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美和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3—1358 【介紹】: 元廬州人,字廷心,一字天心,先世為唐兀氏。順帝元統(tǒng)元年進士,授同知泗州事,為政嚴明,宿吏皆憚之。入為中書刑部主事,以忤權貴,棄官歸。尋以修遼、金、宋三史,召為翰林修撰。至正十二年,任淮西副使、僉都元帥府事,守安慶,御來犯軍,升江淮行省參知政事、拜淮南行省左丞。十七年十月,為陳友諒、趙普勝軍包圍。次年正月,城陷,自剄。謚忠宣。為文有氣魄。有《青陽集》。
元詩選
闕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居武威。
父官合肥,徙家焉。
少孤,授徒以養(yǎng)母。
與吳草廬弟子張恒游。
登元統(tǒng)癸酉進士第二名,除同知泗州。
歷任監(jiān)察御史、翰林待制。
至正十三年,江淮用兵,改淮東宣慰司為都元帥府,治淮西。
起闕為副使,僉都元帥事,分兵守安慶。
屢敗諸寇,拜淮南行省左丞。
陳友諒合兵來攻,十八年正月城陷,闕死之。
舉家赴井,官民將士從死者以千計。
事聞,贈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豳國公,謚忠宣。
廷心留意經(jīng)術,為文有氣魄,能達其所欲言。
詩體尚江左,高視鮑、謝,徐、庾以下不論也。
篆隸亦古雅可傳,嘗讀書青陽山中,學者稱青陽先生。
門人郭奎掇拾其遺文為《青陽集》六卷。
同年進士李祁序之,謂廷心以羸卒數(shù)千守孤城,屹然為江淮保障者五六年。
援絕城陷,與妻子偕死。
孤忠大節(jié)照映千古,為斯文之光。
明太祖嘉闕之忠,立廟忠節(jié)坊,命有司歲時致祭。
(按忠宣公夫人,宋太史傳作耶卜氏,張美和《元史節(jié)要》作耶律氏,賈良伯《死節(jié)記》作夫人蔣氏。
公侄孫宗烈云:叔祖有妾耶律、耶卜氏。
叔祖母實蔣氏。
子德臣,女安安,皆其所生也。
維揚張毅所記如此。
維基
余闕(1303年—1358年),字廷心,一字天心,號青陽先生,河南廬州(今安徽合肥),籍貫甘肅武威,唐兀族,元末政治人物、榜眼和進士。父沙剌臧卜因在廬州(今安徽合肥)當官,于是余闕居住于此。元統(tǒng)元年(1333年)進士。曾擔任泗州同知、翰林學士、監(jiān)察御史,參與編纂《宋史》。至正十三年(1353年)駐扎在安慶,出任都元帥以及淮南行省右丞。至正十七年(1357年)冬,陳友諒包圍安慶。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城破,余闕自殺。元朝贈爵豳國公。著有《青陽集》六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79 【介紹】: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
元末領鄉(xiāng)薦,年已四十八。
戰(zhàn)亂隱居,張士誠屢辟不就。
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并稱“成均三助”。
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jiān),教勛臣子弟。
十一年致仕。
有《清江文集》。
槜李詩系·卷七
瓊,字廷琚,一字廷珍,別號清江,初名闕,字廷臣,崇德人。少穎異,師同邑黃次山及會稽楊廉夫,而學益進。年四十八,始領元鄉(xiāng)薦。張士誠據(jù)吳,累徵不就,隱居殳山,教授生徒。洪武初,徵修元史,同官李敏卿輩服其史才文重京師。壬子,校士浙省,入為國子助教,乞歸。其在史館時,與金華宋景濂友善,凡有撰著,互相推讓,亦一時兩雄也。黃巖方行贈詩有云:殳山仙翁發(fā)如雪,胸蟠太和吐日月。手中鍊石輕女媧,五色曾將補天裂。其推重如此。著有清江集。其詩博大警敏,矯然不群,評其才質,當不在高、楊以下。有明一代,吾郡詩人林立,以清江冠之,斯無愧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崇德人。洪武初徵修元史,除國子助教。有清江集。
明詩紀事·甲簽·卷六
瓊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崇德人。洪武三年徽修《元史》,賜金帛遣歸。六年,以薦除國子助教。九年,改中都助教。有《清江集》四十卷。 (《四庫總目》:瓊學詩于楊維楨,然其論文稱「立言不在嶄絕刻峭,而平衍為可觀,不在荒唐險怪,而豐腴為可樂」。蓋雖出于維楨之門,而學其所長,不學其所短,宗旨頗不相襲。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其詩爽豁類汪廣洋,整麗似劉基,圓秀勝林鴻,清空近袁凱,風華亞高啟,朗凈遇張羽,繁縟愈孫蕡,足以領袖一時。鄉(xiāng)曲之言,未免過實。然其詩溫厚之中自然高秀,雖不能兼有諸人之勝,而馳驟諸人之間,實固無所多讓。)
聶鉉 朝代:明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清江人,字器之。
洪武四年進士。
官廣宗縣丞。
秩滿入覲,授翰林院待制,改國子監(jiān)助教,遷典籍,賜歸。
十八年復召典會試。
事后乞回鄉(xiāng),令食廬陵教諭俸終身。
與貝瓊、張美和齊名,時稱成均三助。
維基
聶鉉,字器之,江西等處行中書省臨江路清江縣(今江西清江)人。
明初學者,政治人物、進士。
聶鉉于洪武三年(1370年)庚戌科舉于鄉(xiāng),洪武四年(1371年)成辛亥科三甲進士,授予廣宗縣縣丞,上疏免除旱災稅。
任滿后,入京朝覲,獻《南都賦》及《洪武圣德詩》。
授翰林院待制,改國子助教,遷典籍。
后賜歸。
洪武十八年(1385年),又召其主持會試,并準備留用。
聶鉉請求便地自養(yǎng),于是以廬陵教諭職位終老。
聶鉉與張美和、貝瓊齊名,時稱“成均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