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25—1491 【介紹】: 明江西安福人,字紹和,一字應召,號靜齋。父戍盧龍而死,宣補其役,因為衛(wèi)學生。景泰二年成進士。授編修,歷太常寺卿、吏部侍郎,官至南京工部尚書。卒謚文懿。性耿介,工文章。有《沖澹集》。維基
劉宣(1425年—1491年),字紹和,江西吉安府安??h人,直隸盧龍衛(wèi)軍籍。景泰庚午解元,聯(lián)捷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景泰元年(1450年),學士劉鉉主順天鄉(xiāng)試,揭曉第一名為劉宣。有同考官因其為盧龍軍士,欲換人,劉鉉認為,朝廷立賢,不應糾結出身。于是劉宣成為解元。景泰二年(1451年)劉宣聯(lián)捷辛未科會試第九名,殿試二甲第四十五名,賜進士出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工部尚書。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浙江會稽人,字宏載,號蘿村。諸生。康熙十八年舉鴻博,未中。文章善紀游小品。精小學,能篆刻,偶作竹木奇石,筆法似陳洪綬。有《蘿村集》。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二○【生卒】:1785—1853 【介紹】: 清安徽桐城人,字石甫,一字明叔,號展和,晚號幸翁。嘉慶十三年進士。鴉片戰(zhàn)爭期間為臺灣道,與達洪阿設計擊退英軍。戰(zhàn)后以“冒功欺罔”貶官四川。咸豐初復起用,赴廣西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官終湖南按察使。師事從祖姚鼐,工詩,文章善陳時事利害。鴉片戰(zhàn)失敗后,尋求御侮之策,著《康輶紀行》、揭英侵藏野心,欲使朝廷戒備。有《中復堂全集》。
姚瑩,字石甫,一字明叔,號展如,桐城人。嘉慶戊辰進士,歷官湖南按察使。有《后湘詩集》。全臺詩
姚瑩(1785~1853),字石甫,號明叔,晚號展和,以「十幸」名齋,又號幸翁。安徽桐城人。從祖姚鼐為桐城派古文創(chuàng)始人之一。嘉慶十三年(1808)進士。二十一年(1816)出任福建平和縣知縣。二十二年(1817)調(diào)任龍溪知縣。以法治縣,頗有政績。二十四年(1819)調(diào)任臺灣知縣,不務苛細,一以恩信撫之,深得士民心。旋兼理海防同知。道光元年(1821)移署噶瑪蘭通判。蘭地初辟,姚瑩多方規(guī)劃,撫恤災民,興利除弊,士民稱善,旋以遭忌罷職。道光三年(1823),方傳燧調(diào)任臺灣府,復應邀渡臺襄助,殫精竭慮,多所建言,至道光五年(1825)始回內(nèi)地。道光十八年(1838)擢臺灣道,以臺灣民情浮動,外阻大海,內(nèi)逼悍番,游民錯處,奸宄時作,因收養(yǎng)游民,略以兵法部署之,以為義勇,又訓練士卒,陰為戰(zhàn)守計。二十一年(1841)英軍犯雞籠海口,又犯大安港,姚瑩設方略,與總兵達洪阿積極備戰(zhàn),奮勇抗敵,數(shù)次擊退英軍攻擊,斬獲甚眾。奏入,皇帝特賜花翎,兼二品冠服,蔭一子云騎尉,以旌其功,由是為中外大臣所嫉。和議后,英人與清廷投降派相互勾結,誣陷姚瑩,遂于二十三年(1843)以「冒功」罪被革職逮問。出獄后,貶至四川。咸豐元年(1851)調(diào)任廣西按察使,參與鎮(zhèn)壓太平天國軍,可惜言論方略多受牽制而不見用。兵敗后隨軍至湖南,任湖南按察使,憂勞憤郁,病死。姚瑩以經(jīng)世自任,常以濟人利物為念。為政務因地制宜,無所偏執(zhí)。在臺十馀年,洞悉臺灣地勢民情,整飭吏治,振興文風。著有《中復堂全集》九十八卷(清同治六年八月刊本。臺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重刊),其中《東槎紀略》、《東溟奏稿》并為關系臺灣重要史料。姚瑩博覽群籍,平素慕賈誼、王守仁之為人、為學,體用兼?zhèn)?,不為空談?div id="uwnbres" class='inline' id='people_60178_2_24_comment'>文章善持論,指陳時事利病,慷慨深切;詩自明七子入,而以盛唐為宗,主張不強作,大抵于古人善處別有會心,不肯貌襲,往往成一家言。 姚瑩有關臺灣之詩作,《中復堂選集》輯錄《后湘》二集、續(xù)集,共有古詩十一首,律詩三十三首,絕句十四首,合計五十八首。章法縝密,溫雅蘊藉。今以《中復堂全集》為底本,覆?!吨袕吞眠x集》,參以賴子清《臺灣詩醇》、陳漢光《臺灣詩錄》等選本。(吳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