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福建莆田人。以才辟為邑從事。后以詩文獲吏部尚書賞識,歷官無錫、桃源縣丞,未幾致仕。年八十余卒。善畫山水,尤工詩,多與名流酬唱。有《竹溪詩稿》。明詩紀事·乙簽·卷二十一
(黃仲昭《未軒集》:竹溪天資警敏,夐出等夷。有司辟為邑從事,日坐曹署治文牘,暇則焚香鼓琴,灑墨作山水,尤篤意于詩。游京師,與姑蘇劉欽謨、同邑周次玉往來倡和。由是竹溪之詩名傳播遐邇矣。謁選時,冢宰尹旻聞其名,試以詩,有「簡拔自慚非漢吏,威儀今喜識周官」之句,大為稱賞,遂拜無錫縣丞,改宿遷。未幾致仕歸。其在無錫及家居,皆倡一時名勝為詩社。年八十馀,猶未嘗一日廢吟事也。其五言如《寄吳太守》「孤燈殘夜夢,千里故人心」,《送林郎中致政》「煙云新世態(tài),花竹舊郊居」,《題璜山清隱》「軒冕浮云里,江山醉眼中」。七言如《懷江湖故人》「千里宦情星北拱,百年人事水東流」,《秋日病起》「黃花籬落家家酒,白雁江天處處砧」,《寄馀汝盛》「閑吟有客知何遜,獨酌何人識馬周」。集名竹溪,其氣和平,其體正大,其味雋永,藹然有盛唐風致。《筆精》:馀閱燈市。有魏竹溪詩,雋永可味,警句甚多不』能彈述,細抽一二,以示同好。如:「殘層愁中盡,流年夢里過」,「客思秋聞雁,鄉(xiāng)心夜聽潮」,「林深芳樹合,澗轉(zhuǎn)夜泉分」,「身病仍耽酒,家貧易廢詩」, 「交情貧后見,鄉(xiāng)夢客邊多」,「天空孤鳥沒,江闊遠帆來」,「野色低青嶂,亭陰壓翠苔」,「世途輕白發(fā),交態(tài)重黃金」,川云沈野色,溪雨亂泉聲」,「野水帆歸浦,秋山燒隔林」,「雨馀一水當溪落,嵐凈千峰入戶低」,「林隱曉嵐山半出,湖添秋雨水平鋪」,「茶灶曉煙籠野色,硯池秋雨洗溪聲」,「白酒熟時留客醉,黃花開晚待詩催」,「一樽灑盡空明月,千里書來見故人」,「江上有詩楓落早,籬東無酒菊開遲」,「酒杯此別憑誰共?吟社他生得再回」。皆婉轉(zhuǎn)切情,新越可喜。蘭陔詩話:竹溪詩雅練道逸,無懦響弱調(diào),品格當在開元、大歷之間。田按:竹溪詩,煉句選聲,步武唐人,有唐臨晉帖之似。)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士廣。天順元年進士。授刑科給事中。成化三年偕六科諸臣諫帝省游戲宴飲之娛。在掖垣負氣敢言,聲震朝宇,帝頗厭之,而弘慷慨議論無所屈。成化間遷都給事中。得疾暴卒。甬上耆舊詩·卷十三
維基字士廣。少稟至性,每讀書至古忠臣烈士,輒抵掌自喜。中進士,授刑科給事中,歷九年,進都給事中。公在諫垣時,言論激昂,天下望其風采。凡關(guān)時政得失,廷臣有邪正,輒直言無所避。上每見公疏,輒曰:昨日毛弘,今日毛弘。然終用其言。翰林章懋、黃仲昭、莊昶以諫鰲山忤旨,廷杖謫外,公抗言:三臣出自草茅,初居史院,能不顧其身,敢言直諫,此真盛世事。乞復三臣原官。先是,翰林羅倫亦以論李賢起復被貶,公言之益力,謂倫不足惜,恐天下將以言為諱,遂得旨。四人俱改官南京。會慈懿皇太后崩,上命議祔葬禮,公首具疏曰:慈懿皇太后為先帝配,為皇上之母,慈愛兼至。今燾終后,自應(yīng)合葬,裕陵居左,皇太后、萬歲后居右,一體祔廟,誠合天下萬世公論。今上諭謂于圣母有礙,當在裕陵相近擇地安葬。臣等肉顫心驚,不勝鳴咽。皇上奉兩宮生事如一,不應(yīng)于其身后別而二之。皇太后即不從,當再三幾諫,無陷圣母于有過之地。且深恐天下或有竊發(fā),以正名為詞,則禍將不可言,臣等敢以死諫。由是太后亦開悟。上即批答曰:所言俱合朕意。遂得祔葬如禮。公直聲益震。太后欲識其面,垂簾見之,宮人俱呼為毛秀才。時有上所幸臣望一見公,數(shù)使客致意,公但答以將往,竟不與通。前后執(zhí)諫十馀年,上方大用。公會中疾暴卒,天下惜之。
毛弘,字士廣,南直隸鄞縣人。明朝官吏、同進士出身。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登進士。天順六年,授刑科給事中。憲宗成化三年,進言勸停賞筵,得到批準。慈懿太后崩,憲宗下旨另擇葬地(英宗遺愿是與慈懿太后同葬),毛弘上疏阻勸,未被接納。毛弘遂與眾官伏哭文華門,憲宗最終同意慈懿太后與英宗合葬。后三遷至都給事中,因病而終。
人物簡介
【生卒】:1430—1518 【介紹】: 明福建莆田人,字梁石,號翠渠。成化五年進士。任廣德知州,以有善政,賜敕旌異。弘治初歷四川參政、右布政使。始與陳獻章友,而不以獻章主靜之說為然,謂學當以居敬為主,敬則心存,然后可以窮理。有《書纂》、《翠渠類稿》。明詩紀事·丙簽·卷六
瑛字梁石,莆田人。成化己丑進士,授廣德知州。遷禮部郎中,出為撫州知府,改鎮(zhèn)遠,歷四川參政,擢布政使。有《翠渠摘稿》七卷。《莆陽文獻》:梁石文章渾深雅健,有根底;詩格調(diào)高古;書初學晦翁,變?yōu)槠鎰拧?div id="77jbt7j" class='inline' id='people_44183_1_4_comment'>
周瑛(1430年—1518年),字梁石,自號蒙中子、白賁道人,晚號翠渠。福建莆田人。宣德五年(1430年)出生。早年隨朱煜、葉巒學習,后從吳時耕學習。景泰癸酉(1453年)鄉(xiāng)試,主司聶大年甚重之,置第二,后屢試不中。成化五年(1469年)成進士,成化七年(1471年),知廣德直隸州(今屬安徽),有善政,“為其州多溺女”,作《戒殺女歌》,朝廷賜敕旌異。歷官南京禮部郎中、撫州(今屬江西)知府。弘治初年,吏部王恕起為四川參政,后為四川右布政使。弘治十三年(1500年)致仕。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卒。
人物簡介
【生卒】:1432—1498 【介紹】: 明應(yīng)天府江浦人,字孔旸,學者稱定山先生。成化二年進士。授翰林檢討。因諫內(nèi)廷張燈忤旨,謫桂陽州判官,改南京行人司副。以憂歸,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間起為南京吏部郎中,罷歸卒。刻意為詩,而喜用道學語。有《莊定山集》。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定山江浦人官吏部郎明詩紀事·乙簽·卷十二
昶字孔旸,江浦人。成化丙戌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以諫謫桂陽州判,遷南行人司副,進禮部郎中。天啟初,追謚文節(jié)。有《定山集》。 (《四庫總目》:昶癖于講學,故其文多闡太極圖之義,其詩亦全作擊壤集主體。然如「山隨病起青逾峻,菊到秋深瘦亦香」,「土屋背墻烘野日,午溪隨步領(lǐng)和風」,「碧樹可驚游子夢,黃花偏愛老人顏」,「酒殘漫傾剛月上,釣絲繞揚覺風和」,錄之以備別格,亦論唐詩者存《寒山子集》之意也。 《麓堂詩話》:莊定山未第時,已有詩名,苦思精鏈,累日不成一章。如「江穩(wěn)得秋天」,「露冕春停江上樹」,往往為人傳誦。晚年益豪縱,出入規(guī)格,如「開辟以來元有此,蓬萊之外更無類」之類。陳公甫有曰「百練不如莊定山」,有以也。 《升庵集》:莊定山早有詩名,詩集刻于生前。淺學者相與效其「太極圈兒大,先生帽子高」,以為奇絕。又有絕可笑者,如「贈我一壺陶靖節(jié),還他兩首邵堯夫」,本不是佳語,有滑稽者改作外官答京宦苞苴詩云「贈我兩包陳福建,還他一疋好南京」,聞?wù)吲醺埂H欢ㄉ酵砟暝娙爰氂锌刹⑻迫苏?。古詩如《題竹》及《養(yǎng)庵》雨篇,七言如《題玉川盡》。五言律如「野暝微孤樹,江清著數(shù)鷗。與君真自厚,不是兩相留」,七言律如《游瑯邪寺》「偶上蓬萊第一重,道人今夜宿芙蓉。塵埋下界三千丈,月在西巖七十峰」,又「秋燈小榻留孤艇,疏雨寒城打二更」,「北海風回帆腹飽,長河霜冷岸痕高」,和沈仲律原字韻「心無牛口干秦穆,跡繼龍頭愧邴原」,寄劉東山云「塵外有人占紫氣,鏡中疑我尚朱顏」,《次東橋》詩云「電懸雙眼疑秋水,髻擁三花禦野風」,又「豈無湖水甘神瀵,更有溪毛當紫芝」,又「招隱誰甘同寂寞,著書不獨為窮愁」,《木昌道中》云「行客自知無歲暮,賓鴻不記有家歸」,《寄鄧五羊》云「后時自許甘丘壑,前席將無問鬼神」,「浮世虛名非得已,出山小草卻悲人」,「別時笑語風吹斷,會處迷離夢寫真」,此數(shù)首若隱其姓名以示人,觀者決不謂定山作也。 (《藝苑卮言》:莊孔旸佳處不必言,惡處如村巫降神,里老罵坐。)維基
莊(1437年—1499年),字孔抃,又字孟旸,號定山,直隸江浦縣(今屬江蘇省南京市)人。成化二年(1466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與編修章懋、黃仲昭疏諫內(nèi)廷張燈,后忤旨廷杖二十,謫桂陽州判官。后改南京行人司副,三年后母喪丁憂,之后父喪,哀毀,喪除不復出。學者稱「定山先生」。弘治七年,因舉薦奉詔起用,擔任行人司副,后升南京吏部郎中。次年因病乞歸,部臣不為代奏。次年京察,尚書倪岳以老疾罷其官。居二年卒,年六十三。天啟初年,追謚文節(jié)。
人物簡介
【生卒】:1437—1522 【介紹】: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德懋,號闇然子,晚號谷濱遺老。成化二年進士。由庶吉士授編修。以諫元夕張燈被杖,貶南京大理左評事,歷福建僉事。考滿求致仕。家居以讀書講學為事,稱“楓山先生”。弘治十六年起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正德二年引疾歸。世宗即位,進南京禮部尚書致仕。謚文懿。有《楓山語錄》、《楓山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德懋,蘭溪人。成化丙戌進士第,入翰林除編修歷南國子祭酒嘉靖初進南禮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謚文懿有楓山集明詩紀事·丙簽·卷五
懋字德懋,蘭溪人。成化丙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坐諫鱉山煙火,謫臨武知縣,改南大理評事,進福建僉事,致仕。起南園子祭酒,再乞休。復起南太常卿、南禮部侍郎,皆不就,即家進南禮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謚文懿。有《楓山集》四卷。 (劉永澄《邸中雜記》:章德懋庶吉士時,閣老劉定之為教習。一日以《玉堂蔬圃詩》試諸士,德懋結(jié)語曰:「賢哉公儀休,拔卻園中菜?!箘⒁暂p薄目之。后又試《中秋賞月賦》,德懋云:「天下之人,有罹悲愁羈患、貧窮孤寡者,見月則不樂;惟高官厚祿,身享太平之日者,見月則樂也?!箘⒂?。后章以諫煙火詞得貶斥,而劉遂不救。 《靜志居詩話》:嘗見思陵御書一幅詩云:「未央鐘動曙光生,隱隱初聞柳外鶯。風靜禦爐香篆細,日高斧坐袞衣明。螭頭陛擁黃麾仗,豹尾班聯(lián)白玉珩。最喜及時勤庶政,蒼蠅聲里聽雞鳴?!拐孥E存高上舍佑紀釲處。觀者疑為思陵御制,實《楓山集》中詩也。惟「及時」二字集本作「君王」,御筆更之,是《楓山》一集曾歸乙夜之覽矣!附識于此,以當開寶舊事。 田按:文懿以清望重一時,不欲以文藻見長。佘檢其集,有《禁中聞鶯》詩云:不隨舞袖歌《金鏤》,卻伴仙《韶》奏玉墀。長信夢回欹枕處,瑣闈吟罷倚闌時?!刮磭L不清麗可誦也。)維基
章懋(1437年—1522年),字德懋,號闇然翁,晚號瀔濱遺老,門生稱楓山先生,浙江金華府蘭溪縣人。成化丙戌會元、進士。官至南京禮部侍郎。成化二年(1466年),會試第一,登進士,改庶吉士。次年冬授翰林院編修。憲宗欲在元夕張燈結(jié)彩,章懋與同官黃仲昭、檢討莊昶進言禁止以為民計。被廷杖于闕下。其三人與以言事被黜的修撰羅倫并稱「翰林四諫」。章懋貶官臨武知縣,未行即為給事中毛弘等救,改南京大理寺左評事。三年后,升任福建按察使司僉事,平定寧、沙等地民變,并卓有政績。之后求辭職,吏部尚書尹旻堅持留用,不予批準。弘治年間,明孝宗請用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章懋父喪不赴任。弘治十六年,除服后再辭,不準,遂上任。正德元年乞休,五疏不允。后復引疾懇辭,明年三月始得請。正德五年(1510年),啟為南京太常寺卿。次年改南京禮部右侍郎,均力辭不就。明世宗繼位,進南京禮部尚書,致仕。贈太子少保,謚文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