。贈太傅。有南陽集。維基
孫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直隸保定府安州高陽縣西莊村人。明朝政治、軍事人物,榜眼及第,官至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致仕后與清軍戰(zhàn)斗殉國。謚文忠,清朝改謚忠定。孫承宗少時相貌奇?zhèn)?,“鐵面劍眉,須髯戟張”。明萬歷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僅16歲。而后,孫承宗曾先后在大理寺右丞姜璧和兵備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員的家中,做家庭教師,并逐漸接觸官場。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孫承宗到北京,入國子監(jiān)讀書;次年中甲午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五名舉人(經(jīng)魁)。萬歷二十六年,因房守士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兼巡撫大同地方贊理軍務,孫承宗前往大同教授其子弟。大同是當時明朝的邊城重鎮(zhèn),孫承宗喜歡跟老將及退役兵卒究問險要邊情,史稱“伏劍游塞下,歷亭障,窮厄塞”,因而“曉暢邊事”。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入翰林十年。萬歷四十二年任詹事府右春坊左中允,萬歷四十七年任詹事府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萬歷四十八年,矯旨遺詔廢礦稅、發(fā)內(nèi)帑。任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期間與高攀龍、趙南星等東林黨人相交甚善。不料明光宗繼位僅一個月即駕崩,年僅16歲的皇長子來不急冊為太子即倉促繼位,即明熹宗,孫承宗繼而做了熹宗的老師。這樣,年近花甲的孫承宗,依借帝師的地位,逐漸地進入了明朝后期政治權(quán)力的中心。天啟二年(1622年),孫承宗升任為禮部右侍郎。經(jīng)東林黨人推薦后,熹宗以孫承宗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至遼東勘查。據(jù)說與經(jīng)略王在晉爭執(zhí),熹宗將王在晉改任南京兵部尚書,以孫承宗為遼東經(jīng)略,以為“邇年兵多不練,餉多不核。以將用兵,而以文官招練;以將監(jiān)陣,而以文官撥發(fā);以武略備邊,而日增置文官于幕;以邊任經(jīng)撫,而日問戰(zhàn)守于朝。此極弊也。今天下當重將權(quán)。擇一沉雄有氣略者,授之節(jié)鉞,得自辟置偏裨以下,勿使文吏用小見沾沾陵其上。邊疆小勝小敗,皆不足問,要使守關(guān)無闌入,而徐為恢復計?!逼陂g大膽起用袁崇煥、孫元化、鹿善繼、茅元儀等人,修復寧遠等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練兵十一萬,拓地四百里、屯田五千頃,“自承宗出鎮(zhèn),關(guān)門息警,中朝宴然,不復以邊事為慮矣?!焙蠼甬敃r與察哈爾部交戰(zhàn),并未進攻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魏忠賢派太監(jiān)劉應坤到山海關(guān),以帑金十萬兩犒軍,為孫承宗所鄙視,同年八月,發(fā)生柳河之役,馬世龍因冒進兵敗,魏忠賢以孫承宗不附己,借口馬世龍損失馬匹六百七十匹、甲胄等軍用物資,參劾孫承宗。十五日,熹宗批準孫承宗回籍養(yǎng)病,后以高第代為經(jīng)略。崇禎二年(1629年),清兵第一次入長城,進大安口、遵化,明思宗復用孫承宗。袁崇煥被執(zhí)下獄后,孫承宗力保祖大壽,復用孫承宗為督師,移鎮(zhèn)山海關(guān),修建入海長城之「老龍頭」,且于建后由內(nèi)閣大學士楊嗣昌題字「寧海城」于「老龍頭」城樓上,遼左得以粗安。崇禎三年(1630年),祖大壽、馬世龍等諸將克復永平、遵化、遷安、灤州四城,明人史稱“遵永大捷”。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清軍攻大凌河,祖大壽堅守城池,命宋偉、吳襄救援,二將陣前不和,張春的援軍也被擊潰,祖大壽被逼殺何可綱而降清。明思宗因此罷孫承宗官。家居七年。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兵第四次入長城,犯保定,攻高陽。孫承宗年已75歲,率領(lǐng)全家子孫拒守,高陽城墻低矮,城破,一家四十余口皆壯烈戰(zhàn)死。孫承宗被俘,望闕叩頭,投繯而死。明思宗聞訊,追復其故官,給予祭葬。南明弘光帝時,予謚文忠。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予專謚忠定。
人物簡介
【生卒】:1582—1664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常熟人,字受之,號尚湖,又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遺老。明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歷編修、詹事,崇禎初為禮部侍郎,因事罷歸。以文學冠東南,為東林巨子。娶名妓柳如是,筑絳云樓,藏書極富。南明弘光帝時,起為禮部尚書。清兵渡江,出城迎降。順治三年,授禮部侍郎,任職五月而歸。后兩次以大案牽連入獄,均得幸免。七年,絳云樓毀于火,藏書悉成灰燼,晚境頗頹唐。詩文極有造詣,入清后所作多抑塞憤張之語。有《初學集》、《有學集》、《國初群雄事略》,又編《列朝詩集》。清高宗列謙益入《貳臣傳》,焚其書,雖屢禁不絕。晚晴簃詩匯·卷一十九
詞學圖錄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常熟人。明萬歷庚戌一甲三名進士,歷官禮部侍郎。福王時,為禮部尚書。入國朝,以禮部侍郎署秘書院學士。有《初學集》、《有學集》。
【錢謙益】(1582-1664) 字受之,號牧齋,又號虞山蒙叟。常熟人。崇禎初官禮部右侍郎,南明弘光朝官禮部尚書。降清官禮部右侍郎,充修明史副總裁,旋告歸。與鄭成功等秘密抗清。明清之際文壇宗主,學殖宏博。其詩博大閎肆,以杜為宗而出入韓、蘇,與吳偉業(yè)、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詞作僅數(shù)首。有《初學集》、《有學集》、《投筆集》、《杜詩箋注》。編有《列朝詩集》。詞在《有學集》中。清詩別裁集
字受之,江南常熟人。成歷庚戌,賜進士第三人。國朝官至禮部尚書。著《初學》、《有學》二集。○尚書天資過人,學殖鴻博。論詩稱揚樂天、東坡、放翁諸公。而明代如李、何、王、李,概揮斥之;馀如二袁、鐘、譚,在不足比數(shù)之列。一時帖耳推服,百年以后,流風馀韻,猶足詟人也。生平著述,大約輕經(jīng)籍而重內(nèi)典,棄正史而取稗官,金銀銅鐵,不妨合為一爐。至六十以后,頹然自放矣。向尊之者,幾謂上掩古人;而近日薄之者,又謂澌滅唐風,貶之太甚,均非公論。茲錄其推激氣節(jié),感慨興亡,多有關(guān)風教者,馀靡曼噍殺之音略焉。見《初學》、《有學》二集中,有焯然可傳者也。至前為黨魁,后逃禪悅,讀其詩者應共悲之?!鹉笼S詩,如“吾道非歟何至此,臣今老矣不如人”、“屋如韓愈詩中句,身似王維畫里人”,“工致有馀,易開淺薄,非正聲也。五言平直少蘊,故不錄。維基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初號尚湖,又號牧齋,晚號絳云樓主人、蒙叟、東澗老人,又因其住址而稱虞山、因其職位而稱宗伯,直隸常熟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人,萬歷三十八年探花。作為明末清初時期文學領(lǐng)域的集大成者,錢謙益引領(lǐng)文壇長達五十年之久。在政治上錢被視為東林黨或復社人士錢謙益與東林黨或復社皆有密切來往,但卻遭周延儒排擠,入南明又依附馬士英、阮大鋮。。明朝時四次出仕,官至禮部尚書。后在南京降清,任禮部侍郎五個月,有“貳臣”之目。辭官后投入反清復明運動,為遺民義士接納,更成為聯(lián)絡(luò)東南與西南抗清復明勢力的總樞紐。后錢謙益的詩文被乾隆帝下詔禁毀。陳寅恪認為其是“復國之英雄”,“應恕其前此失節(jié)之愆,而嘉其后來贖罪之意,始可稱為平心之論”,并稱錢與其妻柳如是的詩文足以“表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人物簡介
【生卒】:?—1645 【介紹】: 明山東聊城人,字伯順。崇禎四年進士。由推官入為給事中。請罷首輔薛國觀,發(fā)其納賄行私事,語侵僉都御史宋之普。國觀遂獲罪,而愷亦為之普所傾,削籍歸。福王時,起故官,道卒。維基
袁愷(?年—1645年),字伯順,號忍西,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東昌府聊城縣(今山東省聊城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任山西潞安府推官,調(diào)任山西太原府推官。之后選授刑科給事中,因上疏彈劾大學士薛國觀接受賄賂。言語侵犯僉都御史宋之普,盡管薛國觀獲罪,袁愷也被罷免歸鄉(xiāng)。福王時,以原官起用,赴任途中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約1646 【介紹】: 明江西臨川人,字文止。天啟七年舉人。福王時官上杭知縣。唐王擢禮部主事,未幾卒。通經(jīng)學,與艾南英、章世純、陳際泰立豫章社,同以八股文名家,時人多宗之,稱章、羅、陳、艾。有《此觀堂集》。
人物簡介
【生卒】:?—1646 【介紹】: 明末清初河南太康人。明末官河南總兵官。福王時,駐兵睢州。清順治元年,殺明總兵高杰,迎降清軍。旋隨豫親王多鐸攻江南。后隸鑲白旗漢軍,授一等子。
人物簡介
【生卒】:?—1649 【介紹】: 明福建莆田人,字明輔,號虎癡。以恩例授把總。福王時,自舟山參將升江北總兵。清兵入南京后,退守舟山,受唐王封為肅虜伯。拒監(jiān)國魯王入舟山。后被張名振等攻殺。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陜西洵陽人,字紫函。明兵部主事。福王時監(jiān)左夢庚軍,遷太仆寺少卿,隨夢庚降清。巡撫江南安慶,改天津巡撫。鎮(zhèn)壓楊四海、任百萬等起事。旋以招撫楊、任余部,至其營地會飲,事覺革職。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分宜人,原名金貴,字雙南。天啟五年進士。授順德知縣,擢御史,崇禎末官至河道總督。福王時以輕棄封疆逮戍。
人物簡介
字匠先,號眉居,河南南陽人。明崇禎元年(一六二八)進士,官至簽都御史,福王時授兵部侍郎。入清授通政司參議,遷大理寺卿,擢戶部左侍郎。順治六年(一六四九)卒。(有《豹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