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曹本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弘道,字存翁,號竺隱,桐鄉(xiāng)密印寺僧。族姓沈,吳江人。洪武丙辰,住持杭州上天竺,注釋《楞伽經(jīng)》。后與楚石同被召入京,為僧錄司左善世。辛未,告老,賜驛馳歸。明年秋,跏趺而逝,世壽七十八歲。藏于天竺雙檜峰云隱塔,獨庵少師撰碑銘。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三
釋弘道,字竺隱,姓沈氏,吳江澄源里人也。
幼而失恃,鞠于嫂氏。
十年就外傅,日誦數(shù)千言,見人誦《法華經(jīng)》歷耳成誦。
年十三,父命禮密印寺云屋慈為師,弱冠薙發(fā),進(jìn)受具戒,自此為學(xué),孜孜靡懈。
往見元叟端,復(fù)歸密印。
時庭生五竹,因以名軒,將藏脩焉。
聞魯山文公講授有規(guī)矩,乃從學(xué)臺宗疏鈔諸書,罔不通貫。
會我庵遷主上竺,詣之。
我庵深言獎勵,且曰“為我掌記”。
未期月,入室請益曰:“前承指教,嘗于凈夜,試以平日所聞返照己心,圓具法界,念念即空、即假、即中,千界如一,事理無礙,若明日以此心對一切境、接一切佛,未免掉散昏沈,不能任運泯合,不知過在何處?
”我庵厲聲叱曰:“未在,去!
”弘道汗流浹背,頓覺平日所聞所行,一切疑礙冰消,遂禮拜。
我庵復(fù)謂之曰:“子善護(hù)持,他日教緒灰寒火冷之際,以此對揚明廷,重光末運可也。
”明洪武初,我庵既寂,去從絕宗繼。
未幾,秀之天巖耀退寂廣福,請弘道自代,遂拈香嗣我庵。
湖郡守請主慈感,無何,退于澄源溪上,六時禮大悲像,期生凈土,為終焉之計。
三年,詔天下高行僧道問鬼神事,弘道建議唯允。
杭之靈山,兵后廢敗,眾請弘道主之,乃偕其徒凈珠,畚瓦礫、刜荊榛,重造光明懺堂。
自元季之亂,期懺行法絕聞于時,至是行之,弘道之力也。
初居五竹軒時,夢與大明照師同游靈竺,賦詩有出紅塵戶外德業(yè)至今存之句。
照嘗住此山,始悟所夢為有靈應(yīng)。
十年,大祖有旨,箋注《楞伽》諸經(jīng)。
弘道與全室具庵同注三經(jīng),頒行天下,御制竺隱說賜之。
十五年,遷住上天竺,兼領(lǐng)杭郡都綱,尋轉(zhuǎn)僧錄司左善世。
二十四年,以老告間,許之,時年七十七矣。
退處長干,脩一行三昧,明年秋八月,夢觀仁公請為學(xué)者講《妙宗》,至三輩往生觀文,忽示微病,顧其徒正謨等曰:“昔我祖法智嘗為心境叵得故,染可觀凈,不礙緣生,想成相起,惟色惟心,故當(dāng)處顯現(xiàn),吾所修念佛三昧以此為準(zhǔn)則。
今夕世緣當(dāng)謝。
”泊然而逝,洪武二十五年九月三十日也。
世壽七十有八,僧臘五十有九。
火馀,藏舍利于天竺雙檜峰之麓,曰云隱塔。
少師姚廣孝為撰碑銘。
弘道四坐道場,所至莫不興修,惟靈竺懺堂,其功最鉅。
為都綱僧錄,三宗諸山有所依怙焉。
魏鏡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慈溪人。
有膂力,善格斗。
倭寇犯慈溪,知縣曹本率眾御于鳴鶴場,兵敗,鏡負(fù)脫走。
寇追漸近,鏡語遁匿,自奮勇反斗,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