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36—1515 【介紹】: 明四川新都人,字元之,號留耕。成化十七年進士。弘治初授行人司正,擢湖廣按察僉事,提督學(xué)政,考核諸生以德行為先,所識鑒之士多登科第。維基
楊春(1436年—1516年),字符之,號留耕,四川成都馬家鎮(zhèn)升庵村(今成都市新都區(qū))人,祖籍江西廬陵。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楊廷儀之父,狀元楊慎祖父。在其子楊廷和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中進士之后,楊春也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考中辛丑科三甲第一百三十名進士,歷行人司正,官至湖廣提學(xué)僉事。
人物簡介
李宗儒(15世紀—16世紀),字希雍,云南云南府昆明縣人。李宗儒是成化十九年(1483年)的舉人,次年(1484年)聯(lián)捷進士,因父親逝世回鄉(xiāng)廬墓三年,服闋后獲授刑部主事,任內(nèi)以平允稱;升官員外郎,兄長李宗泗以南京監(jiān)察御史入覲,二人同時謁見楊廷和,皆獲稱為人才,不久在任內(nèi)去世,行李沒有馀物,只有《進退食》、《漫吟遺稿》一卷,金齒張志淳為他寫下墓志銘。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一六三【介紹】: 明廣東順德人,字宗烈。肄業(yè)太學(xué)。初知崇明縣,多善政。升鎮(zhèn)江府同知。楊廷和假子殺人,論死,楊一清為請減罪,拒之。遷壽府長史,告歸。
梁景行,字宗烈。順德人。明孝宗弘治二年(一四八九年)舉人。知崇明縣,除鎮(zhèn)江府同知,尋遷壽府長史。致仕,歸隱壺山,學(xué)者稱為壺山先生。景行與父文冠及弟景孚俱師白沙。著有《壺山集》。傳附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四《梁文冠傳》。
人物簡介
【介紹】: 明陜西蘭州人,字濟物,號幸庵。弘治三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刑部郎中,勢豪殺人,澤處以死。中貴祈免,不聽。正德初,歷浙江按察副使、河南按察使,所至以威猛稱。再遷為右副都御史,提督軍務(wù),鎮(zhèn)壓劉六、劉七、趙燧等起事。始至,申明軍法,將校畏縮當死,自此大小數(shù)十戰(zhàn),無不得勝。進右都御史??偠酱冎T軍,鎮(zhèn)壓廖麻子、喻思俸等。進左都御史。經(jīng)略哈密,以與王瓊忤,又得罪錢寧,遂因經(jīng)略不當被斥為民。世宗即位,起兵部尚書。未幾,因前經(jīng)略哈密事被劾奪職。隆慶初,復(fù)官。謚襄毅。維基
彭澤(1459年—1529年),字濟物,號幸庵,陜西承宣布政使司臨洮府蘭州(今甘肅省蘭州市)人,軍事將領(lǐng)。官至兵部尚書。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刑部郎中。出為直隸徽州府知府,任內(nèi)賞識禮遇生員唐皋,后來唐皋考中狀元。正德初年,改任真定府知府,為政嚴明。升任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均已威猛而著稱。升任右僉都御史、遼東巡撫。改右副都御史、保定巡撫。當時劉惠、趙燧在河南叛亂,命彭澤與咸寧伯仇鉞進剿,連續(xù)數(shù)十次戰(zhàn)役后,平定。后晉升為右都御史、太子少保,蔭子錦衣世百戶。替代洪鐘總督川、陜諸軍,討伐四川廖麻子、喻思俸叛軍。平定后,不久,內(nèi)江、榮昌賊亂再起,之后他轉(zhuǎn)移征討,平定后升任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其再三請求歸還后,得到批準;但未離開時,恰逢土魯番佔據(jù)哈密,逮捕忠順王速檀拜牙郎離去,并索要金幣。總制鄧璋、甘肅巡撫趙鑒等上報,請求派遣大臣經(jīng)略。大學(xué)士楊廷和等一同舉薦彭澤。彭澤因為久居戰(zhàn)場早已生厭,請求歸鄉(xiāng)引病辭職,并推舉鄧璋、咸寧侯仇鉞可繼任。明武宗下詔書慰問勉勵,方才赴任陜甘總督。為抵達后事平,遂歸還處理都察院事。當初,兵部尚書一職位缺,廷臣舉薦彭澤,但王瓊得到,且私下詆毀彭澤。言官多彈劾王瓊,于是兩人有矛盾。彭澤又時常辱罵錢寧,王瓊告訴錢寧,但錢未聽信。王瓊于是邀請彭澤喝酒,并在屏間藏匿錢寧,挑撥彭澤喝醉并辱罵,使得錢寧聽到。當時恰逢蒙古入侵宣府,廷臣商議以許泰率領(lǐng)部隊進攻,彭澤總制東西兩邊軍務(wù)。詔書剛下,罷免許泰,又不命彭澤總制,唯獨派遣提督率領(lǐng)兩個游擊部隊六千人,意以困住彭澤。彭澤于是上奏派遣成國公朱輔,恰逢蒙古撤軍,彭澤歸還梳理都察院事。當初寫亦虎仙私下與土魯蕃酋速檀滿速兒勾結(jié),而彭澤最初不知而派遣。滿速兒以城印來歸降,留下速檀拜牙郎等人。寫亦虎仙再次出使并私通滿速兒,準備進占肅州。當時,彭澤已經(jīng)離開,趙鑒也離去,李昆擔(dān)任甘肅巡撫,他顧慮有變,在甘州扣留人質(zhì),并驅(qū)逐寫亦虎仙出關(guān)。滿速兒聽后大怒,再次進占哈密,并分兵進攻沙洲,親自率萬余騎兵進犯嘉峪關(guān)。游擊芮寧與參將蔣存禮抵禦,芮寧率領(lǐng)七百部隊在沙子壩遇到敵軍,后兵敗陣亡。滿速兒遂屠城殺掠。明武宗再次詔彭澤提督三邊軍務(wù)。恰逢副使陳九疇稱因為逮捕使者而使得內(nèi)應(yīng)絕,于是再次請求和議。于是撤銷彭澤出兵,彭澤乞求歸鄉(xiāng)。此后,王瓊追論嘉峪關(guān)戰(zhàn)敗,而錢寧從中參與,而大學(xué)士梁儲等堅持反對,于是事方止。王瓊?cè)匀粓猿肿氛撆頋墒拢罾?、陳九疇一同被逮捕追論?div id="ykqljpq" class='inline' id='people_46021_1_36_comment'>彭澤被貶為民、李昆被罷免官位,陳九疇除名。明世宗繼任后,錢寧事敗,王瓊亦得罪。御史楊秉中請求召回彭澤,隨即起用為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保、兵部尚書、侍經(jīng)筵、奉敕提督團營軍務(wù)。李昆、陳九疇兩人亦恢復(fù)官職。嘉靖元年(1522年),彭澤對軍隊官員進行改制,淘汰錦衣衛(wèi)所等官員,從而招致大量積怨。言官交相彈劾,仍然加少保,賜敕乘傳歸。當時錦衣百戶王邦奇亦詆毀彭澤,稱哈密之事,是因為彭澤賄賂土魯番求和而導(dǎo)致,言語涉及楊廷和、陳九疇等。因此張璁、桂萼遂逮捕陳九疇戍邊。而彭澤亦被奪職為民,家居郁郁而卒。隆慶初年,恢復(fù)官職,謚襄毅。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浙江永嘉人,字思獻。弘治九年進士。充經(jīng)筵講官,進講時舉直錯枉,以諷刺劉瑾。瑾矯旨詰責(zé)。瑾誅,擢禮部侍郎,鑒于儲位久虛,疏請育宗室一人,并乞停止巡幸。維基
王瓚(1462年—1524年),字思獻,號甌濱,一號環(huán)庵,浙江永嘉縣(今屬龍灣區(qū))人,弘治丙辰榜眼。官至禮部右侍郎。弘治八年(1495年)鄉(xiāng)試中舉。次年會試第十五名,殿試登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參與修撰《大明會典》。正德五年(1510年)升翰林院侍講,充經(jīng)筵講官,因得罪劉瑾,被貶國子監(jiān)司業(yè)。劉瑾被誅后,升為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改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正德十二年(1517年)升任禮部右侍郎。嘉靖初年(1522年)大禮議中,因與張璁支持明世宗封生父興獻王為皇考,而遭到禮部尚書毛澄、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的反對,并被貶為南京禮部侍郎。隨后母喪丁憂,嘉靖三年(1524年)去世。贈禮部尚書,謚文定。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生卒】:1463—1533 【介紹】: 明廣西全州人,字敬之。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正德時,累官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xué)士。時主昏政亂,冕持正不撓,有匡弼功。武宗崩,與楊廷和共誅江彬。嘉靖初,以議“大禮”忤旨,代楊廷和為首輔僅二月即乞歸。卒謚文定。有《湘皋集》、《瓊臺詩話》。
字敬之,全州人。成化丁未進士,累官少傅兼太子太傅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xué)士贈少師謚文定有湘皋集明詩紀事·丙簽·卷九
冕字敬之,全州人。成化丁未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中允、諭德、侍講學(xué)士、少詹事,擢吏部侍郎,改掌詹事府,典誥敕。遷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預(yù)機務(wù)。進武英殿大學(xué)士,加太子太傅、少傅,改戶部,進謹身殿大學(xué)士,乞休,落職閑住。隆慶初,復(fù)官。謚文定。有《湘皋集》三十三卷。 田按:文定嘗著《瓊山詩話》,專紀丘文莊詩,相業(yè)遠過瓊山,詩則末逮也。維基
蔣冕(1463年—1532年),字敬之,一字敬所,號湘皋、湘原。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桂林府全州(今廣西全州縣全州鎮(zhèn)北門一帶)人。明朝弘治、正德兩朝及嘉靖前期重要政治人物,累官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xué)士,為內(nèi)閣首輔。成化十三年(1477年)舉丁酉科廣西鄉(xiāng)試第一,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與兄蔣昪同登進士,列會試第十一名,二甲十一名,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弘治十三年,歷司經(jīng)局校書。正德中,累官至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典誥敕,進禮部尚書,仍掌詹事府事。正德十一年(1516年),入閣為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贊機務(wù)。十二年,改為武英殿大學(xué)士,加太子太傅。十四年扈帝南征還,加太子少傅兼太子太傅、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xué)士。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蔣冕協(xié)助楊廷和協(xié)誅江彬,并參與迎封明世宗。世宗即位后,議定策功,加封伯爵,蔣冕堅持辭退。改為蔭錦衣世指揮,又辭去。于是改為蔭五品文職,仍進一階。御史張鵬疏評大臣賢否,請求罷免蔣冕。御史趙永亨亦詆毀石寶不能掌管吏部。蔣冕、石寶遂求辭去。朝廷大臣商議稱此不平,而諸位給事中、御史俱稱不可去。世宗于是命鴻臚寺下諭請留,并再下詔嘉獎,隨后兩人重新起用。嘉靖三年,世宗遣官在江南織造,命蔣冕起草敕書。蔣冕以江南受災(zāi),而上疏請止,世宗不聽,敕書亦久不進呈。世宗責(zé)其違慢,冕引罪而止。大禮議事件,蔣冕堅持此前的世宗為武宗之后人說法,與楊廷和等人一同與世宗力爭,因反對世宗為生父立廟被奪職削官。卒于家。隆慶初年(1568年)敕令復(fù)官,謚文定。
人物簡介
【介紹】: 明真定府藁城人,字邦彥,號熊峰。成化二十三年與兄石玠同舉進士。與修《大明會典》。累擢為禮部尚書兼學(xué)士掌詹事府事。授檢討。嘉靖三年以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直內(nèi)閣。守己鯁狷,持論堅確,進退凜然。辭歸時襆被一車而已,都人嘆其廉潔。所作詩淹雅清峭,諷諭婉約,有詞人之風(fēng)。有《熊峰集》、《恒陽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邦彥,槁城人。成化丁未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歷掌翰林院禮部尚書,轉(zhuǎn)吏部,入直文淵閣,進武英殿大學(xué)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贈太保,謚文隱,更謚文介。有恒陽集。維基
石寶(1464年—1528年),字邦彥,號熊峰,直隸藁城縣人。成化丁未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名(亞元)。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數(shù)次稱病居家,直到弘治末年才升任修撰。正德改元,提拔為南京侍讀學(xué)士,歷任南京國子監(jiān)、北京國子監(jiān)祭酒,遷南京吏部右侍郎,改禮部,進左侍郎。上疏力諫武宗前往宣府,不報。改掌翰林院事。正德十六年(1521年)拜禮部尚書,掌管詹事府。世宗即位,石寶取代王瓊,任吏部尚書。其為人剛直方正,謝絕請托,引起內(nèi)閣楊廷和不快。僅僅兩個月即卸任,重掌詹事府。嘉靖元年(1522年),奉旨祭祀闕里及泰山。事竣還家,多次請求致仕,言官因其德高望重,紛紛上書請留,于是仍然起用。嘉靖三年(1524年)五月,任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入?yún)C務(wù)。“大禮議”爆發(fā)后,廷臣伏闕抗爭,石寶和毛紀都參與相助,無濟于事,后終因直言敢諫去職。歷加太子太保,直至少保。嘉靖七年(1528年)冬卒,謚文隱。隆慶初年,改謚文介。
人物簡介
黃鶴樓志·人物篇【生卒】:1468—1535 【介紹】: 明江西鉛山人,字子充。成化二十三年進士第一。授修撰。正德中,累遷戶部尚書,以拒與幸臣錢寧及寧王宸濠交結(jié),被誣構(gòu),遂乞歸。世宗即位,復(fù)起,入閣輔政,數(shù)勸帝革武宗弊政后代楊廷和為首輔,為張璁等攻訐,致仕。及璁等去位,再起為原官,尋卒,謚文憲。。有《武廟初所見事》、《宸章集錄》、《費文憲集》
費宏(1468~1535) 明代官員、學(xué)者。字子充,號健齋、鵝湖,晚號湖東野老。江西鉛山人。成化十九年(1483)鄉(xiāng)試解元,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狀元,授修撰。其后三次入閣,歷官禮戶吏三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加太子太保、首輔官加太子太師,卒謚文憲。有《鵝湖摘稿》《費文憲集》。有七古《登黃鶴樓步中丞秦公和少師韻》。明詩紀事·丙簽·卷九
宏字子充,鉛山人。成化丁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歷贊善、諭德,太常少卿,兼侍讀,擢禮部侍郎,進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預(yù)機務(wù)。加太子太保,進武英殿大學(xué)士,改戶部尚書,致仕。嘉靖初,起原官,加少保,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xué)士,再進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xué)士。卒贈太保,謚文憲。有《鵝湖摘稿》二十卷。 田按:世宗朝,先以議禮,次以齋醮,君子小人,迭為消長,然其初政,如費文憲、楊文襄、石文隱輩,未嘗不傾心延接,君賡臣和。史稱帝御平臺賜宏御制七言一章,命輯倡和詩集,署宏銜曰「內(nèi)閣掌參機務(wù)輔導(dǎo)首臣」。嘆其尊禮,前剛此未有。馀檢《宸章輯錄》,帝賜文憲詩云:「每從古訓(xùn)尋治理,歌詠研磨陶性情。詩成朕意或未愜,中侍傳宣出紫清?!官n文襄詩云:「才兼文與武,內(nèi)外資安攘。寬朕西顧憂,遂使吾民康?!官n文隱詩云:「卿以延薦入,性資特剛方。在木類松柏,在玉如圭璋??煞衩揩I贊,忠實無他腸?!箯堣?、桂萼以議禮貴,忌宏寵,萼言「詩文小技,不足勞圣心,且使宏得馮寵靈,淩壓朝士?!刮磶?,宏、缶皆去,一清被傾陷,發(fā)憤疽發(fā)背死,而缶致仕,后卒,且得下謚矣。維基
費宏(1468年—1535年),字子充,號健齋,又號鵝湖,晚號湖東野老,江西鉛山縣橫林(今河口鎮(zhèn)柴家村)人,祖籍湖廣永興(今湖北陽新),狀元。成化十六年(1480年)中廣信府童子試文元。成化十九年(1483年)中江西鄉(xiāng)試舉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登丁未科狀元,年僅十九歲,為翰林院修撰,成為明代最年輕的狀元翰林,八月,參修《憲宗實錄》,進左贊善,直講東宮,進左諭德。明武宗繼位后,升為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參與修撰《孝宗實錄》,充日講官。正德二年(1507年)升為禮部右侍郎,后轉(zhuǎn)為左侍郎。正德五年(1510年)為禮部尚書,次年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預(yù)機務(wù),官至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xué)士,進為戶部尚書。寧王朱宸濠蓄意謀反,對費宏“以?幣珍玩”相饋贈,費宏拒絕,道:“聞寧王輦金入京,謀復(fù)護衛(wèi),若聽他所為,我江西人必?zé)o噍類,我在閣一日,必不允行。”遭攻訐,被迫辭歸。明世宗即位后,重新起用,加少保,進入內(nèi)閣,與楊廷和、蔣冕、毛紀等一同輔政、幫助革除武宗弊政。楊廷和辭職后,費宏擔(dān)任首輔,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xué)士。大禮議中,其為張璁、桂萼所陷害,嘉靖六年(1527年)二次致仕。嘉靖十四年(1535年)再度復(fù)官,世宗賜“舊輔元臣”銀章。不久即卒,贈太保,謚文憲。著有《費文憲集選要》等。
人物簡介
唐皋(1469年—1526年),字守之,號心庵(一作新庵),別號紫陽山人。南直隸徽州府歙縣巖鎮(zhèn)(今安徽黃山市徽州區(qū)巖寺鎮(zhèn))人。明正德年間狀元,官至侍講學(xué)士兼經(jīng)筵講官。曾奉旨出使朝鮮,是中朝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明史稿》有傳。唐皋出身于程朱理學(xué)思想積淀深厚的徽州李唐氏文獻世家。他“生而英邁”,但因家道中落窮迫難以為生,靠宗族親友和鄉(xiāng)鄰方音等人救濟度日。于是,他發(fā)奮讀書,胸懷抱負。鄉(xiāng)人方富禎、方鑾父子,累世積書,為巖鎮(zhèn)著姓,他常往借閱,遂博極群書,又與鄉(xiāng)人程元俊等友善。他名理宿識、文采敏捷,“下筆立就,或請改竄,輒迅筆更撰,不襲前篇一字,人以是服其才”。時任徽州知府彭澤稱其為“狀元才”,“延禮甚厚” 。唐皋“嘗以年家好謁潯陽守。守一見,期大魁,贈百緡。途次,知同行友窘狀,愴然曰:‘公貧倍我,何不罄持去為婚養(yǎng)資!’竟垂橐歸。自身困窮不濟卻資助他人,體現(xiàn)出唐皋仗義疏財?shù)钠犯瘛?div id="tlywfyq" class='inline' id='people_126145_0_15_comment'>安貧讀書的唐皋,治《春秋》經(jīng),但他的科舉之途并不順利。正德五年(1510年),新任徽州知府熊桂履任。熊桂任內(nèi)大興文教,重建紫陽書院。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院成,熊桂“撥七校士合四十人”,親自講道其中。唐皋就是這四十人之一。據(jù)傳說,熊桂其人“長于青烏之學(xué),相其家(引者注:謂唐皋宅),稱善地,所未足者,前宜浚水一道,為御階水,必登高第。因為買其鄰之地,鑿水如法”。作為知府,竟然親自幫助唐皋完善風(fēng)水,可謂對其才學(xué)十分推重,對其中舉也十分期待了。正德八年(1513年),在從紫陽書院肄業(yè)后,唐皋再次赴應(yīng)天府參加鄉(xiāng)試(時任主考官為倫文敘、賈詠等人),結(jié)果得中第二名亞元、《春秋》第一名。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唐皋赴京師參加甲戌科會試,又獲得第四名、《春秋》第一名(主考官梁儲、毛澄等人)。同年三月殿試(讀卷官楊廷和等人),中甲戌科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據(jù)說,放榜前有人先后馳告唐皋中了探花、榜眼,他都認為“不止此”,最后果真高中狀元。原來,他多次夢見“面前列瓜錘一對”,這正是他中狀元后游街歸第的儀仗。有司送狀元歸第以黃蓋、瓜錘為導(dǎo)從,就是從此科開始。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唐皋以翰林院修撰、承務(wù)郎的身份同主丁丑科會試。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新登極的明世宗任命唐皋為正使,著一品服,出使朝鮮。在出使期間,唐皋與李朝著名文臣李荇、蘇世讓、鄭士龍、李希輔、南袞等人唱和,并首次在官方層面上將李夢陽等“前七子”的復(fù)古主張介紹到朝鮮,對李朝中后期文學(xué)復(fù)古革新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歸朝后,唐皋參修《武宗實錄》。《實錄》成,晉為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兼經(jīng)筵講官,受賜白金二十兩、文綺二表里、羅衣一襲。這部實錄是在“大禮議事件”這一特殊環(huán)境下撰寫的,且總裁、纂修諸臣大都是武宗朝反對正德弊政者,故而一反“臣為君諱”的作法,對武宗違背“祖訓(xùn)”之荒唐政治和荒誕行徑進行了深刻的揭露。作為始終參與其事的纂修官,唐皋對《武宗實錄》這部明代史學(xué)重要著作的成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唐皋卒于官,年僅五十八歲。“臨終猶進《君子小人章》”,“用不盡其才,朝野惜之”。明世宗“以其講讀效勞,特與祭一壇”,歸葬歙縣。“前七子”之一的王九思作有挽詩。消息傳到朝鮮后,曾和唐皋唱和的李朝文學(xué)家李荇、鄭士龍等人也都作詩寄托緬懷之情。
人物簡介
沈恩(1472年—1533年),字仁甫,號西津。直隸松江府上??h人。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十九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一百三十一名進士,授刑部主事。因忤劉瑾落職。瑾敗,復(fù)原官。正德十五年(1520年)以陜西副使分巡河西。歷遷云南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忤執(zhí)政楊廷和免歸。崇禎年間,敕封青浦縣城隍。