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孫承宗

相關(guān)人物:共 31 位。
共 3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5 【介紹】: 明大名府大名人,字靖之。萬歷三十五年進士。崇禎二年,官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閣輔政。袁崇煥率兵入援京師,被誣下獄?;鼣?shù)請帝慎重處之。帝不省。又請勿求治太急,帝亦不能用。三年,為首輔,進文淵閣大學(xué)士。旋為溫體仁輩所攻,致仕。卒謚文穆。有《云石堂稿》。
維基
成基命(1559年—1635年),字靖之,號毖予,直隸大名人。
官至內(nèi)閣首輔。
為官清廉,有“清白相公”之稱。
成基命長身玉立,為諸生時,與高陽孫承宗齊名。
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中進士,選庶吉士。
歷任司經(jīng)局洗馬,國子監(jiān)司業(yè)等職,升禮部右侍郎兼太子賓客,改掌南京翰林院。
天啟六年(1626年),魏忠賢因其為楊漣的同門,迫使其落職閑住。
崇禎元年(1628年),起為吏部左侍郎。
次年恰逢己巳之變,京師戒嚴,成基命上疏請求起用孫承宗再次任為樞輔,并消除爭議,得到明毅宗嘉許。
后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進入內(nèi)閣輔政。
庶吉士金聲推薦僧將申甫,明毅宗命其視察,其上言該部隊不可用,后果也正如此。
當(dāng)袁崇煥、祖大壽戍京時,發(fā)生滿桂的“關(guān)寧軍箭射事件”(即當(dāng)時滿桂帶軍攻擊后金軍主力,并在北京城外與金軍拼殺潰敗后,向關(guān)寧軍(袁崇煥部隊)靠攏,卻遭到友軍箭射。
滿桂身中五箭,其中三支貫體,箭上有關(guān)寧軍標記)。
思宗逮捕了袁崇煥,祖大壽在一旁雙腿顫抖。
成基命于是叩首請帝慎重,但帝未許。
祖大壽回營后即帶兵東逃,思宗非常憂慮。
成基命于是提出由袁崇煥寫信召回,后在孫承宗協(xié)力下穩(wěn)住軍心。
但在召對中,基命提出施政從緩,卻與思宗想法相左。
工部主事李逢申劾成基命欲脫逃袁崇煥的罪行,李逢申反被降職。
在韓爌、李標相繼離職后,崇禎三年(1630年),成基命成為過渡首輔,與周延儒、何如寵、錢象坤主持內(nèi)閣。
之后,溫體仁、吳宗達也進入內(nèi)閣。
后來在商議袁崇煥事時,恰逢成基命得病,錦衣衛(wèi)張道浚、工部主事陸澄源等上疏指責(zé)其在袁案中委卸避事,有牽入跡象。
成基命自感大勢已去,當(dāng)年辭職。
崇禎帝挽留,成基命連續(xù)上疏三次請辭離任。
崇禎八年,成基命于家中去世。
贈少保,謚號文穆。
葬今河北邯鄲市大名縣南關(guān)。

人物簡介

維基
馬思恭(1562年—1630年),字君篤,號玄默,順天府遵化縣人,軍籍。
官至山西僉事。
己巳之變期間,遵化城破,馬思恭投降后金。
明軍克復(fù)遵化后,被俘處決。
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鄉(xiāng)試二十四名。
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九十五名,三甲第二十六名進士。
都察院觀政,任山東冠縣知縣。
二十七年四月官至山西兵備僉事。
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皇太極率后金兵入關(guān)襲擾,圍攻遵化,巡撫王元雅自縊,馬思恭在籍,隨兵部郎中賈維鑰率父老投降。
次年,孫承宗率軍克復(fù)遵化,馬思恭、賈維鑰等降臣被俘,押送京師處死。

人物簡介

維基
明時舉(1583年—?
年),字直卿,號虞繇,四川省順慶府南充縣人。
己酉四川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二百二十四名,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九名進士。
大理寺觀政,授江西峽江縣知縣,調(diào)繁廬陵縣,丁憂去職。
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閏四月內(nèi)補保定府博野縣,四十七年入覲留部。
天啟元年(1621年)正月選授兵科給事中,因遼東需要增兵,與御史李達奉命往四川募兵,永寧司宣撫奢崇明乘機叛亂,巡撫徐可求等人被殺,明時舉、李達逃竄脫身,二年三月大學(xué)士掌兵部事孫承宗彈劾二人募兵激變,被逮捕下獄,三年二月被黜為民。

人物簡介

維基
劉朝聘(16世紀—1611年),字三予,號應(yīng)莘,江西南康府安義縣安義里人。
劉朝聘是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成進士,獲授行人,轉(zhuǎn)任工部營繕司主事,當(dāng)時他奉命封藩,同時并建三殿,他負責(zé)木廠事務(wù);有宦官浪費金錢,他發(fā)覺后責(zé)備對方:「朝廷用費繁多,度支不足,怎可容許你侵吞?
」因此照實上奏,但疏入未下就遭閹黨誣陷,他在積勞下夙疾大作而去世。
同榜進士楊守勤、孫承宗、李邦華等人為他殮葬,發(fā)現(xiàn)他的篋箱只有十馀兩金,都嘆息哭泣,寫下祭文哭奠而去;出都門時,同籍的京官都穿著白衣、戴白絹相送,后來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明初,號岵云。萬歷二十年進士。授中書舍人。萬歷末由江西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進督河道。天啟二年,以兵部侍郎署部事。同年遷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經(jīng)略遼東、薊鎮(zhèn)、天津、登、萊,代熊廷弼。旋改南京兵部尚書。告歸。崇禎元年,官至兵部尚書。坐事削籍。有《岵云集》、《三朝遼事實錄》、《越鐫》。
維基
王在晉(1567年7月22日—1643年),字明初,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人。
明朝官員。
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士,初授中書舍人,后歷官江西布政使、山東巡撫,進督河道,泰昌時(1620年)遷兵部左侍郎。
熊廷弼、王化貞丟失廣寧(今遼寧北鎮(zhèn))后,朝廷大震,誅除熊廷弼,王化貞下獄。
張鶴鳴以病為由辭職歸家。
熹宗任命宣府巡撫解經(jīng)邦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經(jīng)略遼東,但解經(jīng)邦力辭重任,結(jié)果被熹宗“著革職為民,永不敘用。
” 天啟二年(1622年)三月十八日王在晉代廷弼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經(jīng)略遼東、薊鎮(zhèn)、天津、登、萊,帝特賜蟒玉、衣帶和尚方寶劍。
王在晉分析當(dāng)時關(guān)外形勢:“東事離披,一壞于清、撫,再壞于開、鐵,三壞于遼、沈,四壞于廣寧。
初壞為危局,再壞為敗局,三壞為殘局,至于四壞——捐棄全遼,則無局之可布矣!
逐步退縮之于山海,此后再無一步可退。
”據(jù)《明史》記載,王在晉既無遠略、又無膽識。
薊遼總督王象乾建議王在晉:“得廣寧,不能守也,獲罪滋大。
不如重關(guān)設(shè)險,衛(wèi)山海,以衛(wèi)京師”。
于是,在晉則以“撫虜(收買蒙古)、堵隘(再修一座關(guān)城)”作為守山海關(guān)的方略,他在《題關(guān)門形勢疏》中道:“畫地筑墻,建臺結(jié)寨,造營房,設(shè)公館,分兵列燧,守望相助。
”朝廷發(fā)帑金20萬兩。
他的主張,遭到寧前兵備僉事袁崇煥、主事沈棨、贊畫孫元化等的反對,袁崇煥要求恢復(fù)國土到寧遠,但王在晉不聽。
袁崇煥兩次直接將意見報告給首輔葉向高,但葉向高不知前線的情況,拿不定主意。
這時大學(xué)士管兵部事孫承宗自請行邊,親赴山海關(guān)。
帝大喜,特加孫承宗太子太保,賜蟒玉、銀幣,以示隆禮。
六月十五日,孫承宗前往山海關(guān),考察了實際地理,聽取了各方意見,確定王在晉策略不可行,并同王在晉“推心告語,凡七晝夜”。
在晉堅持己見,終不悔悟。
孫承宗回京后,面奏王在晉不足任,“筆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改任南京兵部尚書,在晉既去,承宗自請督師。
天啟五年,在晉任南京吏部尚書,不久就改兵部。
崇禎元年(1628年),召為刑部尚書,不久,又遷兵部。
因坐張慶臻改敕書事,削籍歸鄉(xiāng),卒于鄉(xiāng)。
著有《三朝遼事實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9 【介紹】: 明昌平人,字必之。
萬歷中武舉人,授固關(guān)把總。
天啟中歷署都督僉事,為薊鎮(zhèn)總兵官,受孫承宗命,鎮(zhèn)遵化七年。
錦州告警,赴援不力,被劾罷。
崇禎二年都城被兵,乃散家財招部曲從滿桂赴援,戰(zhàn)死。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經(jīng)世(16世紀—1625年),字惟才,陜西西安府渭南縣臨渭里人。
張經(jīng)世是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大理寺評事。
調(diào)任河南知府,調(diào)停修理福王王府事宜,使人民安寧;事成后又協(xié)助鞏雒工稅三萬兩銀,上請免除陜西、河南協(xié)濟五萬銀,人民都感德他。
之后張經(jīng)世歷任山東懷來道副使、山西懷隆兵備道副使、口北道使、山西按察使、山西左布政使,再獲任命為宣府巡撫,升官添注兵部右侍郎,領(lǐng)兵前往遼東,調(diào)職左侍郎。
天啟二年(1622年),兵部尚書孫承宗和鹿善繼、宋獻至遼東勘查,張經(jīng)世署任兵部尚書印,再以兵部左侍郎協(xié)理京營戎政,升任戶部尚書總督倉場,任內(nèi)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0 【介紹】: 明蒙古人。
幼居宣府。
勇敢善騎射。
自總旗累遷為參將。
天啟二年被孫承宗擢為副總兵,次年從袁崇煥守寧遠。
六年,守城擊退后金軍,擢都督同知,實授總兵官,加左都督。
七年,守城御后金軍,力戰(zhàn)受傷。
崇禎初為大同總兵。
二年,后金兵入近畿,率師入衛(wèi),拜武經(jīng)略,盡統(tǒng)入衛(wèi)諸軍。
十二月,以中使促戰(zhàn),領(lǐng)兵出城,力戰(zhàn)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1 【介紹】: 明遼東人。
天啟中以守備佐袁崇煥,典中軍,加都督僉事,更定軍制,歲省軍餉百二十萬有奇,進右都督。
崇煥得罪后,從孫承宗收復(fù)永平,加左都督。
崇禎四年守大渡河,糧盡援絕,祖大壽及諸將欲降,可綱獨不從,遂被掖出城外殺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2—約1646 【介紹】: 明末清初山東沾化人。
明萬歷四十一年進士。
天啟初為兵科給事中,魏忠賢黨“十孩兒”之一,獻計汰軍以削經(jīng)略孫承宗之權(quán)。
又劾罷周啟元、韓爌等,代主事曹欽程疏劾周宗建、黃尊素等。
崇禎間入逆案。
入清,在鄉(xiāng)殺李自成所置縣官,得授順天府丞。
以老乞休。
尋以故革職為民。
維基
李魯生(1572年—1646年),字尊尼,山東濟南府濱州沾化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歷魚臺、邯鄲、祥符、儀封知縣,天啟三年考選,六月授兵科給事中,投靠魏忠賢,列“十孩兒”之一。當(dāng)時京城有“官要起,問三李”之說,“三李”即指李魯生和禮科給事中李恒茂、御史李蕃。顧炎武在《圣安本紀》中也有“一周二李,其權(quán)莫比”的記載,其“一周二李”即指周昌晉、李蕃、李魯生。四年彈劾應(yīng)天巡撫周起元,致其削籍。薦舉阮大鋮、陳胤叢、陳爾翼、張素養(yǎng)、李應(yīng)薦、馬逢皋、李嵩、楊春茂、高弘圖、王大年、張捷十一人。五年廷推,疏議大學(xué)士韓爌,削其籍。十二月議改書院為忠臣祠,祀故遼陽死難文武諸臣。六年二月升吏科右給事中,十一月升兵科左給事,疏請用蒙古攻東奴,以舒屬國之困。七年與檢討李明睿典試湖廣,八月敘寧錦大捷功,升一級,賞銀十五兩,升太仆寺少卿。崇禎元年(1628年),以閹黨被彈劾,削籍為民,遣戍山西平定州,遇李自成亂,逃回故里。順治元年,在鄉(xiāng)殺李自成所置縣官,受王鰲永招撫,授順天府丞。二年七月,升順天府尹。三年五月,以年已七十五告老。七月由于受到順天督學(xué)曹溶濫送貢監(jiān)貪腐案牽連,被削籍為民,尋卒。著有詩集《海月樓集》。
共 3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