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閭

共 4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玉水記方流,璇源載圓折。
蓄寶每希聲,雖秘猶彰徹。
聆龍■(目祭)九淵,聞鳳窺丹穴。
歷聽豈多士,巋然覯時哲。
舒文廣國華,敷言遠朝列。
德輝灼邦懋芳風(fēng)鄉(xiāng)耋。
側(cè)同幽人居,郊扉常晝閉。
林閭時晏開,亟回長者轍。
庭昏見野陰,山明望松雪。
靜惟浹群化,徂生窮節(jié)。
豫往誠歡歇,悲來非樂闋。
屬美謝繁翰,遙懷具短札
⑴ ○《文選》二十六?!额惥邸啡弧V《文選》十作答王僧達。《詩紀(jì)》四十六。又草堂詩箋二十三春日詩注引閉一韻。
南山下舊居閑放 唐 · 張九齡
五言排律
秪役已云久,乘閑返服初。
塊然屏塵事,幽獨坐林閭。
清曠前山遠,紛喧此地疏。
喬木凌青靄,修篁媚綠渠。
耳和繡翼鳥,目暢錦鱗魚。
寂寞心還間(一作閉),飄飖體自虛。
興來命旨酒,臨罷閱仙書。
但樂多幽意,寧知有毀譽。
尚想爭名者,誰云要路居。
都忘下流嘆,傾奪竟何如。
引用典故:開徑 邵平
樵牧南山近,林閭北郭賒。
先人留素業(yè),老圃作鄰家。
不種千株橘,惟資五色瓜。
邵平能就我,開徑(一作有)蓬麻。
濟州過趙叟家宴(722年) 盛唐 · 王維
五言排律
雖與人境接,閉門成隱居。
道言莊叟事,儒行魯人馀。
深巷斜暉靜,閑門高柳疏。
荷鋤修藥圃,散帙曝農(nóng)書。
上客搖芳翰,中廚饋野蔬。
夫君第高飲,景晏出林閭。
引用典故:羊叔子 畏簡書 軒冕 懸輿
昔聞羊叔子,茅屋在東渠。
豈不念歸路,徘徊畏簡書
乃知軒冕客,自與田園疏。
歿世有遺恨,精誠何所如。
嗟予寡時用,夙志在林閭
雖抱山水癖,敢希仁智居。
清泉繞舍下,修竹蔭庭除。
幽徑松蓋密,小池蓮葉初。
從來有好鳥,近復(fù)躍鯈魚。
少室映川陸,鳴皋對蓬廬。
張何舊寮寀(予與吏部,乃金門寮故也),相勉在懸輿。
常恐似伯玉,瞻前慚魏舒。
知止賦(836年) 唐 · 李德裕
古人稱山林之士。往而不能返。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先哲所以趨舍異懷。隱顯殊跡。蓋兼之者鮮矣。今余自春秋至西漢。取其卿大夫進能知止退不失正者。綴為此賦。
觀春秋與漢冊。
求知止之大夫。
魯莫高于柳惠。
衛(wèi)莫貴于寧俞。
吳乃得于延州。
楚乃尚于于菟。
雖至圣無軌。
超然不拘。
猶嘆行藏以與顏。
稱卷舒而善蘧。
則由圣門而進退者。
豈不勇于知止乎。
在漢留侯。
與道為徒。
厭華屋而不處。
思赤松以游娛。
清則兩龔。
美則二疏。
父子欣以相顧。
衰老至而歸歟。
祁祁青衿。
載負經(jīng)書。
藹藹元冕。
祖我城隅。
嘆冥鴻之不及。
皆雪涕以漣如。
嗟余生之疲病。
念寄世之須臾。
曾涉險而知懼。
痛摧輪之不虞。
諒難復(fù)于玷缺(原注韋元成作詩自著復(fù)玷缺之艱難)。
且覃思于元虛。
聊揮金于馀日。
乃回駕于迷途。
況乎托北阜以為宅
就東山而結(jié)廬。
仲既得于清曠
陶豈嘆于將蕪。
其遠眺也。
則伊出陸渾。
北繞皇居。
度雙闕之蒼翠。
若天澤之逶迂。
少室東映于原隰。
鳴皋西對于林閭。
其近玩也。
則檻泉流于一壑。
嘉木盈于萬株。
徑被芳蓀。
沚映芙蕖。
聽求友之鳴禽。
見自樂之鯈魚。
徙奇樹于臺嶺。
隱翠葉而垂珠。
得怪石于震澤。
聳青岑而韜瑜。
昔有淮侯種瓜。
陶相灌蔬。
竊比君子。
亦能荷鋤。
或引蔓于長坂。
或遵流于清渠。
傲情人世之外。
寄跡羲皇之初。
望夕景于平林。
眺寒煙于故墟。
麇麚遠而騰倚。
鳧雁去而相呼。
酌盈樽而自慰。
賴鳴琴而不孤。
懷綺皓而披素卷。
想瀛洲而觀畫圖。
何必尚遍游于名岳。
蠡長往于五湖。
嗟夫。
世于知止之道。
若存若無。
李斯忘于稅駕。
惠子疲于據(jù)梧。
盡生涯以自若。
何智力之有馀。
庶收光之未晚。
期終老于桑榆。
⑴ 原注應(yīng)璩書曰南臨洛水北據(jù)邙山托崇岫以為宅因茂林以為蔭
⑵ 原注左思徙居洛城東著經(jīng)始東山廬詩
⑶ 原注仲長統(tǒng)論曰欲卜居清曠以樂吾志
秀眉無足驗,結(jié)轖遽為災(zāi)。
鄉(xiāng)曲三年別,江山萬里回。
林閭飛旐入,書劍逐舟來。
墳草枯還綠,重泉不復(fù)開。
子云一去千馀載,惟有成都墨池在。
草玄此地是邪非,玄文今在人誰知。
雖逃劉歆醬瓿阸,鼠壤蛛窠蠹魚宅。
豈無學(xué)者工探求,不譏僣圣幾贅疣。
自從馬邵造玄域,晁氏譜之張氏翼。
亦云察矣人猶疑,試為諸老申其辭。
易書廣大包天地,辭變象占都一致。
世儒造入各不同,有一于此均為功。
況于易玄互相發(fā),不同之同真善學(xué)。
歷家中首先黃鐘,雖以坤復(fù)為初終。
紀(jì)日天正始牛宿,又以日星分左右。
起從冬至易玄均,玄意欲取臣承君。
易書八八而用七,玄文九九而存一。
易分六位中二五,臣志上通君下取。
玄以一五而為中,君道君尊臣代終。
玄文主日易主歲,易書為經(jīng)玄為緯。
謂玄于易地承天,就中邵子尤知玄。
或云玄準(zhǔn)卦氣圖,是圖疑亦非圣書。
豈知中復(fù)與咸遇,乃是陰陽自然數(shù)。
或云玄仿太初歷,黃鐘之分八十一。
豈知虛三與虛九,其數(shù)雖同其法否
或云玄象宗渾天,渾天方象包于圓。
豈知兼用蓋天說,蓋以輿地承純乾。
易雖無玄不為闕,易更得玄滋有發(fā)。
且如河圖與洛書,發(fā)揮道數(shù)無遺馀。
后來支干及聲律,運氣參同至太一。
與易并行人不譏,千岐萬轍同一歸。
況玄于易同而異,何獨于玄苦譏議。
子云之師曰林閭,鶴山之下誰其徒(自注:子云之師曰林閭翁儒,臨邛人也。鶴山為邛之望。)。
自翻機杼作生活,律歷圖書無不合。
若非馬邵晁張倫,后世幾無揚子云。
后世子云今繼作,而此玄文終寂寞。
空馀繪象與棠陰,聊與文士供嘲吟。
⑴ 自注:中首先黃鐘,謂《太玄》八十一首起中以準(zhǔn)中孚,取復(fù)前七日中孚卦氣,隨天左行。
⑵ 自注:《玄》以甲子朔旦冬至日起牽牛初度,取日所歷之星度宮,分背右行。
⑶ 自注:臣承君,謂主日右行,注見后。
⑷ 自注:八八用七,謂六十四卦不反對者八卦,推(四庫本作惟)五十六卦反對。
⑸ 自注:九九存一,謂《玄》有八十一首,而日法用七十二策。
⑹ 自注:《玄》主日,謂日法取朔,至牛宿初度?!兑住分鳉q,謂起甲寅歲,凡四千五百六十歲為一元,七元為一極。此康節(jié)說。
⑺ 自注:康節(jié)《準(zhǔn)易圖》序曰:《玄》之于《易》如地之于天也。
⑻ 自注:《玄·準(zhǔn)卦氣圖》,圖自復(fù)至咸八十八陽,九十二陰。自遇至中孚八十八陰,九十二陽。咸至遇六日七分,中孚至復(fù)亦六日七分。故上系七爻,下系十一爻,亦起中孚咸。
⑼ 自注:太初歷以律起歷,八十一分為日法,取黃鐘之管九寸,九九八十一分。而律呂數(shù)用七十有八,即虛三也?!缎钒酥嬉?,即虛九也。
⑽ 自注:子云覃思渾天而作《太玄》,渾天以天包地,而《玄》以方州部家圓圖在上首,表贊方圖承其下,乃兼用蓋天之說,地承天之象也。
⑾ 自注:此數(shù)者,雖與圖書起數(shù)不同而皆合。
⑿ 自注:繪象乃袁參政重修祠堂,取閣下本摹置中堂,左列《玄》學(xué)源流,右圖蜀珍。池上多海棠,不知年矣。
風(fēng)雪錮遷客,閉戶緊蒙頭。
一聲門外剝啄,客有從予游。
直自離騷國里,行到林閭屋畔,萬里入雙眸。
世態(tài)隨炎去,此意澹于秋。

感畢逋,懷秸鞠,詠夫不,尋師學(xué)道雖樂,吾母有離憂。
歲晚巫云峽雨,春日楚煙湘月,詩思滿歸舟。
來日重過我,應(yīng)記火西流。
學(xué)必以己,義榮道腴。
博觀守約,胸吞石渠。
良朋問疑,詡徑未蕪。
誰其似之,子云、林閭。
共 4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