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丁汝夔

相關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遼東沈陽中衛(wèi)人,字平甫。正德十二年進士。授工部主事,遷員外郎。嘉靖初,以議大禮被杖。二十年,官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持重有方略,請還邊將田園于民,帝從之。后官兵部左侍郎,總理邊關阨隘。以辭兵部尚書命,觸帝怒,削籍。
維基
范鏓(1487年—?
),字平甫,號沈溪,遼東沈陽中衛(wèi)(今遼寧省沈陽市)軍籍,江西樂平縣人。
明朝嘉靖年間大臣,官至兵部侍郎。
范鏓據說為范仲淹后裔,先祖為江西樂平人,范家在明朝初年被發(fā)配沈陽。
正德十二年(1517年),范鏓考中會試二百五十名,廷試三甲五十三名進士,吏部觀政,授工部主事,遷員外郎。
嘉靖三年(1524年)“大禮議”期間,與楊慎等哭爭,被下獄廷杖。
后由戶部郎中改長蘆運司同知,遷河南府知府,嘉靖八年(1529年)河南遭遇嚴重饑荒,時任巡撫都御史的潘塤壓下諸多請求賑災的文牒,等待勘察核實。
范鏓不等回報,即開倉賑民,史稱其救活民眾十馀萬人,民眾爭相稱頌,“語聞禁中”。
世宗責問戶部及潘塤與巡按御史隱匿災情,潘塤推諉責任,歸罪范鏓,結果被彈劾撤職,范鏓從此聲名顯赫。
歷任兩淮鹽運使、四川參政、湖廣按察使、浙江、河南左、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年(1541年),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
他講求方略,專心訓練步騎,迫使外敵遠徙,俘獲五百人。
居數年,因病歸,又起為河南巡撫。
不久,召為兵部右侍郎,轉左侍郎。
尚書王以旂出督三邊,由范鏓代理兵部事。
隨即奉詔總管邊境關隘,改善關城防務,多有舉措。
世宗甚愛范鏓之才。
兵部尚書趙廷瑞被罷官后,即命范鏓代其職。
范鏓以年老推辭。
世宗怒,責其不恭,削去官籍。
之后,帝召翁萬達,尚未就任即因丁憂作罷,以丁汝夔代替。
次年,俺答汗軍逼京師,汝夔獲罪被處決。
隆慶元年(1567年)復官。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士翱(1488年—1562年),字如翰,號長白,山東長山縣北關(今鄒平縣長山鎮(zhèn))人。
正德丙子進士,嘉靖時歷官工部、刑部、戶部尚書。
治《詩經》,正德十一年(1516年)山東鄉(xiāng)試第六十六名舉人,年三十六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一百五十名,第三甲第二百二十名進士。
授潛山縣知縣,改婺源縣。
因政績卓著,嘉靖七年(1528年)十一月擢授山西道試監(jiān)察御史,八年五月實授,兼巡兩淮鹽政,又巡按蘇松。
擢荊州府知府,改承天府知府,十八年十二月升本省右參政,二十一年九月升山西按察使,二十二年十月升陜西右布政使,十二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保邊境無虞。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三月升大理寺卿,十二月升戶部右侍郎,二十七年五月升本部左侍郎、總督倉場督理西苑農事,二十八年(1549年)十二月升任工部尚書,二十九年三月充殿試讀卷官,五月改任刑部尚書,六月接替潘潢任戶部尚書,數日后因北虜入寇至京畿,以未能供應軍需糧草被嘉靖帝切責,兵部尚書丁汝夔被逮捕下獄,李士翱被革職閑住。
罷官家居十余載,卒于家。
明穆宗登基后,于隆慶三年(1569年)恢復他的官職,賜祭葬,贈太子太保。
著有《長白集》。
李士翱任荊州府知府期間,對年輕的張居正有知遇之恩。
后來張居正成為首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5—1561 【介紹】: 明河南宜陽人,字維賢,一作惟賢,號鳳泉。正德九年進士。授廣德知州。嘉靖中歷吏部左侍郎。俺答兵臨京師城下,總督九門,攝兵部尚書事,兼督團營。尋改兵部左侍郎,專督營務。為人嚴毅有識量,嘗疏言宦官典兵乃古今大患。旋仍代尚書。為仇鸞所構,除名。逾十年,復起。又逾年卒。有《王襄毅公集》。
維基
王邦瑞(1495年—1561年),字惟賢,號鳳泉,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宜陽縣(今河南省宜陽縣)人。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河南鄉(xiāng)試第十九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會試一百八十三名,廷試三甲一百九十一名進士,改庶吉士,因王邦瑞姑姑是伊府光陽王朱勉坍王妃,按照明朝文職官員規(guī)定,有王親者不得升除京職,已亡故無出則不禁。
至十六年王妃去世后,才出任廣德州知州。
嘉靖初年,祖父去世丁憂,除服后擔任滁州知州,此后升為南京吏部員外郎,歷南京吏部文選司署郎中,出任陜西提學僉事。
十一年(1532年)六月因歲貢不中式五名以上而連坐,貶為濱州知州,此后再歷升為陜西按察司僉事,十六年三月升固原兵備副使,剿平李孟春盜亂,后祖母去世丁憂離去。
服除后,再次擔任陜西提學副使,二十二年八月轉為布政司右參政。
母喪丁憂后離職,后起復原職,二十六年四月升為右僉都御史、寧夏巡撫。
二十八年三月改為南京大理寺卿。
未赴任,六月升為兵部右侍郎,十月改為吏部右侍郎,二十九年三月晉左侍郎。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進攻京師時,世宗命王邦瑞總督九門。
兵部尚書丁汝夔下獄,命他攝官其事,兼督團營。
俺答汗退兵后,他上疏請求罷免十二團營,悉歸三大營,以咸寧侯仇鸞統(tǒng)領。
王邦瑞改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贊理京營軍務,專督營務。
十一月擔任兵部尚書。
因仇鸞誣陷,三十年二月王邦瑞先被罷免,后被革職為民。
直至仇鸞被誅殺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六月世宗重新起用王邦瑞協理京營戎政,四十年十二月卒于任,贈太子少保,謚襄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5—1566 【介紹】: 明河南靈寶人,字廷議。許進少子。嘉靖五年進士。幼從父歷邊境,盡知厄塞險易,著《九邊圖論》上之,自是以知兵聞。任右僉都御史、撫薊州。進右副都御史。以疾歸。再起撫山西,亦有軍功。擢兵部尚書,后以故削籍。三十八年復起故官,旋以侵冒餉銀奪官,尋卒。
維基
許論(1495年—1566年),字廷議,號默齋,河南河南府陜州靈寶縣人,同進士出身。
許進第八子。
許誥、許贊之弟。
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科河南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進士,授順德府推官,入為兵部主事,改禮部祠祭司主事。
許論喜談軍事,由于從小跟從父親在邊境,盡知厄塞險易,特著《九邊圖論》上呈。
世宗大喜,頒給邊臣議行,許論自此有知兵之名。
之后,許論累遷南京大理寺丞,當時朝廷推舉順天巡撫,論名列第二。
世宗道:「是上《九邊圖論》者」,即拜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命其上任。
錄功,進右副都御史,因病免職。
俺答汗進犯京畿,起為山西巡撫,進兵部右侍郎,總理京營戎政,以筑京師外城之功,轉兵部左侍郎。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出任宣大總督,因功進右都御史、再進兵部尚書,蔭子錦衣衛(wèi)世襲千戶。
隨后率部擊退蒙古進犯,加太子太保。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兵部尚書楊博因父喪去職,許論代任。
時值嚴嵩父子當朝,將士均因賄賂兩人以求晉升。
丁汝夔、王邦瑞、趙錦、聶豹等人均不得善去。
許論因年老,尋求自保,將帥升遷事宜,均聽嚴世蕃指揮,名望因此受損。
俺答汗之子辛愛因憤恨總督楊順納其逃妾,率眾包圍大同右衛(wèi)城。
世宗聽聞,深為擔憂,密問嚴嵩。
給事中吳時來劾楊順,又稱許論昏聵失職,致使邊疆出警。
世宗因此削去許論官籍,嚴嵩試圖勸解,亦不能救。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許論重獲起用,任薊遼總督,擊退把都兒等進犯。
之后奏請增加兵餉,給事中鄭茂批評許論請求過多,申請調查其侵冒之弊,世宗命許論回籍待命。
給事中鄧棟往核,果然發(fā)現虛報,許論因此被奪官閑住,不久去世。
隆慶初年(1567年)恢復官職,謚恭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8—1552 【介紹】: 明廣東揭陽人,字仁夫,號東涯。嘉靖五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出為梧州知府,擢廣西副使,累遷右僉都御史,總督宣大山西保定軍務。修筑邊墻八百余里,明斥候,禁殺降,薦用良將,以御俺答。以丁父憂去。后俺答逼京師,朝廷起萬達為兵部尚書。路遠不能即至,為嚴嵩所讒,降為侍郎。旋又被黜為民。三十一年再起為兵部尚書,未聞命卒。謚襄毅。
全粵詩·卷二四五
翁萬達(一四九八——一五二二),字仁夫,號東涯。揭陽人。明世宗嘉靖五年(一五二六)進士。授戶部主事,遷郎中,歷任梧州知府、四川按察使、陜西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終兵部尚書。萬達通曉邊事,好談性命之學,為人剛介,勇于任事,尤善御將士。著有《東涯集》、《稽衍集》。明郭棐《粵大記》卷一七、清張廷玉等《明史》卷一九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九三等有傳。翁萬達詩,以民國十六年版、翁輝東編《唐明二翁詩集》卷二《稽愆詩》為底本點校。
維基
翁萬達(1498年—1552年),字仁夫,號東涯、東厓,謚襄毅,亦作襄敏,廣東承宣布政使司潮州府揭陽縣(今廣東省揭陽市)人。
明朝中葉重臣。
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尚書、宣大總督。
嘉靖四年(1526年)舉廣東鄉(xiāng)試,嘉靖五年(1526年)聯捷丙戌科二甲進士,次年授戶部主事,管理河西務鈔關,九年升署員外郎,督通州漕儲,十年升署郎中。
十二年(1533年)出為廣西梧州府知府。
當時咸寧侯仇鸞鎮(zhèn)守兩廣,縱容部下士兵為虐。
翁萬達逮捕其中尤橫者并施加杖刑。
居官四年,其聲聞顯著。
朝廷商議討伐安南,推薦翁萬達擔任廣西副使,專門處理安南事務。
萬達即進言出兵戰(zhàn)略,并以兩廣部隊討伐叛亂,升任浙江右參政。
因總督張經舉薦留用,任廣西參政。
其進言毛伯溫以招降為上策,并得到采納,于是最終評定獲勝。
升任四川按察使,歷陜西左、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翁萬達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陜西。
不久再進兵部右侍郎,兼任右僉都御史,代替翟鵬擔任宣大總督。
彈劾罷免宣府總兵官郤永、副總兵姜奭,薦何卿、趙卿、沈希儀代任。
其在任期間,賞罰分明,防禦得當。
其率眾抵禦蒙古數萬部隊進犯,總兵官張達力戰(zhàn)退敵。
又上疏增加防備,并請求皇帝發(fā)帑銀二十九萬。
明世宗批準,但兵部稱大同防備已經得到,不應當在邊疆內筑墻,世宗不聽,于是從大同東路天城、陽和、開山口諸處為墻百二十八里,堡七,墩臺百五十四;宣府西路西陽河、洗馬林、張家口諸處為墻六十四里等地設立防禦設備。
此后晉升為右都御史,檢舉揭發(fā)代府宗室朱充灼謀反,晉升為左都御史。
翁萬達因為在邊疆做事很久,深得世宗倚重,其進言均得到聽從,唯獨俺答汗稱臣之事與世宗想法不一致。
嘉靖二十一年,俺答汗阿不孩派遣使者石天爵等求貢,但明朝廷并不采納。
石天爵等人再次抵達,巡撫龍大有等逮捕。
石天爵后被磔殺。
蒙古大怒,于是大舉進犯、屠殺村堡,絕信使五年。
恰逢玉林衛(wèi)百戶楊威被掠奪,楊威詭稱可以能夠互市而得以釋放。
俺答汗于是再派使者同款大同左衛(wèi),邊帥家丁董寶等逮捕使者并斬殺,以報首功。
翁萬達再次上疏請和議,而沒有得到使者贊同。
不久,俺答阿不孩復奉印信番文請求合議。
兵部尚書陳經稱難以相信蒙古,請求邊疆核實,并責令翁萬達十天內回奏。
翁萬達歸還其使者,并與其約定,但在期限內使者沒有抵達。
他擔心世宗追究責任,從而以好言相勸使者挽留。
但世宗仍然不予批準,并指責其瀆奏。
此后,俺答汗與小王子達延汗有矛盾,小王子欲進攻遼東,俺答汗密謀告訴明朝,請求中國夾擊進攻以建立信任。
翁萬達不敢上報,使者再次抵達后,才向朝廷上奏,但世宗不予批準。
嘉靖二十七年三月,翁萬達再次稱蒙古因求貢不得,而大舉進犯邊界,請求給予邊疆大臣便宜從事的權力。
世宗大怒,激切指責他,此后通貢的議論結束。
同年八月,俺答汗進攻大同無果后,退而進攻五堡,明軍在彌陀山擊退。
之后蒙古部隊轉移山西,再次大敗而退。
次月,再次進攻宣府,掠奪永寧、隆慶、懷來等地,軍民死傷數萬人。
翁萬達連坐停俸二級。
后因彌陀山戰(zhàn)功而恢復俸祿。
俺答汗再次進攻宣府,總兵官趙卿怯戰(zhàn),翁萬達上奏以周尚文代替。
周尚文未抵達,蒙古已經進犯滴水崖,而指揮董抃、江瀚、唐臣、張淮等戰(zhàn)死,并南下駐隆慶石河營。
游擊王鑰、大同游擊袁正抵達抵禦。
恰逢周尚文的數萬騎兵、參將田琦數千騎兵會合,在曹家莊連續(xù)作戰(zhàn)。
這時翁萬達率領參將姜應熊等馳援,明朝大軍順風鼓噪,揚沙蔽天,蒙古大驚于是當夜車隊。
諸將追擊,蒙古連敗。
世宗偵得其事戰(zhàn)情,大喜,立即升溫萬達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之后召回處理兵部事務。
后因父喪丁憂。
次年,大同因戰(zhàn)事失利,總督郭宗皋、巡撫陳耀下獄。
世宗起用翁萬達任總督。
他恰逢生病疽,且守墓中,乞求致仕終制。
不久,俺答汗進攻京師。
兵部尚書丁汝夔得罪,而起用翁萬達代任。
他家居嶺南,距京師八千里,行走四十日方才抵達京師。
當時蒙古氣焰非常強,世宗每日夜都在期待翁萬達抵達。
因為遲赴的事,其詢問嚴嵩。
嚴嵩因為很早就不喜歡翁萬達,于是他說敵寇現在就在肘腋處,諸位大臣仍然觀望,這并非是君臣之義。
于是世宗起用王邦瑞為兵部尚書。
幾天后,翁萬達抵達,并具疏自明。
世宗責怪其欺慢,念其守喪之事,姑且奪職別用。
當時仇鸞為大將軍,受到世宗寵信,從而在世宗面前詆毀翁萬達。
翁萬達于是降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經略紫荊關等。
嘉靖三十年(1551年)二月,自陳致仕。
得到批準,因瀕行疏謝中被摘出有不敬的字,被罷免為民。
次年十月,兵部尚書趙錦因依附仇鸞而戍邊,再次請求翁萬達起用代替。
但詔書未抵達,他已經去世,享年五十五歲。
隆慶改元,追謚襄敏,贈太子少保。
翁萬達為人孝順。
其亦喜好談性命學,與歐陽德、羅洪先、唐順之、王畿、魏良政為友。
為人通古今、剛介坦直,勇于任事。
并能夠身先士卒、善于保護鼓勵將士。
隆慶年間,追謚襄毅。

人物簡介

維基
謝蘭,字與德,號畹溪,山西振武衛(wèi)旗籍,太原府代州人。
正德十四年(1519年),謝蘭中式己卯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嘉靖五年(1526年)登丙戌科第三甲第三十二名進士。
授真定府推官。
嘉靖八年(1529年)九月,選授浙江道試監(jiān)察御史,巡按遼東。
嘉靖十年十二月條上遼東邊防事宜,嘉靖十二年巡按浙江。
外補山東按察司僉事,以疏通運河,加俸一級。
轉山東左參議,嘉靖十七年(1538年)二月升陜西副使,歷陜西參政,擢河南按察使。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正月,升浙江右布政使,八月遷河南左布政使。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三月,推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陜西。
次年陜西盜欒文等率鞏昌、漢中二府饑民千馀人,流劫徽、成諸州縣,陜西巡撫謝蘭及鄖陽巡撫于湛奉詔圍剿,以功升俸一級,晉秩二品,賜金幣。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升工部右侍郎,嘉靖二十九年改任兵部。
同年八月俺答入寇畿輔,京師戒嚴,兵部尚書丁汝夔下獄,謝蘭暫理部事,又革職戴罪理事,解嚴后,九月降一級,調任南京太仆寺卿,三十年二月考察致仕。
卒年七十九歲。
彭黯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安福人,字道顯。嘉靖二年進士。授禮部主事,累遷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收繳為王府所占黃河改道所成之灘田。歷兵部左侍郎巡撫應天。嘉靖三十二年,升南京工部尚書。旋以倭寇至,畏敵不俟代去,被劾下獄,釋為民。
維基
彭黯(1487年—?
年),字道顯,江西吉安府安福縣人。
治《易經》,行五,由國子生中式癸酉科(1513年)江西鄉(xiāng)試第十六名舉人,年三十七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一百五十名,第二甲第四十九名進士。
授禮部祠祭司主事,歷升光祿寺寺丞,十五年六月升本寺少卿,十九年十二月升南京太常寺少卿,丁憂歸。
二十四年四月服闋,起為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二十五年正月升南京光祿寺卿,十月改北光祿寺卿,二十六年十一月升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二十七年十二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二十八年十一月升刑部右侍郎,二十九年六月韃虜入犯京畿,兵部尚書丁汝夔、侍郎楊守謙以防御失事被殺,以刑部侍郎彭黯、左都御史屠僑、大理寺卿沈良才議獄遲緩,各杖四十,降級五等。
三十年正月升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三十二年十一月升南京工部尚書,三十三年二月被劾逮治,尋黜為民。

人物簡介

維基
王汝孝(1505年—1556年),字紹甫,號岱麓,山東兗州府東平州人。
兵部尚書王憲第五子。
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嘉靖五年(1526年)聯捷丙戌科第二甲第八十名進士,初授禮部主事,歷禮部祠祭司郎中。
嘉靖十年五月與刑部主事潘恩主考河南鄉(xiāng)試,十二年十月改任翰林院修撰,十四年七月升山西提學副使,十八年丁父憂。
歷陜西布政司左參政,二十三年四月升福建按察使,升河南右布政使,轉左布政,二十八年十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駐守薊州。
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七月,俺答入塞,攻古北口,王汝孝帥薊鎮(zhèn)將諸兵抵御,兵敗大潰,虜遂由石匣營直達密云縣,轉掠懷柔,至圍攻順義縣城,聞保定兵馬駐城中,遂解圍向南。
兵部尚書丁汝夔被下獄,王汝孝和總兵羅希韓、副總兵盧鉞被逮至北京下法司鞫訊,被判處死刑,汝孝以有斬獲首級功,減死發(fā)遣廣東邊衛(wèi)充軍。
嘉靖三十三年遇赦還鄉(xiāng),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卒于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0 【介紹】: 明徐州府人,字允亨,號次村。楊志學子。嘉靖八年進士。累官保定巡撫。二十九年,俺答率軍入古北口進抵京師城下。守謙率師入援,詔同仇鸞相機戰(zhàn)守。鸞徘徊觀望,守謙孤軍逼前敵,以無后繼,不敢戰(zhàn)。俺答軍擄掠后即去。嚴嵩諉過守謙,以失誤軍機罪下獄,戮于市。守謙胸懷坦蕩,居官清廉,馭下多恩,及死,將士無不流涕。隆慶時追謚恪憫。
維基
楊守謙(1505年—1550年),字允亨,號次村,直隸彭城衛(wèi)(今江蘇省徐州市)軍籍,湖廣長沙縣人,官至兵部左侍郎。
楊志學之子。
嘉靖七年(1528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十三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聯捷己丑科會試第三百十八名,二甲七十五名進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歷兵部職方司郎中。
出任陜西按察司副使,改陜西提調學校。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拜陜西布政使司左參政。
同年改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雁門等關巡撫山西。
歷改巡撫延綏。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任右副都御史、保定巡撫。
不久俺答汗入犯,楊守謙率兵勤王,世宗大喜,命其在崇文門外扎營。
副總兵朱楫,參將祝福、馮登亦各自率兵抵達,人心稍定。
俺答汗率兵游騎散掠枯柳諸村,距京城二十里。
楊守謙在東直門扎營,同仇鸞調度京城及各路援兵。
因防御有功,升兵部左侍郎。
然而,兵部尚書丁汝夔采用堅壁之策而不愿出戰(zhàn),楊守謙亦不戰(zhàn),流言傳入皇宮,兩人被逮捕并連坐斬殺。
隆慶初年(1567年)贈兵部尚書,謚恪憫。
熊德陽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建昌人,字日乾,號青嶼。萬歷三十五年進士。授廣東高明知縣。天啟初,為刑科給事中,彈劾中官諸不法者。因奉使祭告北鎮(zhèn),具知熊廷弼、王化貞功罪,條上防務利害。王化貞敗后,樞臣張鶴鳴為之掩飾,德陽劾之,鶴鳴中以他事,謫歸。崇禎初復職,為兵科給事中。
維基
熊德陽(1575年—17世紀),字龍光、日乾,號青嶼,別號六龍,江西南康府建昌縣(今永修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熊德陽是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江西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成進士,獲授高明知縣,三十七年調任德清,因父母逝世辭官。
四十三年起用為上海知縣,歷任兵部主事和刑科給事中,彈劾管工與宦官侵吞金錢、選婚內使騷擾驛遞等不法事情,請求下旨責問,并指出宮廷與官署本是一體,偏坦一方并不公平;陵監(jiān)袒護宦官齊進忠盜竊御爐,他堅持送其到三法司審問。
其后熊德陽奉命到北鎮(zhèn)祭告,往返遼東,稟告當地軒輊;廣寧戰(zhàn)敗后,他上疏指責兵部尚書張鶴鳴,請求以明世宗殺丁汝夔、明神宗逮石星的故事,與王化貞同時查究。
魏忠賢及給事中郭鞏詆毀熊廷弼,又排擠熊德陽,倪思輝、楊漣、李應升、周宗建抗疏拯救,葉向高、鄒元標乞求賜還;不久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黨中斷續(xù)引用他斥責的奄七罪,于是附會者把他寫入《東林點將錄》。
崇禎初年,熊德陽起復,入京任刑科給事中。
不久,任副主考,隨主考黃道周典浙江鄉(xiāng)試。
弘光帝即位后,起為原官,以太仆少卿候升,隆武帝時,召官大理左少卿,福京失陷后不接受清朝召用,隱居在云門,八十歲時去世。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