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唐人。柳將軍家妓。容色姣好,又善文辭。太常博士鄭還古將調(diào)西都,柳張筵以餞,出妓謳歌,還古與之賦詩定情。及還古抵京,得重疾,馳書告柳。柳送之赴京,還古執(zhí)其手,長吁而卒。
人物簡介
【生卒】:1499—1561 【介紹】: 明江西吉水人,字南喬,號崦山。嘉靖二年進士。官潛江、新會知縣,歷兵科給事中。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有治績,進南京吏部尚書,改都察院左都御史。居官方峻,砥節(jié)奉公。有《簡肅公遺稿》。維基
周延(1499年—1561年),字南喬,號儼山,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官至左都御史。嘉靖元年壬午科江西鄉(xiāng)試第40名舉人,二年(1523年)聯(lián)捷癸未科會試98名、三甲155名進士,任潛江知縣,調(diào)新會,政績卓著,入祀兩地名宦祠。嘉靖七年(1528年),擢兵科給事中。朝儀剝奪新建伯王守仁爵位,周延上疏反對,謫太倉州判官,丁憂去職。守喪期滿,補宿州。歷官南京吏部郎中,出為廣東布政使司參政。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遷福建按察使,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遷廣東左布政使,同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撫應(yīng)天,平定林成之亂,進兵部右侍郎,提督兩廣軍務(wù)。嘉靖三十年(1551年),召為刑部左侍郎。歷南京右都御史。次年,任南京禮部尚書,又改兵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召為都察院左都御史,考核天下官員,秉公無私。與刑部尚書鄭曉、大理寺卿馬森并稱「三平」。世宗用給事中徐浦之議,令廷臣及督撫舉薦邊才。于是前侍郎郭宗皋,都御史曹邦輔、吳岳,祭酒鄒守益,修撰羅洪先,御史吳悌、方涯,主事唐樞,參政周大禮、曹亨,參議劉志,知府黃華皆在推薦名單中。御史羅廷唯上疏反對,世宗因此以為吏部濫舉,命會同都察院核議。周延與尚書吳鵬等上言,所舉者皆不負人望,世宗不悅,斥責周延等,舉賢之事也從此作罷。嘉靖四十年(1561年),周延卒于官,贈太子太保,謚簡肅。《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法會。云谷其號也。嘉善懷氏子。二十受具。修天臺小止觀。往郡之天寧。問所修何如于法舟濟公。公曰。夫?qū)W以悟心為主。止觀之要。不離身心氣息。何能脫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矣。因示以旨要。師力究之。一日受食。食盡而不知。碗忽墮地。猛然有省。恍如夢覺。公與印可。自是韜晦叢林。陸沉賤役。閱鐔津集。見明教翁護法深心制行立愿。欲少似之。頂戴禮誦。至終夕不寐。入京。寓天界毗盧閣下。精進行道。嘗入定數(shù)日不起。三年人無知者。復(fù)愛棲霞幽深。結(jié)庵于千佛嶺下。始為陸五臺公見知。時棲霞久廢。陸公矢興復(fù)之愿。請師住持。師舉嵩山善公應(yīng)命。移居山最深處。曰。天開巖吊影如初。一時宰官居士。因陸公開導。多造巖參。請師一見。即問。日用事無論貴賤僧俗。入室略無寒溫。必展蒲團于地。令其端坐。返觀甚至。終日竟夜無一語。臨別必叮嚀曰。人命無嘗無空過日。再見。必問別后用心何如。故荒唐者。茫無以應(yīng)。即欲見亦不敢近。以慈愈切而規(guī)益重。雖無門庭施設(shè)。使見者望崖。不寒而慄然。師一以等心相攝。從來接人。軟語低聲。一味平懷。未嘗有辭色。時士大夫歸依者。日益眾。又不能入山。愿請見者。師以化導為心亦就見。歲一往來城中。至必主回光寺。每至則在家二眾。歸之如繞華座。師一視如幻化人。曾無一念分別心。故親近者。如嬰兒之傍慈母也。出城多至普德。臞鶴悅公。實出其教。師憫禪道絕響。于嘉靖丙寅冬。乃集五十三人。結(jié)坐禪期于天界。學人請問直捷用心處。師曰。舉不顧即差互。擬思量何劫悟。又曰。古人道。終日吃飯。不嚼粒米。終日行路。不踏穿地。終日穿衣。不掛寸絲。如是用心。方有少分相應(yīng)。有宰官問。如何是祖師意。師曰。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云。曰莫更有奇特否。師曰。不得將龜作鱉。師護法心深。不輕初學。不慢毀戒。僧有不律。亦不棄之。委曲引誘進于善。或有干法紀者。師聞不待求而往救。必懇懇當事。乃曰。佛法付囑王臣為外護。唯在仰體佛心。辱僧即辱佛也。聞?wù)吣桓娜荨?div id="req1le6"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679_0_126_comment'>釋然必至解脫而后已。然竟罔聞于其人。聽者亦未嘗以多事為煩。久久皆知出于無緣慈也。了凡袁公未第時。參師于山中。對坐三晝夜不瞑目。師問曰。公何無妄念。公曰。我推我命。無科第子嗣分。故安心委命。無他妄想耳。師曰。我將以公為豪杰。乃一凡夫耳。圣人云。命繇自作。福繇已求。造化豈能拘人耶。于是委示。以改過積德。唯心立命之旨。公依教奉行。竟登進士。有子嗣憨師。為小師時。侍師彌謹。一日請曰。說者謂。某甲壽不長奈何。師曰。壽夭乃生死法。參禪乃了生死法。若一念不生。則鬼神覷不破。造化何能拘之耶。第患不明道眼耳。憨師將北行。師誡之曰。古人行腳。單為提明。己躬下事爾。當思。他日何以見父母師友。慎毋虛費草鞋錢也。其善誘掖人類如此。歲壬申。嘉禾吏部尚書默泉吳公。刑部尚書澹泉鄭公。太仆五臺陸公。與弟云臺。同迎師歸故山。諸公。時時入室問道。每見必炷香請益。執(zhí)弟子禮。紫柏師。同平泉陸公。思庵徐公。謁師叩華嚴宗旨。師發(fā)揮法界圓融之妙。皆嘆未曾有。當江南禪道草昧之時。出入多口之地。始終無一議之者。則師操行可知已。師居鄉(xiāng)三年。所蒙化者千萬計。一夕四鄉(xiāng)之人。見師庵中發(fā)火。及明視之。師已寂然而逝矣。時萬歷乙亥正月也。世壽七十五。僧臘五十馀。葬于大云寺右。
釋法會,字云谷,姓懷氏,嘉善胥山人也。幼有逸志,頗厭塵囂,投邑大云寺出家。初習瑜珈,會每嘆曰:欲了生死,乃碌碌衣食邪?年十九,決志操方,乃登壇受具,聞天臺小止觀法門,專精修習。時法舟濟禪師續(xù)徑山之道,掩觀于郡之天寧,會往參扣,呈其所修,舟曰:“止觀之要,不依身心氣息,內(nèi)外脫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豈西來意耶?學道必以悟心為主?!睍稣堃?,舟授以念佛審實話頭,直令重下疑情。會依所教,日夜參究,寢食俱廢。一日就食,食盡亦不自知,碗忽墮地,猛然有省,恍如夢覺。復(fù)請益舟,乃印可。閱《宗鏡錄》,大悟唯心之旨,從此一切經(jīng)教及諸祖公案,了然如睹故物。于是,韜晦叢林,陸沈賤役。偶讀《鐔津集》,見明教大師護法深心,初禮觀世音尊,日夜稱名十萬聲。會愿效其行,遂載觀世音像,徹宵不寐,禮拜經(jīng)行,終身不懈。時江南佛法禪道絕然無聞,會初至金陵,寓天界毗盧閣下行道,見者稱異。魏王聞之,乃請于西園叢桂庵供養(yǎng),會住此入定三日夜。居無何,西林永寧請住報恩寺之三藏殿,會危坐一龕,絕無將迎,足不越閫者三年,人無知者。偶有權(quán)貴人游至寺,見會端坐以為無禮,謾辱之,會拽杖之攝山棲霞。棲霞者,本梁時開山,武帝鑿千佛嶺,累朝賜供贍田地。但道場荒廢,殿堂為虎狼所穴,會愛其幽深,遂誅茅于千佛嶺下,塊然獨處,影不出山。時有盜侵之,竊去所有,夜行至天明未能離庵,左右人獲之,送至,會食以飲食,盡其所有持去,由是聞?wù)吒谢?。太宰五臺陸公初仕祠部主政,訪古道場,偶游棲霞,見會氣宇不凡,雅重之。信宿山中,欲重興其寺,以會為主持,會堅辭,舉嵩山善以應(yīng)命。善盡復(fù)寺故業(yè),建禪堂,開講席,江南叢林實肇于此,會之力也。道場既開,往來者眾,會乃移居于山之最深處,曰天開巖,吊影如初。一時士大夫開風造謁,會目無貴賤,不問道俗,入室必擲蒲圃于地,令其端坐反觀本來,甚至終日竟夜無一語,臨別必叮嚀曰“無空過日”,再見必問“別后用心難易若何”。非深造有得,則茫無以應(yīng)。蓋慈念愈切,繩糾益嚴,雖無門庭設(shè)施,見者望崖不寒而慄。了凡袁公未第時參謁山中,相對默默坐三日夜,但示以唯心立命之旨,奉教唯謹,事詳《省身錄》。丙寅冬,憫禪道絕響,乃集五十三人結(jié)坐禪期于天界,力拔憨山入眾同參,指示向上一路。會垂老悲心益切,雖最小沙彌一以慈眼視之,遇之以禮,凡動靜威儀無不耳提面命,循循善誘,見者人人以為親已。尋常示人,特揭唯心凈土法門,居恒安重寡言,定力攝持,孤山清修四十馀年,終身禮誦,未嘗一夕輟。居鄉(xiāng)三載,所蒙化者以千萬計。一夜,四鄉(xiāng)之人見庵中火發(fā),及明趨視,會已寂然矣,時萬歷三年乙亥正月五日也。壽七十有五,臘五十,茶毗葬于寺右。憨山感其發(fā)跡入道因緣,親蒙開示,禮塔于棲真,因募建塔亭,述其見聞而為之傳,推為中興禪道之祖。惜機語失錄,無以發(fā)揚秘妙云。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廣信府貴溪人,字子慎。嘉靖中由孝廉授句容知縣,多惠政。遷工部主事,歷郎中,治張秋河道。忤尚書趙文華,遷高州知府。終為文華與吏部尚書吳鵬所構(gòu),被迫致仕。卒年八十五。
人物簡介
【生卒】:1516—1589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抑之,號裕春。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擢禮科給事中。劾嚴嵩黨羽數(shù)人,被出為福建按察僉事,歷湖廣布政司參政,所在以清節(jié)著。嚴嵩敗,召為南京太仆少卿,遷太常。隆慶時以疾歸。萬歷中復(fù)起,官至南京吏部尚書。維基
袁洪愈(1516年—1589年),字抑之,號裕春,南京蘇州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嘉靖丙午解元,聯(lián)捷進士。萬歷年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謚安節(jié)。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應(yīng)天鄉(xiāng)試中舉第一名(解元);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聯(lián)捷進士,授中書舍人,升任禮科給事中。他彈劾檢討梁紹儒阿諛攀附權(quán)貴,文選郎中白璧攬權(quán)賣官,尚書萬鏜、侍郎葛守禮沒有盡到督察下屬的職責。明世宗下詔痛責萬鏜、葛守禮,將白璧投入詔獄,梁紹儒被貶出京城。梁紹儒是大學士嚴嵩的親信,嚴嵩因此大怒,授意吏部尚書吳鵬,將他調(diào)出京城,擔任福建僉事。此后歷任河南參議、山西按察司井陘兵備道副使。嘉靖四十年,擔任山東提學副使;嘉靖四十二年,擔任湖廣布政使司左參政,均以清正廉潔著稱。嚴嵩垮臺,世宗召他擔任南京太仆少卿。嘉靖四十四年,擔任南京鴻臚寺卿。嘉靖四十五年,任南京太仆少卿。隆慶元年,擔任南京太常寺卿。隆慶五年(1571年),因病回鄉(xiāng)。萬歷十一年,出任原職。同年調(diào)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升任右都御史,負責南京翰林院事務(wù)。萬歷十二年,擔任南京禮部尚書。南京御史譚希思上奏抨擊宦官、外戚,并請求遵循舊制,在內(nèi)閣設(shè)置絲綸簿,在宮門設(shè)置鐵牌。神宗下詔指派南京都察院負責勘查、問訊,打算以誣陷、期滿罪名處理譚希思。袁洪愈已經(jīng)改任別職,代替他的人還沒到任,于是他詳細陳述譚希思意見,在王可大《國憲家猷》和薛應(yīng)旗《憲章錄》兩書中都有記載。神宗認為他的依據(jù)不是朝廷頒布的制書,仍然降下譚希思職務(wù)。不久袁洪愈上奏請求禁止私自拜見顯貴,并極力陳述屯田荒廢的害處,請求商人依法承擔鹽售,以免內(nèi)地急速運送。朝廷討論后都予以施行。萬歷十五年(1587年),任南京兵部尚書,改南京吏部尚書,同年冬辭職,加太子少保致仕。袁洪愈為官四十馀年,住所不曾增加一根椽木,出入朝廷均徒步而行。七十四歲去世,巡撫周孔教捐款將其安葬。贈太子太保,謚安節(jié)。
人物簡介
【生卒】:1524—1596 【介紹】: 明湖廣黃安人,字在倫,號楚侗,晚年講學天臺山,人稱天臺先生。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行人。擢御史,出按甘肅。秉公彈劾,無所私。隆慶初,為大理寺丞,忤高拱,謫官。萬歷中,歷刑部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張居正奪情,定向譽之而貶言者,時議訾之,告歸。學術(shù)本王守仁,初與李贄為友,招之至黃安,論學主張不同,乃相交惡。有《耿子庸言》、《先進遺風》、《耿天臺文集》等。維基
耿定向(1524年—1596年),字在倫,號楚侗,人稱天臺先生,湖廣黃安(今湖北紅安)人,同進士出身。嘉靖三十一年壬子科湖廣鄉(xiāng)試第二十七名舉人,三十五年(1556年)登丙辰科會試四名,廷試三甲一百三名進士,吏部觀政,授行人司行人,三十八年九月考選云南道試御史,三十九年三月實授,四月吏部尚書吳鵬攀附嚴嵩,耿定向上書奏揭發(fā)吳鵬的六條罪狀。四十一年(1562年)三月提調(diào)南直隸學校。隆慶元年(1567年)七月升大理寺右寺丞,二年九月回籍養(yǎng)病。高拱擅權(quán),四年十月官員考察以浮躁淺露,被貶為橫州判官。后遷衡州府推官,升工部屯田司主事。萬歷初,朝臣舉薦,九月升尚寶司丞,二年八月升本司少卿,三年三月升太仆寺少卿,數(shù)日后再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御史協(xié)理院事,告歸。萬歷六年七月以原職起任福建巡撫,八年請告歸。十二年三月詔起為左僉都御史協(xié)理院事,八月升左副都御史協(xié)理院事,十三年四月升刑部左侍郎,十五年十一月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十七年九月官至戶部尚書、總督倉場,十一月科道論劾,以病乞休,辭官回鄉(xiāng)。萬歷二十四年八月去世,享年七十三,朝廷追贈其太子少保,謚恭簡。除此他還是明代著名的理學家。曾在天臺山上筑天臺書院,并與弟耿定理、耿定力一起講學授徒,潛心學問,是活躍在陽明后學時期講學舞臺上的重要人物。他推動了當時的講學運動,并且注重糾偏救弊,有利于社會風俗的改善,其部分思想主張成為東林學派的先聲。耿定向因李贄鼓倡狂禪,學者靡然從風,指責其「異端」思想,稱李贄使「后學承風步影,毒流萬世之下」。耿定向在傳播學術(shù)、培養(yǎng)人才方面卓有成效。高攀龍曾說:“平日私心不大服耿先生,不知其秉教鐸乃端正如此。”
人物簡介
羅廷唯(1526年—1558年),字曾甫,號貫溪,四川重慶府永川縣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第三甲第二百六十八名進士。禮部觀政,授直隸棗強知縣,任內(nèi)剿滅盜賊,平反冤獄,建立大原書院。三十六年八月考選,擢升陜西道試監(jiān)察御史,三十七年十月實授御史。世宗用給事中徐浦之議,令廷臣及督撫舉薦邊才。于是前侍郎郭宗皋,都御史曹邦輔、吳岳,祭酒鄒守益,修撰羅洪先,御史吳悌、方涯,主事唐樞,參政周大禮、曹亨,參議劉志,知府黃華皆在推薦名單中。羅廷唯上疏反對,世宗因此以為吏部濫舉,命會同都察院核議。左都御史周延與尚書吳鵬等上言,所舉者皆不負人望,世宗不悅,斥責周延等,舉賢之事也從此作罷。卒年三十三。
人物簡介
吳紹(1536年—?),字汝復(fù), 浙江嘉興府嘉興縣民籍,秀水縣人。吏部尚書吳鵬之子。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聯(lián)捷己未科會試第二百二十五名,二甲第十四名進士。歷官員外郎,升廣東布政使司參議。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新建人,字二愚。萬歷十一年進士。授婺源知縣。征拜御史。言事峻切,不避當?shù)?。以抗疏劾首輔申時行,帝謂其淆亂國事,謫劍州判官。后遷南京刑部郎中。維基
萬國欽,字二愚,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新建縣(今江西省南昌市)。萬歷庚辰進士,曾官監(jiān)察御史,因疏劾首輔申時行被貶。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十一年(1583年)庚辰科進士,授直隸婺源縣知縣。萬歷十七年,征召為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言事慷慨,不回避權(quán)貴。萬歷十八年,彈劾吏部尚書楊巍,被責備。居住鄉(xiāng)里的尚書董份是大學士申時行、王錫爵的座主,囑咐浙江巡按御史上奏請問。萬國欽說董份諂媚嚴嵩,又娶尚書吳鵬已嫁的女兒,居于鄉(xiāng)里多有不法行為,不應(yīng)當予以加禮,事情方才停止。起初,吏部員外郎趙南星、戶部主事姜士昌上疏責備執(zhí)掌朝政任用唯親。給事中李春開越權(quán)檢舉趙南星、姜士昌,而其黨羽陳與郊暗中幫助。刑部主事吳正志上疏,稱李春開、陳與郊諂媚當權(quán),擾亂清議,同時彈劾林祖述包庇大臣的過錯。于是御史赫瀛集合其他御史,在朝堂上商議合疏糾劾吳正志,稱他不顧惜臺諫體統(tǒng)。但是萬國欽與周孔教沒有署名。赫瀛非常生氣,盛氣凌人地責備萬國欽。萬國欽說:“戴豸帽,穿豸服,我以保留正直為己任,不敢與你們茍同。”赫瀛沮喪,果然沒呈上奏疏,可是吳正志竟然被貶為宜君典史。宦官袁進等打死平民,萬國欽再次上疏彈劾。萬歷十八年(1590年)夏,火落赤各部頻頻進犯臨洮、鞏昌。七月,皇上在皇極門召見申時行等,咨詢策略,說:“邊境守備廢弛,督撫缺乏調(diào)度,想大力整頓。”申時行說和議通貢足夠。皇上稱:“和議通貢并不足以依賴。假若專門迎合敵人,使他更為驕傲自大,哪里有滿足的時候呢?”申時行等聽令退下。未有多久,警報不斷傳來,于是推選鄭洛為經(jīng)略尚書巡邊,實際上是使用通好主張。萬國欽上疏彈劾申時行,說:“陛下以西事棘手,特地召見輔臣商討戰(zhàn)守,而輔臣在召見時卻粉飾蒙騙皇上。陛下對敵人的侵犯很憤怒,輔臣則主張攻打地區(qū)是漢化番人居住,臨洮、鞏昌果然是番地嗎?陛下責備督撫喪失時機,輔臣則以為過錯在武臣。邊疆之事,督撫難道不參與嗎?陛下說和議通貢難以依靠,輔臣則稱通貢二十年,使百萬生靈得以存活。西寧的失敗,肅州被搶掠,就不是荼毒生靈嗎?陛下決議為戰(zhàn),而申時行不想打仗;陛下的意思是斷絕往來,申時行想與他們講和。九邊將帥,每歲送的金錢,已不計其數(shù)。敵人已毀壞了城堡,殘殺官吏、百姓,還說計策已實現(xiàn)。三邊總督梅友松專諛媚敵人,前次上奏說順義已謝恩西去,為什么又包圍我臨洮、鞏昌呢?后又上疏極力夸耀戰(zhàn)績,為何景古城全軍覆沒呢?甘肅巡撫李廷儀引賊入關(guān),沒有聽說有奏疏報上,輔臣反代他求情請求寬恕罪過。統(tǒng)計馬牛布帛不到三十金,而被殺被掠何止萬計。還想讓他們互市,臣不知國法究竟怎樣了?這三個人都是申時行的黨羽,所以敢于禍國殃民。”因此列上申時行接受賄賂的幾件事。皇上認為他混淆國事,誣陷大臣,將他貶為劍州判官。起初,萬國欽奏疏呈上,許國責備他說:“這個舉動,是為名節(jié),還是為國家?”萬國欽稱:“哪敢為名節(jié),只為國家。即使言語不當,生死利害聽天由命。”許國無法難為。萬歷二十年(1592年),吏部尚書陸光祖擬將萬國欽改為建寧推官,饒伸為刑部主事。皇上以二人都是特地貶職的,不應(yīng)提升,嚴厲責備陸光祖,將文選郎王教,員外郎葉隆光,主事唐世堯、陳遴瑋等全部免職。大學士趙志皋上疏申救,也遭到責備。萬國欽后任南京刑部郎中,死于任上。天啟二年,贈光祿寺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