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南嵩者,不知何許人。依印光出家,習杜多行。雞足檀花箐素為盜藪,嵩獨坐結(jié)茅路旁,晝夜經(jīng)行,三十馀年,盜多感化,勉為善人。近鄉(xiāng)檀越,欲為建寺,嵩拈香祝曰:“若此地當興,神示靈異。”須臾金光照徹,林野皆黃,久之始散。因建金華庵,復于庵東石洞中禮佛十三年。由是大圣、翔龍等九剎,相繼創(chuàng)立,皆感金華之異,遐邇信仰,故法會日興,道侶云從。將寂之日,命門人具饌邀諸二眾,沐浴盆中,趺而化,超然來去,眾皆嗟嘆。荼毗時,人皆覺有異香云。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先生少慕魯連之為人,亦字仲連,冢宰莊簡公孫也。生有至性,甫五歲,喪母,哭聲感路人。事父定省中禮。既就學,不肯治經(jīng)。生業(yè)嘗手高士傳一通,喜制山林服。當授產(chǎn),悉讓其兄。肥者應出為人。后以所后母方壯,請遲之。念父垂老,非善調(diào)五藥,不能延年。因日精思診書,及驗色藏禁方。每父晨興,察色審音切脈。夜寢耳屬于門,揣喘息,及臥榻安不。以為常。體中稍不佳,輒候床下,假寐束帶竟夕。凡得盡奉養(yǎng)三十年,父歿。哀毀過禮。以早背母,每諱日,必服绖麻,祭哭盡哀。終其身至。所后母病亟,乃往為治后事執(zhí)喪,以產(chǎn)分所后母三女及其外家。初先生將出為后,時父愛不忍,命挈所授產(chǎn)往。至是仍以產(chǎn)置父祀,田分助同產(chǎn)兄弟。始授三子,每祭祀于所后,稱為后男。于所生稱為人后男,各盡情禮。于是里中稱先生如郭平原,為一邦至行。少美風儀,及晚歲,方頤秀髯疏眉目。人望之若仙。以憶母,畢身長齋,于西山幽絕處,結(jié)亂云庵。延高逸沙門十馀人,禮梵懺,資母冥力。性愛佳山水。以父在所,出未嘗踰百里。唯游四明山,曾過旬日。當事甚重其名,每羔幣及門,輒謝不見。屠長卿先生有言,鑒水隱鱗作天際真人,想其風格可見也。年八十有一,終于家。所著詩曰《幽貞廬草》、《行藥吟》。
字隱鱗,鄞縣人。有《行藥吟》、《幽貞廬詩集》。
人物簡介
郭士吉(1564年—?),字希泰(希參),號清宇,直隸真定府冀州南宮縣人。進士出身。士吉生而警敏穎悟,讀書過目成誦。既入學,有文名。萬歷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舉人,十四年丙戌科中禮部會試,未殿試,十七年(1589年)成己丑科二甲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年甫二十三,聲聞籍甚,一時人士咸籍公言以為重,序記志銘多出公手,今多散逸不傳。居館三載,授禮垣,歷工、戶左右給事,歷浙江左參議、四川川東道參議、山東副使,升任至山西宣府口北道參政,謝病歸里。士吉精明強干,所至有能聲。
人物簡介
譚景行(1616年—1649年),字翼之,號宛抂,湖廣長沙府湘潭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譚景行七歲時父親帶他謁見禮部尚書李騰芳進膳,李騰芳出題「雖蔬食菜羹」,他走到筆食案上寫下「后世食其德而忘其報,惟圣人能報圣人」等語句,對方大感驚。到他十五歲就中是崇禎三年(1630年)的舉人,四年中禮部會試,但未廷試,七年(1634年)成甲戌科進士,獲授新會知縣,治行著績,但因為母親去世回鄉(xiāng)。永歷三年清朝軍隊攻破湘潭,他穿好官服向南再拜,和何騰蛟、周蕤、謝玙、王元兆、嚴士麒、生員王載、王蒙、謝直生等十多人一同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