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廬陵人,字循初。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中官刑部主事。諫拓西內皇城修離宮,忤帝意,下獄。英宗即位,得釋,復原官。擢廣東參政。景泰時卒。維基
郭循(14世紀—1450年),字循初、邦禮,江西吉安府廬陵縣炯村人。郭循是永樂十八年(1420年)舉人,次年(1421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刑部主事,宣德年間大臣陳祚諫言得忤逆,他諫拓西內皇城修離宮,被逮入面問。郭循抗辯不屈,亦下獄。明英宗繼位后,恢復官職。隨后在正統(tǒng)七年(1442年)進任郎中,因尚書魏源舉薦,十年(1445年)升任廣東右參政,剿匪有功。景泰元年(1450年)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1400—1458 【介紹】: 明徽州府歙縣人,原籍浙江錢塘,字彥謐。宣德五年進士。授刑部主事,負時譽。正統(tǒng)間,麓川宣慰使思任發(fā)反明,寧從王驥等擊敗之,超擢刑部右侍郎。后鎮(zhèn)江西,鎮(zhèn)壓閩浙義軍。景泰初,拜禮部尚書,調南刑部。天順初致仕。維基
楊寧(1400年—1458年),字彥謐,直隸歙縣人。永樂十五年(1417年)丁酉科舉人,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科進士,授刑部主事,善交權貴。正統(tǒng)初年,隨尚書魏源宣撫大同等地。時王振把持朝政,正統(tǒng)四年(1439年)隨都督吳亮征討麓川(今云南省瑞麗市)土司思任發(fā)。正統(tǒng)六年(1441年)再隨兵部尚書王驥征討思任發(fā),以功升刑部右侍郎。歷任江西巡撫、禮部尚書。后以足疾改南京刑部尚書,正統(tǒng)七年為御史莊升所劾,明英宗復辟,被迫致仕。一年后去世。卒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六【介紹】: 明浙江縉云人,字宗楷。宣德五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為尚書魏源器重。金濂代源,以剛嚴懾下,棠與辯論是非,譴訶不為動。濂亦敬之。進員外郎,錄囚南畿,多所平反。景帝時巡撫廣西,謝病歸,不攜嶺表一物,以清廉聞名。
棠字宗楷,縉云人。宣德庚戌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中,超擢本部侍郎,巡撫廣西,有《蒙齋集》。 田按:宗楷在刑部以善聽斷名于時,超拜侍郎,巡撫廣西,有惠政。以思明土知府黃岡為庶兄厷所殺,宗楷廉得其實,獄已具。厷使人走京師,請景帝廢太子立己子。帝大喜,立擢厷都督同知。遂不得竟其獄,謝病歸。詩有陶、韋遺韻。維基
李棠,字宗楷,浙江縉云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宣德五年(1430年),李棠中進士,授刑部主事,為刑部尚書魏源、金濂所器用。晉升為刑部員外郎,多所平反,進郎中。景泰年間,升為侍郎。隨后巡撫廣西,提督軍務。景泰三年,思明土知府黃鈞嗣位,為庶兄黃矰使人殺滅家族,并以盜亂誣告。李棠率右參政曾翚、副使劉仁宅捉捕。黃矰則派人進入京師,上書請明景帝廢太子,立己子。明景帝大喜,則立升黃矰為都督同知,免除其罪。李棠得知后郁郁,累疏請求借病歸鄉(xiāng),卻不領嶺表一物,以示清節(jié)。
人物簡介
蕭維禎(?—1472年),初名兆,以字行,江西廬陵縣人,明朝都御史、進士出身。宣德五年(1430年),登進士,授刑部主事。正統(tǒng)初年,淘汰官員,刑部尚書魏源請奏留他,后升任郎中、又升大理寺丞,跟從明英宗北征,土木之變中逃亡。之后,擔任大理寺少卿,次年進大理寺卿。后加封太子少保,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明英宗發(fā)動奪門之變后,調任南京刑部尚書,后調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成化元年(1465年),因病致仕。成化八年(1472年)三月去世,謚文昭。
人物簡介
【生卒】:1550—1627 【介紹】: 明真定府高邑人,字夢白,號儕鶴,又號清都散客。萬歷二年進士。除汝寧推官。遷戶部主事,調吏部考功,歷文選員外郎。上疏陳干進、傾危、州縣、鄉(xiāng)官四大害,觸時相忌,幾獲譴。旋以病歸。再起為考功郎中。二十一年主京察,要路私人,貶斥殆盡。被嚴旨落職。名益高,與鄒元標、顧憲成海內擬之漢朝“三君”。光宗立,起為太常少卿,繼遷左都御史。尋任吏部尚書。在官慨然以整齊天下為己任,銳意澄清,政府及中貴亦不得有所干請。魏忠賢初頗重之,以介一中書被拒,始生惡感。故人子魏廣微入閣,三至南星門,皆拒不見。廣微恨刺骨,乃與忠賢共排南星。南星搜羅遺佚,中外方忻忻望治。四年,魏忠賢責南星等“朋謀結黨”,矯旨放歸。又誣以贓罪,削籍,戍代州卒。崇禎初謚忠毅。有《史韻》、《學庸正說》等。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夢白,高邑人。萬歷甲戌進士,除汝寧推官,入歷吏部郎中,謫判平定州。天啟初,起太常卿,歷左都御史,進吏部尚書,謫戍代州。崇禛初,賜謚忠毅,有集。維基
趙南星(1550年—1628年1月23日),字夢白,號儕鶴,別號清都散客,直隸高邑縣(今河北)人,明朝東林黨政治人物、文學家,萬歷甲戌進士。天啟間,官至吏部尚書,因不受魏忠賢拉攏,遣戍代州。崇禎時平反,追謚忠毅。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七十一名。萬歷二年(1574年)甲戌科進士,任河南汝寧府(今汝南縣)推官,治行廉平。后歷任戶部主事、吏部考功、文選員外郎。為人嫉惡如仇,因直言上疏,陳述時政四大害,觸犯時忌,乞歸鄉(xiāng)里。再起考郎中,主京察,罷黜貪官污吏,不久遭誣陷,斥為民。后來居于家鄉(xiāng)的趙南星名聲日益高漲,與顧憲成、鄒元標并稱「東林三君」,朝野請求起用趙南星的上書數(shù)以百計,但都沒有被采納。明光宗時,起為太常少卿、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齊天下為任,大力打擊不法官吏。天啟三年(1623年),改任吏部尚書,期間公正無私,拒絕了權貴的求官請托,另一方面又起用有清廉正直名聲、廣被百姓贊譽的正人于朝列庶位。史稱當時朝廷「眾正盈朝」、「群賢滿朝」、「中外忻忻望治」,熹宗也曾稱贊趙南星「老成清正」、「深切銓政」。宦官魏忠賢曾雅重他,在熹宗面前稱贊他是能臣,但他不接受其拉攏,反而正色警戒魏忠賢說「主上沖齡,我輩內外臣子宜各努力為善。」,終于得罪魏忠賢。大學士魏廣微是萬歷名臣魏允貞之子,趙南星向與魏允貞相熟,但因魏廣微后來諂附魏忠賢,因而嘆息說「見存(魏允貞的字號)無兒。」,又責怪魏廣微曾議論東林前輩李三才,因而使得魏廣微也深恨趙南星。后來在廷推山西巡撫時,趙南星知道謝應祥為人清廉,于是為謝應祥美言「沉靜有為,能稱其職」,力薦起用其為山西巡撫,但被大學士魏廣微從中作梗,并被御使陳九疇彈劾趙南星在廷推力挺謝應祥,是為了報答謝應祥曾經(jīng)提拔魏大中,使得熹宗對「朋謀結黨」而震怒,趙南星也因而被逼乞休請辭。御使張訥也因為其兄張樸沒有得到山西巡撫官職,而誣蔑趙南星有壞政十罪,使趙南星被削籍。閹黨后來詆毀趙南星貪贓一萬五千兩,趙南星素清貧,幸好親朋故友的捐助湊齊后,才倖幸獲釋,但仍被謫戍代州。四年后病卒。崇禎初,追贈為太子太保,追謚為忠毅。世以趙南星、鄒元標、顧憲成稱“東林三君”。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九【生卒】:1865—1898 【介紹】: 清湖南瀏陽人,字復生,號壯飛。少時隨父繼洵居北通州,常至京師。三十歲前后遍游南北。博覽群書,今文經(jīng)學、佛學、西洋自然科學,無不涉獵,于王夫之、魏源、龔自珍尤為激賞。且喜技擊。甲午戰(zhàn)后,倡新學,著《仁學》,主張沖決網(wǎng)羅,批判綱常名教。光緒二十三年,在湖南協(xié)助巡撫陳寶箴興辦新政,創(chuàng)辦時務學堂、南學會、《時務報》、《湘學報》等。二十四年,被召入京,任軍機章京,授四品卿銜,與林旭、楊銳、劉光第同參新政,號“軍機四卿”。變法維新危急之際,夜訪袁世凱,以求支持。變法失敗,不肯走避,愿為因變法而流血之第一人,遂被捕昂然就義,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莽蒼蒼齋詩集》等。
譚嗣同,字復生,瀏陽人。官江蘇知府,加四品卿銜。有《莽蒼蒼齋詩》。詞學圖錄
譚嗣同(1865-1898) 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早歲不事科舉,從軍新疆,入巡撫劉錦裳幕。入資為候補知府。尚新學,在湖南與人創(chuàng)辦時務學堂、南學會。薦授四品軍機章京,參與新政。政變作,與林旭、劉光第、楊銳、楊深秀、康廣仁一同被殺,史稱"戊戌六君子"。負奇氣,與陳三立、吳保初、丁惠康號晚清"四公子"。文破駢散畛域,詩嘗試新體,為詩界革命重要一員,所作瀏利雄健,如銅丸走阪,駿馬注坡。詞僅傳一首。有《寥天閣文》、《莽蒼蒼齋詩》。莽蒼蒼齋詩補遺
天發(fā)殺機,龍蛇起陸,猶不自懲,而為此無用之呻吟,抑何靡與?三十前之精力,敝于所謂考據(jù)辭章,垂垂盡矣。勉于世,無一當焉,憤而發(fā)篋,畢棄之。劉君淞芙獨哀其不自聊,勸令少留,且捃拾殘章為補遺,姑從之云爾。光緒二十年十二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