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光啟

相關(guān)人物:共 19 位。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舊甸開南紀(jì),新都降上賢。
五城霞色古,雙闕日華鮮。
大岳皇風(fēng)沕,高陽帝澤延。
朝暉箕潁里,夜氣斗牛躔。
品列章相上,神馳滅沒邊。
建茅前甲士,擢桂及丁年。
射策公車入,飏言御席前。
論思嫻太史,供奉引中涓。
載筆螭頭注,鳴璆豹尾旋。
兩都操矩矱,萬國賴陶甄。
出入儀刑肅,編摩紀(jì)法虔。
清朝公望合,黃閣主恩偏。
喜起逢交泰,恫瘝解倒懸。
薰心原有殍,蒿目突無煙。
興發(fā)多方賑,徵科屢歲蠲。
耰鋤回露積,衽席得安眠。
頃者邊籌左,誰云廟算先。
降王??曲面,驕虜浸垂涎。
漢塞軍聲動(dòng),秦川戰(zhàn)血湔。
九重寬拊髀,四裔競擎拳。
夾輔皇輿鞏,周旋赤舄聯(lián)。
鸞刀矜一割,露掌仰雙搴。
密勿心逾小,都俞聽獨(dú)專。
萬幾勞日贊,片語代天宣。
吐握沙堤擁,徵求蔀屋竣。
群空千里駿,價(jià)定九方歅。
更歷中書考,那干上相權(quán)。
元良推濟(jì)美,亮直效繩愆。
主器群情倚,昌期帝命遷。
?身思羽翼,逆耳破迍邅。
詔自端闈出,章從禁掖傳。
雌黃翻叵測,純白握彌堅(jiān)。
骨鯁容孤立,輪囷荷曲全。
是非同覆水,先后各歸田。
湯網(wǎng)開三面,虞琴間五弦。
鳳翔高出世,鵬運(yùn)縱垂天。
魏闕丹心在,燕關(guān)紫氣騫。
秖應(yīng)休騄駬,寧復(fù)顧鷹鹯。
六傳王程借,扁舟客興牽。
行邊麾候吏,望里儼飛仙。
曉發(fā)吳閶道,時(shí)停剡曲船。
檣烏棲合浦,廄馬脫連錢。
負(fù)弩辭鄉(xiāng)縣,褰帷下市廛。
堵觀沿素履,郊迎惜華顛。
耆舊交情洽,嘉平樂事闐。
初衣拖玉改,高會(huì)賜金捐。
臘味中山酒,春盤上客筵。
身輕拋幾杖,興豁任杯棬。
偃蹇閒居賦,沈冥獨(dú)漉篇。
醉鄉(xiāng)甘老矣,空谷振跫然。
有喜邀浮白,無勞問草玄。
墻東居處切,郭外往來便。
竹葉寒仍綠,梅花老更妍。
飲冰瓢自挹,踏雪履從穿。
已悟蟬遺蛻,疇甘蟻慕膻。
評難齊月旦,盟已結(jié)林泉。
隆準(zhǔn)逋黃綺,駢肩侶偓佺。
公當(dāng)玄扈坐,我作辟支禪。
眾口誰能免,民膏日已朘。
群公仍幾幾,吾黨任翩翩。
矯矯雙飛龍,同聲吼風(fēng)雨。
胡為失其雄,越在西江滸。
大旱若為霖,江南俱赤土。
守雌且安居,行者殊自苦。
夜氣半沉冥,吞聲不復(fù)吐。
鉛刀饗特牲,歐冶安足數(shù)。
真宰幸見知,斸之當(dāng)狐父。
三千短后衣,攘攘對起舞。
爾來居上頭,霜刃良可撫。
一旦合延津,雌雄雙栩栩。
余從帝所歸,偃蹇依玄扈
爾作辟雍游,甘泉天尺五。
皇輿正清夷,當(dāng)御無呰窳。
去去報(bào)張華,潛夫亦千古。
憶昔宮衣出尚方,題名司馬侍中郎。
歸來改服夫容裳,玄扈樓中坐帝鄉(xiāng)。
支杖當(dāng)年絕水漿,迄今二豎不銷亡。
白頭高枕臥匡床,河朔那能競羽觴。
生事年來足稻粱,鳴鳩雨歇麥登場。
往年水旱遞為殃,江北江南歲大傷。
擔(dān)石時(shí)聞發(fā)社倉,比鄰猶自閉關(guān)梁。
淫淫春雨決宣房,大麥離披小麥僵。
菜色餔糜集道傍,僵尸盈野澤為量。
我家無復(fù)宿舂糧,八口那得饜糟糠。
海日杲杲上扶桑,薰風(fēng)弄晴梅子黃。
仰天萬口呼滄浪,愿借遺氓倒景光。
瀫水寧容估客航,仍聞米價(jià)踴江湘。
水嬉不擬競端陽,續(xù)命五絲那用長。
有弟有弟雙騰驤,翩翩兩服當(dāng)雁行。
豐干結(jié)客恣清狂,碣石談天誰頡頏。
一旦皈依大藥王,三年蹩躠廢循墻。
阿嘉差比阿淹強(qiáng),門徑蓬蒿雀網(wǎng)張。
三戶誰探大國香,幽蘭宛在水中央。
漢濱游女凌風(fēng)翔,蕭艾紛紛充佩纕。
莫向江潭歌慨慷,古來陳蔡俱郎當(dāng)。
愿言伏臘具烝嘗,一任風(fēng)塵老骕骦。
君不見三天子都高出云,下視云天三萬里。
東南一氣但鴻濛,匡廬天目俱培壘。
右蹴彭蠡左具區(qū),微茫海色一杯水。
又不見黃帝南游赤水旋,齊驅(qū)七圣奉群仙。
云門雙劈巨靈斧,亭亭三十六青蓮。
合宮俯瞰寥天一,白岳崚嶒當(dāng)戶出。
丹嶂中開帝子宮,翠微半露真人室。
流水濺濺度碧山,千盤五嶺百重關(guān)。
嶺南三洞真奇絕,天鏤地肺非人間。
姑射神人何綽約,矯如華表遼陽隺。
千章梁木芘丹丘,中夜中天聞廣樂。
揚(yáng)之水,出華陽,西流半界白云鄉(xiāng)。
華陽城西石如鏡,擁髻初臨玉女妝。
城陽列群山,一徑懸空谷。
何來謫仙人,試聽采芝曲。
有時(shí)倚杖南山巔,千峰萬壑秋可憐。
玄扈坐中樓十二,紫陽門下竇三千。
天都白龍?zhí)?,十仞如環(huán)堵。
空明徹底清,歷歷沙可數(shù)。
丞相源西別有天,峰頭銀海天尺五。
九龍分?水晶宮,九流噴薄鳴天鼓。
相彼百川水,誰為百谷王。
西距漸江流,岑山宛在水中央。
五溪縈回合南浦,百里清淺倒天潢。
上有千歲松,下有一拳石。
逶迤三百六十灘,綰轂懸旒天半壁。
誰割玄黃無始前,居然光岳生名賢。
再世歸來虹井里,新安自是好山川。
蹇余半生牛馬走,東巡溟渤南岣嶁。
三湘七澤溯真源,嵩少云亭當(dāng)馬首。
燕趙悲歌入酒徒,扈從長楊營細(xì)柳。
野燒乘風(fēng)燼幕南,旋馬陰山回北斗。
歸朝一解鹔鹴裘,疏入承明貸倦游。
函谷還堪占道氣,武陵耐可纜漁舟。
桃花溪上曲,楊柳市南頭。
黃鳥翩翩乘灌木,友聲百囀如相求。
老夫家在千秋里,村村花事正綢繆。
籃輿歲入里中社,二三垂白風(fēng)颼颼。
時(shí)作田家飲,時(shí)從俠少謀。
有酒直須傾落日,明朝或恐急鳴鳩。
閣道天門開,清涼依上界。
坦腹臥巉巖,洗心流沆瀣。
高天奄忽流火西,明月盈盈鵲未棲。
放筏正逢牛女度,登臺(tái)直待星河低。
天風(fēng)木葉下,白露草萋萋。
江村萬樹俱秋色,片片流霞咫尺迷。
玉衡北指日苦短,匡床夜坐照青藜。
褰闈溫室生虛白,墻頭積雪過偏提。
時(shí)乘貫月槎,爰自金閨彥。
十月故鄉(xiāng)游,故人猶戀戀。
振衣閶闔風(fēng),端笏明光殿。
太液與上林,宮車足游衍。
美芹信野人,愿作尚方膳。
黃山初謁帝,玄扈舊棲神。
華夏悲司馬,春秋痛獲麟。
名猶標(biāo)泰岱,魄已化星辰。
寂寞東南事,文章孰后塵。
春服既成,幽懷難寫。
臣嘗與六七童子,二三冠者。
浴乎沂水之源,風(fēng)乎舞雩之下。
遂南登丹穴之山,東望大皇之野。
西矚昆崙之峰,北睋軒轅之丘。
丹水汨而混流,南禺郁其相繆。
崒然九成之重巘增起者,隆崇崛岉乎岡連而嶺屬。
夫固危殆險(xiǎn)巇之所迫也,而眾鳥庶獸之所未得以游息。
于是流目左右,矯首俯仰。
睹一神鳥,翔于其上。
紛葩郁烈,環(huán)姿艷溢。
雍容郁茂,瑋態(tài)赫奕。
揚(yáng)翅臨風(fēng),撫翮長噭。
逸志遐越,勢凌天表。
爾乃援童子而告之曰爾有覿于彼者乎,彼何物斯若此之異也。
高蹈遠(yuǎn)引,奚為于此也。
小子少進(jìn),爾亦有聞。
以語我來,無辭而陳。
童子于是曲腰磬折,摳衣而退。
拱手正襟,再拜而對。
曰小子不敏,得之于師。
曰自玄萌而黃牙,肇剖判乎二儀。
何大冶之多端,播庶類之群形。
紛羽毛與鱗介,咸受氣而攝生。
惟南方之有鳥,曰雄鳳而雌凰。
應(yīng)炎離之誕育,體朱火之禎祥。
稟天地之純粹,奪造化之精英。
鐘沖和之淑質(zhì),挺羽儀之嘉形。
故能蛇頭則乾父之高遠(yuǎn),鶴睛侔日毋之著明。
龍翼效噫氣之八風(fēng),魚尾法周道之五緯。
龜背葉后妃之象,鴻足配重濁之氣。
且其麟前表以仁智,鹿后著以信義。
詘伸于舌,聰達(dá)乎耳。
短周而冠,銳鈞其距。
既激揚(yáng)而敷彩,又包命而合度。
至如戴德揭宜之貌,挾禮負(fù)人之姿。
右智左賢之狀,履文系武之儀。
此之謂資殊像之鮮麗,六體咸并。
被華文之陸離,三字以成。
身擅九苞之美,性該七德之靈。
耿眾妙之孔多,嗟難得以殫形。
若夫五音雍雍,應(yīng)時(shí)而鳴。
提扶曰止,歸嬉曰行。
晨而賀世,昏而固常。
夜則善哉,畫則保章。
歸昌也集,上翔也舉。
其小者金,其大者鼓。
若簫笙之奏和,聊自歌而自舞。
吁可奇乎其為鳥也伊乃詩李陵劉禎之詠,賦桓玄傅咸之語。
獵抱樸之錄,涉鹖冠之論。
訪家語之篇,諏禮記之文。
閱山海之經(jīng),款帝王之紀(jì)。
抉六帖之帙,括十洲之記。
采蔡邕之操,鉤班固之史。
徵丘明之傳,暨不韋之志。
網(wǎng)絡(luò)乎屈平之騷,泛濫乎焦貢之易。
參之于孔演之圖,誅之于許慎之說。
究平昔之口實(shí),詳今日之目擊。
然則翙翙然者,知其為形也。
蹌蹌然者,知其為行也。
鏘鏘然者,知其為聲也。
小子不敏以是而觀之,固知彼之鳳凰其名也。
則夫子之所問也,無乃此乎。
臣猶然而笑曰唯唯否否鳳也凰也,爾之言是矣。
善哉形容,盡矣至矣。
雖然鳳不以形,以其德也。
爾之于其德,亦未為得也。
若爾所謂見其外不識(shí)其內(nèi),知其一未睹其二也。
吾嘗倦談,不能悉記。
今將為若,略舉其凡。
小子少進(jìn),無嘩無談。
童子曰俞臣乃言曰遠(yuǎn)矣哉鳳凰之翔也非瑯玕而不口,豈稻粱之敢啄。
靡梧桐其不止,焉枳棘之可集。
蟲有生而不食,草必黃而后履。
逐孟虧以偕逝,抨離珠而遞飼。
穢坋坱之紛濁,污埃壒之喧卑。
眷塵臼之難處,患俗網(wǎng)之易離。
心眇眇其悠遠(yuǎn),志迢迢而寥廓。
邈遁逸而竄藏,薄玄間而騰躍。
眄九州之膠葛,睼八埏之忽荒。
循四極而翱游,托回風(fēng)乎周章。
見盛德之輝光,或低回而來思。
遭細(xì)德之險(xiǎn)微,則遠(yuǎn)舉而去之。
豈見累于衰世,必效瑞于昌期。
伊昔公孫皇帝,哲睿齊莊。
克治五氣,克設(shè)五量。
以撫萬姓,以度四方。
上考日月星辰之象,百谷草木之時(shí)播。
下節(jié)水火材物之用,鳥獸蟲蛾之淳化。
垂衣而治,海內(nèi)夷說。
鳳也于是燕喙銜圖,藻翰蔽日。
望黃紳之帶,瞻玄扈之室。
或止于東園,或巢于阿閣。
軒轅拜之而稽首,伶?zhèn)愊笾{(diào)律。
至乃玄囂有神,知遠(yuǎn)察微。
乃惠乃信,惟仁惟義。
歷生朔而迎送,明鬼神而敬事。
其動(dòng)也時(shí),其服也士。
嶷嶷乎德,郁郁乎色。
風(fēng)雨所至,莫不底屬。
鳳也于是感大道之英華,聞和樂之鏗鎗。
屈仙翎之揮霍,降帝庭乎相羊。
頓脩趾之洪姱,鼓彩翮之翕赩。
唳玉音之咬咬,舞云儀之翼翼。
及其陶唐放勛,克明后德。
望之如云,就之如日。
昊天欽若,百工諧而允釐。
人時(shí)敬授,庶績凝而咸熙。
黎民于變,比屋可封。
優(yōu)游乎擊壤之老,蹈舞乎康衢之童。
鳳也于是萃茅茨之上,臨土階之隅。
負(fù)兩端之封,授五字之符。
檢以黃金,柙以赤玉。
遂棲跱于澤藪,而馴擾于坰牧。
若夫來儀于九成之簫韶,則巍巍焉重華之浚哲文明溫恭允塞也。
爰止于高岡之朝陽,則穆穆焉岐昌之令聞不已緝熙無斁也。
下翔于紫庭之琴歌,則斤斤焉姬誦之夙夜不康基命宥密也。
斯皆至德之世民不習(xí)偽,官不懷私。
市不豫賈,道不拾遺。
田者不侵畔,漁者不爭隈。
鄙旅之人,相讓以財(cái)。
城郭不關(guān),見利不爭。
囹圄虛空,朝廷淑清。
陰陽和調(diào),日月精明。
人無夭枉,物無疵厲。
鷙鳥不妄搏,虎狼不妄噬。
諸北儋耳之部,編髻沮顏之黨。
燋齒梟瞯之渠,祝發(fā)黥首之長。
靡不奔走貢獻(xiàn),歡忻來享。
婆娑嘔吟,稽顙樹頜。
下逮春秋之末,周綱解結(jié)。
諸侯制法,各殊習(xí)俗。
力政爭權(quán),以兵相角。
離為十二,合為六七。
四分五剖,諸夏蕩析。
吳楚燕秦之僭,齊趙韓魏之賊。
虓闞雄雌,并為戰(zhàn)國。
上下征利,強(qiáng)吞弱肉。
攻城而流血漂櫓,爭地而枕骸遍野。
麋沸于九圍之內(nèi),魚爛于普天之下。
其中則有權(quán)謀術(shù)數(shù)之流,合從連橫之舌。
亂臣賊子之行,為我兼愛之說。
人私其身,士私其學(xué)。
異端蜂起,圣門榛塞。
三綱淪矣,九法絕矣。
前王之樂崩矣,先圣之禮缺矣。
禹湯文武之政壞爛矣,三皇五帝之道亡滅矣。
于是之時(shí)鳳也乃奮脩翅之縿纚,運(yùn)逸翰之???。
逴長往之望望,炎上浮之漠漠。
遂絕跡于遐裔,與人寰乎長辭。
登云衢而高厲,歷眾山而孤飛。
一飛兮,躡閶闔之崔巍。
再飛兮,跨渤澥之湠漫。
朝翥積石之樹,夕飲砥柱之湍。
憩翮風(fēng)穴之云,刷羽弱水之流。
容與冀州之際,邅回蒙汜之洲。
驁紫霧之濛濛,吸玄霜之浮浮。
處卓卓而日遠(yuǎn),出雌蜺之標(biāo)顛。
凌蠛蠓而夭矯,貫倒景以騰鶱。
飄飄乎上擊九千里,沓拖然翕忽然也。
背映乎河漢,膺摩乎蒼天。
游于大廓之宇,息于忽區(qū)之旁。
以溷澖而為巢,以汗漫而為場。
寧繒繳之可施,尚罻羅之安張。
于是鴻鵠鸧鶴,莫之敢窺。
僤驚伏竄,注喙江湄。
將以生俱太素,壽并玄根。
豈復(fù)掩簿池湟,拘攣丘樊。
齊雞鶩以競粒,與燕雀以同群也哉。
于虖自此以還,跡熄澤竭。
世道日降,圣王不作。
漂流狂秦,六籍灰滅。
漢之黃老,晉氏之佛。
以臻群胡云擾,神州陸沈。
天分地拆,禍亂相尋。
晦盲否塞,至此而極。
由是軼赤霄之外,托泱漭之域。
永閟光而韜彩,終不返乎中國。
雖以夫子之圣,而不得其位。
故不能以致之,發(fā)深嘆于己矣者也。
蓋彼蕭史之簫則誕矣,尹文之雞則誣矣。
東海之祠則惑矣,陳留之赦則迂矣。
嗟人事之罔脩,孰休徵之虛應(yīng)。
猗歟鳳之可貴,無厥類乎此朋。
任自然以為資,無誘慕于世偽。
挾奔飆以迅征,戾絕垠而高峙。
寧懷寶以賈害,豈飾表以招累。
恒退避于不義,諒動(dòng)止之有經(jīng)。
既以文而為瑞,又以德而見榮。
代罔昭而不詹,俗無美而不假。
運(yùn)何否之不遁,政何虐之不匿。
天下無道歟,其去也同君子之趣。
天下有道歟,其來也遵圣人之度。
不止于食卵之世,不入于覆巢之邑。
或應(yīng)鎮(zhèn)星之順,或表天樞之得。
或因惡殺而臻,或?yàn)楹蒙觥?div id="mys2qum"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195_1437812_comment'>
或以升中而降,或由貌恭而到。
或依體仁而處,或覽好文而造。
或戛然而過之,或翾然而集之。
或春秋而就之,或沒身而居之。
寔慕義以棲遲,克懷賢以濡滯。
豈妄下于幽國,固自彰于盛際。
見存亡而處身,在理亂而知幾。
遐哉逖乎仰觀而俯察,迭興替而安危。
不知其幾千萬代,一其儀而不成。
斯所以為靈之昭昭,作殊祥于往牒者也。
若夫定而不抵,趾而不踶。
群毳之英,王者之瑞。
大小長短,變化無窮。
水中之神,鱗族之宗。
吉兇明辨,不言而信。
天子之寶,甲類之俊。
能得全乎厥靈,配茲三而為四。
彼百鳥之種繁,孰比翼而等美。
紛獨(dú)備此諸好,卓出類而拔萃。
夫豈但鷦潔之食,鴻冥之舉。
朱鳥之歸肆,不愆寒暑之代序。
燭夜之司晨,能審璿璣之回處而已哉。
是以絕云負(fù)天,宋玉贊之矣。
治見亂隱,楊雄嘆之矣。
于周詩興之,于虞書載之。
見褒于淮南之訓(xùn),見稱于天老之對。
或以喻仲尼之道德,或以方曾點(diǎn)之氣像。
小子志之,其惟三百六十羽物之長。
辭未既有一道士,羽衣翩躚。
瞻之在后,忽焉來前。
揖臣而言曰旨哉子之說鳳也,于余心有戚戚如也。
顧惟圣而知圣,孰非魚而知魚。
今子以非鳳而能知鳳之德,子其所謂鳳之雛者歟。
信乎其動(dòng)也神應(yīng)而,其行也道俱也。
然或遘陽九而不之遁則,未得為神也。
遌休明而不之出則,未得為仁也洪惟我后應(yīng)五百之王作。
葉一千之河清,乃以正心為本修身為基方垂意于至寧。
戒慎設(shè)周家之鼗,誹謗建虞廷之木。
省庖廚而體大禹之菲食,斥侈靡而鑒文王之卑服。
宮室觀臺(tái)去雕琢刻鏤之華,輿馬器用除金銀珠玉之飾。
減浮費(fèi)蠲苛役以興農(nóng)桑,開內(nèi)藏散公儲(chǔ)以賜貧賑乏。
惻隱耄老之逢辜,悽愴子弟之縲紲。
延鴻生于畎畝,招逸民于巖穴。
屏讒佞于四夷,宅賢明于百揆。
善無可旌而不祿,才無可舉而不位。
股肱乎山稽力牧,心膂乎雄陶方回。
稷契以楝梁柱石,周召以曲糵鹽梅。
武節(jié)猋逝于八區(qū),仁恩旁魄于九域。
懷保鰥寡孤獨(dú)之惠浹,惇敘平章協(xié)和之化洽。
于是毛不狘矣,羽不獝矣。
鱗不淰矣,萬物。
咸若矣,是以膏露霢霂于林薄。
天既不愛其道焉,醴泉騰涌于嵌竇。
地亦不愛其寶焉,景星見而熒煌慶云興而紛郁。
休氣充塞而絪缊,淳風(fēng)颯灑而沕穆。
凡所謂嘉谷靈草,神禽奇獸之瑞。
無不合牒應(yīng)圖,而輻輳駢萃。
此其千載而一時(shí)也,彼將可以翩翩而下矣。
子亦何不仙仙乎歸矣,子其為皇王之佐也。
彼其為仁瑞之祥也,不亦懿哉。
又何必高蹈遠(yuǎn)引翱翔于杳冥之上,而藏聲隱耀廓然放曠乎無何有之鄉(xiāng)也哉。
因稱詩曰時(shí)既污歟,千仞之表。
鳳兮凰兮,展也仁鳥。
時(shí)既隆歟,郊棷之中。
克神且智,伊誰與同。
又曰可以晦而莫晦,何其德之衰也。
可以見而莫見,何其德之微也。
于嗟鳳兮,吾將與爾歸兮。
歸兮歸兮,我后之庭兮。
胡不歸兮,我后圣明兮。
臣意其隱者,問其姓名。
俛首不答而去,因忽不見其形。
但見高山蒼蒼,五云英英。
篳路開荊域,靈源啟大風(fēng)。
南州時(shí)譽(yù)重,北斗夜光融。
絕俗標(biāo)清議,橫波見直躬。
人驚山岳氣,名入顧廚空。
開府臨江左,英聲到海東。
浮云搖組練,落日靜艨艟。
謫籍看鉤黨,清朝錄舊功。
正當(dāng)胡牧馬,得計(jì)夢非熊。
玄扈天符大,丹書睿算通。
四夷懷盭綬,九伐賁彤弓。
勛業(yè)風(fēng)云際,須眉圖畫中。
自辭黃鉞去,還與素門同。
禮樂宗孺子,江湖老謝公。
功成祠濟(jì)北,道在訪崆峒。
嗣子金閨彥,傳家玉帳雄。
更聞持手詔,安坐策西戎(余同年熊伯甘司馬,公長嗣也)。
大墻上蒿行 明末清初 · 鄺露
條風(fēng)旖旎,吹榮丹荑。
品匯隨涼飆起。
凋瘵一何翩翻,物態(tài)如此心怦怦。
大鈞播物流形,今我局速將何成。
人生居天壤間,如湍水泛浮萍,我今局速將何成。
適君四體所樂,遐不恣君魂夢所便。
冬居溫室長年,夏乘鶴蓋飆軒。
糟糠何苦,我今欲何求。
不及君顏玉車丹,食氏德臇臛熊蹯。
上有女媧煉石之青天,使我仰戴不得久周旋。
下有六鰲擎足之神巒,使我步履不得稍棄捐。
何不放浪形骸,恣君所便。
雅琴瑯瑯,我今落羽自摧藏。
哀樂本無方,廉侔貞玉,潔媲秋霜。
梅花四起,龍段中央。
姚虞所服,儀鳳賓王。
辟兇殃,和氣致福祥。
龍頜賀云,神暉陳章。
文君綠綺,飛燕鳳凰。
尾焦吳爨,根死嶧陽。
名標(biāo)往牒,咸自謂雅且良,曾不如我琴臧美無量。
帶長劍之陸離,清漳為淬,厲以礛諸。
麗服有都,步天衢,純鉤貫斗樞。
桓公之慈,太公之闕,文王之琢,莊君之忽。
古器滅沒,今我無匹。
玄扈,坐蘭臺(tái)。
九斿霧涌,左個(gè)天回。
頌奚斯,侍鄒枚。
拉飛瓊,醉龜臺(tái)。
召蹇修,詒鳳為媒。
奉觴白日,爾無西頹。
今日樂,不可回。
樂未央,為樂當(dāng)自強(qiáng)。
百歲如流光,何為自苦,使我心傷。
正小春花暖。
繡屏開、碧觴乍舉,黃眉初展。
玄扈干云太宰后,猶見征南季簡。
且載酒、閑聽絲管。
綠野早成江上宅,況采芝、舊日商山遠(yuǎn)。
問海水,幾回淺。

古來七十原稀罕。
更菁蔥、滿庭玉樹,雕盂金版。
荀氏八龍齊下食,不羨瑤臺(tái)瓊苑。
是何處、馳歸輕幰。
大婦流黃中婦錦,最可憐、小婦調(diào)笙緩。
榆歷歷,棗攢攢。
題影宋鈔新儀象法要(乾隆乙未)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梁代渾儀已制之,失傳蘇頌?zāi)酥貫椤?div class="cuwicmy" id='poem_sentence_0_987109_comment'>
有經(jīng)有緯述前驗(yàn),具說具圖期后垂。
亦曰用心究鉤股,即看影槧悉毫釐。
大成圓象精錙黍,皇祖鴻貽萬世規(guī)。
按:璣衡雖昉自堯時(shí)其制法今昔異同則不可深考后世儀象若洛下閎若張衡若李淳風(fēng)若一行皆有所作而賈逵蔡邕王蕃陸績何承天輩議各不一自元時(shí)郭守敬造為渾儀后人因之明代相沿不改若西洋法明中葉即入中國頗有宗其說者而徐光啟李之藻推之尤至率格于眾議不果行我皇祖洞見西法之精審學(xué)焉而會(huì)通之益知其可垂永久乃敕靈臺(tái)專行弗失既而欽定數(shù)理精蘊(yùn)儀象考成諸書實(shí)足為天下后世法予雖未習(xí)其事然幼聞皇祖閎論因得篤信而敬守之即如明以前之法每日以百刻計(jì)而西法則以九十六刻計(jì)夫一時(shí)八刻其理明簡易曉不待智者而知之聞本朝初曾有訟西洋人私竊四刻者時(shí)刻乃一定之?dāng)?shù)竊將安往不亦大可笑乎又如日出入之早晚節(jié)氣之長短薄蝕之分?jǐn)?shù)今每驗(yàn)之輒不爽銖黍非其法至精至密曷克臻此或云堯時(shí)璣衡之法西洋得之其說當(dāng)存而弗論第自皇祖表章以來迄今百馀年行之無弊雖百世不易可也此蘇頌所撰新儀象法要以其影抄宋刊且為錢曾述古堂所藏之物因視為舊籍而題弆之又豈見異思遷乎詳識(shí)詩后用示來許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