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28—1499 【介紹】: 明宜興人,字時用,號謙齋。景泰五年進士。授編修。憲宗時,累官為吏部侍郎。孝宗嗣位,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進禮部尚書。弘治五年,為首輔,與劉健、李東陽、謝遷等協(xié)心輔治。官終華蓋殿大學士。在內閣十二年,從容輔導,愛護人才。屢遇大獄及逮囚言官,委曲調劑,安靜守成。以目疾乞歸,卒謚文靖。明詩紀事·乙簽·卷十九
溥字時用,宜興人。景泰甲戌第二人及第,授編修。擢庶子,再遷太常卿,兼學士,拜禮部侍郎,改吏部,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進禮部尚書,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尋進華蓋殿大學士,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卒贈太師,謚文靖。有《謙齋文錄》四卷。維基
徐溥(1429年—1499年),字時用,號謙齋,直隸宜興縣(今江蘇省宜興市)人。景泰甲戌榜眼及第,歷仕四朝,弘治初年累官至華蓋殿大學士內閣首輔。徐溥生于宣德四年(1429年),自幼天資聰穎,每日將黃豆、黑豆分裝兩瓶以自省。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景泰五年(1454年),登會試第五十五名,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憲宗時,遷太常卿兼翰林院學士。成化十五年(1479年)拜禮部左侍郎,又改吏部左侍郎。孝宗時,晉升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旋進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弘治五年,劉吉罷免,徐溥為內閣首輔,屢加少傅、太子太傅。徐溥為政鎮(zhèn)以安靜,務守成法,與其他內閣成員劉健、李東陽、謝遷等協(xié)力輔政。當時,欽天監(jiān)革職監(jiān)正李華為昌國公張巒擇葬地,中旨復官。徐溥等稱不宜賞賜內臣。弘治八年,太皇太后召崇王來朝,溥等與尚書倪岳諫勸阻事,明孝宗批準。之后亦上疏勸阻進軍安南。同年,晉升為文華殿大學士。之后因年七十歲,請求退休,不予批準。后詔風雨寒暑免朝參。弘治十一年,皇太子出閤,加少師兼太子太師,進華蓋殿大學士。以目疾乞歸。帝眷留,久之才批準,恩賚有加。弘治十二年(1499年)卒,謚文靖,贈太師。徐溥天性凝重有度,在內閣十二年,從容輔導。他人有過錯,均為之掩覆,并屢次調解大獄及逮系言官。明孝宗多采納其言。人稱“四朝大學士”。曾擁有《清明上河圖》。
人物簡介
明詩紀事·丙簽·卷六【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字時秀。成化八年進士。官工曹,理中河,以擅執(zhí)壽寧侯家人,逮詔獄,著有風節(jié)。善詩能畫,尤工墨竹。嘗寫一枝于徐州公署壁間,后孫大章官刑部侍郎,摹勒于石。
榮字時秀,馀姚人。成化壬辰進士,官工部主事。有《和唐音》。(《詩談》:楊時秀《和唐音》煞有風致。 《姚江逸詩》:都水工于詩,會試舟中,取《唐音》和之,月馀成帙。書學懷素,尤善畫竹。)維基
楊榮(1439年—?),字時秀,浙江省紹興府馀姚縣(今浙江省馀姚市)人,進士出身。浙江鄉(xiāng)試第五十二名。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會試第五十一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十名。官至南京工部主事。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揚州府江都人,字宗選。成化五年進士。弘治中,官巡撫時,請將趙瑄、張鶴齡等所奪民田還之于民。遷南京工部右侍郎,應天饑,條上荒政八事,奉命賑濟,全活甚多。累官至南京戶部尚書,歷官所至,持大體,著政績。
高銓(1443年—1511年),南京揚州府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人,明朝南京戶部尚書。高汸之父。成化五年(1469年)登進士,任南京大理寺右評事。成化十四年,改山東按察司僉事;成化十七年,授浙江按察司僉事。成化二十年,任河南按察司僉事。弘治元年,任浙江按察司副使。弘治五年,升任河南按察使。弘治八年,改河南右布政使。次年,授右副都御史,巡撫保定等地。弘治十三年,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正德元年,升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戶部尚書。正德二年,朝議舉薦其為左都御史,而劉瑾則勒令其致仕,后因隆平侯家襲爵事連坐除名,罰米五百石。劉瑾被誅后,恢復官職致仕,贈太子少保。
人物簡介
【生卒】:1445—1492 【介紹】: 明河間府興濟人,字來瞻,號秀峰。諸生。孝宗敬皇后之父。弘治元年拜督府同知,四年封壽寧伯,立皇太子,進為壽寧侯。貴盛后仍能禮賢下士。
人物簡介
【生卒】:1447—1519 【介紹】: 明江西南城人,字景鳴。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授編修。正德初遷南京太常寺卿。時劉瑾專權,李東陽依違其間,玘雖為東陽所舉,仍貽書責之,且請削門生之籍。累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嚴謹,為僚屬所敬服。七年冬,考績赴都,引疾致仕歸。博學好古文,追求奇奧,學者稱圭峰先生。卒謚文肅。有《類說》、《圭峰文集》。明詩紀事·丙簽·卷九
玘字景鳴,商城人。成化丁未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侍讀、南太常少卿,進本寺卿,擢南吏部侍郎,引疾歸。嘉靖初,謚文肅。有《圭峰集》三十卷。 (《藝苑卮言》:黃五岳省曾言南城羅公玘好為奇古,而率多怪險饾饤之辭。居金陵時,每有撰造,必棲踞于喬樹之巔,霞思天想,成閉坐一室,客有于隙間窺者,見其容色枯槁,有死人氣,皆緩履以出。都少卿穆藝伊考墓銘,銘成,語少卿曰:「吾為此銘,瞑去四五度矣!」今其所傳《圭峰稿》者,大抵皆樹巔死去之所得也。 《國史唯疑》:羅圭峰由輸粟入監(jiān),年四十馀。祭酒丘文莊公議南士不聽北留,羅固請至再三,受撲不挫,面數(shù)之曰:「若能識幾字?崛強乃爾!」大聲應曰:「唯中秘書未讀耳!」丘異之,識其名堂柱。再試義奇甚,六館士莫有及者。驚嘆為延譽于朝,遂以其年發(fā)解聯(lián)第,蔚為名儒。 田按:景鳴鄉(xiāng)舉出西涯之門。西涯依違劉瑾,景鳴寄書責之云:「屢更變故,雖嘗貢書,然不敢頻頻者,恐彼此無益也。今則天下皆知忠赤竭矣,大事亦無所措手矣!《易》曰:『不俟終日』,此言非歟?彼朝夕獻諂以為當依依者,皆為其身謀也。不知乃公身集百詬,百歲之后,史冊書之,萬世傳之,不知此輩亦能救之乎?白首老生,受恩居多,致有今日,然病亦垂死而不言,誰復言之?伏望痛割舊志,勇而從之,不然請先削門生之籍,然后公言于眾,大加誅伐,以彰叛恩者之罪,生亦甘焉?!勾藭梢詧笈e主矣。景鳴文章綽有矩范,詩非所長,作文至瞑去四五度,劉彥和文章傷命之戒,諒哉?。?/blockquote>維基羅玘(1447年—1519年),字景鳴,號圭峰,江西南城睦安鄉(xiāng)磁圭人,是明朝中葉政治人物和學者,成化丁未進士。他曾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見陳學霖《宋明史論叢》(2012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第185頁「明朝「國號」的緣起及「火德」問題」。學者稱他為圭峰先生。羅玘出生于仕宦家族,在家中四兄弟之中(羅網(wǎng)、羅坦、羅經(jīng)、羅純)排行第二。羅玘自幼敏而好學,博覽群書。年少時,他入國子監(jiān)。祭酒丘浚試其文章,結果令人甚為嘆服。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羅玘中式順天鄉(xiāng)試解元。次年中進士,并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一職,進侍讀見黃佐《翰林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九〈經(jīng)筵恩賚〉)第966頁:「正德元年〔1506〕,開經(jīng)筵,賜宴及白金?幣有差。知經(jīng)筵事者,太師兼太子太師英國公張懋,??????太常少卿兼侍讀費宏,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讀毛澄,左春坊左諭德兼侍講毛紀、傅圭,右春坊右諭德兼侍講蔣冕,侍讀羅玘,修撰石寶也?!?。。他從此更加鉆研古文,經(jīng)常手不釋卷,誦讀不輟。另外,羅玘為人嚴謹,勤政務實,勇于直言正諫,所以為世人敬畏。弘治九年(1496年),武岡知州劉遜被岷王膺鉟誣陷下獄。給事中龐泮、御史劉紳等前來進諫,同囚于獄中。見《明史》(四庫全書本)卷15:「夏四月戊子以岷王膺鉟奏逮武岡州知州劉遜、給事中御史龐泮、劉紳等諌下錦衣衛(wèi)獄」。于是,羅玘進言應以寬容態(tài)度去處理國家事務。弘治十一年(1498年),宦官李廣得罪太皇太后而自殺身亡。他遺下一書記述群臣與其交往之事。明孝宗閱后十分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其黨羽。羅玘上疏言孝宗不能只靠一封李廣的遺書去治大臣罪,否則延禍無辜。他建議只要密加查訪就可以迫使確實牽涉在內的人引疾而退或者以其他事宜斥責他們,以免人人自危,有失朝尊。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戶部郎中李夢陽應詔上書,卻遭壽寧侯張鶴齡誣陷下獄。羅玘為其申訴得以保全。及后羅玘升為侍讀。見《明史》(四庫全書本)卷286:「羅玘傳臣請降敕密諭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李夢陽下獄,玘言壽寧侯托肺腑當有以保全之。夢陽不保為侯累,帝深納焉,秩滿進侍讀。」。在正德元年(1506年),羅玘升為南京太常寺少卿。時正值宦官劉瑾亂政,大學士李東陽依附權勢,逢迎劉瑾。但朝政多有微言。羅玘雖然為李東陽所推薦,反而能棄私交而不毀大義。他修書予李氏,責備他助紂為虐,并與他斷絕交往。不久,他升為太常寺卿。直至正德二年(1508年),他又升為南京吏部右侍郎。當時宦官劉瑾導明武宗享樂、矯旨行事,以致國庫空虛。而朝臣亦上疏勸諫,言辭激切。但明武宗不納諫,羅玘因此而常常憂慮國事。四年后,即正德七年(1512年),他入京考績,托病辭官歸隱,從此潛心學問。他于《紅梅》一詩曾抒發(fā)了他當時托病辭官的心境:「西湖殘雪候多時,卻恨前年被雪欺。且學杏花紅似錦,暫邀啼鳥到南枝。」另外,羅玘辭官后看到地方官吏對百姓不斷加重苛捐雜稅而深感不安。在正德九年(1514年),寧王朱宸濠圖謀叛逆,他因素仰羅玘名聲,便派人送來厚禮以結交羅玘。但羅玘堅拒不受,避居金溪深山。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發(fā)動叛亂。羅玘雖然抱恙,仍然修書一封聲討寧王,并與朝廷守臣相約討伐之事。但是還未成事羅玘便病歿。其遺體葬于金溪三十一都張公嶺項山寺左側。以上資料根據(jù)羅玘《文肅公圭峰羅先生文集》整理而成。羅玘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圭峰書院,著書立說。其一生著有《圭峰文集》18卷,《續(xù)集》14卷,《類說》2卷及《圭峰奏議》等。
人物簡介
【生卒】:?—1508 【介紹】: 明順天府昌平人。英宗周皇后弟。成化時累官左府都督同知,二十一年封長寧伯。與壽寧侯張鶴齡經(jīng)營私利,至聚眾相毆,都下震駭。
人物簡介
滄海遺珠
王鏊(1450-1524)字濟之,江南吳縣人,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第一,正德初(1506)累進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謚文恪。博于學問,文章爾雅。著有《姑蘇志》《震澤長語》《春秋詞命》《震澤集》《史馀》等。明詩紀事·丙簽·卷七
鏊字濟之,吳人。成化乙未第二人及第,授編修。歷侍講、諭德、少詹,兼侍講學士,擢吏部侍郎,入閣參預機務。進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贈太傅,謚文恪。有《震澤集》三十卷。 (《烏衣佳話》:吳中落花詩,自沈石田起一詠三十律,一時詩人倡和者斐然,至有和韻者,未免東坡?lián)v辛之誚。王文恪公《詠落花》絕句云:「魚鱗滴地雪斑斑,蝶怨蜂愁鶴慘顏。只有道人心似水,花開花落總如閑。」觀此詩一洗山林陳腐之陋,奚以多為? 田按:文恪以文章名一世,集中七言律絕格調風致,竟爾不凡。維基
王鏊(1450年—1524年),字濟之,號守溪,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明朝正德、嘉靖年間重臣。官至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謚文恪。王鏊之父王琬于成化九年(1473),年五十五歲始授湖廣光化縣知縣,成化十三年(1477)三月棄官還吳。王鏊自幼隨父讀書,善寫文章,國子監(jiān)諸生爭誦其文。成化十年(1474年)舉甲午科應天鄉(xiāng)試第一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聯(lián)捷會試第一,殿試登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王鏊廷試原擬第一,一說因對策指陳時弊,為執(zhí)政所忌;一說時任大學士商輅(明朝當時唯一連中三元者)不欲讓他人儷己,故抑之。歷官翰林院編修、侍講、右春坊右諭德、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弘治十三年七月(1500年)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元年(1506年)升吏部左侍郎。十月以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與焦芳一同入閣參政。十二月升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國事總裁、同知經(jīng)筵事。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升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尚書仍舊。王鏊居官清廉,為人正直,時稱“天下窮閣老”。當時中官劉瑾擅權,郎中張瑋、副使姚祥、尚寶卿崔璿被劉瑾荷杖幾死,王鏊怒斥劉瑾:“士可殺,不可辱。今辱且殺之,吾尚何顏居此?!庇峙c韓文等上疏請誅劉瑾等“八黨”,不被采納。正德四年(1509年)四月致仕歸里,讀書著作,常與詩友游山玩水。學者稱震澤先生。閒居十四年而卒。朝廷追贈太師,謚文恪。退休后,在蘇州學士街天官坊建有“怡老園”,清代改作江蘇布政使署。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浙江永康人,字希曾。弘治六年進士。授刑科給事中。劾皇后弟壽寧侯張鶴齡等恃恩冒蔭,中官李廣矯命干政,改南京工科,奏罷歲取蘇州細密苧布、福建改機、陜西駝絨,民稱便。升廣東副使卒。
徐沂,字希曾,浙江金華府永康縣人,民籍。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八名舉人。弘治六年(1493年)聯(lián)捷癸丑科二甲第四十八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寧國府宣城人,字子旦,號石岡。弘治九年進士。壽寧侯張鶴齡倚酒戴帝冠,長隨何鼎持大瓜欲擊之。竟下鼎錦衣獄,宗周抗疏救之,帝不納。歷官臨江知府。有《來蘇吳氏原泉詩集》。
吳宗周,字子旦,別號石岡,直隸寧國府宣城縣人。宋吳潛七世孫。少孤,篤孝,嘗刲股愈母病。數(shù)歲母卒,廬墓,詔表其門。專志圣學,以明道辟異端為己任。弘治五年(1492年)中式壬子科應天鄉(xiāng)試第四十三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六十五名進士。觀政期間,御史黃山、給事中龐泮以言得罪,吳宗周抗疏救之。筮仕行人,歷南京戶部郎中,出為臨江府知府。下車即撤三教坊,易曰崇儒,改二氏廬為學舍,聚生徒講學。因介直得罪部使者,乞休歸。至今稱孝友者必稱吳石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