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75—1525 【介紹】: 明河南安陽人,字仲修。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六年為御史,巡鹽河?xùn)|,劾去貪污運使,建正學書院。出按鳳陽,織造中官史宣橫暴,獨劾奏之。為大珰錢寧所誣,謫官。世宗初為陜西副使,卒于官。維基
張士?。?475年—1525年),字仲修,河南安陽縣人。弘治八年(1495年)河南鄉(xiāng)試第十八名舉人,入太學讀書,與同縣崔銑、寇天敘、馬卿、呂楠輩相砥礪。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進士。授廣平府推官,正德六年(1511年)十二月授浙江道試御史,七年實授,八年出任河?xùn)|巡鹽御史,修筑通路可通鹽車,創(chuàng)建河?xùn)|書院。正德九年(1514年),乾清宮大火,因得罪宦官,擔任巡按鳳陽御史,錢寧借“薛鳳鳴獄”,誣告士隆“治獄偏枉”,被貶為晉州判官,調(diào)定州,升知州。明世宗時,詔復(fù)故官,升任陜西副使,又領(lǐng)漢中兵備副使,卒于任上。
人物簡介
【生卒】:1476—1532 【介紹】: 明山東歷城人,字廷實,號華泉。弘治九年進士。除太常博士,擢兵科給事中,峻直敢言。遷衛(wèi)輝、荊州知府,頗有政績。嘉靖時累官至南京戶部尚書。久官留都,優(yōu)閑無事,日夜游賞,遭劾罷歸。好藏書,搜訪金石古文尤富,一夕毀于火,遂病重而卒。善詩文,風格婉約,與李夢陽、何景明等稱“前七子”。有《華泉集》。詞學圖錄
邊貢(1476-1532) 字廷實,號華泉。山東歷城(今濟南)人。有《邊華泉集》,詞在集中。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廷實,歷城人。弘治丙辰進士,由太常博士擢戶科給事中歷知衛(wèi)輝荊州二府升湖廣提學副使召為南太常少卿累進南戶部尚書有華泉集明詩紀事·丁簽·卷二
維基貢字廷實,歷城人。弘治丙辰進士,授太常博士。擢戶科給事中,改太常丞,出知衛(wèi)輝府。改荊州,歷山西、河南提學副使。召拜南太常少卿,遷太仆卿,改太常卿,提督四夷館,進刑部侍郎、戶部尚書。有《華泉集》十四卷。(《四庫總目》:貢詩才力雄健,不及李夢陽、何景明善于用長;意境清遠,不及徐禎卿、薛蕙善于用短,而夷猶于諸人之間。無憑陵一世之名,而日久論定,亦不受世人之排擊。昔薛蕙于嚴嵩為同年,頗相倡和。及嵩柄國,蕙即謝絕往還,并削去舊作,不留一字。是集乃以送嵩之作列為壓卷,不免見疑于清議。然詩集為貢沒后其里人劉天民所編,時當嘉靖戊戌,正嵩熾盛之日,或夭民無識,趨附時局,非貢本志歟!朱觀熰《海岳靈秀集》:華泉之作雖不逮李、何,然平淡和粹,孝廟以前,海岳之才無其倫比。《四友齋叢說》:世人獨推何、李為當代第一。馀以為空同關(guān)中人,氣稍過勁,未免失之怒張;大復(fù)之俊節(jié)亮語,出于天性,亦自難列,伹工于言句,而乏意外之趣。獨邊華泉興象飄逸,而語亦清圓,故當共推此人。《藝苑卮言》:邊廷實詩,如洛陽名園,處處綺卉,不必盡稱姚、魏;又如五陵裘馬,千金少年。《詩藪》:弘、正并推邊、何、徐、李,每怪邊品第懸遠,胡得此稱?及讀獻吉《送昌谷》詩:「是時少年誰最文?太常邊丞何舍人。」仲默《贈君采》亦有「十年流落失邊李」之句。則李、何于邊,正自不淺。馀細閱當時諸家,若仲鳧、德涵、敬大、子衡,詩皆非長。華玉、繼之、升之、士選輩或調(diào)正格卑,或格高調(diào)僻。獨邊視諸人差為諧合,不得不爾。《明詩選》:陳臥子曰:「廷實粗率末除,然時見精詣,五言尤稱長城。」末轅文曰:「尚書才情甚富,故能于沈穩(wěn)處見其流麗,聲價在昌谷之下。」 《國雅》:邊同徒《集》中如「綠水閶門道,青山建業(yè)城」,「地入河源渺,天連塞日曛」,又「魯連箭滅遺書在,微子城荒故堞留」,「千盤鳥道懸云上,五色龍江抱日流」,應(yīng)是豪華語。《明詩別裁》:華泉邊幅較狹,而風人遺韻,故自不乏。李、何、邊、徐并名,有以也。《田按:《華泉集》蕪蔓末剪。今睹阮亭《詩選》,頓爾改觀。曹子建常嘆異世相知,誰訂吾文者。阮亭真華泉曠世知己。華泉古詩佳作不及何、李之多,律體翩翩,自是風流一代人豪。竹詫專取五絕,未為知言。)
邊貢(1476年—1532年),字廷實,號華泉,山東歷城(今濟南市)人。明朝官員、詩人、文學家。弘治丙辰進士,累官南京戶部尚書。邊貢文學成就卓著,是「前七子」之一。有《華泉集》。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山東鄉(xiāng)試第四名。弘治九年(1496年)聯(lián)捷丙辰科進士。授太常寺博士,十八年六月授兵科給事中,九月升太常寺寺丞,正德初出任衛(wèi)輝府知府,改任荊州府,六年(1511年)七月升山西提學副使,丁憂,服闋,九年五月復(fù)除河南提學副使,以母憂家居。嘉靖繼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一月以薦起為南京太常寺少卿,嘉靖二年(1523年)十月升南京太仆寺卿,三年三月升南京太常寺卿,六年四月改北太常寺卿、提督四夷館,七年閏十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八年九月官至南京戶部尚書,十年五月右都御史汪鋐彈劾其嗜酒曠職,月視事無三日,遂令致仕。
人物簡介
【生卒】:1479—1539 【介紹】: 明山東堂邑人,字伯潛,號玄庵。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翰林檢討,嘉靖時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晚年學宗王守仁,且融入佛道學說。卒謚文簡。有《讀易錄》、《尚書困學》、《前漢通紀》、《游藝集》、《玄庵晚稿》。明詩紀事·丁簽·卷十
維基孔暉字伯潛,堂邑人。弘治乙丑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以忤劉瑾改禮部主事。瑾誅,復(fù)故官,歷司業(yè)、侍講、庶子、侍講學士、尚寶司卿、南太仆少卿,進本寺卿。贈禮部侍郎,謚文簡。(《國史唯疑》:詞林歲時會分韻唱酬,趙大洲《贈孫季泉》詩:「季子文章伯,王孫忠孝家。」又穆孔暉題南司業(yè)邸有「書聲山下月,詩思竹邊秋」之句,為崔子鐘嘆賞并膾炙人口,稱雅事。今寥寥絕響數(shù)十年,遂無談及,可歡也。)
穆孔暉(1479年—1538年),字伯潛,號玄庵,山東堂邑縣人,明朝心學家、理學家,政治人物,弘治甲子解元,乙丑聯(lián)捷進士,官至太常寺卿。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山東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弘治十八年(1505年)聯(lián)捷乙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任翰林院檢討,為劉瑾所惡,調(diào)南京禮部主事。劉瑾敗,穆孔暉復(fù)官。歷升國子監(jiān)司業(yè)、翰林院侍講學士、太常寺卿。嘉靖十八年(1539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贈禮部右侍郎,謚文簡。
人物簡介
【生卒】:1480—1516 【介紹】: 明山東壽張人,字近夫。弘治十八年進士。累官南京工科給事中。嘗諫武宗納懷孕女子馬姬。工詩文,造畜艾堂,聚書數(shù)千卷,讀書其中。有《石川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近夫,壽張人。弘治乙丑進士,授靖江知縣調(diào)青田擢南工科給事中有瀛洲芝田二集明詩紀事·丁簽·卷十
維基云霄字近夫,壽張人。弘治乙丑進士,授靖江知縣。改青田,擢南工科給事中。有《石川集》五卷。崔銑《洹詞》:近夫修眉碧目,口可容拳,體羸而骨健,讀書數(shù)行下。作蓄艾堂,聚書數(shù)千卷,思欲以作者自名。以詩者抒情表志、風人于善,自漢、魏至唐作者,皆辨其音節(jié)而擬之。《藝苑卮言》:殷近夫詩如越兵縱橫江淮間,終不成霸。《海岳靈秀集》:石川天資豪邁,著述甚富,海岳之靈氣也。《國雅》:殷給事近夫菁藻時髦,才情道麗,如「波喧偏怒石,山暗欲生云」,「溪靜千峰倒,云歸眾壑昏」,又「狂龍歌舞晚潮外,芳草歷亂新睛中」,稍得鳳池一毛,龍淵片甲。田按:近夫好古振奇,豪情健句,雜遝而來。古詩稍落痕跡,七律學杜拾遺,不失為陳正字也。
殷云霄(1480年—1516年),字近夫,號石川,山東壽張縣人,明朝官員。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山東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會試第七十七名,三甲第一百一十五名進士,曾作“蓄艾堂”,藏書數(shù)千卷,且以作者自命。授靖江縣知縣,又任青田縣知縣。正德年間,官至南京給事中。武宗將懷孕女子馬姬納入宮中,殷云霄與同官疏諫,引李園、呂不韋之事為諷,不報。卒于官,年僅三十七歲。
人物簡介
【介紹】: 明陜西永昌衛(wèi)人,字愈光。正德中舉人。少與楊慎同學,至老互相唱酬。嘗師事李夢陽,友何昌友。工詩。有《禺山詩選》、《禺山七言律鈔》、《禺山文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愈光,永昌衛(wèi)人。正德丁卯舉人有禺山詩選明詩紀事·戊簽·卷八
含字愈光,永昌衛(wèi)人。正德丁卯舉人。有《禺山詩集》六卷。(《四庫總目》:含學出于李夢陽,又與楊慎最契,故詩文皆慎所評定。慎序有曰:張子文必弓左,字必蒼雅。」其推挹甚至。然其病正坐此,故襞績字句而乏鑄變化之功。明人別有雕鏤堆砌一派,含其先聲歟!《升庵集》:愈光未卯能詩,有驚人句。及長,博極群書,條入葉貫,雄辯邃古,神搜霆擊。上獵漢、魏,下汲李、杜。寢歌途鄂,鞠明究曛,弗工弗庸,弗們弗止。《藝苑卮言》:張愈光詩,如拙匠琢山骨,斧鑿?fù)鹑?,又如束銅錮腹,滿中外遺。《國雅》:張愈光如「闌津天矯騰,逸浮空張之」,「鴻雁不傳云外字,芙蓉空照水中花」,「銅柱蒹葭鴻雁響,鐵城煙雨鷓胡啼」,此例數(shù)篇,非雕飾曼語。田按:升庵謫滇,滇人楊給事士云、王僉事廷表、胡副使廷祿、李荊州元陽、唐僉事锜、張舉人含、與升庵游。同時吳高河懋品題為「楊門六學士」。六人中以十云及含為杰出。含集中詩與升庵者彌望皆是。升庵序《禺山集》,所謂「于困窮節(jié)義之交,萬言不竭」者是也。升庵贈含詩云:「迢迢禺氏山,珠壁交晶英。兩美必相臺,誰言容易并?」懷禺山云:「一刻一折扎,一日一款襟。」《禺山歌》云:「張子生長禺山野,蒼髫開口愛風雅。翩翩欲度正始前,棲棲不肯開元下。平生眼中人,誰為愛才者?申臺何大復(fù),梁園李空同。結(jié)交折行輩,聲價騰煙鴻。」壽張《禺山歌》云:「壽君十載前,合樽促席在連然。壽君十載后,問月停遙舉酒。」《暇日檢海內(nèi)交游》詩云:「高河長句禺山律,懷我好音三百篇。」海內(nèi)絕句云:「張含秀句滿天下。」二人襟契不淺,詩格亦略相似,惟才逮不逮升庵耳。)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482—1539 【介紹】: 明河南沙河人,字公垂。年十四為諸生,受學于崔銑。正德九年進士,擢御史,巡鹽河?xùn)|,禁錢寧牟鹽利。嘉靖二年舉治行卓異,遷浙江副使。官至浙江左布政使。為官清廉,自號安貧子。居無賓堂,土壁席門,常素食,人稱長齋公。
朱裳(1482年—1539年),字公垂,號安齋,直隸順德府沙河縣(今河北省沙河縣)人,軍籍。同進士出身。朱裳早年由顧潛舉薦、從學于崔銑,正德九年(1514年),登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巡鹽河南。期間反對錢寧遣人牟鹽利。此后巡按山東,彈劾鎮(zhèn)守中官黎鑒。之后出任為鞏昌府知府。嘉靖二年,舉治行卓異,遷浙江副使。嘉靖七年,升浙江右參政。次年改福建按察使。嘉靖九年,任浙江左布政使。嘉靖十二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迎章圣太后梓宮,中暑卒。隆慶三年(1569年),追贈戶部右侍郎、謚端簡。
人物簡介
紀純(1479年—?年),字一之,河南彰德府磁州人。與安陽崔太史后渠、林慮馬都憲柳泉齊名,稱“鄴下三俊”。治《詩經(jīng)》,行一,由國子生中式丁卯科(1507年)河南鄉(xiāng)試第十名舉人,年四十五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二百四十九名,第三甲第二十一名進士。初授戶部主事,轉(zhuǎn)本部郎中,遷四川保寧府知府,仕終陜西按察司副使,備兵西寧。致仕歸,所著有《四書詩經(jīng)講義》、《策學集》、《成相正錄》、《保寧志》、《燕石珍藏》等集,祀鄉(xiāng)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