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彼蜀國,開自蠶叢。
山川隔閡,與華不通。
金牛啟道,厥竅斯鑿。
岷峨巖堯,始連井絡(luò)。
秦以之霸,漢以之王。
諸葛用之,震驚北方。
劍閣倚天,瞿唐折地。
仰不可攀,俯不可視。
蠢茲羌戎,憑其險阻。
罔知天命,大邦是拒。
洸洸虎臣,受命于征。
出師桓桓,如雷如霆。
如雷如霆,天子之威。
廟算先定,鬼神莫違。
靈旗揮揮,指山山摧。
羌人失魂,恧若死灰。
爰將其臣,奉其版籍。
泥首軍門,面縛銜璧。
六軍奏凱,聲動玄黃。
黧童白叟,蹈舞康莊。
四海會同,豐年穰穰。
慶云甘露,白天降祥。
臣拜稽首,受天之佑。
受天之祐,天子萬壽。
田按:洪武三年,遣將分道伐蜀。征西將軍湯和與副將軍廖永忠,率舟師溯江而上。征虜前將軍傅友德以步騎出案隴,蜀將戴壽以兵厄險,和、永忠頓兵不能進,而友德已自秦隴深入。四年,壽撤精銳禦友德,留鄒興等守瞿塘。永忠乃先驅(qū)破瞿塘關(guān),入夔州。和引兵繼之,入重慶。蜀主明升降,友德亦敗戴壽于漢州,進圍成都,壽亦降。師還,太祖面數(shù)和逗留罪,和頓首謝,乃免。友德、永忠受上賞。太祖制《平西蜀文》,所謂「論將之功,傅一廖次」者也。又云:「有臣在南,家居括蒼,生而能文,舉筆何難。」此頌當(dāng)即應(yīng)制作也。但太祖文則分記傅、廖之功,基則渾括其詞,其立言之體,有不同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