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復(fù)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8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題杜舍人林亭 唐 · 錢起
五言律詩
來訪龍樓客,時(shí)逢酒甕新。
花齊云入幕,苔徑竹迎人。
鵲喜嬌遲日,鶯啼惜暮春。
不須耽小隱,南院在平津。
按:見元駱天驤《類編長安志》卷九勝游類樊川范公五居條引,據(jù)《中國古都研究》收黃永年先生《述〈類編長安志〉》一文轉(zhuǎn)引。
江陵歸時(shí)逢春雪。
按:見《白氏長慶集》卷十五《藍(lán)橋驛見元九詩》自注引
寒燈未滅夜愁添,輕帳低垂薄似煙。
忘卻閨中病無寐,空教魂夢(mèng)到君邊(又和。見元林坤《誠齋雜記》卷下,元伊世珍《瑯?gòu)钟洝肪砩弦墩\齋雜記》。)
靈菌長,金刀響見元劉大彬《茅山志》卷十一、《十國春秋》卷十四《劉得常傳》。)。
詠劍池 唐 · 無名氏
七言絕句
劍去池空一水寒,游人來此憑欄干。
世間萬事消息盡,只有青山好靜觀見元蔡正孫《詩林廣記后集》卷三。)。
燕昭北筑黃金臺(tái),四方豪杰乘風(fēng)來。
秦家燒書殺儒客,肘腋之間千里隔。
去年八月幽州道,昭君墓前哭秋草。
今年五月咸陽關(guān),秦家城外悲河山。
河上關(guān)頭車馬路,殘日青煙五陵樹見元人王惲《秋澗集》。《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二九《順天府部》亦載此詩,題作《燕臺(tái)》)
上爾高僧更不疑,夢(mèng)乘龍駕落沉?xí)煛?div class="nmmltja" id='poem_sentence_0_828613_comment'>
寒暄暈映琉璃殿,曉夜摧殘毳衲衣。
金體幾生傳有漏,玉容三界自無非。
莓苔滿院人稀到,松畔香臺(tái)野鶴飛見元駱天驤《類編長安志》寺觀類杜光寺條,云長興中王仁裕題詩云云。據(jù)《中國古都研究》收黃永年先生《述〈類編長安志}》轉(zhuǎn)錄。)。
無題 北宋 · 林靈素
七言絕句
① 《中州集》作 馬定國 詩,題《宣政末所作》
蘇黃不作文章客(一作伯),童蔡翻為社稷臣。
三十年來無定論,不知(一作到頭)奸黨是何人(明凌迪知《萬姓統(tǒng)譜》卷六四 《萬姓統(tǒng)譜》:林靈素以方術(shù)得幸徽宗。一日侍宴,見元祐黨碑而稽首,上怪問之,對(duì)曰:“碑上姓名皆天上星宿,臣敢不稽首?!币?yàn)樵娫圃?。?/span>。
叔文九日 其二 宋末元初 · 陳普
七言絕句
江左夷吾本勝流,晚因造膝卻生愁。
紫囊肯上斯人腕,敢怨離騷佩不收(《內(nèi)則》:膾,春用蔥,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三牲用藙。獸用梅。注云:藙,煎茱萸也,《爾雅》謂之榝,《離騷》謂之椒。專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其佩幃。既干進(jìn)以務(wù)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從來釋者皆以榝為惡?;尬淘疲航罚镙且?;幃,盛香之囊也。椒,芳烈之物,而今亦變?yōu)樾柏?;茱萸固為臭物,而今又欲滿于香囊。蓋但知求進(jìn)而務(wù)入于君,則又何復(fù)能敬守其芬芳之節(jié)乎。愚按此說固是,然以上下文觀之,屈子恐未必盡以榝為惡,所謂干進(jìn)務(wù)入,總謂椒與榝,所謂何芳能祗、亦總謂椒與榝也。干進(jìn)務(wù)入,于充幃之義尤切;專佞慢慆,猶為諂諛失守;充幃,則有依依之態(tài),不惟求容而求親密,蓋其惡尤甚于椒也。又何芳之能祗,謂其本芳而不能敬守之也。蓋總指善人不守節(jié),故其上下一二十句,一意成一片,不應(yīng)獨(dú)榝為臭物,在一片中若附贅縣疣然也。首言蘭芷之變,荃蕙之化,次言昔日芳草,今為蕭艾。蘭為眾芳之長,又重責(zé)之云:余以蘭為可恃兮,羌無實(shí)而容長。委厥美以從俗兮,茍得列乎眾芳。因連椒榝二物亦同意,而椒之罪甚于蘭,榝之不顧又甚于椒。椒性氣最烈,乃為慢慆之態(tài),榝尤烈,乃為依依之容,是剛?cè)峋慊病H缓罂傊乒虝r(shí)俗之流從兮,又孰能無變化。合上眾芳而嘆之也。終之云: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蘺。其意亦非棄椒但容之,則文不可讀。而榝罪甚于椒,亦在可略,故但云椒蘭。又以蘭最香,椒最烈,而深責(zé)其無所守也。茱萸,自先王已用之,口味鼻臭,南北不殊,屈子豈不見知。三牲用藙,則以薦之鬼神者也。屈子遂以為惡,深恐不然。其氣味形狀本椒類而酷烈于椒,而不可近兒童,世俗宜以為惡。然細(xì)詳之,實(shí)有去邪避惡,激柔起懦之材。故古人審而用之,亦若蓼然。蓼于農(nóng)夫?yàn)閻?,世俗亦以不善,目之與蔥藙等同列。而今亦有以和曲漬酒者,其味與椒、茱萸、菖蒲皆得金之辛,蓋皆五行之物也。陶隱居說蓀云:東澗溪側(cè)有名溪蓀者,根形氣色極似石上菖蒲,而葉無脊,今所在溪澗極有之。如陶所言,福州人亦呼為溪宣。蓀宣,音相近也。《離騷》蓀荃一物,蓀荃尤相近也,浙東人亦用以和曲,其味亦與蓼、茱萸相類?!峨x騷》皆以為芳草,則未必獨(dú)遷怒于榝,而不知其善也。以充幃而言,則古人當(dāng)已佩之以辟穢惡。屈原借以為務(wù)入者之喻,而費(fèi)長房亦非創(chuàng)始,知其可以辟惡也?;尬套⑺^不能敬守芬芳,止謂蘭。然文似兼謂榝,獨(dú)與臭物二字相反,理亦少礙,然政可以明椒、榝之本同物爾。不然屈子之意亦當(dāng)謂榝亦有才,本椒之類,第氣味太過,本無全德,一移于俗,遂盡棄其本。他人猶淺淺不敢深,而榝遂欲深入于君求親密,為可傷也?;妇爱?dāng)只是王導(dǎo)時(shí)為丹陽內(nèi)史者,陶回以造膝責(zé)王導(dǎo),則是榝之干進(jìn)務(wù)入之態(tài),猶不改于后世也。)。
太常引 金末元初 · 楊果
長淵西去接連昌。
無日不花香。
云雨楚山娘。
自見了、教人斷腸。

弦中幽恨,曲中私語,孤鳳怨離凰。
剛待不思量。
兀誰管、今宵夜長。
按:以上二首見元草堂詩余卷上
共 8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