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戴進(jìn)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館陶人,舊名文進(jìn)。
洪武十八年進(jìn)士,拜監(jiān)察御史,監(jiān)造榆林版籍,有功,詔改名文義。
為權(quán)貴傾擠,卒于官。
維基
孫文義,舊名文進(jìn),北平館陶人。
洪武十八年(1385年),中式三甲第二十七名進(jìn)士。
任監(jiān)察御史,因監(jiān)造榆林版籍有功,下詔改名文義,不久為權(quán)奸排擠,卒于任上,年四十一。

人物簡介

大明高僧傳·卷第三 解義篇第二之三
釋紹宗別號遂初。
上海陳氏子。
年十三父母舍入里之安國寺。
得法于靜庵鎮(zhèn)法師。
天資穎悟戒行精嚴(yán)。
初出說法于杭之長慶寺。
大展玄風(fēng)緇素向化。
次遷吳興慈感寺。
時金陵長干守仁法師延居第一座。
一眾傾伏。
洪武癸酉應(yīng)召有事廬山。
奏對稱旨賜金縷僧伽黎。
擢右講經(jīng)。
無何升右善世。
丁丑正月五日示微疾端坐而化。
上聞敕遣中使致祭。
荼毗日送者數(shù)千人徒眾奉收舍利遺骨塔于安國寺。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三
釋紹宗,字遂初,上海陳氏子。
年十三,父母舍入里中安國寺,得法于靜庵鎮(zhèn)。
天資穎悟,戒行精嚴(yán),初說法于杭之長慶寺,大展玄風(fēng),錙素向化。
次遷吳興慈感寺,時金陵長干守仁法師延居首座,一眾傾伏。
洪武癸酉,應(yīng)召有事廬山,奏對稱旨,賜金縷僧伽黎,擢右講經(jīng),尋遷右善世。
丁丑正月五日示微疾,端坐而化。
太祖遣中使致祭,荼毗日,送者數(shù)千人,徒眾奉舍利遺骨塔于安國寺。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二
紹宗,字一原,號遂初,姓陳氏,亦上海人也。年十三依里中安國寺受具戒,行精嚴(yán)明。洪武中應(yīng)召有事廬山,奏對稱旨,賜金縷僧伽黎,擢右講經(jīng),遷右善世。后端坐而化,敕遣中使致祭,會者數(shù)千人,其徒奉舍利遺骨,塔于安國舊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02—1456 【介紹】: 明江西臨川人,字壽卿。宣德末薦授仁和縣訓(xùn)導(dǎo),后分教常州,遷仁和教諭。景泰六年征入翰林,修實錄。未幾得疾卒。博通經(jīng)史,工詩,善古文,亦能書,得歐陽詢法。有《東軒集》。
詞學(xué)圖錄
聶大年(1402-1456) 字壽卿。幼失怙,母撫育成人。天資穎悟過人,經(jīng)史子集無不涉獵。書法歐、趙,皆臻其妙,以是名動縉紳間。詩俊逸而灑脫,詞清俊有韻致。有《冷齋集》、《東軒集》,詞在集中。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壽卿,中書舍人。同文子用薦為仁和訓(xùn)導(dǎo)升教諭景泰中徵入翰林有冷齋集
明詩紀(jì)事·乙簽·卷二十二
大年字壽卿,臨川人。
宣德末用薦為仁和訓(xùn)導(dǎo),遷常州教諭。
景泰初,徵入翰林卒。
有《東軒》、《冷齋》二集。
(《水東日記》:聶大年詩,三十年來作家絕唱也。
袁主事衷愛其《醉后躍起口占》云:「老我不勝金谷罰,傍人應(yīng)笑玉山頹。
」王翰林稱其「愿得明朝又風(fēng)雨,免教行跌出都門」。
而吾友張筱庵喜其送僧「十年湖海孤舟別,萬里云霄一錫飛」,以為不能忘之。
但未知大年曾以此為極致否?
大年詩翰著名于時,不得預(yù)京銜。
或曰大年嘗署桃符云:「文章高似翰林院,法度嚴(yán)如按察司。
」以此見忤達(dá)官,其然豈其然乎?
晚年被徵修前史,至京而卒。
予嘗比之梅圣俞,宜也。
《懸笥瑣探》:王文端公直嘗以詩寄錢塘戴文進(jìn)索畫,且自序昔與文進(jìn)交時,嘗戲作一聯(lián),至是十年而始成之。
臨川聶大年題其后曰:「公愛文進(jìn)之畫,十年而不忘也。
使公以十年不忘之心,待天下之賢,則天下豈復(fù)有遺才哉!
」語亦稍聞于公,公置之不省。
后大年舉為史官,困于讒議,臥病逆旅,自度不可起,乃使所親投詩于公家,中二聯(lián)云:「鏡中白發(fā)難饒我,湖上青山欲待誰?
千里故人分橐少,百年公論蓋棺遲。
」公得詩泣下曰:「大年欲吾銘其墓耳!
」明日而大年卒,公為墓志,有曰:「吾以大年之才必能自振,故久不擬薦,而乃止一校官耶!
」大年之言固為正論,公不以為意,至泣而銘其墓,真所謂休休有容者矣!
因樹屋書影》:臨川聶大年正統(tǒng)間為仁和教諭。
予得其遺詩一卷,工于七律。
如:「一飯未嘗忘鉅鹿,千金何必學(xué)屠龍」,「可憐弄玉歸天上,誰遣崔徽在卷中」,「老去維摩長臥病,重來蘇晉愛逃禪」,「故鄉(xiāng)夜雨燈前夢,京國秋風(fēng)病后容」,「白馬祠前潮似雪,碧雞坊外路如天」,「露井曉分澆藥水,春鋤香帶種花泥」,「鐵馬渡河冰已合,金笳吹月夜無風(fēng)」,「柏子香消春夢覺,梨花門掩雨聲寒」,「聽經(jīng)白晝來山鬼,咒食清齋起缽龍」,「綠水畫船春系纜,絳紗銀燭夜登樓」,「荷葉雨鳴湖水冷,稻花香散野田秋」,「杖龍化去秋池涸,笙鶴歸來夜月寒」,皆足以傳。
西湖游覽志馀》:聶大年襟懷坦率,有清才。
文章流麗,詩復(fù)俊逸,而灑翰得李北海遺意。
《詹氏小辨》:大年書法趙承旨,俊爽可愛。
田按:臨川甘彥初以律體見長,壽卿古詩不多見,豈挹其流風(fēng)耶!
《東軒集》詞新調(diào)爽,竹議其平熟,非公論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嘉定人,字敬瞻。正統(tǒng)末,以天文生除漏刻博士。讀書負(fù)經(jīng)濟(jì)略,精占候。工詩畫,畫宗郭熙。天順元年,岳正左遷欽州同知,親友莫敢餞別,軾獨(dú)遺詩送之。
明詩紀(jì)事·乙簽·卷六
軾字敬瞻,嘉定人。
欽天監(jiān)刻漏博士。
(張日永《吳中人物志》:馬軾精繪事,與戴文進(jìn)、謝廷循同擅畫名于京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元玉,號石居,晚號青龍上人。
成化五年進(jìn)士。
授南京工部主事,歷員外、郎中。
性好學(xué),詩文未嘗屬草,畫山水法戴進(jìn)
卒年五十二。
有《石居遺稿》。
維基
吳珵(1435年—?),字元玉,直隸蘇州府吳縣人,順天府大興縣匠籍。進(jìn)士出身。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九名。成化五年(1469年)乙丑科會試第十三名,殿試登進(jìn)士第二甲第二十七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59—1508 【介紹】: 明湖廣江夏人,字次翁,號小仙,又號士英、魯天。工畫,成化二十二年被征至京,授錦衣衛(wèi)鎮(zhèn)撫。好飲酒,一日醉中奉命作松泉圖,墨翻汗紙,即信手涂成,帝嘆為仙筆。弘治間授錦衣百戶,賜“畫狀元”印章。后歸金陵,中酒卒。
詞學(xué)圖錄
吳偉(1459-1508)字次翁,又字士英、魯夫、號小仙。
江夏(今武漢)人,流寓金陵。
畫院待詔。
孝宗時授錦衣衛(wèi)百戶及賜"畫狀元"圖章。
自幼收養(yǎng)于錢昕家,伴其子讀書。
二十后至金陵,書畫之名漸起。
精山水,最長于白描人物。
時與杜堇、沈周、郭翊齊名。
孝宗喜馬、夏畫風(fēng),而畫院戴進(jìn)、吳偉均承繼馬、夏,成一時風(fēng)尚,號為浙派。
傳其法者蔣嵩、張路、宋臣、蔣貴、宋澄春、王儀等稱"江夏派"。
其后吳派既盛,浙派漸歸澌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64—1538 【介紹】: 明河南開封人,字天馳,號平山。
諸生。
工畫人物山水花鳥。
在學(xué)吳偉人物畫諸家中,最為知名,然不得其秀逸處,僅有遒勁而已。
兼畫山水,有戴進(jìn)風(fēng)致。
花竹、鳥獸亦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02—1568 【介紹】: 明山東章丘人,字伯華,號中麓。嘉靖八年進(jìn)士,授戶部主事,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罷歸,治田產(chǎn),蓄聲伎,家居近三十年。征歌度曲,為新聲小令,詩歌豪放,尤工詞曲,不循格律,詼諧調(diào)笑,信手放筆。自謂藏曲最富,有“詞山曲?!敝?。曾刻元喬夢符、張小山小令。作傳奇《寶劍記》,又有《登壇記》,今佚。又有《詞謔》、《閑居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華,章丘人。嘉靖己丑進(jìn)士,授戶部主事,改吏部歷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館,《有閒居集》。
明詩紀(jì)事·戊簽·卷九
開先字伯華,章丘人。
嘉靖己丑進(jìn)士,除戶部主事。
改吏部,歷員外、郎中,擢太常少卿。
有《中麓閑居集》十二卷。
(《四庫總目》:嘉靖初,開先與王慎中、唐順之、熊過、陳束、任瀚、趙時春、呂高稱八才子。
其時慎中、順之倡議,盡洗李、何剽擬之習(xí),而開先輿時春等復(fù)羽翼之。
然開先雅以功名自負(fù)。
既廢以后,猶作塞上曲一百首以寓其志。
又《閑居集》末卷有《蘇息民困或》問,及《顏神事宜》、《浚渠私議》、《漯議》諸篇,汲汲于經(jīng)世,不甚爭文苑之名。
故所作隨筆揮灑,一篇或至數(shù)千言。
其詩亦往往疊韻至百首。
其持論確于李、何,而終不能奪李、何之壇坫,蓋有由矣。
《海岳靈秀集》:中麓積書好客,豪宕不羈,著作甚富,如貅貅縱橫,江海泛溢,一韻百篇,蓋白樂天之流也。
然詞意浮淺,多何尚焉!
列朝詩集》:伯華弱冠登朝,奉使銀夏,訪康德涵、王敬夫于武功、鄂、杜之間,賦持度曲,引滿稱壽。
二公恨相見晚也。
罷歸,置田產(chǎn),蓄聲妓,徵歌度曲,為新聲小令,擇彈放歌,自謂馬東籬、張小山無以過也。
為文一篇輒萬言,詩不循格律,詼諧調(diào)笑,信手放筆。
所著詞多于文,文多于詩。
改定元人傳奇、樂府?dāng)?shù)百卷。
嘗謂古來才士不得乘時柄用,非以樂事聲其心,往往發(fā)狂病死。
今借此以坐消歲月、暗老豪杰耳。
田按:嘉靖八子王道思、唐應(yīng)德之文,自是一代杰出。
詩則道思體頗清俊,尚不足與邊、徐角勝,何況李、何。
陳約之善論詩,而所作殊不稱其言。
伯華詩尤頹放,頗稱好事,藏書畫極富,自負(fù)賞鑒,當(dāng)作《畫品》,次第明人以戴文進(jìn)、吳偉,陶成、杜堇為第一等,倪瓚、莊麟為次等,而沈局、唐寅居四等。
王漁洋香祖筆記云:「伯華論畫,輿吳人頗異。
王龠洲與之善,嘗言過中麓草堂,觀所藏畫無一佳者。
而伯華謂文進(jìn)畫高過元人,不及宋人,亦未足為定論。
」?jié)O洋與伯華為鄉(xiāng)曲,且不能為之左袒矣。)
維基
李開先(1502年—1568年),字伯華,號中麓,又號中麓山人、中麓狂客。山東濟(jì)南府章丘縣人。明朝官員,文學(xué)家、戲曲作家、評論家。由縣學(xué)增廣生中式戊子科(1528年)山東鄉(xiāng)試第七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會試二十名,廷試二甲六十七名進(jìn)士,觀戶部政,授戶部云南司主事、歷任吏部考功司主事、稽勛司員外、驗封司、文選司郎中等職,十九年(1540年)三月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嘉靖二十年(1541年)四月,有“九廟災(zāi)”,首輔夏言命其罷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源靜,又作元靜。
畫山水仿董源,為戴進(jìn)之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錢塘人,字廷芳。
戴琎學(xué),畫山水,筆力直逼其師。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