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毛文龍

相關(guān)人物:共 21 位。
共 2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張茲儀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一二二
張茲儀,寶祐初為鎮(zhèn)南節(jié)度。
見《曹溪通志》卷三。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七
字仲肩。
生平以道學自任。
家居與兄弟講學于堂,設(shè)講鼓兩楹間,節(jié)以金石,進止揖讓,俱從古禮,歌雅詩。
江右李見羅慕其賢,稱之曰:程、朱后身也。
因題其講處曰任仁堂。
以舉人授東光訓導,出其俸薪課士,修葺學宮,家人僅給饘粥。
遷知樂安縣,以徵稅不取羨耗,忤上官意,謫順天知事。
時經(jīng)略尚書袁崇煥襲殺島帥毛文龍,先生上疏劾之,所司匿其疏不為上,忌者方側(cè)目,一夕暴卒。
先生初為令,嘗言:吾死后當表于墓道,曰:天下廉吏,莊天目斯可矣。
及卒于官,橐無遺財,至不能具棺。
同鄉(xiāng)有任治中者,為醵賻,始得含殮。
所著《遵時堂集》行世。

人物簡介

維基
武之望(1552年—1629年 ),字叔卿,號陽紆 ,陜西臨潼人,醫(yī)學家,同進士出身。
萬歷十六年(1588年)中戊子科陜西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
次年聯(lián)捷己丑科進士,曾任霍丘、江都知縣,擢吏部考功司主事,調(diào)文選司等職,以忤當路,改南京兵曹,歸里閉門講學,遠近爭師事之。
后官山東副使,備兵海蓋,調(diào)永平,臺頭營缺餉,兵噪城下,僉議藉府縣別貯給之,之望持不可,曰:萬一別營效尤,又何以應?
自臨城以溫言慰散。
萬歷四十三年六月升南京通政司右參議,四十六年八月升南太常寺少卿,十二月改南太仆寺少卿,四十七年升南太常寺少卿,五月以疾乞休歸。
天啟二年(1622年)起調(diào)北太常寺少卿,三年四月升大理寺右少卿,九月升太常寺卿,四年三月出任右副都御史、巡撫登萊。
彈劾總兵毛文龍之驕,有登撫可裁一疏。
吏部尚書李宗延等言登撫武之望與鎮(zhèn)臣毛文龍形跡既已稍分,精神終難強合,武之望調(diào)南京別衙門用。
五年十二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六年八月以疾乞休歸。
晚年在崇禎初以兵部侍郎總督陜西三邊軍務,士卒缺餉謀作亂,乃廉治其魁,一軍肅然。
不久卒于官。
王永光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大名府長垣人。萬歷二十年進士。天啟初官至戶部尚書,居官廉潔,為人強悍陰鷙,不喜東林人,為御史李應升所論,自引歸。魏忠賢竊權(quán),盡逐東林人士,起永光為南京兵部尚書,日以排斥東林為能事。后以其黨納賄事發(fā),被詰責罷官。有《冰玉堂集》。
維基
王永光(1561年—1638年),字有孚,號射斗,北直隸大名府長垣縣人。
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士,授中書舍人。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升任吏部主事,又升文選司郎中,累官南京大理卿。
天啟年間,官至兵部尚書。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發(fā)起寧遠之戰(zhàn),王永光“集廷臣議戰(zhàn)守”,遂命守將袁崇煥以紅夷大炮擊敗之。
是年四月,努爾哈赤又征蒙古喀爾喀,“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五月,王永光令明將毛文龍進攻鞍山,努爾哈赤再度敗退。
七月,努爾哈赤患疽身亡。
崇禎元年(1628年),起復為戶部尚書,同年任命吏部尚書。
崇禎四年(1631年),以吏部尚書退休歸里。
崇禎十一年(1638年),去世家中,享年七十七歲。
賜葬長垣王氏祖墳,追封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傅。
王永光本人“雅不喜東林”,遂被歸類為魏忠賢之閹黨。
文震孟就因彈劾王永光“假竊威柄,年例變亂祖制,考選擯斥清才”,被永光斥為“任情牽詆”。
韓爌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65—1644 【介紹】: 明山西蒲州人,字象云。萬歷二十年進士,選庶吉士,進編修。四十五年擢禮部右侍郎。光宗即位,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yún)C務。光宗病篤,與方從哲、劉一燝同受顧命。中外倚之。每事持正,屢忤魏忠賢。時忠賢勢益張,乃誣劾之,削籍歸。又假他事坐贓二千,破其家。崇禎初復故官,為首輔。定魏黨逆案。尋引疾罷歸。為人慎重,引正人,抑邪黨。李自成軍破蒲州,脅令出見。尋憤郁卒。
維基
韓爌(1565年—1644年),字虞臣,號象云,山西蒲州(今永濟)盤底村人,進士出身。
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進士,歷官庶吉士、少詹事、東宮講官。
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禮部右侍郎。
泰昌元年(1620年)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天啟元年,上書請求開經(jīng)筵、發(fā)內(nèi)帑等俱得到明熹宗允許。
天啟四年(1624年)魏忠賢妄興汪文言獄,楊漣憤而參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忠賢驚恐,求韓爌解救,韓爌不應。
天啟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楊漣與左光斗同日死于獄中。
同年,遭魏黨李魯生彈劾,韓爌去職,后又被誣陷貪贓白銀二千兩,傾家蕩產(chǎn),家人也被打死了,韓爌只能居先人墓地。
崇禎元年(1628年)明思宗即位后,十二月,再召為首輔。
韓爌與天主教人士如徐光啟、湯若望有往來,家族中有領(lǐng)洗入天主教者。
出任首輔期間,主持了欽定閹黨逆案,又曾反對兵科給事中劉懋的裁驛之議,并向崇禎帝進言收斂了熊廷弼的遺骸。
崇禎三年(1630年)因門生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事被罷職,正月十五日上疏辭官。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陷蒲州,挾持韓爌之孫強迫見面,韓爌不得不出面。
不久憂憤卒,年八十歲。

人物簡介

維基
高捷(1567年—1633年),字心泰,號龍門,直隸真定府趙州寧晉縣人。
曾祖高祿,祖高拱,父高凌煙,贈文林郎江西道御史,再贈奉政大夫大理寺左寺丞。
母王氏,封太孺人,贈太宜人。
兄高推,萬歷三十五年丁未科進士。
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順天鄉(xiāng)試十四名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尋丁父憂,天啟二年(1622年)授河南固始知縣,平白蓮教李思賢等亂,中州刊傳《高侯平妖集》。
旋以母憂去,服除,再令固始,崇禎元年授山東道御史,三月疏劾工部主事楊惟和、袁熿冒居副憲,少卿加銜陜西新督臣史永安、王之采以建祠互相推諉,詞臣吳孔嘉借黃山獻謏,流毒鄉(xiāng)井,章下所司。
八月,以疏紏輔臣劉鴻訓,帝以捷肆意妄言,奪俸三月示懲。
已而告歸。
崇禎二年,吏部尚書王永光具疏特薦,以特旨起用,起補江西道御史。
時袁崇煥被逮下獄,十二月高捷即疏參輔臣錢龍錫與崇煥奸逆相倚,崇煥之殺毛文龍也,龍錫密語手書,不一而足,即崇煥疏中亦有輔臣龍錫低徊私商之句,兩人陰謀詭計,目中安知有皇上乎?
三年奉命巡按山東,劾府道四州縣二十人,東省肅然。
三年庚午科山東鄉(xiāng)試,拔來儀、左懋第、姜埰等人,四年監(jiān)試禮部會試,又主武舉。
會噪軍經(jīng)山左,為侍御出境后兩月事,坐謫補上林苑左丞,尋晉南銓主政,歷稽勛正郎,升山東東昌道副使,駐臨清。
后以失陷屬邑,兵部擬遣戍,疏辨,下旨免戍。
卒年六十七。
墓在縣北十五里曹古疃。
沈光祚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沈光祚,字延甫,號任庵,明朝山西平陽府襄陵縣軍籍浙江錢塘縣人。
明末東江總兵毛文龍之舅父。
明神宗萬歷十六年戊子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三年進士,初任河南開封府推官,擢兵部職方司主事,三十一年(1603年)任廣西鄉(xiāng)試主考官,晉兵部武選司員外郎。
三十八年升山西右參政兼僉事。
四十年升山東按察使,四十三年升山東右布政使,丁憂歸。
四十六年復任廣東右布政使,四十七年升山東左布政。
天啟元年(1621年)改任順天府府尹,三年卒,追贈工部侍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1—1625 【介紹】: 明浙江嘉興人,字圣俞。
萬歷二十九年進士。
授常熟知縣,有政聲。
調(diào)知婺源,其地有金竺,山徑久廢,昌言辟新嶺,以便行旅,人稱“譚公嶺”。
累官山東參政,督餉登萊,發(fā)新練馬兵鎮(zhèn)壓據(jù)鄒滕起事之白蓮教徒。
后為皮島帥毛文龍所陷,嘔血卒。
槜李詩系·卷十七
昌言字圣俞,號凡同,一號狷石,嘉興人。
萬歷甲午解元,辛丑進士。
令常熟、婺源、欒城,皆有治績。
升南兵部主事,歷轉(zhuǎn)山東參政,督餉登萊。
濰令與遼將有隙,兵民阻斗,東撫以聞,一時鼎沸,言諭定之。
朝鮮李忠弒主,島帥毛文龍為介,請封攜貂參賂言,言拒之。
時魏珰擅政,言不與交通。
遂造蜚語。
中其管餉同知翟棟,緹械至京,言以不能救,憤恚嘔血卒。
思廟登極,錄贈太仆卿,賜祭葬。
有仕學遺編并狷石居藁。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圣俞,嘉興人。萬歷辛丑進士,歷知常熟婺源欒城三縣升南兵部主事遷郎中出為福建提學終山東參政贈太仆卿有狷石居遺集
維基
譚昌言(1571年—1625年),字圣俞,浙江嘉興縣人。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浙江鄉(xiāng)試解元,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
初官直隸常熟縣知縣,有惠政。
改婺源縣知縣,劈山開路,往來者號“譚公嶺”、后因丁憂離任。
歷直隸欒城縣知縣。
入為南京兵部主事,丁母艱。
四十五年補車駕郎中,時撫順既失,四路出師,昌言策其必敗,果如其言。
累官福建提學參政。
天啟初,廣寧失,吏部尚書崔景榮以昌言知兵,擢任山東登州海防、萊州兵備監(jiān)軍。
天啟三年(1623年)任分巡登萊海防道副使。
至則盡撤江淮客兵,安插遼民以萬計。
登萊巡撫袁可立飭蓬萊縣設(shè)宴招待朝鮮使團,譚昌言陪宴。
毛文龍鎮(zhèn)東江,請得舉劾文吏,昌言揭爭非制,文龍憾之,乃造蜚語中司餉同知翟棟,棟被逮,昌言發(fā)憤嘔血卒。
崇禎元年,其子進士譚貞默訟其勤事而死,乃贈太仆寺卿并給祭葬。
次子譚貞良以五經(jīng)成進士死于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6 【介紹】: 明河南鄢陵人。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授南兵部主事。天啟五年遷西寧參議。后各地建魏忠賢生祠,廷棟不愿為,乞養(yǎng)歸。崇禎初起復。袁崇煥被誣下獄后,帝擢廷棟兵部右侍郎,總督軍務及四方援軍。三年,遷兵部尚書,所陳兵事,多中機宜,有知兵才。然以升遷太速,頗為廷臣所嫉,攻之者頗多。崇禎八年任總督宣大山西軍務,九年清軍入關(guān),命入援,怯不敢戰(zhàn),又度解嚴后必受重責,飲藥自殺。
維基
梁廷棟(?
—1636年),河南鄢陵人。
明末政治人物。
父梁克從,官至太常少卿。
梁廷棟舉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召改禮部,歷官儀制司郎中。
天啟五年(1625年),遷撫治西寧參議。
官至兵部尚書。
明史》記載他“居中樞歲余,所陳兵事多中機宜”,“頗挾數(shù)行私,不為朝論所重。
”曾與袁崇煥共事于遼。
袁崇煥殺毛文龍之后,后金擁兵南下京城,梁廷棟上疏請斬袁崇煥,稱“則逆奴之謀既詘,遼人之心亦安”。
崇禎三年(1630年)薦用孫元化為登萊巡撫。
后被彈劾“納賄營私”,“得閑住去”。
崇禎八年(1635年)起用為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代楊嗣昌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
崇禎九年(1636年)秋清兵入逼京師,“三人相掎角,皆退怯不敢戰(zhàn)。
于是寶坻、順義、文安、永清、雄、安肅、定興諸縣及安州、定州相繼失守。
”據(jù)清人所撰之《明史》稱,宣大總督梁廷棟與兵部尚書張鳳翼怯不敢戰(zhàn),但尾其后而已。
清兵至雄縣而返,沿途在樹上寫下「各官免送」四字。
廷棟與鳳翼“兩人恇怯不敢戰(zhàn),近畿地多殘破,言官交章論劾。
兩人益懼,”“言官劾疏五六上,鳳翼憂甚”,自知死罪難逃,每日服食大黃取瀉求死。
九月初一日張鳳翼卒,不數(shù)日廷棟亦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9—1645 【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稚文,號機山。
萬歷三十五年進士。
天啟間累官南吏部右侍郎,忤魏忠賢削籍。
崇禎初起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佐首輔李標,共理朝政。
龍錫言事,多被采納。
及袁崇煥殺毛文龍,御史高捷、史□屢疏言文龍之死,實龍錫主之,遂逮戍定海衛(wèi)。
在戍十二年,兩遇赦不原。
弘光帝時復官還里卒。
有《兢余存稿》。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稚文,松江華亭人。萬歷丁未進士,授翰林編修歷少詹事掌南翰林院晉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有兢馀存藁
維基
錢龍錫(1578年—1645年),字稚文,號機山,直隸華亭縣人,明末東林黨大臣。
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應天鄉(xiāng)試第四十九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會試第二十三名,廷試二甲十八名進士。
由庶吉士授編修,屢遷少詹事、右庶子。
天啟四年(1624年)擢禮部右侍郎,協(xié)理詹事府,改南京吏部右侍郎。
因忤魏忠賢,六年九月被削籍為民。
崇禎即位后以抽簽方式選任閣員,龍錫第一個被抽中,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依次為李標、來宗道、楊景辰。
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與錢龍錫談到平遼事宜,認為毛文龍「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殺之」,后袁斬毛文龍于皮島。
毛文龍死后,清兵入寇,龍錫被御史高捷彈劾,引疾,遂放歸。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御史史褷又上疏言:“龍錫主張崇煥斬帥致兵,倡為款議,以信五年成功之說。
賣國欺君,其罪莫逭。
龍錫出都,以崇煥所畀重賄數(shù)萬,轉(zhuǎn)寄姻家,巧為營干,致國法不伸。
”右春坊右中允黃道周上疏稱:“今殺累輔,徒有損于國”,認為龍錫不宜坐死罪。
崇禎帝以忤旨之罪把黃道周降級外調(diào),又礙于輿論,乃釋放龍錫,戍定海衛(wèi),居戍所十二年,兩次大赦皆不得還。
安宗時,復官歸里。
不久去世,年六十八。
明史·錢龍錫傳》說:“逆案之定,半為(錢)龍錫主持,奸黨銜之刺骨?!?div id="b1oasph" class='inline' id='people_54169_2_15_comment'>
共 2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