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買臣

相關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邊通 朝代:西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115 【介紹】: 西漢人。
習策士游說之術(shù)。
兩次為濟南相,后失官,任長史。
時張湯為御史大夫,邊與朱買臣、王朝合謀陷害湯。
湯自殺。
通與朱、王亦被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115 【介紹】: 西漢京兆杜陵人。
習律令,初為長安吏。
與周陽侯趙兼交友,后為寧成掾,調(diào)茂陵尉。
田鼢為丞相,薦補侍御史,以治陳皇后巫蠱獄及淮南王、衡山王謀反事,累遷太中大夫。
曾與趙禹定諸律令。
武帝元朔三年,為廷尉,元狩三年,遷御史大夫。
在任期間,建議鑄造白金及五銖錢,支持鹽鐵官營政策,主持制訂“告緡令”,以打擊富商大賈,用法嚴峻,權(quán)勢甚盛。
后為丞相莊青翟及長史朱買臣等陷害,自殺。
有《越宮律》,已佚。
全漢文·卷二十二
湯,杜陵人,景帝時為長安吏。武帝即位,調(diào)茂陵尉。歷丞相史,補侍御史,遷大中大夫。元朔三年代翟公為廷尉。元狩三年拜御史大夫。元鼎二年坐罪自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115 【介紹】: 姓或作嚴。
西漢人。
莊不識孫。
文帝后二年,嗣爵為武強侯。
武帝建元四年,為御史大夫。
元狩五年,為丞相。
元鼎二年,朱買臣等丞相三長史謀陷御史大夫張湯,致湯自殺。
武帝聞知,盡殺三長史,牽連青翟下獄自殺。
全漢文·卷十九
青翟,沛人,居馮翊,高帝功臣不識孫。文帝后二年嗣父嬰爵武強侯,建元中坐竇太后喪不辨,免。后為太子少傅。元狩五年代李蔡為丞相。元鼎二年坐張湯事下獄,自殺。
王歡 朝代:前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前燕樂陵人,字君厚。
安貧樂道,沉緬治學,其妻焚其書而求改嫁,歡以朱買臣自喻。
后仕慕容煒,為國子博士。
啼敗,苻堅征為祭酒,官至太子少傅。
陳公恩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齊人。
工人物畫。
有《列女貞節(jié)圖》、《朱買臣圖》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96—? 【介紹】: 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云??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云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后免官家居,授徒甚眾。
元詩選
颙字景南,金華人。少壯有志事功,未嘗干謁,人罕知者。晚遭元季之亂,結(jié)廬城山東隅,名其地曰「云??」,自號「云??天民」。既而移居山之西隅,與云??相望不數(shù)里,時得以幅巾野服,輕鞋瘦策,從樵夫芻叟相往還其間。自序所作詩,以為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調(diào)古而巖谷絕響。故名之曰《樵云獨唱》。長孫雍編次成帙,曾孫戶部尚書淇重刻之。廣東布政使安丘袁凱為之序云。(錢牧齋《列朝詩集》所載:葉樵云颙,字伯愷,洪武中登進士,官行人司副,免歸。按集中《挽琳荊山上》云:「大德庚子春,生我及此公。」以年計之,當洪武戊申,景南年六十有九矣。其《獨樂歌》云:「屈指今年七十五」。集中詩皆高曠之言,絕無及仕宦者。袁布政序云:使先生后生數(shù)年,際我朝之明盛,與一時俊乂并列庶職,其事業(yè)必有可觀,惜其不然,而徒于言語文字間見之,其志不亦可哀矣乎!袁序作于成化間,不應有誤。牧齋所云,未知何所據(jù)也?又《震澤編》所載,東山葉颙,字伯昂,嘗以鄉(xiāng)貢為和靖書院山長。此則又一同名姓者耳。)
欽定四庫全書·樵云獨唱·提要
(臣)等謹案:樵云獨唱六卷,元葉颙撰。颙字景南,金華人。志行高潔,結(jié)廬城山東隅,名其地曰云??,自號云??天民。是集乃其孫雍所編。前有自序,謂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調(diào)古而巖谷絕響,故名曰樵云獨唱。序凡二篇,皆題至正甲午,而集中多載入明詩,且后篇乃明興后語。疑原本后篇未著年月,傳寫者誤以前篇年月補入也。顧嗣立元詩選曰:列朝詩集載葉樵云颙,字伯愷,洪武中登進士,官行人司副,免歸。按集中挽林荊山上人云:大德庚子春,生我及此公。以年計之,當洪武戊申,景南年六十有九矣。其獨樂歌云:屈指今年七十五。集中詩皆高曠之言,絕無及仕宦者。袁布政凱序云:使先生后生數(shù)年,際我朝之明盛,與一時俊乂并列庶職,其事業(yè)必有可觀。惜其不然,而徒于言語文字間見之,其志不亦可哀乎!袁序作于成化間,不應有誤。列朝詩集所載,未知何所據(jù)也。又震澤編載東山葉颙字伯昂,嘗以鄉(xiāng)貢為和靖書院山長。則又一同名姓者耳云云。其辨甚明。案太學題名碑,建文庚辰科有葉颙,亦金華人。庚辰為建文三年,革除以后,稱洪武三十三年。列朝詩集當必因此而訛。嗣立尚未之詳也。其詩寫閒適之懷,頗有流于頹唐者。而胸次超然,殊有自得之趣。天機所到,固不必以繩削求矣。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恭校上。
樵云獨唱·序
予誅茆結(jié)廬于城山之東隅。
林深而木翳,水秀而峰奇。
居處孤峻,名其庭曰云??。
閉門卻掃,謝賓客,日與樵夫芻叟盤礴乎丘園林麓之中,披云嘯月,釣水采山,無少休暇。
久之,移家城山之西隅,負郭而樓居,形勢虛敞,窗戶軒豁,而南嶼北巘,爭獻奇秀。
其儼然之容,蒼然之色,入吾屏幾,清致復不減于云??也。
東西相望,不數(shù)里,故吾得以幅巾便服,輕鞋瘦策,從樵夫芻叟相往還于其間。
山回路轉(zhuǎn),川鳴谷應,伐木之丁丁,鳥聲之嚶嚶,更喚互答,斯樂何極。
斧斤之馀,濁酒自適,觴詠談笑,擊壤賦詩,以唐律五七言二百馀首,雜詩若干首,雖不足以關世教之盛衰,亦足以敘幽情,寫閑適之興懷,名其秩曰樵云獨唱。
蓋予知樵夫芻叟相與之娛,而不知世俗之好;樵夫芻叟知從予之游,又不知予賦詩之趣。
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調(diào)古而巖谷絕聽,得不謂之獨唱乎?
幸而樵芻中有如朱翁子、陶靖節(jié)輩,固將甘心與之揖遜周旋,賡和酬酢,商度古今天下治亂之得失,評論高人異士出處之始終,豁疇昔風誼之氣,吐平生慷慨之辭,散為箴規(guī),發(fā)為歌詩,峭拔俊爽,雍容舒徐,放而縱之而言不肆,收而藏之而文不拘,振清風于亙古,流遺響于無窮者也。
樵唱之樂,無以易此。
不幸而世衰道微,斯人儻不復見,則予長抱山阿,寂寥千載,誰賞之嘆,而獨唱之旨,其有以夫。
時至正甲午重九前四日云??天民景南葉颙序。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景南,金華人。著樵云獨唱。
維基
葉颙(14世紀—15世紀),字伯愷,浙江金華府金華縣坦溪人。葉颙是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舉人,二十七年(1394年)成進士,獲授行人司副,不久遭免職,回鄉(xiāng)后授徒為生,徒弟甚多。

人物簡介

簡介
東海翁子也。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玄中猷法師。
別號復闇。
杭海昌某氏子。
依愚翁長老祝發(fā)。
研精教義。
更知有宗門向上事。
其為文。
如春花秋月。
艷無待飾。
清不加寒。
筆花之妙。
照映今古。
假斯文以闡吾道。
或以是譽。
師如受唾。
洪武中。
主席于錢唐吳山大乘寺。
道風大振。
永樂庚子。
繼主嘉禾東塔寺。
寺為漢朱買臣之故宅。
宋孝宗。
嘗龍游于此。
屢經(jīng)兵燹。
殿宇傾廢。
若前住山。
滄海深。
云谷祥諸公。
皆志于興復不果。
師至。
憮然有感。
遂罄衣囊缽底。
及鳴合施者。
簡材鳩工。
薙荊榛。
畚瓦礫。
始是年。
訖于宣德戊申冬。
殫精十祀。
而百仆俱起。
四方緇素。
皆視師為景星慶云。
望而歸之者。
不可勝計。
師煩之力辭。
退居別室。
至正統(tǒng)戊午。
杭之南山慧因講寺。
久虛其席。
諸山僉謂。
慧因冠華嚴之首剎。
非碩德不足以當之。
唯師其人。
辭再四不克。
時慧因亦圮。
師至。
興廢起弊之功。
不減在東塔時。
況二山俱華嚴講寺。
夫華嚴一宗。
始于賢首。
成于清涼。
定于圭峰。
皆盛弘于北。
傳至晉水。
則入杭矣。
杭而宗華嚴。
大難為力。
師兩興巨剎。
一振頹宗。
晉水而后。
槩不多見。
孤力獨運。
良可嘉偉。
筆其略為傳。
以示來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96—1772 【介紹】: 清浙江仁和人,字大宗,號堇甫,自號秦亭老民。雍正舉人。乾隆元年召試鴻博,授編修,??薄妒?jīng)》、《二十四史》,纂修《三禮義疏》,改御史。乾隆八年,因?qū)Σ哐浴皾M漢畛域不可太分”罷官。晚年主講粵秀及揚州安定兩書院,好獎掖后進。有《禮例》、《石經(jīng)考異》、《史記考異》、《詞科掌錄》、《榕城詩話》、《桂堂詩話》、《道古堂詩文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一
杭世駿,字大宗,號堇浦,仁和人。雍正甲辰舉人。乾隆丙辰召試博學鴻詞,授編修。有《道古堂集》。
詞學圖錄
杭世駿(1696-1773) 字大宗,別字堇浦,晚號秦亭老民、春水老人、阿駿,室名道古堂。仁和(今杭州)人。乾隆元年(1736)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編修,官御史。曾受命參與校勘《十三經(jīng)》,《二十四史》。以耿直被罷歸田,于里中結(jié)南屏詩社,潛心于學問著述,與同邑小山堂趙氏,揚州小玲瓏山館馬氏交密,互樂藏書之趣。先世有"道古堂藏書樓",又筑"補史亭",丁申《武林藏書錄》評論杭世駿藏書:"先生以補今朝一史,所舉籍已盈幾堆榻,則其他書之富可知。況兩浙經(jīng)籍,曾經(jīng)編纂成志,為卷五,為目五十有九,為書一萬五千有奇。先生自序,洋洋千馀言,夫以百宋千元自矜儲藏之富者所可比擬哉。" 乾隆十六年(1751)得以平反,官復原職。晚年主講廣東粵秀和江蘇揚州兩書院。工書,善寫梅竹、山水小品,疏淡而有逸致。間作水墨花卉,亦古樸典雅,書卷之氣盎然。雍正十三年(1735)自杭州到福州,為紀行程而作《山水圖》冊十五頁,每頁有詩,筆墨蕭寥粗獷,詩句平淡倔強。一生勤學豐著,有《史記考證》、《經(jīng)史質(zhì)疑》、《文選課虛》、《榕城詩話》、《道古堂集》、《榕桂堂集》等。
橙花館集·序
漢武帝英風大略,旁招群彥,故一時儒行如董生,經(jīng)術(shù)如兒大夫,通博如終童,長短縱橫如主父偃,應對如嚴助、朱買臣,詞賦史才如兩司馬。
獨東方先生不名一行,詼諧戲侮,跌宕于巖廊之上,是以當時目之為俳優(yōu),后世驚以為鬼物。
余謂先生閎覽博物君子也,玩世不恭,捷給澹辭,至于《泰階》之符,辟戟而諫,其大節(jié)偉矣,昆玉秋霜比質(zhì)可也。
吾友杭子大宗,言不純師,行不純德,絕類東方先生之為人。
平生勤于聚書,晨鈔晦寫者十有馀年,而畢方不來,騶牙不至,無以證其蓄積之叢叢,于是形諸詩歌,一往不可罄控。
嘗放言曰:「鏤金錯彩,論者弗尚,然學不贍則詞不備,詞不備則氣不充,胸無安世三篋書,日搦管作蒼蠅聲,奚可哉?
公等已矣!
」予謂古之作者沈酣于卷軸,而浚發(fā)于靈臺,能役書,不為書役,大宗持論不可為正鵠。
然大宗雖淵然不可究詰,而能運之以越石之清剛,出之以景純之豪雋,其所以兒撫一世者,固不盡如所云矣。
予行役四方,久不見大宗詩,今年貂敝金盡,垂翼而歸,大宗為余蹙額者累日。
握手相慰外,出其近作十馀首,益麗以肆。
而其送小弱弟一章,則《小宛》之遺音也。
小弱弟就昏于黔陽,黔陽去杭三四千里,溯錢唐,浮洞庭,累月踰時乃可至也。
其間霹靂魍魎、酸雨狂濤、春風斑竹、古渡神鴉,凡小弱弟之所跋涉而驚且惋者,一一著之于篇。
余讀其詩而壯其奇,且悲其志也。
大宗曰:「余詩類此者夥矣,子其為我序之。
」嗚呼!
大宗磊落豪宕之氣,所謂玩世不恭者,非耶?
然觀其友朋骨肉之間,其大節(jié)可睹矣。
雍正五年歲次丁未閏三月上浣,錢唐龔鑒。
過春集·序
夫金臺千里,能造必詩;銅街九條,敢往則賦。太乙分曜靈之景,而藜之用蓋寡;長庚攀超光之足,而鯨之振以末。故歡情似酒,崇伯望而解顏;愁緒縈絲,墨翟逢而曾嘆。蘭可佩也,對靈均而不芳;月豈愁乎,照陳王而易落。準之今日,寧有易哉?帝城十二,獨我無家;客路三千,送人作郡。裝落葉以驅(qū)壽,披浮云以旌心。出門則稚子牽裾,登車則老人把袂。浮河亂濟,步將前而不舒;餞露賓星,目已罷而猶顧。直沽河下,雪古風堅;曲阜城邊,青危碧峭。睹疲衛(wèi)之勌進,值敝貂之不溫。則知情以時感,心繇目傷。固當徵彼詩寮,壯茲行色。況以茫茫鐵網(wǎng),竟漏珊瑚;落落金盤,誰餐沆瀣。骨具煙霞之相,身留柏石之緣。局逸步以趨時,蓄奇聲而待旦。殘膏既燼,間理馀光;渴睡初醒,或耽短詠。良以酒徒市上,最多拊缶之群;學士壚頭,不減留髡之樂。是用牽纏積素,揮灑性靈。及夫驪唱蒼涼,歸鞭蕭瑟。北地有絕憐之處,南云有望遠之思。罔兮若有求而不至也,悵乎若有待而不已也。非無贈答之章,亦以彬布為快。日月既長,卷帙遂衍,則斯集之大凡矣。若云既和且平,雖怨不怒,提攜標格,澄震聲音,斯固大雅之式,鄙人莫贊辭焉。 嗟乎!身以賤而趣成,道不行而樂在。兩三曲榭,未免有情;數(shù)四荒齋,居然無恙。新編在手,狂賓滿床。高臥北窗之下,但寘身欲尚羲皇;狎作西湖之游,任譏人不耐官爵。則智津萬有,音暢百形。眾皆麗此清神,仆亦勉為燕說。錢唐周天度。
赴召集·序
國家承先朝馀教,以文學唱天下,下詔敦勸招延海內(nèi)閎通博達之士。于時新進舊耇,后先相踵,振采儒林,天下烝然發(fā)動。秀水朱太史竹垞,以鴻鉅之才,辨音正始,斥遠浮空,蓋風雅之道郁郁繇此盛矣。當時上下怡安,民物給足,士不迫寒餓,豪家右族或開館飭具以接英賢,公卿不以章服先韋布,禮敬饋進,幸其一到以為榮。而故臣耆舊,多往時名人,胥與導揚遺緒,為后生磁引,蓋吾嘆風教之留遺者遠也。 事更百年,世經(jīng)兩嬗,其他盡從遷變,而獨文學之士流韻馀思,猶足鼓蕩人心,遍一世為習尚,蓋未有以是為無益而舍去之者。自諸公相接淪沒,后進不見前賢風旨,沉塞于世俗之文,鎖閉堅牢不復可啟,若是而欲進與語古,譬猶奏絲竹于聾者之前,傾耳而莫之聞也,而況夫深博之學、性命之詣歟?則亦有桀黠自好者矯而更之,強其外,空其中,不根而植,自詭可到前人,哆然尊己卑物,睥睨篤古之士,搜瑕索瘢,齮龁抵觸,恐不速敗。嗚呼!古學之不昌,其有不由此歟? 吾友杭君堇浦,少蘊清才,其于古,若以水入水,浹而莫睹其跡也。其于學,一日千里,而猶慊慊也,怵不能至也。故其為詩,根本積冊,峻整有制度,且其為之也警以敏,居常哦詠不輟。昔云間諸子,每宴集,多擊博為笑樂,陳人中獨刻燭賦詩,嘗云:「人之英華乘于壯歲,過此衰落,將安及乎?」蓋其勤如此。今之堇浦,則亦猶斯志也。悲夫!自朱公之死,吾鄉(xiāng)風雅衰歇二十馀年矣。物莫孤于其絕,事當品乎其難,異時老去,堇浦猶能憶吾言否也?仁和張熷。
翰苑集·序
錢思公謂:「朝廷之官,惟翰苑非文章不可?!固K子瞻亦謂:「文章之外,不取他才?!谷换蛞运鞅叭酰夹紤?,不可謂之文章,即子瞻猶自以為空疏冗散,才不逮古,慚內(nèi)相之名,豈非其實之難副與?故自唐玄宗設官以來,雖代有賢哲以充其選,而直以「翰苑」名集者,陸宣公一人而已。宣公制詔奏議,昭然與金石不朽,而詩文賦集十五卷,所謂雄文藻思搉揚古今者,今先生蓋有過之。嗚呼!惟宣公不愧于翰苑,惟先生不愧于宣公也。權(quán)載之序宣公集曰:「仲尼有才而無位,賈生有時而無命,公才不謂不長,位不謂不達,逢時而不盡其道,命也?!狗蛐慌c房、魏、姚、宋生貞觀之年,而與竇參、裴元齡生貞元之世,殆不可謂之逢時。德宗以素知公名召對翰林,即日為學士,其知遇固深矣。然當公十八登第,僅以詞科博一縣尉,唐所以位置博學之士者,不已違耶? 今詞科不著于令,惟天子即位之初,特行久虛之典,督臣即以先生應詔,選入翰林,蓋以博聞明識不世出之人鼎、不可得之嘉會而授清秘之職,本朝之用人,可謂樞其材矣。先生位雖不達,可謂逢時矣。宣公之時,詔書旁午,倉卒填委,雖灑翰即成,曲中機會,終有如歐公所云「不得專一思慮以工文字,其詩文憂深慮遠,蓋亦變雅之作」。而先生幸際太平,得與一時僚友從容柯亭劉井之間,以其散直之暇,肆志并力于文章,蔚然而虎鳳躍,鏘然而韶鈞發(fā),何其盛也!讀是集者,當知先生之才與所遇之時,皆有過于宣公者,不必區(qū)區(qū)以祿位相較,而亦可想見國家盛治,其侍從簪筆之臣,為博聞明識不世出之人也,豈其以翰苑之榮誇于田夫野老而已哉?同里后學曹芝。
脩川集·序
杭兄堇浦董志局于海昌,得詩如干首,令予為之引。堇浦之詩之工,不待予言,顧予竊有所念于海昌者,得因堇浦之詩而一及之。海昌故文獻之窟也,堇浦拜無垢之祠,式持正之里,搜訪查職方《罪維》殘編,豈區(qū)區(qū)騷人之游錄哉?而樊侍御光遠者,楊文靖公高座弟子,無垢之畏友也,學錄不傳,微言安在?尚有知其講堂、薦以溪毛者否?職方志節(jié),晚寄托于絲竹以抒悲憤,而姚監(jiān)軍炳庵棄家長往,以黃檗為西薹,化為精衛(wèi),尚有道其姓名者否?抑又聞安陽許侍郎之令海昌也,敦崇正學,招致姚江黃先生,設皋比,雅歌釋奠。中吳徐侍郎果亭遠來執(zhí)經(jīng),反復叩證人之說,安陽則傳《三易洞璣》之旨,豈無薪火之貽足為里社興起者乎?堇浦其更為我訪之,是亦群雅之才所當備也。雙韭山民全祖望。
嶺南集·序
韓子遷潮,文傳驅(qū)鱷;范公帥粵,錄著驂鸞。此炎徼之藝林,亦前修之筆苑也。然志虞衡于桂海,非無博物名篇;而狀草木于南方,未盡雅人深致。必也珠池壁記,既兼子史之長;韶石詩豪,復得江山之助。登高作賦,二樓風雨驚飛;結(jié)社分題,五子敦槃麇至。斯足擅湖山宗主,不愧游居;作詩酒總持,無慚羈賦者也。 惟我堇浦先生,浙水詞宗,玉堂仙從。紫霄翔步,陸子春帝目佳人;樂府徵歌,元微之人呼才子。賜元豐之金帶,方簉清班;焚學士之銀魚,遽歸綠野。蘇公堤畔,游從半魯國諸生;謝傅山邊,問字遍玄亭高足。于是名傾江左,譽溢斗南。會羊城有童蒙之求,群迎康節(jié);鵝湖重經(jīng)師之選,爭迓林宗。噬肯來游,亦既覯止。高懸?澤,誰其叩不能鳴;甘撤皋比,仆亦后而欲往。顧慚形穢,敢托神交?爾乃仲舉停車,便尋徐稚;長公渡海,即訪黎云。既把臂以入林,遂倡予而和汝。時則信陵公子,頻開文字之樽;湘水詞人,數(shù)與冠裳之會。馮敬通文辭跌宕,暫輟披吟;陳曲逆門巷蕭條,恒留車轍。清簾疏簟,賭山果于僧寮;香浦花田,探驪珠于鮫室。銀臺蠟燼,時斗尖叉;銅缽聲殘,更調(diào)龁蹶。以故水村山郭,喧傳杜牧之詩;紙械弓衣,并寫蘭陵之集。梓為六卷,價重三都。笑顧鄙人,盍作秕糠之導;用陳渺見,聊同糟粕之談。 竊惟言貴乎文,孰謂詩非關學。顏光祿鏤金錯彩,詎乏行廚;曹臨淄繡虎雕龍,定饒經(jīng)笥。假令書窺半豹,摛文肯讓班生;如其腹果五車,歷物應逾惠子。猥云名士只讀離騷,豈有少陵但精文選?若乃誤求杜若,生吞謝朓之詩;竊恐錯解蹲鴟,笑破蕭嵩之口。先生則琴箏五典,肴饌百家。瓠史蕓編,借出春明坊里;玉韜金版,探來宛委山中。宜乎云涌濤驅(qū),氣歷萬夫而上;海涵地負,音追正始之前。譬之集千腋以成裘,曾無襞積;釀百花而作蜜,難辨馨香。此馮夷所為面旋,小巫于焉氣索者,學其一也。 然而李善淹通,僅稱書簏;裴公宏博,第號談林。賦六合以娛人,何能嫵媚;讓河南而標位,尚待錯綜。故知錦織明光,苦無裁制;饈羅珍錯,未易烹調(diào)。人固不可無才,言豈止乎有物?先生則學如不及,才患其多。如營建章之宮,千門齊辟;似歷山陰之道,萬壑爭流。斥朱穆以專愚,徒工著論;詆左思為億父,祗解研都。得意忘言,還筌蹄于竹素;善師不陣,輯鵝鸛于龍韜。請看學足三冬,何若才高八斗。然則為仙為鬼,終見擯于劉安;宜柏宜桑,究貽嗤于匠石。此度量相越,步趨無由者,才又其一也。 且夫文為載道之言,詩乃緣情而作。纏綿悱惻,美人香草之篇;敦厚溫柔,陰雨谷風之什。瓊樓玉宇,心傷千里嬋娟;劍閣瞿塘,淚灑極天關塞。自非太上,詎易忘情?仆本恨人,誰能遣此?烏啼永夜,輒為擁鼻之吟;雨暗蕭晨,每唱懊儂之曲。矧乃秦川公子,歲歲離家;西鄂名流,年年失職。烏金塔畔,花飛九品蓮臺;黃木灣邊,月淡半江菱艓。問老夫之左纛,朝漢臺空;吊詞客于南園,抗風軒冷。能無感慨?正復淋漓。白江州才擅歌行,賦琵琶而愈妙;李義山詞多寄托,詠錦瑟以彌工。君其刺海上之船,杳冥無際;誰則聽洞庭之樂,怠惑胥忘。小子何莫學乎,先生其移我矣。此則么弦獨奏,眾音皆停者,又情深而文明者也。 具此三長,足堪千古。豈直橋名丁卯,祗將清婉標奇;體號西昆,僅以秾纖合度。會見濂泉蒲澗,地以人傳;錦石浮丘,山因公重。此日秘之甲帳,珍同海外奇文;他年副在名山,添入滄浪佳話。惟是管窺無當,蠡測何知。入明堂太室之中,莫名其器;睹西子南威之貌,但悅其妍。剛值殺青,敢辭塞白。嚴詩之附,工部方憂攘臂而前;滕閣之序,昌黎竊喜掛名其上云爾。 嶺南后學何夢瑤撰。
閒居集·序
某溯江將道棠之蓼,舟中讀先生《閒居稿》,乃輟卷而嘆曰:「某何足與讀先生之詩哉!」太夫人在堂,不能違色養(yǎng)而從役,潘安仁所以賦也。宅桂堂以侍輿軒,羅典籍以充幣帛,擁楹之暇,積有文章,先生所以定是集也。夫親生之膝下,以養(yǎng)父母,父母之志,蓋日望其子之賢而有立,而又恐旦夕去吾膝下,疾痛疴癢之不與知也。為文王之臣,為孔子之弟子,不患不立矣,而來諗之歌、援琴之操,感而有作,其以此與?后世戒養(yǎng)之誠亦少衰矣。聲譽馳其志,祿位攖其情,舍朝夕之養(yǎng)以求榮,而哆然藉口于養(yǎng)志。韓退之曰:「子在家,父母雖無離憂,其志不樂也;在外,雖有離憂,其志樂也?!谷还γ?,當其拂衣而起,為其親者牽裾固駐之,或既去而緘書招之,所謂有離憂而志樂者,其果然也與?夫人之志動于壹而已,有一心以宅憂,又安得一心以及樂?退之之言,亦不達于情矣。然則父母之志果何如而后樂耶?束廣微之詩曰:「彼居之子,罔或游盤?!故逦闹冈唬骸负脤W為福?!股w惟學成名立,覽老氏之知足而退,脩惟孝之政,立不朽之言,庶無離憂而其志樂。若先生者,盡之矣。 某幸不嫌斥于先生,而顓蒙樸騃,涉隅角而輒滯,年踰始衰,一無所成就以慰父母??徒?,走燕趙,陟屺一望,懷袖靡依。老父今年七十馀矣,稱觴浮白之樂,抗音頓足之歡,闕然廢墜,而又仆仆為此行也,某尚足與讀先生之詩哉?某尚足與讀先生之詩哉?同里曹芝。
韓江集·序
揚州地交南北,舟車萃集之區(qū),四方士夫游茲土者,挾所請而來,饜所欲而去。凡名園別墅、姹花裊竹之秀茜,不暇游憩也;桓廚鄴架、尊彝鼎敦之美富,不遑鑒賞也。間有贈答之章,諛詞剿說,藉作羔雁,甚且驪駒乍唱,姓氏旋忘,風雅之道衰,友朋之誼薄,心竊悼之。 堇浦先生掌教于安定書院,擅斲輪之鉅手,樹騷壇之大幟,一時名彥咸從之游。今老而倦歸,觴詠流連,惓懷莫釋,睹遺墨而制淚,展畫梅以寄慨,深情一往,敦古處而挽頹風,夫豈邂逅適愿,尋常之酬倡歌詠所可同日語哉?今春三月,堇浦歸自揚州,手出《韓江》一集見示,大半得于推襟送抱、琴歌酒坐之馀。其氣磅礴而磊落,其旨纏綿而悱惻。漢上題襟之詠,河梁落日之篇,希蹤曩哲,殆庶幾焉。余嘗假館茁村翁濡雪堂,別來忽忽三十馀年。追溯雙清閣之斗酒,玉山堂之評書讀畫,時往來于夢寐而不忘。勝游難再,舊侶多暌,誦先生詩,益切余《杕杜》《蒹葭》之慕矣。乾隆丁亥三月下浣,同里汪沆。(錄入:顧青翎)
維基
杭世駿(1696年—1773年),字大宗,號堇浦,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人。清朝學者??滴跞迥辏?696年)出生。勤奮好學,藏書數(shù)萬卷,與同鄉(xiāng)梁詩正、孫灝、嚴在昌等人有往來。雍正二年(1724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編修,充武英殿纂修。后入三禮館,纂修《三禮義疏》,用功頗多,主要負責《禮記》中〈學記〉、〈樂記〉、〈喪大記〉與〈 玉藻〉諸篇。乾隆八年因《時務策》主張“意見不可先設,軫域不可太分,滿洲才賢號多,較之漢人,僅什之三四,天下巡撫尚滿漢參半,總督則漢人無一焉,何內(nèi)滿而外漢也?三江兩浙天下人才淵藪,邊隅之士間出者無幾。今則果于用邊省之人,不計其才,不計其操履,不計其資俸。而十年不調(diào)者,皆江浙之人,豈非意見軫域?”乾隆帝聞知大怒,幾欲處以極刑,因刑部尚書徐本極力求情,稱“是狂生,當其為諸生時,放言高論久矣”,免死罷歸。杭世駿在館期間于《禮記義疏》的修纂用功頗多,在離開“三禮館”后更傾心于《禮記》一經(jīng)的搜討和編纂,晚年撰成《續(xù)禮記集說》一百卷。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南巡,杭世駿前往接駕。乾隆帝問他:性情改了沒?杭世駿回答:“臣老矣,不能改也?!鼻∪吣辏?772年)去世,另一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再度南巡,驚訝杭世駿竟沒死,當晚杭世駿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5—1876 【介紹】: 清廣西馬平人,初名錫振,以服膺宋包拯,改名拯,字定甫,號少鶴。道光二十一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官至通政使。同治時屢疏論軍事形勢及善后之難。工古文,常與梅曾亮相切磋,所作淵雅古茂,為世所重。有《龍壁山房文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四四
王拯,原名錫振,字定甫,一字少鶴,馬平人。道光辛丑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官通政副使。有《龍壁山房詩集》。
龍壁山房詞·序
余與王子定甫為同年生,一星終矣,初聞馨逸,未數(shù)晨夕,中更別離,益感邈曠。歲在壬子,君旋自戎幕,鍵戶掃軌,沉鱗羈羽,影響斯合,僦居相望,還往梭織,蔬飧檗酒,率窮歡妍。所為詩歌,獲飫汁瀝,爰出倚聲,授余掎摭,芳意悅魄,古愁蕩魂,銖黍不忒,情旨畢鬯,方諸兩宋,洵可高揖清真,平視圣與。牧之序昌谷詩曰:「云煙綿聯(lián),不足為態(tài)。」又曰:「春之盎盎,水之迢迢?!挂哉Z君詞,詎云多讓。定甫復言詞雖小技,壯夫所嗤,而當指物索神,造意搜狀,劌肝鉥腎,其傷實多,自苦何為,將矢不作。余曰:唯唯。鄙生亦云,不惟君子,百年躄躄,生也有涯,而以感怨刺懟,劖刻造化,既違和平,更促年壽,屏置弗事,亦延命之一訣也。雖然,余與定甫解后相依,跡若蛩駏,幽室華燭,殘杯冷炙,當其落木擊牖,斜月移幌,結(jié)心沉冥,時或嘆詫,悲愉顛倒,拉雜無端。他日者,雨絕云乖,故人入夢,追維此樂,窈窈在目,發(fā)之聲音,必有不自禁者。定甫之詞,其能已于是耶。平湖張金鏞序于宣武城南寓廬。
茂陵秋雨詞·自序
《茂陵秋雨詞》者,大都山人病馀之所作也,始自潘岳悼亡之歲,洎乎王粲從軍之年,往往床空竹簟,藥裹金瘡,哀動長言,感存微旨,其間中年惡疾,遠道沉痾,皋橋賃廡,伯鸞則永噫而歌,樵涇負薪,翁子乃同聲以唱,其創(chuàng)益甚,所作實多。
夫詞雖小文,道由依永,情文繚繞,家風既愧碧山,聲譜荒唐,工匠大慚紅友。
爰事刪夷,都為斯集,寓香草美人之旨,敢冀騷人,聆鈞天廣樂之音,猶疑夢囈。
嗚虖。
倦游老矣,依然渴疾難消,薄宦無憀,惟是幽憂長抱,則相如自比,原非有托于其他,使去病當年,敢望何如之借問乎。
咸豐己未新秋,龍壁山人自序。
茂陵秋雨詞·自跋
庚申之秋,曾刻《龍壁山房詞草》二卷,自維倚聲一事,本強作解人,聊以宣幽導郁,不自愛重,遂亦不甚檢點,聲譜荒唐,而音韻尤非素習也。中年以往,精力漸疲,文辭潦倒,亦頗知自悔艾。乃以濼陽再役,比辛酉秋,重有悼亡之戚,往往情不自禁,獨弦哀歌,雖聲文窈眇之間,依然鹵莽從事,而用律用韻,時較前刻稍知謹慎,抑不知果能免咎戾否。情冉冉老矣,即此文章最小技,而戒棄一再,不能屏絕,迄又靡所成就。為憶向所酬和,若夢玉海門,死喪離別,罔可就正,爰自蒐檢,復為兩卷,付之手民,仍附庚申所刻之后,聊志年來不憀心跡云爾。同治三年甲子秋八月,茂陵秋雨詞人自記。
維基
王拯(1815年—1876年),原名王錫振,字定甫,一字少鶴,號懺甫、懺庵,別署龍壁山人,清朝詩人、書畫家、官員、學者,廣西(今屬柳州市)馬平人,是“桐城派”在廣西的重要代表人物,“嶺西五大家”之一。王拯七歲喪母,依附于其姐。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考中辛丑恩科三甲34名進士。因敬佩包拯,故改名王拯。授戶部主事,充軍機章京,遷大理寺少卿。同治三年(1864年)升太常寺卿,署左副都御史,官至通政使。王拯長期在京任職,因直言遭降職。同治四年(1865年)夏末告老還鄉(xiāng),于桂林榕湖經(jīng)舍、秀峰講舍講學。同治十五年(1876年)病逝,終年六十一。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